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通達威股票

通達威股票

發布時間:2021-05-16 05:44:55

『壹』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Mahathir bin Mohamad)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宏願之父
貢獻:8大貢獻

1、與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密切聯系……馬哈迪上台後,馬來西亞與西方國家的關系趨向淡化,尤其是與前殖民宗主國英國鬧僵,以至提出「最後購買英國貨」(BUY BRITISH LAST)的口號;同時也修訂了傳統過分依賴西方的外交政策,轉向與第三世界國家建立更密切的聯系。如大力支持南南國家(SOUTH-SOUTH COUNTRIES);加強與東合、不結盟運動(THE NON-ALIGNED MOVEMENT, NAM)及共和聯邦的關系;以及促進與伊斯蘭教世界的合作,支持阿富汗(AFGHANISTAN)、波斯尼亞(BOSNIA)、巴勒斯坦(PALESTINE)等伊斯蘭教國家的主權斗爭。

2、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馬來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和平部隊維護和平的任務,同時也曾被選為安理事會的非常任理事國(1989-90)和大會主席(1997)。

3、主動出擊,挑戰西方霸權……為了拓展馬來西亞的貿易領域,馬哈迪經常率領貿易代表團出國訪問,加強與各國的貿易聯系;同時經常抨擊歐美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霸權主義,勇於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和利益仗義執言,因此頗受國際社會的推崇。

4、2020宏願……90年代開始,政府提出「國家發展政策」(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其目標仍延續新經濟政策,並提出馬來西亞在30年內發展成為「先進工業國」的「2020宏願」(WAWASAN 2020)。雖然這個政策因襲了新經濟政策的某一些因素,但已不再執著於馬來人在股權中所佔有的分額,而是強調經濟增長與利益分配的「均衡發展」,強調通過迅速發展經濟來重新分配財富;於是經濟建設成為馬來西亞未來30年的主題。根據首相馬哈迪的描繪,到2020年時,馬來西亞將會是一個精誠團結的國家,一個充滿自信的馬來西亞社會,一個具有高度道德價值觀、民主、自由、相互容忍、具有愛心、經濟上公平、進步及繁榮的社會。但是實現這個宏願,馬來西亞必須面對一下九項挑戰:1、建立一個具有共同命運的大馬團結邦國際創造一個共同命運的「馬來西亞民族」(BANGSA MALAYSIA);2、締造一個自由、安定、自信、自豪的社會;3、建立一個成熟的,以多元種族為單位的大馬式民主社會;4、建立一個有強烈道德觀和倫理觀的社會;5、建立一個成熟、自由、寬容、全體人民可自由實踐及奉行本身的風俗、文化及宗教信仰,並對國傢具有歸宿感的社會;6、建立一個科學進步、具有革新精神和遠見,對科技文明有所貢獻的社會;7、建立一個以家庭制度為單位、充滿愛心和具備愛心文化的社會;8、實現一個經濟公平的社會;9、實現一個繁榮、在經濟上具有競爭力、活力和彈性的社會。

5、私營化政策……70年代成立的國營公司,由於執行偏差,導致組織日益臃腫。為了減少公共開支、提高生產力和競爭能力,同時改善服務水平,增加政府的收入,1983年起,政府開始對國營企業進行私營化,如郵政電訊、馬來西亞航空、公路興建、港口營運和房屋建造等。

6、促進國內資本的發展……從1986年起,政府推行「促進投資法」,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也鼓勵國內資本發展中小型企業,為各中小企業提供各種便利,並放寬《工業協調法令》的限制,以華人資本為主的中小型企業迅速發展起來。另外,1986年時,政府也確定了12個重點發展的工業部門,鼓勵建立高技術產業,其中有橡膠、棕油、木材、石油化工、電子電器、交通器材、機械與建築工業、鋼鐵、紡織與服裝工業等,是馬來西亞產業和出口更趨於多樣化。

7、向東學習政策(LOOK EAST POLICY)……1982年,政府推行學習日本和韓國人的勤奮和團隊精神的政策,並爭取日、韓兩國投資和貿易。在這項政策下,政府派遣學生和工人到日、韓兩國深造和受訓,同時也鼓勵兩國的大企業和廠家到來聯營投資,希望通過合作關系達到技術轉移的目標,從而提升馬來西亞在種工業領域的地位。其中一項最成功的合作是1985年推出的國產車。國產車是由馬來西亞重工業機構(HEAVY INDUSTRIES CORPORATION OF MALAYSIA,HICOM)及日本三菱集團(MITSUBISHI)聯營的國家汽車工業(PERUSAHAN OTOMOBIL NASIONAL, PROTON)所創造。

