『壹』 昆騰集團適合什麼樣的人理財
什麼人都適合,只要有閑置的錢就可以投資,這個很不錯的
『貳』 硬體問題
這一方面真的有些悲哀,人家的確生產出來的產品比國內的穩定性好很多!
希捷是最早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硬碟廠商,曾在深圳和無錫兩地建有生產基地。
西數是馬來西亞,
邁拓產地寫在硬碟上,近期見到的都是新加坡,不過已經被希捷收購了
希捷並邁拓一家獨大 三甲之列誰補位?
賽迪網 【轉載】 作者: 2005年12月23日 08:16
奔騰M筆記本配512MB內存僅5599元,詳情撥打800-858-2339
希捷五月大促銷買就送!
2005年12月21日,希捷和邁拓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共識進行合並。希捷將以股票交換的方式購並邁拓,希捷為存續公司。
根據雙方董事會公布的約定,邁拓的股東可以用1股股票兌換0.37股希捷股票。此項交易完成之後,原希捷股東將擁有新公司84%股份,原邁拓股東則擁有新公司16%股份。新公司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總裁都將由希捷現任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總裁繼續擔任,而邁拓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S. Park將擔任新公司的事業部總經理。
據估計,此項交易將耗費希捷價值19億美元的股票,而為了清盤,邁拓將耗費至少3億美元。此項交易將在2006年下半年完成,交易完成之前,希捷和邁拓依然各自獨立運營。在希捷和邁拓聯合聲明發布之後,希捷官方網站已經在第一時間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新聞。
關於邁拓
邁拓成立於1982年。產品主要為3.5英寸硬碟驅動器、高性能存儲伺服器及相關消費電子產品。據稱邁拓業已開始2.5英寸筆記本硬碟的試制,微硬碟亦已納入發展計劃。2003年3月,邁拓宣布在蘇州工業園區投資建廠,建成後邁拓蘇州工廠佔地220萬平方英尺(合約20萬平方米),員工總人數將達6000左右。
關於希捷
希捷於1979年成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硬碟和讀寫磁頭製造商。希捷在1英寸、2.5英寸、2.5英寸等不同尺寸規格的內接和外接硬碟產品領域都實力強勁,產品應用廣泛。希捷是最早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硬碟廠商,曾在深圳和無錫兩地建有生產基地。在將深圳生產基地也遷到無錫後,當地員工已逾2萬人。
硬碟廠商分分合合發家史
1956年9月,IBM的工程小組將第一台24英寸硬碟展現在人們面前,容量5MB。
1968年,IBM開發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1973年,第一塊「溫徹斯特」硬碟正式誕生,奠定硬碟技術發展的結構基礎;14英寸的規格,由兩個分離的碟片構成(一個固定的和一個可移動的),每張碟片容量為30MB。
1979年9月26日,供職IBM的Finis Conner找到賦閑在家已近5年的Alan Shugart,提議開發一種尺寸與小型軟盤(mini-floppy)相當,但性能和可靠性更高,具有15倍存儲容量而成本只提高2倍的硬碟驅動器。 二人於年底成立了Shugart Technology公司。1980年6月26日,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5.25英寸硬碟驅動器ST-506,採用4張5.25英寸碟片,容量為5MB。
1983年,Rodime公司推出第一台3.5英寸硬碟,儲存容量為10MB。
1985年,Shugart Technology更名為Seagate Technology,即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希捷科技。
1986年,由於對Seagate遲遲未能推出3.5英寸產品的不滿,Finis Conner帶領部分員工「出走」,創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司——Conner Peripherals。
1986年,Compaq、Western Digital和CDC公司推出IDE硬碟介面;ANSI正式把SASI改名為SCSI,制定了SCSI-1規格。
1987年,Prairetek公司推出第一台2.5英寸硬碟,容量為80MB。這款產品還沒有上市Prairetek公司就夭折了。
1988年,Western Digital收購Tandon公司,轉型為專業的硬碟製造商。
1988年,三星投產硬碟,1999年底擁有了月產120萬套的生產能力。2003年,三星電子對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由技術實力最強的三星電子半導體有限公司開始接掌硬碟部門。2004年初,三星電子宣布推出第一款「SpinPoint M」系列2.5英寸硬碟,開始正式步入移動硬碟市場。
1989年10月,未能及時把握向3.5英寸規格轉向的希捷公司並購了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數據公司)的硬碟驅動器生產事業部門Imprimis Technology,成功打入高容量硬碟驅動器市場。
1991年,IBM開始生產3.5英寸的硬碟,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
1991年,邁拓收購破產已有一年,但掌握5.25英寸硬碟核心技術的Miniscribe。
1994年,昆騰通過收購DEC公司的存儲部門取得了MR磁頭技術,推出Atlas系列SCSI硬碟,主打企業市場。
1996年,Seagate收購Conner Peripherals公司。
1996年,經營不善的Maxtor成為韓國現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股票退市。
2000年10月,邁拓斥資10.8億美元以股權置換形式收購昆騰公司的硬碟業務部門Quantum HDD。但直到5年後,邁拓在200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才宣稱季度銷售額達到9.25億美元,營利940萬美元,利潤率不到1%。
2001年8月,富士通公司宣布退出桌面硬碟市場,全面轉向利潤更大的筆記本和伺服器硬碟市場。
2001年8月和9月,西部數據接連賣掉Connex和SANavigator這兩個子公司,放棄長期虧損的SCSI硬碟業務。於同年12月收購了富士通位於泰國的3.5英寸硬碟工廠,大力開拓桌面硬碟市場。
2002年6月,IBM以20.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硬碟部門出售給日立。2003年1月,日立正式宣布完成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2004年6月21日,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宣布將投資5億美元在中國深圳興建「超級硬碟生產中心」。
分析:西數、三星誰將補位三甲?
