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卡貝伊股票

卡貝伊股票

發布時間:2021-05-12 09:30:13

A. 埃及歷史,誰清楚

http://ke..com/view/18711.html?wtp=tt
埃及歷史(Egypt,History of)

埃及一詞系由古希臘語Aigyptos演變而來,起源於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語名Hikuptah(意為普塔神靈之宮)。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歷史以1798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為界,大體可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兩大階段。

古代中世紀階段

遠古時代 大約在一、二萬年前,由於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北非大部分地區變成不毛之地,人們逐漸聚集到尼羅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濫的平原和沼澤地,過著漁獵採集生活。約公元前18000年,由於弓箭的使用,埃及進入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以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比較典型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是拜達里文化、涅伽達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達文化Ⅱ(格爾塞文化)。涅伽達文化Ⅱ(約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後階段,但實際上已進入了文明時代。社會已形成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劃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發展成為具有城市公社性質的小邦,希臘人稱之為諾姆,又譯為州。

早王朝與古王國時代 古埃及編年史家曼內托(前3世紀),把埃及古代史分為31個王朝。第1、2王朝習慣上被稱為早王朝時代(約前3100~前2686)。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成為第1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第3~6王朝,約前2686~前2181)。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隨著各州的被兼並,形成了統一奴隸制國家,政權機構加強,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奴隸主專制君主被稱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僅在今世,而且在來世也要維持其統治地位,因此他們生前就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恆之宮」——金字塔。除專制君主外,奴隸主階級還包括貴族官吏、神廟僧侶等。他們不僅佔有奴隸,而且依靠國家政權壓榨剝削農民、手工業者等自由民階層,致使某些自由民變成國王、貴族和神廟的依附者。從第5王朝起,地方貴族和僧侶集團的勢力逐漸加強。王室成員壟斷國家要職(宰相)的特權已被日益發展起來的地方權貴所打破。中央與地方勢力、專制政權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導致古王國的崩潰。

第一中間期與中王國時代 第一中間期包括第7~10王朝(約前2181~前2040)。從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後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過60年(約前2190~前2130)的時間里,至少歷31王,可能多達40王。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已經瓦解,統一的王國分裂為彼此敵對的地方王國——州。有的地方貴族常常採用類似專制國王的頭銜,甚至掌握軍隊。在第一中間期的開始,曾發生連續幾十年的大飢饉,但國家仍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因而導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義。

在底比斯興起的第11王朝重新統一了埃及,埃及歷史進入中王國時代(約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時,由於青銅器的發明和使用,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國家在法雍綠洲進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開墾出大片土地,興建了新的城市。奴隸制逐步發展,除戰俘外,有些自由民也變成奴隸,而且他們的奴隸身份被其子孫所繼承。對外關系十分活躍,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中王國國王對外遠征,向敘利亞和努比亞擴張,且在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亞境內建立了堡壘和商業據點。

第二中間期與新王國時代 從第13王朝開始,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第二中間期由於以宰相(維西爾)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發展,王權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庫能夠左右王權,甚至比國王還重要。由於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尖銳的階級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發人民起義。與此同時或稍後,三角洲西部出現以克索伊斯為中心的獨立勢力,稱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東北部,喜克索人以阿發里斯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繼第13王朝之後興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約前1570~前1546在位)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國時代,又稱新帝國時代(約前1567~前1085)。這一時代的埃及國王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對外侵略戰爭,圖特摩斯三世時的埃及版圖,北至敘利亞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形成強大的軍事霸國。在頻繁的對外遠征過程中,埃及王公貴族大肆劫掠財富、牲畜、奴隸等戰利品。在軍事遠征的基礎上,新王國時期的奴隸制進一步發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佔有奴隸,而且出現了租賃奴隸。此時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法老已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宰相一職由兩人分擔,協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貴族特別是以阿蒙神廟為代表的僧侶集團的發展威脅到法老的專制統治,從而導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倫希布死後,拉美西斯一世繼位,開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為維護埃及在亞洲的霸權,與赫梯帝國發生沖突,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國內形勢動盪不安。伊爾蘇領導的奴隸起義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罷工沖擊了帝國的統治;日益強大的僧侶集團篡奪了部分王權,從而導致了新王國的崩潰。

後王朝時代 第21~31王朝為後王朝時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時,埃及分裂為兩部分,法老統治北部,僧侶王統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亞人雇傭兵推翻後,又相繼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統治者的政權。努比亞人乘埃及衰落之機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見庫施王國)。第21~24王朝是埃及國家分裂、權力分散的衰落時期,又被稱為第三中間期。第21~22王朝時期,商品貨幣關系和高利貸業開始發展起來,債務奴隸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廢除債務奴隸制,但並沒有真正實行。

舍易斯地方統治者薩姆提克一世重新統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這個王朝通常被稱為埃及的復興時代。鐵器、金屬貨幣普遍流行,商業和經濟生活較為繁榮。尼科二世法老統治時期,開鑿尼羅河通向紅海的運河,並派遣腓尼基水手開辟航道,繞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繼承者為爭奪埃及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霸權,曾與新巴比倫王國進行戰爭。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希臘、羅馬統治下的埃及 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埃及進入希臘化時代(前332~前30),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在公元前305年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創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繼承埃及和波斯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壟斷一切主要經濟部門,規定糧油鹽等產品的專賣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埃及農民、士兵、奴隸等不堪希臘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與奴役,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1世紀,屢次發動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潰。羅馬征服埃及後,羅馬皇帝G.屋大維把埃及劃為自己的私產,派遣行政長官代行統治。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由農民、牧民和奴隸參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澤地的起義,從公元2世紀末起延續了3個世紀之久。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紀以後,埃及的奴隸制開始衰落,與私有領地擴張的同時,隸農制也隨之發展起來,從而為向封建制過渡准備了條件。

