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華的《狙擊漲停板》方法有用嗎看過的股民幫忙說下。。。
主要還是多操作。
看書的話,不太容易看懂。
可以到我空間看股票視頻學習。
⑵ 張華的張華[氣象專家] - 獲得獎項
近期發表論文:1.?? H. Zhang, Z.-L. Wang, P.-W. Guo, Z.-Z. Wang, A modeling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e to carbonaceous aerosol on the climate in East Asia. Adv. in Atmos. Sci., 26(1), 1-10, 2009.2.?? P. Lu, H. Zhang, J. Li, A comparison of two-stream DISORT and Eddington radiative transfer schemes in a real atmospheric profile, JQSRT, 110, 129-138,2009.3.?? 張華,馬井會,鄭有飛, 沙塵氣溶膠全球輻射強迫的模擬研究,氣象學報,Vol. 67, 2009.4.?? 王志立,張華,郭品文,南亞地區黑碳氣溶膠對亞洲夏季風的影響,高原氣象,28(2),419-424,2009。5.?? 崔振雷,張華,銀燕,MATCH對中國地區2006年氣溶膠光學厚度分布特徵的模擬研究,遙感技術與應用,24(2),197-203,2009。6.?? 王志立,郭品文,張華,黑碳氣溶膠直接輻射強迫及其對中國降水影響的模擬研究,氣候與環境研究,Vol. 14(2), 161-171,2009。7.?? 吳金秀,肖文安,張華,SF6的輻射強迫與全球增溫潛能的研究, 大氣科學,33(4): 825-834,2009。8.?? 沈鍾平,張華,影響地面 太陽輻射及其譜分布的因子分析。太陽能學報,2009。9.?? 張華,馬井會,鄭有飛, 黑碳氣溶膠全球輻射強迫的模擬研究,大氣科學,Vol. 32 (5), 1147-1158, 2008.10. H. Zhang, G.-Y. Shi, Y. Liu, The effects of line-wing cutoff on radiative calculation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English Version), Vol. 22 (2), 248- 255, 2008. 11. 崔振雷,銀燕,張華,2006年中國地區大氣氣溶膠濃度分布特徵的模擬研究,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9. 12. Hua Zhang, Zhenlei Cui, Yan Yin, A simulation study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over China in 2006 and its validation with observations. Proc. SPIE, Vol. 7148, 7148E(2008); DOI:10.1117/12.804073..13. H. Zhang, J.-X. Wu, A study of radiative forcing and ...[詳細]
⑶ 《海峽兩岸》嘉賓解釋: 1.滕建群;2.唐湘龍;3.賴岳謙;4.張華。
1,滕建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考入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生部,199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留軍事科學院任《外國軍事學術》雜志編輯,後任總編。曾在海軍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服役。1998-1999年獲英國政府Chevening獎學金,在倫敦大學研究南亞政治與經濟並獲得碩士學位。2004年9月轉業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2006年獲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專業博士學位。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研究部主任,中國南亞學會理事。2009年被評為研究員。2013年起任美國研究部主任,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兼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唐湘龍,1964年生,師大附中、台大政治學系、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資深新聞工作者,性格溫柔敦厚,沉默寡言。現任《中國時報》特約專任主筆,飛碟電台「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3,賴岳謙,台灣學者,法國巴黎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台灣實踐大學副教授,兼任政治大學教授,曾任台灣親民黨發言人,國際情勢專家。台灣名嘴中少有的睿智、務實、開明的學者,在國際情勢研究領域業有專攻。
4,張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博士。在《台灣研究》、《美國研究》、《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國內頂尖報刊雜志發表論文、時評百餘篇。
⑷ 張華的個人著作
1. 華澤釗,張華,劉寶林編著: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製冷技術,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英國Alpha Science International Ltd(2011)和中國科學出版社(2009);2011年獲得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
2. 陶正良主編,張華副主編:《熱能與動力工程製造工藝學》(國家十五規劃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011年獲得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
3. 張華,武衛東: Cooling by Zeolites 奧地利ProcessENG Engineering Press,2011;4. 吳業正,李紅旗,張華編著:製冷壓縮機,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5. 蔣能照 張華主編:《家用中央空調實用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6. 華澤釗,劉寶林,張華編著: Freeze-drying of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procts《食品和葯品冷凍乾燥技術》 美國CRC Press和英國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出版,2010
7. 張華參編:《離心式、螺桿式製冷機組及工程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8. 張華參編,《汽車空調實用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發表學術論文和專利: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論文60多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
科研獲獎:以主要完成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
1.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09年,第1完成人);
2.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第2完成人);
3.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第2完成人);
4.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第2完成人);
5.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第1完成人);
6.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第10完成人)。