此前,希捷、HGST和邁拓是國內3.5英寸硬碟市場的第一梯隊,WD和三星雖然偶爾有物美價廉的產品異軍突起,但在產品線的廣度和具體性能測試上始終稍遜一籌。希捷、HGST是能夠提供從伺服器硬碟到微硬碟全線產品的「雙雄」,技術領先,實力雄厚,地位不容挑戰。邁拓雖然最近流年不利,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購後稍微空出來點份額也足夠讓後來者垂涎了。
顯然,希捷邁拓並購啟動的同時,久經戰陣的西部數據和初露鋒芒的三星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惡斗也就拉開了序幕。
縱觀邁拓公司的發展史,雖然一度占據市場份額頭把交椅,卻始終徘徊在破產邊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邁拓曾很好地把握住了3.5英寸硬碟的發展契機,將當時的希捷和昆騰遠遠拋在後頭,但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多久。後來收購昆騰,邁拓不僅草率地放棄了聞名遐邇的FireBall品牌,而且未能重視昆騰銷尖腦袋剛剛占據一席之地的SCSI市場。當希捷決心重返2.5英寸筆記本硬碟市場時,邁拓在觀望;當新興廠商發力微硬碟市場時,邁拓還在觀望……
『叄』 移動硬碟 品牌
西部數據
WD公司始創於1970年,總部在美國加州Lake Forest,是歷史最悠久的硬碟廠商之一,也是IDE介面的創始者之一。WD公司在1999年退出SCSI市場後主攻IDE領域,2001年下半年6個月銷售額為10.15億美元,並且保持著3300萬美元的盈利。WD公司是一個不擅於宣傳的公司,讓人能記得住的特有技術屈指可數,其實WD的技術實力是不容小看的,其硬碟性能長期處於高水平肯定有先進技術的支持。
希捷
希捷公司於1979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州Scotts Valley,2000年希捷主動從股市退出,成為私人公司,產品主要包括SCSI與IDE硬碟、磁帶機與網路存儲設備。在第四財季報表中,收入高達到27.4億美元,是無可非議的硬碟業界老大。希捷公司對技術的開發相當看重,研發費用高達9億美元。不過,與其他公司一樣,其特有技術主要針對於硬碟的保護與噪音的抑制。
日立
日立公司收購了IBM的存儲事業部,並在2003年1月正式推出全新的硬碟品牌,也就是今天的日立硬碟。日立主要有沿用IBM硬碟編號的180GXP系列和全新推出的7K250系列。兩個系列均採用了鋁合金碟片、GMR磁頭和液態軸承馬達,區別在於180GXP採用單碟容量60G的碟片,而7K250系列採用了單碟容量80G的碟片。2011年3月8日,西部數據宣布以總價值大約43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日立的硬碟業務(在第三個季度完成),從而宣布硬碟市場三足鼎立的時代結束。目前希捷的市值大約在63.2億美元,西數收購日立之前是84.1億美元,收購後將遠超希捷成為硬碟廠商中的"一哥"。
三星
三星的硬碟事業起步於1989年,當時涉獵面很廣,從筆記本電腦硬碟到SCSI硬碟應有盡有,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只集中精力發展IDE硬碟。三星硬碟在業界的地位相對來說並不高,基本屬於技術採用者的角色,不過三星針對硬碟的噪音與可靠性也開發了自己的專用技術。三星電子北京時間2011年4月19日下午宣布,正式作價14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方式)向希捷出售旗下硬碟驅動業務。
東芝
世界硬碟產業內,傳統的希捷、邁拓。西數、三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專注於筆記本用途的2.5英寸以下尺寸的硬碟廠商東芝來說,許多DIY玩家可能只聽過名字而比較少接觸。其實,東芝在小尺寸硬碟方面無可爭議的屬於領導者的地位,從2.5英寸。1.8英寸到0.85英寸硬碟的推出,時期在小尺寸硬碟在筆記本電腦與消費電子方面業績非常不錯。東芝於2009年收購富士通硬碟業務。
富士通
作為全球幾大硬碟製造廠商之一的富士通(Fujitsu),其產品雖然不像希捷和邁拓那樣為人所熟知,但它在硬碟領域的地位一直以來都十分穩固。 稍有資歷的用戶相信對富士通硬碟並不會感到陌生, 因為直到富士通在幾年前宣布退出桌面市場和零售市場,富士通硬碟才開始"退居幕後",全力充當伺服器和筆記本廠商的OEM。但對於使用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而言,富士通的筆記本硬碟還是隨處可見的,就連和另一筆記本硬碟廠商日立有密切關系的IBM,在ThinkPad上也會採用富士通的產品,其實力可見一斑。富士通硬碟業務於2009年被東芝收購。
邁拖
世界上信息存儲方案供應商中佼佼者,成立於1982年,總部位於加州的Milpitas,全球員工大約6500人.Maxtor在NASDAQ上市,代號MXTR.1999年公司銷售額近25億美元,在2000年第一季度,其硬碟驅動器發貨量達660萬台,而其中大部分為三至四碟片產品.公司的快速發展,主要歸功於靈活的高聲策略、優異產品質量、強大技術實力以及令人稱心如意的客戶支持。Maxtor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碟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 是業界磁介質產品的領導, 2007年已經被希捷並購。
IBM
IBM是硬碟的發明者也是創造者,擁有許多專利技術。但後來的玻璃盤遭遇到極高的返修率,加之其他種種原因,迫使風靡一時IBM硬碟退出了市場。