阿拉伯的統治與諸王朝的繼起640年,阿拉伯將領阿穆爾·伊本·阿斯領兵入據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對科普特人較為寬容。7世紀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蘭教。由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增加人丁的稅額,規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書寫,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擔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間多次起義,反對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則先後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農村,從而加速了阿拉伯人與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統治埃及約兩個半世紀。隨著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紀中葉迄16世紀初的600餘年間,在埃及先後出現5個王朝:土倫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馬木留克王朝(1250 ~1517)。前兩個王朝的創始者是突厥人,版圖包括敘利亞等地。法蒂瑪王朝崛起於突尼西亞,969年征服埃及後於972年遷都開羅,以埃及為統治中心,其國勢強盛,疆域東起敘利亞、巴勒斯坦、漢志和葉門,西至馬格裡布;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即在此時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以抗擊十字軍著稱。王朝創始人薩拉丁率領阿拉伯聯軍攻打耶路撒冷王國,收復耶路撒冷,挫敗英、德、法三國發起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成為阿拉伯人愛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實行軍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給貴族和將領,作為他們平時任職、戰時服役的報酬。王朝後期的蘇丹從中亞等地購買大批馬木留克(意為被佔有的人)充當衛隊,致使馬木留克勢力增大,並最後奪取政權。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蘇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滅十字軍殘余勢力而聞名。他們戰勝伊兒汗王朝旭烈兀的軍隊,拔除了地中海東岸的最後幾個十字軍據點。該王朝進一步實行軍事分封制,並逐步確立了封地的繼承權。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初,埃及經濟一度高漲,經由埃及的東、西方貿易十分活躍。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蘇丹將當地政權交給帕夏(總督)、近衛軍和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勢力最大,17世紀末18世紀初馬木留克逐漸占上風。1768年馬木留克首領阿里貝伊廢黜帕夏,翌年宣布獨立,並占據漢志和敘利亞,自稱埃及蘇丹及地中海和紅海君主。埃及成為土耳其人的稅收來源和對外擴張的基地。由於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馬木留克之間的混戰,18世紀末尼羅河三角洲附近1/3的農田荒蕪,產量不及羅馬人統治時期的1/4。農村盛行包稅制,全國2/3的土地被馬木留克包稅人佔有。手工業凋敝,受中世紀行會束縛的手工作坊占統治地位。

近現代階段

西方殖民主義入侵與埃及人民反殖斗爭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義的打擊下被迫撤離。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執政,1807年擊退英軍入侵。為了抵禦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國,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農奴制的基礎上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滅馬木留克勢力,統一全國;興辦起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發展商品經濟;建立軍隊;培養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分子。這些措施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實際上贏得了獨立。但1840年英國等列強脅迫阿里接受倫敦條約,改革失敗,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1849~1854),西方殖民勢力乘虛而入。1851年英國獲得了修建亞歷山大里亞至蘇伊士的鐵路線的特權。1854年,法國獲得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埃及首次舉借外債。伊斯梅爾帕夏統治時期(1863~1879),埃及部分擺脫了倫敦條約的束縛,收回一些主權,經濟有一定發展。但西方資本卻大規模滲入埃及。伊斯梅爾被迫出賣埃及主權:1875年以低於400萬鎊的價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全部股票,並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對埃及財政的雙重監督;1878年組成有英法代表參加的「歐洲內閣」。穆罕默德·陶菲克繼位後推行賣國政策,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1879年,奧拉比創立祖國黨,強調「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發起兵諫,要求實施憲政。1882年7月,英軍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國投敵。阿赫邁德·奧拉比帕夏率領人民英勇抵抗,成為抗英斗爭的民族領袖。

1882年9月,英軍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從屬奧斯曼帝國,實際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外國投資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國人佔有。埃及成了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政治家和政論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號召埃及人民反對英國佔領、爭取民族獨立方面作出重大貢獻。1907年,卡米勒創立民族黨,要求英軍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於1914年12月18日單方面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廢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海珊·卡米勒為埃及蘇丹。在華夫脫黨的領導下,埃及人民開展了全國性的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1918年3月8日,英國統治當局逮捕扎格盧勒等人,開羅和全國許多城市為此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罷課、罷教、罷市和遊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眾運動發展為武裝斗爭,甚至建立了政權機構。英國統治當局不得不釋放扎格盧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國統治當局再次逮捕扎格盧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英斗爭。英國被迫於1922年2月28日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其四項特權:英軍駐守蘇伊士運河區;保留防衛埃及國防和交通線的權利;保護在埃及境內的外僑及其財產的權利;保持對蘇丹的最高統治權。

1923年4月11日,埃及頒布憲法,規定埃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擁立前蘇丹福阿德一世為國王。1936年8月,英國以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危及埃及安全為借口,同執政的華夫脫黨政府簽訂了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將英國1922年提出的四項特權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爭。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學生聯合會成立。在該組織號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舉行了兩次全國性的抗議斗爭。要求終止英埃同盟條約、英軍撤出埃及、改變現行制度、消滅貧富懸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強烈反對下,埃英簽訂的英軍繼續留駐埃及的秘密協定被迫廢止。1947年,埃及群眾性反英斗爭繼續高漲,迫使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控訴,要求英國無條件撤軍。

1948年5月,埃及參加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戰爭(見中東戰爭),戰敗。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惡化,廣大人民、士兵和下級軍官對法魯克國王為首的封建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以納賽爾為首的、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軍官組織逐漸成為埃及革命的領導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蘇丹協定,並拒絕加中東司令部。 1952年7月23日 ,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奪取了政權,國王法魯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1971 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埃及一詞系由古希臘語Aigyptos演變而來,起源於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語名Hikuptah(意為普塔神靈之宮)。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歷史以1798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為界,大體可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兩大階段。
古代中世紀階段 遠古時代 大約在一、二萬年前,由於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北非大部分地區變成不毛之地,人們逐漸聚集到尼羅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濫的平原和沼澤地,過著漁獵採集生活。約公元前18000年,由於弓箭的使用,埃及進入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以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比較典型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是拜達里文化、涅伽達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達文化Ⅱ(格爾塞文化)。涅伽達文化Ⅱ(約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後階段,但實際上已進入了文明時代。社會已形成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劃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發展成為具有城市公社性質的小邦,希臘人稱之為諾姆,又譯為州。