負責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以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高校博士點基金、上海市曙光計劃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重點學科等縱向項目10多項;承擔海爾集團、格力集團、日本松下、美國開利等企業(行業)合作研究項目30多項。
榮譽(學術)稱號: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九三學社全國優秀社員;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上海市領軍人才;
夏安世教授基金會傑出教授;
Danfoss(Group)Co.傑出教授;
上海市「育才獎」;
上海市曙光學者(跟蹤);
楊浦知識創新區科技拔尖人才。
國際製冷學會B2委員會委員;
中國製冷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和繼續教育委員會委員;
全國製冷技術標准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上海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兼第二專業委員會主任;
上海市政府采購咨詢專家;
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理事兼熱能與動力工程教材委員會副主任
⑸ 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治療方法
骨頭壞死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平時身體素質差、氣血虛弱、元陽不足都會引起骨頭壞死,因骨折長期得到癒合,骨頭兩斷端也容易引起壞死,經常用激素者,也容易引起骨壞死,尤其是骨折後誤用激素更容易促進骨頭壞死,經常酗酒者也會出現骨壞死,尤其是身體虛弱的酗酒者更容易出現骨壞死。
骨頭壞死如果是因激素引起或是經常酗酒引起,這是比較難治的,如果是因骨頭斷裂引起的骨頭壞死,治療恢復比較好比較快,首先要從片子看股骨頭壞死到什麼程度,然後再給出治療方案,中葯治療骨壞死一般可以內服或者是外用,大概治療時間,輕者三個月可以基本康復,重者六個月左右也可以治療得很好了,如果採用西醫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讓病人置換假的骨頭(不銹鋼),或是在家靜養,給一些消炎止痛葯,僅此。 置換股骨頭後,還要長年服用排異反應葯物,長期吃這些排異反應葯物,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並且置換股骨頭後,隔幾年又要花大量資金再次置換,這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
出現骨壞死後,要及時選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建議你選用傳統中醫治療,也唯有中醫才有希望治好,中醫可以通過用葯來幫助損傷病變壞死的骨頭快速生長新骨,加速骨頭新陳代謝,這樣好的骨頭得到大量生長,壞死的骨頭又得到葯物的修復,這樣才可以恢復。能採用野生葯材治療,效果會更好更快。越早治療恢復越好,骨頭壞死過多,塌陷過多,治療就比較麻煩,時間就比較長。
飲食上要少吃辛辣燥火食物,忌吃:酸筍、鯉魚、公雞、灑類,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葯物忌用。宜多吃新鮮的蔬菜,盡量少活動患處。
如有不明之處可以加我進一步咨詢
居士祝早日康復
⑹ 張華的人物經歷
兼任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 IAACS)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課程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課程研究: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會刊》(Transnational Curriculum Inqui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編委。1993年於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獲得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學位。1998年於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獲得比較教育專業博士學位。1997年於曲阜師大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於華東師大破格晉升為教授。現已出版學術論著8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譯著5部。學術論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哲學、道德教育等。所承擔的主要課題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堂教學重建研究;東西方課程哲學的比較與會通研究。
一、主要經歷
2011. 6——至 今 :受聘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教育研究院院長
2001.8——2011. 6: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2002.8——2005.10: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2002.8——2003.6:作為「富布萊特學者」(Fulbrighter),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做高級訪問學者,開展合作研究
2000.5——2003.5:被邀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哈佛大學、美國課程研究促進協會、加拿大阿拉伯塔大學做多場學術報告
1999.10——2001.7: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1995.9——1998.7: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攻讀比較教育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7.9——1999.9: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科所副教授
1994.9——1996.8: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科所講師
1990.8——1993.7: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科所攻讀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學位
1986.8——1990.7:山東省萊蕪市北孝義鄉中心中學教書
二、主要榮譽
2004年入選首屆「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文社會科學類)
2004年所參與的課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研究」獲教育部全國高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4年主編叢書「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獲國家圖書提名獎
2003年專著《經驗課程論》、《課程與教學論》獲上海市教育科學一等獎
2003年主編著作《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上、中、下)》獲中國圖書獎
2001年被評選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個人
三、目前正主持的課題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項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東西方課程哲學的比較與會通。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東西文化與課程理論。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基礎研究。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研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研究。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基於兒童經驗與生活的教材開發研究。