易拓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易拓科技")成立於2001年,注冊資本2660萬美元,是長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專業從事硬碟驅動器的研究設計、生產製造和銷售服務,是中國國內最大的自主研發、生產硬碟驅動器的世界級製造廠商,在中國深圳擁有現代化的生產基地,並在美國設立了自主的硬碟研究開發中心。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專業從事硬碟驅動器的研究設計、生產製造和銷售服務, 易拓科技是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出口"百強企業"、"廣東省大型出口企業"、"2004年度全國工業500強企業"。
昆騰
美國昆騰國際公司(Quantum Corporation)創立於1980年,是數據保護與大數據管理領域全球公認的專家,提供獨特的智能存儲系列解決方案,為傳統、虛擬和雲環境提供無與倫比的價值。昆騰的產品包括:適用於快速備份和恢復的DXi系列磁碟重復數據刪除和復制系統;適用於保護虛擬機數據的vmPRO解決方案;適用於災難恢復和長期數據保留的Scalar磁帶自動化產品;適用於高性能文件共享和存檔的StorNext大數據管理軟體與設備。
『肆』 製造硬碟最早哪幾家
最早的硬碟是IBM發明的
最早製造硬碟的希捷。
硬碟及生產商歷史見下:
1.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問世,它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就被確立。
2.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4.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5.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 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絲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6.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規格上市。
8.1999年,容量高達10GB的ATA硬碟上市。
9.2000年2月23日,希捷發布了轉速高達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碟。
2000年3月16號,硬碟領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碟"問世。
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硬碟業務。
10.2001年:新的磁頭技術,此時的全部硬碟幾乎均採用GMR,該技術最新的為第四代GMR磁頭技術。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13.2005年12月21日,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購得2.75GB硬碟空間。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16.2010年12月,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日前同時宣布,將向全球OEM廠商和部分分銷合作夥伴推出3T
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碟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數據公司宣布,將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資43億美元收購日立全資子公司,同為世界級硬碟大廠的日立環球存儲技術公司(HGST)。
『伍』 以下幾個牌子的移動硬碟哪個最好
希捷最好,但用起來沒太大區別
等到更新換代的時候,都不會壞
那都是從n年前的筆記本電腦里拆下來的,我就有一個,4年前400塊買的,勉強能用,經常出現識別問題。
想湊合用就買吧,帶著查壞道的軟體,加個盒子,120搞定。
長久用,還是買新的吧。
祝你好運!
『陸』 原來的昆騰是被西捷還是邁拓收購的
Maxtor邁拓 收購的 昆騰Quantum
10/6/2000
硬碟製造商Maxtor10月4日宣布,將通過換股的方式收購昆騰公司(Quantum)的硬碟部門Maxtor公司的CEO麥克.佳能將出任新公司(沿用Maxtor名稱)的CEO。佳能預測道,兩家公司合並後,生產硬碟可達5000萬個,年收入約為60億美元,市值約20億美元。
並購昆騰硬碟部門後,Maxtor有望在硬碟市場成為龍頭老大,並超過多年來的勁敵西捷科技公司。但收購後的路並非一帆風順。近三年來數據儲存市場雖然比較旺盛、個人電腦銷售也增長強勁,但硬碟製造商仍面臨價格下跌、利潤減少和裁員等問題。
根據雙方的協議,昆騰股東可以每1:1.52的比例換取Maxtor的股票。依照目前市價計算,這筆交易價值超過10億美元。周三收盤時,Maxtor下跌53美分,跌幅約5%,收為每股9.25美元,昆騰硬碟上漲37%,收為每股13.1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