B. dnf奧菲利亞·貝伊蘭絲喜歡什麼

賽莉雅>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大蒜、營養蘑菇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黑色橡果,人參,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神的雕像
討厭:暗黑城的酒
<林納斯>
普通時:風化的碎骨、破碎的鐵片、最下級砥石、破舊的皮革
==營養蘑菇、香火霉
好感時:破舊的皮革
==濃厚肉片、野獸的毒牙
信賴時:破舊的皮革
==鸛鳥的翅膀
討厭:碎布片
<土罐>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天然乳酪,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發光玫瑰,香火霉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沒有
討厭:碎布片
赫頓瑪爾 ------------------------
<阿爾伯特>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爐岩炭
==發光玫瑰,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爐岩炭
==黑色橡果,木瓜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生活的氣息
討厭:最下級硬化劑
<歌蘭蒂斯>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
==魔法珍珠,營養蘑菇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五彩珊瑚碎片、白蘿卜
信賴時:命運硬幣
==神的雕像
沒討厭的東西(都不知道說她貪心好,還是有博大的胸懷呢)
<諾頓>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爐岩碳
==大蒜,發光玫瑰
好感時:無色小晶體
==黑色橡果,鯨魚觸須
信賴時:無色小晶體
==鸛鳥的翅膀
討厭:邪惡葯劑
<風振>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
==大蒜,營養蘑菇
好感時:無色小晶體
==黑色橡果,人參
信賴時:突變草莓、突變花葉
==海龜貝殼
討厭:各種屬性恢復葯劑

<卡尼娜>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營養蘑菇,天然乳酪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辣椒,木瓜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甜瓜
討厭:破舊的皮革
<凱莉>
普通時:破舊的皮革、風化的碎骨,最下級硬化劑
==乾燥水仙,天然乳酪
好感時:最下級硬化劑
==木瓜,白蘿卜
信賴時:最下級硬化劑
==黃金粉
討厭:突變草莓和花葉(討厭的東西也讓人討厭)

<索西亞>
普通時:下級元素結晶
==甜蜂蜜,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暗黑城的酒
==乾燥水仙、辣椒
信賴時:突變草莓、突變花葉、最下級硬化劑
==生活的氣息
討厭:最下級硬化劑

<奧蘭奶奶>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
==營養蘑菇、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暗黑城的酒
==辣椒、奇怪的蛋
信賴時:突變花葉、突變草莓
==100年人參
討厭:破舊的皮革
<辛達>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爐岩炭
==大蒜,香火霉
好感時:無色小晶體
==蜘蛛蘑菇,人參
信賴時:無色小晶體、
==生活的氣息
也是沒有討厭的。

<GSD>
普通時:破舊的皮革、爐岩炭
==營養蘑菇,香火霉
好感時:破舊的皮革、爐岩炭
==怪物號角、辣椒
信賴時:破舊的皮革
==龍的心臟
討厭:最下級硬化劑

<夏洛克>
普通時:最下級硬化劑
==濃厚肉片,香火霉
好感時:最下級硬化劑
==怪物號角,奇怪的蛋
信賴時:最下級硬化劑
==海龜貝殼
討厭:碎布片

<盜賊導師>(怎麼就站在夏洛克旁邊,站我旁邊多好~)
普通時:黑暗傾向葯劑
==發光的玫瑰、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黑暗傾向葯劑
==天然乳酪、香火霉
信懶時:黑暗傾向葯劑
==鸛鳥的翅膀
討厭:還沒試~
西海岸 ------------------------

<蘿莉安>
普通時:爐岩炭
==野獸的毒牙、發光玫瑰
好感時:爐岩炭、最下級砥石
==蜘蛛蘑菇、乾燥水仙
信賴時:爐岩炭
==甜瓜
討厭:最下級硬化劑
<卡坤>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
==魔法珍珠,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無色小晶體
==辣椒、奇怪的蛋
信賴時:下級元素結晶
==龍的心臟
討厭:突變花葉、突變草莓
<羅傑>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爐岩炭
==濃厚肉片、香火霉
好感時:爐岩炭
==蜘蛛蘑菇、怪物號角
信賴時:爐岩炭
==甜瓜
討厭: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達芙尼>(必須搞好關系的,黃金小晶體唯一獲得的npc)
普通時:各種有色的晶體小塊
==魔法珍珠、營養蘑菇
好感時:各種有色的晶體小塊
==野獸的毒牙、金色小晶體
信賴時:各種有色的晶體小塊
==沒有
討厭:爐岩碳

<艾麗斯>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營養蘑菇、發光玫瑰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魔法珍珠、辣椒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奇怪的蛋

討厭:破舊的皮革

<莎蘭>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
==甜蜂蜜、發光玫瑰
好感時:無色小晶體
==白蘿卜、黑色橡果
信賴時:無色小晶體
==鸛鳥的翅膀
討厭:章魚的觸須

<奧菲莉亞>
普通時:破舊的布片
==大蒜、甜蜂蜜
好感時:破舊的布片
==鯨魚觸須、五彩珊瑚碎片
信賴時:破舊的布片
==甜瓜
討厭:生銹的鐵片

雪山 ------------------------
<敏泰>
普通時:破舊的布片,爐岩炭
==魔法珍珠、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破舊的布片,爐岩炭
==人參、五彩珊瑚碎片
信賴時:破舊的布片
==神的雕像
討厭:突變花葉、突變草莓

<奧爾卡>
普通時:爐岩炭,破碎的鐵片、風化的碎骨
==甜蜂蜜、野獸的毒牙
好感時:爐岩炭
==怪物號角、濃厚肉片
信賴時:爐岩炭
==龍的心臟
討厭:無色小晶體
<雷諾>
普通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破舊的皮革
==香火霉、天然乳酪
好感時:暗黑城的酒、破舊的皮革
==大蒜、濃厚肉片
信賴時:破舊的皮革
==100年人參
討厭:無色小晶體