四、主授課程
課程與教學論
東西文化與課程理論
課程改革專題研究
教學改革專題研究
五、主要學術論著
張華著:《經驗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張華、石偉平、馬慶發著:《課程流派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張華、李雁冰等著:《研究性學習的理想與現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張華等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鍾啟泉、張華主編:《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上、中、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鍾啟泉、崔允漷、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張華主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叢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六、主要學術譯著
[美]威廉 F. 派納、威廉 M. 雷諾茲、帕特里克·斯萊特里、彼得 M. 陶伯曼著,張華等譯:《理解課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版。
[美]愛莉諾·達克沃斯主編,張華、仲建維、宋時春譯:《「多多益善」——傾聽學習者解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美]愛莉諾·達克沃斯著,張華等譯:《「精彩觀念的誕生」——達克沃斯教 學論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帕特麗夏·F.卡利尼著,張華等譯:《幫助學生強壯起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小威廉 E. 多爾、諾爾·高夫主編,張文軍、張華、余潔、王紅宇譯:《課程願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鍾啟泉、張華主編:《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教育科學出版社。
張華主編:《研究性教學譯叢》,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參與撰寫的著作
撰寫《多元文化與教育》,3萬字,載張人傑主編:《中外教育比較史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撰寫「第九章? 國際化時代道德教育的課題與展望」,4.4萬字,載鍾啟泉、黃志成編著:《西方德育原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撰寫「第三章? 素質教育的本質」,3萬字,載鍾啟泉、李雁冰主編:《課程設計基礎》,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撰寫「創新教育本質論」、「『重點學校』的消亡與『特色學校』的回歸」兩章,載鍾啟泉等主編:《解讀中國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撰寫「第二章? 世界高中課程發展報告」、「第五章?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問題、理念與目標」,載鍾啟泉、崔允漷、吳剛平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Hua Zhang and Qiquan Zhong (2003). Curriculum Studies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William F. Pinar (ed.) (2003).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urriculum Researc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⑺ 張華的張華[氣象專家] - 簡介
2009.6-現在:國家氣候中心決策咨詢部 副主任 研究員。2008.6-2009.6: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模式室 副主任 研究員; 2005.10-2008.6: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室 副主任 研究員,期間2006.10-2007.4訪問日本東京大學氣候系統研究中心 客座教授;2004.10-2005.10: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室 副主任 副研究員;2003.7-2004.10: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模式室 副研究員;2000.9-2003.7:日本海洋科技廳氣候變動研究所FRONTIER,博士後研究員;1989.4-1996.8:天津氣象科學研究所工作。現為亞洲-太平洋大氣輻射委員會委員;第26屆數值天氣預報委員會委員;第26屆大氣成分委員會委員;中國ABC科學工作組委員;美國AGU學會會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和博士生指導教師。
⑻ 廣州市中醫院張華是什麼級別的專家
廣州中醫院張醫生是主任醫師吧 具體的 你可以去醫院官網查詢
⑼ 鳳凰山UFO事件的2005年張華拍攝碟形物體
2006年1 月17 日,來源於哈爾濱日報的新聞《UFO再臨鳳凰山 哈爾濱市民拍下現場照片》報道 :
2005年11月12日哈爾濱市吉華集團工作人員在考察黑龍江省山河屯林業局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雪場時,在海拔1704公尺的高山石海處,發現了奇怪的現象:一個巨大、碟形的不明物體懸在石海上空。他們不失時機地拍攝下了照片,並送有關部門鑒定。引起國內外UFO愛好者的極大轟動。
2006年元月13日,應本報之約我國著名UFO研究專家、世界華人UFO聯合會學術部負責人、黑龍江省天文學會理事長、哈工大航天學院陳功富教授來本報詳細介紹了當時目擊拍攝經過。
據陳功富教授介紹,2005年11月12日,山河屯林業局總經濟師徐松山和旅遊局高棟富陪同哈市吉華集團副總經理周凱等一行7人考察鳳凰山。首先到達石海最高處的是雪場專家孫丙玉和吉華集團的張華,旅遊局高棟富和吉華集團的車仁才二人在後,徐松山和周凱僅走到了石海的邊緣。當時天氣陰暗,能見度不很好。
這時張華拿出數碼照相機給孫丙玉拍了一張照片,當他觀看相機的顯示屏時突然喊到:「這是什麼?」,隨後,徐松山在後面也突然喊:「看天上是什麼?!,快照下來!快照下來!」,大家向徐總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石海西南方向,有一碟形的不明物體懸在石海上空。
這時,孫丙玉抬頭向上看去,並興奮的伸出雙手站在那裡,張華又迅速的按下了快門。共拍到兩幅照片。正在大家興奮的同時,飛行物瞬間消失。總共顯現時間約10多秒鍾。此後,山河屯林業局王禮堂局長和宣傳部部長關洪聲,將此照片傳給哈工大航天學院陳功富教授進行專家鑒定。陳教授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圖片放大分析,一致認為這是一幅真實比較清楚的實地照片。
陳教授告訴記者,此次成功拍攝到的鳳凰山出現的UFO照片,四周有明亮的霧狀體,這很可能是飛碟的防護圈,不是雲層。這和1994年孟照國在鳳凰山南坡遇見的那個UFO也有防護圈類似,但那個UFO的形狀(是蝌蚪形)與這次拍到的UFO形狀不同。據當事人講該不明飛行物只停留10秒鍾左右就飛走了。所以可以斷定它不是雲層。當場目擊者說此不明飛行物很亮。從目擊情況和照片上分析,這是1994年鳳凰山UFO事件以來拍攝到的最近最大的UFO照片,這個UFO的形狀與吉林省地震局的武成智在長白山天池上空拍到的UFO形狀類同。根據圖片分析,估計該UFO直徑可達幾百米之巨,高約70米以上。神奇的鳳凰山,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神秘。
新聞《UFO再臨鳳凰山 哈爾濱市民拍下現場照片》報道 了記者與陳教授的很長對話,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