<巴爾蕾娜>
普通時:破舊的布片
==人參、發光玫瑰
好感時:破舊的布片
==濃厚肉片、黑色橡果
信賴時:破舊的布片
==100年人參
討厭:無色小晶體

暗黑城 ------------------------
<博肯>
普通時:爐岩炭、無色小晶體
==發光玫瑰,甜蜂蜜
好感時:爐岩炭
==鯨魚觸須,野獸的毒牙
信賴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龍的心臟
討厭:風化的碎骨

<克倫特>
普通時:無色小晶體小塊,爐岩炭
==天然乳酪、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爐岩炭
==乾燥水仙、自然的氣息
信賴時:爐岩炭
==黃金粉
討厭: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加爾>
冷漠時:破舊的布片、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天然乳酪
普通時:破舊的布片、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天然乳酪、亮麗的鬱金香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魔法珍珠、白蘿卜
信賴時:突變草莓、突變花葉
==海龜貝殼
討厭:暗黑城的酒

<布萊斯>
冷漠時:破舊的皮革、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甜蜂蜜
普通時:破舊的皮革、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甜蜂蜜、營養蘑菇
好感時:各種異常抗性恢復葯劑
==黑色橡果、發光玫瑰
信賴時:破舊的皮革
==黃金粉
討厭:暗黑城的酒(果然是雙胞胎)贊同100| 評論

C. 老師叫我們查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為什麼消失,你們有誰知道嗎

埃及一詞系由古希臘語Aigyptos演變而來,起源於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語名Hikuptah(意為普塔神靈之宮)。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歷史以1798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為界,大體可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兩大階段。
古代中世紀階段 遠古時代 大約在一、二萬年前,由於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北非大部分地區變成不毛之地,人們逐漸聚集到尼羅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濫的平原和沼澤地,過著漁獵採集生活。約公元前18000年,由於弓箭的使用,埃及進入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以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比較典型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是拜達里文化、涅伽達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達文化Ⅱ(格爾塞文化)。涅伽達文化Ⅱ(約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後階段,但實際上已進入了文明時代。社會已形成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劃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發展成為具有城市公社性質的小邦,希臘人稱之為諾姆,又譯為州。

地圖:古代埃及

早王朝與古王國時代 古埃及編年史家曼內托(前3世紀),把埃及古代史分為31個王朝。第1、2王朝習慣上被稱為早王朝時代(約前3100~前2686)。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成為第1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第3~6王朝,約前2686~前2181)。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隨著各州的被兼並,形成了統一奴隸制國家,政權機構加強,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奴隸主專制君主被稱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僅在今世,而且在來世也要維持其統治地位,因此他們生前就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恆之宮」——金字塔。除專制君主外,奴隸主階級還包括貴族官吏、神廟僧侶等。他們不僅佔有奴隸,而且依靠國家政權壓榨剝削農民、手工業者等自由民階層,致使某些自由民變成國王、貴族和神廟的依附者。從第5王朝起,地方貴族和僧侶集團的勢力逐漸加強。王室成員壟斷國家要職(宰相)的特權已被日益發展起來的地方權貴所打破。中央與地方勢力、專制政權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導致古王國的崩潰。

收獲季節的收稅官(壁畫)

第一中間期與中王國時代 第一中間期包括第7~10王朝(約前2181~前2040)。從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後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過60年(約前2190~前2130)的時間里,至少歷31王,可能多達40王。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已經瓦解,統一的王國分裂為彼此敵對的地方王國——州。有的地方貴族常常採用類似專制國王的頭銜,甚至掌握軍隊。在第一中間期的開始,曾發生連續幾十年的大飢饉,但國家仍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因而導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義。
在底比斯興起的第11王朝重新統一了埃及,埃及歷史進入中王國時代(約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時,由於青銅器的發明和使用,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國家在法雍綠洲進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開墾出大片土地,興建了新的城市。奴隸制逐步發展,除戰俘外,有些自由民也變成奴隸,而且他們的奴隸身分被其子孫所繼承。對外關系十分活躍,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中王國國王對外遠征,向敘利亞和努比亞擴張,且在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亞境內建立了堡壘和商業據點。
第二中間期與新王國時代 從第13王朝開始,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第二中間期由於以宰相(維西爾)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發展,王權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庫能夠左右王權,甚至比國王還重要。由於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尖銳的階級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發人民起義。與此同時或稍後,三角洲西部出現以克索伊斯為中心的獨立勢力,稱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東北部,喜克索人以阿發里斯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繼第13王朝之後興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約前1570~前1546在位)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國時代,又稱新帝國時代(約前1567~前1085)。這一時代的埃及國王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對外侵略戰爭,圖特摩斯三世時的埃及版圖,北至敘利亞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形成強大的軍事霸國。在頻繁的對外遠征過程中,埃及王公貴族大肆劫掠財富、牲畜、奴隸等戰利品。在軍事遠征的基礎上,新王國時期的奴隸制進一步發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佔有奴隸,而且出現了租賃奴隸。此時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法老已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宰相一職由兩人分擔,協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貴族特別是以阿蒙神廟為代表的僧侶集團的發展威脅到法老的專制統治,從而導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倫希布死後,拉美西斯一世繼位,開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為維護埃及在亞洲的霸權,與赫梯帝國發生沖突,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國內形勢動盪不安。伊爾蘇領導的奴隸起義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罷工沖擊了帝國的統治;日益強大的僧侶集團篡奪了部分王權,從而導致了新王國的崩潰。
後王朝時代 第21~31王朝為後王朝時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時,埃及分裂為兩部分,法老統治北部,僧侶王統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亞人雇傭兵推翻後,又相繼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統治者的政權。努比亞人乘埃及衰落之機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見庫施王國)。第21~24王朝是埃及國家分裂、權力分散的衰落時期,又被稱為第三中間期。第21~22王朝時期,商品貨幣關系和高利貸業開始發展起來,債務奴隸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廢除債務奴隸制,但並沒有真正實行。

第25王朝的神牛石碑

舍易斯地方統治者薩姆提克一世重新統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這個王朝通常被稱為埃及的復興時代。鐵器、金屬貨幣普遍流行,商業和經濟生活較為繁榮。尼科二世法老統治時期,開鑿尼羅河通向紅海的運河,並派遣腓尼基水手開辟航道,繞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繼承者為爭奪埃及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霸權,曾與新巴比倫王國進行戰爭。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 332 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希臘、羅馬統治下的埃及 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埃及進入希臘化時代(前332~前30),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在公元前305年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創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繼承埃及和波斯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壟斷一切主要經濟部門,規定糧油鹽等產品的專賣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埃及農民、士兵、奴隸等不堪希臘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與奴役,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1世紀,屢次發動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潰。羅馬征服埃及後,羅馬皇帝G.屋大維把埃及劃為自己的私產,派遣行政長官代行統治。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由農民、牧民和奴隸參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澤地的起義,從公元2世紀末起延續了3個世紀之久。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紀以後,埃及的奴隸制開始衰落,與私有領地擴張的同時,隸農制也隨之發展起來,從而為向封建制過渡准備了條件。
阿拉伯的統治與諸王朝的繼起 640年,阿拉伯將領阿穆爾·伊本·阿斯領兵入據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對科普特人較為寬容。7世紀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蘭教。由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增加人丁的稅額,規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書寫,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擔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間多次起義,反對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則先後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農村,從而加速了阿拉伯人與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統治埃及約兩個半世紀。隨著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紀中葉迄16世紀初的600餘年間,在埃及先後出現5個王朝:土倫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馬木留克王朝(1250 ~1517)。前兩個王朝的創始者是突厥人,版圖包括敘利亞等地。法蒂瑪王朝崛起於突尼西亞,969年征服埃及後於972年遷都開羅,以埃及為統治中心,其國勢強盛,疆域東起敘利亞、巴勒斯坦、漢志和葉門,西至馬格裡布;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即在此時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以抗擊十字軍著稱。王朝創始人薩拉丁率領阿拉伯聯軍攻打耶路撒冷王國,收復耶路撒冷,挫敗英、德、法三國發起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成為阿拉伯人愛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實行軍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給貴族和將領,作為他們平時任職、戰時服役的報酬。王朝後期的蘇丹從中亞等地購買大批馬木留克(意為被佔有的人)充當衛隊,致使馬木留克勢力增大,並最後奪取政權。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蘇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滅十字軍殘余勢力而聞名。他們戰勝伊兒汗王朝旭烈兀的軍隊,拔除了地中海東岸的最後幾個十字軍據點。該王朝進一步實行軍事分封制,並逐步確立了封地的繼承權。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初,埃及經濟一度高漲,經由埃及的東、西方貿易十分活躍。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蘇丹將當地政權交給帕夏(總督)、近衛軍和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勢力最大,17世紀末18世紀初馬木留克逐漸占上風。1768年馬木留克首領阿里貝伊廢黜帕夏,翌年宣布獨立,並占據漢志和敘利亞,自稱埃及蘇丹及地中海和紅海君主。埃及成為土耳其人的稅收來源和對外擴張的基地。由於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馬木留克之間的混戰,18世紀末尼羅河三角洲附近1/3的農田荒蕪,產量不及羅馬人統治時期的1/4。農村盛行包稅制,全國2/3的土地被馬木留克包稅人佔有。手工業凋敝,受中世紀行會束縛的手工作坊占統治地位。
近現代階段 西方殖民主義入侵與埃及人民反殖斗爭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義的打擊下被迫撤離。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執政,1807年擊退英軍入侵。為了抵禦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國,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農奴制的基礎上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滅馬木留克勢力,統一全國;興辦起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發展商品經濟;建立軍隊;培養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分子。這些措施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實際上贏得了獨立。但1840年英國等列強脅迫阿里接受倫敦條約,改革失敗,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1849~1854),西方殖民勢力乘虛而入。1851年英國獲得了修建亞歷山大里亞至蘇伊士的鐵路線的特權。1854年,法國獲得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埃及首次舉借外債。伊斯梅爾帕夏統治時期(1863~1879),埃及部分擺脫了倫敦條約的束縛,收回一些主權,經濟有一定發展。但西方資本卻大規模滲入埃及。伊斯梅爾被迫出賣埃及主權:1875年以低於400萬鎊的價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全部股票,並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對埃及財政的雙重監督;1878年組成有英法代表參加的「歐洲內閣」。穆罕默德·陶菲克繼位後推行賣國政策,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1879年,奧拉比創立祖國黨,強調「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發起兵諫,要求實施憲政。1882年7月,英軍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國投敵。阿赫邁德·奧拉比帕夏率領人民英勇抵抗,成為抗英斗爭的民族領袖。

第11王朝雕塑《捕魚》

埃及人民在亞歷山大港抗擊英國侵略軍

1882年9月,英軍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從屬奧斯曼帝國,實際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外國投資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國人佔有。埃及成了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政治家和政論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號召埃及人民反對英國佔領、爭取民族獨立方面作出重大貢獻。1907年,卡米勒創立民族黨,要求英軍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於1914年12月18日單方面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廢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海珊·卡米勒為埃及蘇丹。在華夫脫黨的領導下,埃及人民開展了全國性的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1918年3月8日,英國統治當局逮捕扎格盧勒等人,開羅和全國許多城市為此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罷課、罷教、罷市和遊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眾運動發展為武裝斗爭,甚至建立了政權機構。英國統治當局不得不釋放扎格盧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國統治當局再次逮捕扎格盧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英斗爭。英國被迫於1922年2月28日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其四項特權:英軍駐守蘇伊士運河區;保留防衛埃及國防和交通線的權利;保護在埃及境內的外僑及其財產的權利;保持對蘇丹的最高統治權。
1923年4月11日,埃及頒布憲法,規定埃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擁立前蘇丹福阿德一世為國王。1936年8月,英國以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危及埃及安全為借口,同執政的華夫脫黨政府簽訂了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將英國1922年提出的四項特權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蘇伊士運河中的船隻(繪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爭。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學生聯合會成立。在該組織號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舉行了兩次全國性的抗議斗爭。要求終止英埃同盟條約、英軍撤出埃及、改變現行制度、消滅貧富懸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強烈反對下,埃英簽訂的英軍繼續留駐埃及的秘密協定被迫廢止。1947年,埃及群眾性反英斗爭繼續高漲,迫使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控訴,要求英國無條件撤軍。
1948年5月,埃及參加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戰爭(見中東戰爭),戰敗。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惡化,廣大人民、士兵和下級軍官對法魯克國王為首的封建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以納賽爾為首的、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軍官組織逐漸成為埃及革命的領導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蘇丹協定,並拒絕加中東司令部。 1952年7月23日 ,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奪取了政權,國王法魯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1971 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D. 埃及最長久最有歷史的木乃伊是哪個

世界上最古老的同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奧茨」冰人從發現之日起就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想。十幾年的研究並未揭開一連串的謎團,新的發現反而令疑雲愈重。義大利研究人員通過對「奧茨」隨身物品的分析發現,這些物品竟然屬於不同的時代和地點,前後相差了幾千年,跨越了歐亞大陸!

古羅馬斧頭+中國羊皮外套 冰人與物品來自不同時空

據俄羅斯《真理報》11月15日報道,義大利的一名研究者對在「奧茨」冰人身上和身旁發現的物品進行了首次系統分析,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報道稱,奧茨身邊的箭袋中2支用木頭製成的箭和12支未完成的箭,它們已經有7000年歷史,而斧頭卻屬於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476年)的酷刑時代。而他身上所穿的羊皮外套竟然是由產自中國的山羊皮製成的。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科學家當初用碳14測年法鑒定出的結果是,「奧茨」是生活在53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的古代人,年齡在大約45歲左右。而DNA檢測顯示,「奧茨」的基因與阿爾卑斯山區的歐洲後裔極為相似,其出生地可能在義大利和奧地利接壤處的勃倫納山口的一個小村莊。這就意味著,這些物品都來自與他自身不同的時空。

它們怎麼會出現在「奧茨冰人」的周圍?考古學家此前就在「奧茨」的身上發現過「紋身」——幾道平行的藍色線在他的背部下方,左腿腿彎處劃有十字,右腳踝上也有條紋,因此推斷他的「職業」可能是部族的巫師。這次發現更加增添了他的神秘感,令人懷疑,難道這位巫師的「法力」甚至大到了可以穿越時空?

與「奧茨」有過接觸的人先後死於非命 「冰人詛咒」還是單純巧合?

這個新發現也讓人再次聯想到傳說中的「冰人詛咒」,據說,這個「詛咒」會給那些「打擾亡靈清靜」的人帶來無窮的災禍。迄今為止,已經有7名與「奧茨」有過接觸的人死於非命。

1992年,挖掘者

法醫賴納·亨恩成為「詛咒」的第一個受害人。1991年,他徒手將「奧茨」的骸骨從雪堆中挖掘出來。第二年,他遭遇車禍,頭部受撞擊而死。

1993年,搬運向導

第二個死去的是庫爾特·弗里茨。他是引導直升機搬運「奧茨」的向導。正是他挖開了冰層,使木乃伊的臉重見天日。在1993年的一次登山中,他遭遇雪崩身亡,而且是登山隊中唯一的遇難者。

2004年,攝影記者

第三個死去的是賴納·赫爾茨。他是唯一一名被允許將木乃伊發掘全過程拍攝下來的記者。他在2004年死於腦瘤。

2004年,發現者

之後,厄運降臨到「冰人發現者」赫爾穆特·西蒙身上。1991年,他與妻子在旅行中發現了這具木乃伊。2004年10月,當他爬到阿爾卑斯山舊地重遊時,在冰人發現地點附近遭遇惡劣天氣,失足墜入懸崖摔死。8天後,人們發現了他的屍體,上面覆蓋著一層冰雪,姿勢猶如「奧茨」被發現時那樣。

2004年,發現者救援人員

就在西蒙的葬禮舉行完剛剛一小時,負責上山搜救並親自發現西蒙屍體的救援隊隊長迪特爾·瓦內克猝死於心臟病。

2005年,調查負責人

2005年4月,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歷史學家、「奧茨」調查小組負責人康拉德·斯賓德勒死於多發性硬化並發症,享年66歲。在西蒙死後,曾有人問過斯賓德勒是否相信「奧茨」的詛咒一說。他回答道:「不。你會說下一個就是我了。」結果不幸被他言中。

2005年,考古學家

今年10月,63歲的澳大利亞考古學家湯姆·羅伊扎死在家中。12年前,他開始從事對「奧茨冰人」的研究後不久,就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血液病。據他的助手透露,他生前打算將自己研究發現的一些關於「奧茨」的秘密公之於眾,並已經完成了筆記整理工作。但奇怪的是,他的家人搜遍了他的住所和辦公室,卻沒有發現相關手稿,電腦中也沒有文件的存檔。

E. 貝伊詩美容會所 回龍觀店怎麼樣

在東大街這附近算是環境還比較不錯的了,也是連鎖店所以不會擔心上當。還沒開業的時候就去辦了體驗卡還算優惠,不過真正辦卡就很高價了,3000元最低的享受5000元的折扣,以此類推5K,1w,3w等等。。。想想打折神馬的都是噱頭,因為單價都很高的說!環境是還可以,新開業的房間床衣服等都很乾凈,不過房間很少,這樣挺好,人多服務就不好了。外面還用綠植圍上了,這樣就很有安全感了,而且它是女子會所我很喜歡!室內有汗蒸室也是我偏愛的!每次都有小餐點,銀耳粥水果等等,服務是很貼心到位的。不過美容顧問每次都跟你聊半天推薦各種療程無非是讓你續費掏錢真心的很反感!!!最後說美容後的效果,因為我皮膚底子還是不錯的,白皙光滑平時也很注意保養不會起這那的,所以去美容後感覺還行,就是光滑干凈了,但我覺得是要持續去美才能保持好效果!按摩和手法還可以吧!總的來說如果你在回龍觀附近還是推薦這家,因為我也是看了很多地方才最後定點在這的,價位雖然高了些比其他地方,但臉是女人最寶貴的不是么,能保持美麗容顏我覺得多少都值了!

F. 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是哪國

埃及:7000年歷史.尼羅河流域.
中國:5500-6000年歷史.黃河流域.
巴比倫(伊拉克):4700年兩河流域.
伊拉克有悠久的歷史,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700年這里就出現了城邦國家。公元前2000年起先後建立過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5000年歷史.印度河流域

埃及歷史
埃及歷史(Egypt,History of)

埃及一詞系由古希臘語Aigyptos演變而來,起源於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語名Hikuptah(意為普塔神靈之宮)。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歷史以1798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為界,大體可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兩大階段。

古代中世紀階段

遠古時代 大約在一、二萬年前,由於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北非大部分地區變成不毛之地,人們逐漸聚集到尼羅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濫的平原和沼澤地,過著漁獵採集生活。約公元前18000年,由於弓箭的使用,埃及進入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以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比較典型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是拜達里文化、涅伽達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達文化Ⅱ(格爾塞文化)。涅伽達文化Ⅱ(約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後階段,但實際上已進入了文明時代。社會已形成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劃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發展成為具有城市公社性質的小邦,希臘人稱之為諾姆,又譯為州。

早王朝與古王國時代 古埃及編年史家曼內托(前3世紀),把埃及古代史分為31個王朝。第1、2王朝習慣上被稱為早王朝時代(約前3100~前2686)。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成為第1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第3~6王朝,約前2686~前2181)。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隨著各州的被兼並,形成了統一奴隸制國家,政權機構加強,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奴隸主專制君主被稱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僅在今世,而且在來世也要維持其統治地位,因此他們生前就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恆之宮」——金字塔。除專制君主外,奴隸主階級還包括貴族官吏、神廟僧侶等。他們不僅佔有奴隸,而且依靠國家政權壓榨剝削農民、手工業者等自由民階層,致使某些自由民變成國王、貴族和神廟的依附者。從第5王朝起,地方貴族和僧侶集團的勢力逐漸加強。王室成員壟斷國家要職(宰相)的特權已被日益發展起來的地方權貴所打破。中央與地方勢力、專制政權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導致古王國的崩潰。

第一中間期與中王國時代 第一中間期包括第7~10王朝(約前2181~前2040)。從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後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過60年(約前2190~前2130)的時間里,至少歷31王,可能多達40王。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已經瓦解,統一的王國分裂為彼此敵對的地方王國——州。有的地方貴族常常採用類似專制國王的頭銜,甚至掌握軍隊。在第一中間期的開始,曾發生連續幾十年的大飢饉,但國家仍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因而導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義。

在底比斯興起的第11王朝重新統一了埃及,埃及歷史進入中王國時代(約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時,由於青銅器的發明和使用,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國家在法雍綠洲進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開墾出大片土地,興建了新的城市。奴隸制逐步發展,除戰俘外,有些自由民也變成奴隸,而且他們的奴隸身分被其子孫所繼承。對外關系十分活躍,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中王國國王對外遠征,向敘利亞和努比亞擴張,且在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亞境內建立了堡壘和商業據點。

第二中間期與新王國時代 從第13王朝開始,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第二中間期由於以宰相(維西爾)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發展,王權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庫能夠左右王權,甚至比國王還重要。由於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尖銳的階級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發人民起義。與此同時或稍後,三角洲西部出現以克索伊斯為中心的獨立勢力,稱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東北部,喜克索人以阿發里斯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繼第13王朝之後興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約前1570~前1546在位)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國時代,又稱新帝國時代(約前1567~前1085)。這一時代的埃及國王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對外侵略戰爭,圖特摩斯三世時的埃及版圖,北至敘利亞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形成強大的軍事霸國。在頻繁的對外遠征過程中,埃及王公貴族大肆劫掠財富、牲畜、奴隸等戰利品。在軍事遠征的基礎上,新王國時期的奴隸制進一步發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佔有奴隸,而且出現了租賃奴隸。此時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法老已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宰相一職由兩人分擔,協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貴族特別是以阿蒙神廟為代表的僧侶集團的發展威脅到法老的專制統治,從而導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倫希布死後,拉美西斯一世繼位,開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為維護埃及在亞洲的霸權,與赫梯帝國發生沖突,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國內形勢動盪不安。伊爾蘇領導的奴隸起義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罷工沖擊了帝國的統治;日益強大的僧侶集團篡奪了部分王權,從而導致了新王國的崩潰。

後王朝時代 第21~31王朝為後王朝時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時,埃及分裂為兩部分,法老統治北部,僧侶王統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亞人雇傭兵推翻後,又相繼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統治者的政權。努比亞人乘埃及衰落之機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見庫施王國)。第21~24王朝是埃及國家分裂、權力分散的衰落時期,又被稱為第三中間期。第21~22王朝時期,商品貨幣關系和高利貸業開始發展起來,債務奴隸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廢除債務奴隸制,但並沒有真正實行。

舍易斯地方統治者薩姆提克一世重新統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這個王朝通常被稱為埃及的復興時代。鐵器、金屬貨幣普遍流行,商業和經濟生活較為繁榮。尼科二世法老統治時期,開鑿尼羅河通向紅海的運河,並派遣腓尼基水手開辟航道,繞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繼承者為爭奪埃及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霸權,曾與新巴比倫王國進行戰爭。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希臘、羅馬統治下的埃及 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埃及進入希臘化時代(前332~前30),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在公元前305年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創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繼承埃及和波斯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壟斷一切主要經濟部門,規定糧油鹽等產品的專賣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埃及農民、士兵、奴隸等不堪希臘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與奴役,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1世紀,屢次發動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潰。羅馬征服埃及後,羅馬皇帝G.屋大維把埃及劃為自己的私產,派遣行政長官代行統治。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由農民、牧民和奴隸參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澤地的起義,從公元2世紀末起延續了3個世紀之久。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紀以後,埃及的奴隸制開始衰落,與私有領地擴張的同時,隸農制也隨之發展起來,從而為向封建制過渡准備了條件。

阿拉伯的統治與諸王朝的繼起640年,阿拉伯將領阿穆爾·伊本·阿斯領兵入據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對科普特人較為寬容。7世紀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蘭教。由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增加人丁的稅額,規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書寫,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擔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間多次起義,反對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則先後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農村,從而加速了阿拉伯人與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統治埃及約兩個半世紀。隨著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紀中葉迄16世紀初的600餘年間,在埃及先後出現5個王朝:土倫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馬木留克王朝(1250 ~1517)。前兩個王朝的創始者是突厥人,版圖包括敘利亞等地。法蒂瑪王朝崛起於突尼西亞,969年征服埃及後於972年遷都開羅,以埃及為統治中心,其國勢強盛,疆域東起敘利亞、巴勒斯坦、漢志和葉門,西至馬格裡布;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即在此時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以抗擊十字軍著稱。王朝創始人薩拉丁率領阿拉伯聯軍攻打耶路撒冷王國,收復耶路撒冷,挫敗英、德、法三國發起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成為阿拉伯人愛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實行軍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給貴族和將領,作為他們平時任職、戰時服役的報酬。王朝後期的蘇丹從中亞等地購買大批馬木留克(意為被佔有的人)充當衛隊,致使馬木留克勢力增大,並最後奪取政權。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蘇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滅十字軍殘余勢力而聞名。他們戰勝伊兒汗王朝旭烈兀的軍隊,拔除了地中海東岸的最後幾個十字軍據點。該王朝進一步實行軍事分封制,並逐步確立了封地的繼承權。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初,埃及經濟一度高漲,經由埃及的東、西方貿易十分活躍。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蘇丹將當地政權交給帕夏(總督)、近衛軍和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勢力最大,17世紀末18世紀初馬木留克逐漸占上風。1768年馬木留克首領阿里貝伊廢黜帕夏,翌年宣布獨立,並占據漢志和敘利亞,自稱埃及蘇丹及地中海和紅海君主。埃及成為土耳其人的稅收來源和對外擴張的基地。由於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馬木留克之間的混戰,18世紀末尼羅河三角洲附近1/3的農田荒蕪,產量不及羅馬人統治時期的1/4。農村盛行包稅制,全國2/3的土地被馬木留克包稅人佔有。手工業凋敝,受中世紀行會束縛的手工作坊占統治地位。

近現代階段

西方殖民主義入侵與埃及人民反殖斗爭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義的打擊下被迫撤離。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執政,1807年擊退英軍入侵。為了抵禦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國,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農奴制的基礎上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滅馬木留克勢力,統一全國;興辦起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發展商品經濟;建立軍隊;培養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分子。這些措施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實際上贏得了獨立。但1840年英國等列強脅迫阿里接受倫敦條約,改革失敗,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1849~1854),西方殖民勢力乘虛而入。1851年英國獲得了修建亞歷山大里亞至蘇伊士的鐵路線的特權。1854年,法國獲得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埃及首次舉借外債。伊斯梅爾帕夏統治時期(1863~1879),埃及部分擺脫了倫敦條約的束縛,收回一些主權,經濟有一定發展。但西方資本卻大規模滲入埃及。伊斯梅爾被迫出賣埃及主權:1875年以低於400萬鎊的價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全部股票,並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對埃及財政的雙重監督;1878年組成有英法代表參加的「歐洲內閣」。穆罕默德·陶菲克繼位後推行賣國政策,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1879年,奧拉比創立祖國黨,強調「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發起兵諫,要求實施憲政。1882年7月,英軍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國投敵。阿赫邁德·奧拉比帕夏率領人民英勇抵抗,成為抗英斗爭的民族領袖。

1882年9月,英軍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從屬奧斯曼帝國,實際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外國投資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國人佔有。埃及成了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政治家和政論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號召埃及人民反對英國佔領、爭取民族獨立方面作出重大貢獻。1907年,卡米勒創立民族黨,要求英軍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於1914年12月18日單方面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廢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海珊·卡米勒為埃及蘇丹。在華夫脫黨的領導下,埃及人民開展了全國性的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1918年3月8日,英國統治當局逮捕扎格盧勒等人,開羅和全國許多城市為此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罷課、罷教、罷市和遊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眾運動發展為武裝斗爭,甚至建立了政權機構。英國統治當局不得不釋放扎格盧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國統治當局再次逮捕扎格盧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英斗爭。英國被迫於1922年2月28日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其四項特權:英軍駐守蘇伊士運河區;保留防衛埃及國防和交通線的權利;保護在埃及境內的外僑及其財產的權利;保持對蘇丹的最高統治權。

1923年4月11日,埃及頒布憲法,規定埃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擁立前蘇丹福阿德一世為國王。1936年8月,英國以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危及埃及安全為借口,同執政的華夫脫黨政府簽訂了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將英國1922年提出的四項特權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爭。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學生聯合會成立。在該組織號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舉行了兩次全國性的抗議斗爭。要求終止英埃同盟條約、英軍撤出埃及、改變現行制度、消滅貧富懸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強烈反對下,埃英簽訂的英軍繼續留駐埃及的秘密協定被迫廢止。1947年,埃及群眾性反英斗爭繼續高漲,迫使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控訴,要求英國無條件撤軍。

1948年5月,埃及參加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戰爭(見中東戰爭),戰敗。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惡化,廣大人民、士兵和下級軍官對法魯克國王為首的封建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以納賽爾為首的、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軍官組織逐漸成為埃及革命的領導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蘇丹協定,並拒絕加中東司令部。 1952年7月23日 ,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奪取了政權,國王法魯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1971 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G. 「薩魯查貝伊」級登陸艦多久開始服役的

1984年開始服役的該級艦,共有兩艘在服役。

艦長:92米

艦寬14米

吃水2.3米

滿載排水量:2600噸

推進功率:4400馬力

最大航速:14節

續航力:不詳

艦員:不詳

運載能力:600名陸戰隊員,11輛坦克,12輛車輛人員登陸艇,12輛卡車。配備有40mm艦炮3門,雙聯裝20mm速射炮兩座,直升機平台一座。

閱讀全文

與卡貝伊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