8、經濟改革政策……馬哈迪上任時,新經濟政策已執行了10年,並在重組社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當時適逢世界經濟不景氣,國家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馬哈迪在繼續推行新經濟政策的同時,鑒於其所造成的馬來人的依賴性,提出了許多創新的改革政策,在強調照顧馬來人利益的情況下,加快國家的經濟發展,使各族都享受到經濟建設成果,以便成功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

『貳』 汶川縣的經濟

1950年以前,汶川縣各族人民在極端貧困中掙扎。單一的農業生產原始粗放,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的生產方式尚存,一年辛苦不足半年糧,靠挖葯、熬鹼、背運維持溫飽,一遇天災人禍,不乏家破人亡。據1949年的統計,汶川縣農業總產值僅421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下同),人均110.59元;糧食總產690.5萬公斤,人均131.4公斤;各類牧畜22080頭,人均0.58頭。
解放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關心民族地區的生產發展,優先發展交通,興修水利,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全面發展社會經濟。汶縣獨具地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日新月異。1963年灌茂公路沿岷江東岸通達威州,溝通了縣境南北8個鄉鎮,以後又沿氓江及縣境各大支流陸續建成了汶~茂(縣)、汶~理(縣)、中(灘堡)~小(金),漩(口)~三(江)公路,形成汶川縣交通主幹線。隨著生產發展,採取多種形式,先後建鄉間公路、專用公路、機耕道近千公里,組成汶川縣交通網。汽車外可達周圍各縣,日流量上千輛,內可達各鄉鎮及大部分村寨。汶川縣先後建成水利設施200餘處,耕地灌溉面積達17186畝,基本解決了北部乾旱河谷地帶的農業生產及人畜飲用水困難,擺脫了世代靠天吃飯之苦。同時還開發了水能,省、州、縣共建大、中、小型水電站20餘處,1985年成為全國首批5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為汶川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0年底,汶川縣農業總產值已達2282萬元,比1990年增5.4倍;人均337元,比1949年增3倍;糧食總產6024萬公斤,增8.7倍,人均890公斤,增6.8倍;各類牲畜73303頭,增3倍,人均1.08頭,增53.7%。工業更是從無到有,已建立了以水電、建材、采礦、煤炭、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2188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4470萬元的48.95%;1978年以後新興的鄉鎮企業得到大發展,各鄉、村因地制宜建立了自己的小型企業,有建材、建築、加工、運輸、小水電、采礦(煤、金剛砂、石英石、石膏)等門類,總產值達1895萬元,相當於汶川縣工農業總產值的42.39%。同時,省、州還在縣內先後建立了水電、機械製造、采礦、冶煉、造紙、制葯、建材、化工、輕工等20餘個中、小型企業,共同構成了岷江經濟長廊:北以威州鎮為汶川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中部映秀鎮為新興水電工業區;南以漩口鎮為州、縣工業生產基地。
1990年底社會零售額達7153萬元,其中縣屬商品零售額為6123萬元。國內純購進1828萬元,其中農副產品購進407萬元。1990年底,財政收入達1240萬元,是1950年3萬元的400陪、1980年508萬元的2.4倍,由依賴國家補貼變為基本自給。職工年工資人均2104元,比1978年533.95年增加近4倍;農民年純收入達543元,比1978年101.12元增5.3倍。城鄉儲蓄金額達6319萬元。
累計實現生產總值125.75億元,較「十五」增長33.3%,年均增長4.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6.18億元,是「十五」的3.5倍,是1958年至2005年投資總和的2.3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5.87億元,較「十五」增長1.4倍,年均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41億元,較「十五」增長48.8%,年均增長6%。經濟總量連續五年排名全州第一,實現了再生性跨越,拓展了發展起跳新空間。
2010年完成生產總值33.6億元,同比增長34.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71:24,人均生產總值達30968元。 汶川縣域內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州財貿校、阿壩州電大等6所大中專院校,州水電、農業機械、交通、牧業等4所州級技工學校,農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為省重點中學的威州中學,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培育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叄』 請各位幫忙找馬來西亞六位首相的資料:

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
出生:1903年2月8日
死於:1990年12月6日
出生地:吉打州
1951年吉打州王子東姑阿都拉曼繼翁惹化為巫統領導人,陳禎祿與東姑阿都拉曼密切合作。由於1949年英國人宣布不管馬來人願不願意馬來亞將在數年內獲得獨立,兩位領導人必須設立一個在兩個社群中均可以被接受的協議來作為一個穩定的獨立國家的基礎。後來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也加入了這個巫統-華人公會聯盟。這個聯盟在1952年和1955年的大選中在馬來人和華人地區均獲勝。

引入地區性的政府選舉是戰勝共產黨的另一個重要步驟。1953年斯大林死後在馬來亞共產黨內部發生了是否繼續進行武裝斗爭的爭執。許多共產黨游擊隊員喪失了武裝斗爭的信心重返家園。盡管陳平依然帶領著一些死頑固的游擊隊員繼續在難以進入的泰國邊境地區的深山老林里堅持了多年,但是1954年鄧普勒離開馬來亞時緊急狀態已經結束。緊急狀態時期遺留下來的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仇恨卻依然遺留了很長時間。

1955年和1956年裡巫統、華人公會和英國一起起草了一部獨立的馬來亞的憲法基礎。巫統承認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權,華人公會則同意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由馬來亞蘇丹輪流擔任,馬來語為官方語言,促進和資助馬來教育和經濟發展。實際上這個協議標志著馬來亞由馬來人統治,管理機構、警察和軍隊主要由馬來人控制,而華人和印度人則在內閣和議會中獲得適當的代表,在他們佔多數的州中管理,他們的經濟地位受到保護。誰來控制教育系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拖延到獨立後才解決。1957年8月31日東姑阿都拉曼成為獨立的馬來亞的第一位首相.

第二任首相:
姓名:敦阿都拉薩, 或者敦拉薩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出生:1922年3月11日
死於: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彭亨州
敦拉薩被我國成為發展之父(Bapa Pembangunan),相信他在我國的反戰上有很大的貢獻。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

他於1950年參加巫統,並且被選為巫統青年團團長。1951年出任巫統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參加我國首次全國立法議會之大選。1956年,聯盟代表團前往英國談判獨立,他是代表團的成員之一。除了副首相職位之外,他亦曾兼任鄉村發展部長,國防部長之重要職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發生後,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阿都拉薩出任國家行動理事會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東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職位,並且署理國防及外部長。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這一路來,原本由巫統,馬華和印度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在1969年大選中受挫,損失了許多席位。敦拉薩進行活動之下,最先在砂勞越與人民聯合黨,較後則檳城民政黨,霹靂州人民進步黨,以及泛馬回教黨,組成了州和中央聯合政府。於是,國民陣缐組織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關系方面,阿都拉薩積極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領馬來西亞代表團,官式訪問北京,正式簽署馬、中兩國建立邦交之協定。而在7月,馬來西亞舉行第四次之全國普選。

這次之大選,國陣贏得了135個席位。而在州議會方面,全國360個席位中,國陣贏得了215個席位。於是,便產生了一個犟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這可說是阿都拉薩的一項輝煌的成就。

在應付五一三事件以後的國內動盪局面,阿都拉薩所採取的策略,是盡量減少政黨的政治活動手段,去促進各政黨之間的合作。國民陣缐的成立,乃基於這一精神,而國陣取得的成就,也說明此一策略獲得了成果。同時,也更進一步的鞏固了巫統的地拉。

第三任首相:
姓名:敦胡先翁(Allahyaraham Tun Hussein bin Dato' Onn)被稱為「團結之父」
出生:1922年2月12日
死於:1990年5月29日
出生地:柔佛州
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馬來人統一機構(巫統)在1946年成立後,他就被委任為副秘書長。1950年,他成為了巫統青年團(巫青團)的第一任團長,隨後,又被推選為巫統秘書長。與此同時,他受委為聯邦議會議員,並兼任柔佛州立法議會議員及柔佛州行政委員會委員。

然而,他還是在1951年隨父親翁惹化退出巫統,並加入了他父親新創辦的馬來亞獨立黨以及隨後的國家黨。由於他父親的新政黨一直得不到大眾的廣泛支持,在連連失利下,他也漸漸地淡出政治圈,轉而前往英國林肯律師學院(英語:Lincoln's Inn)深造。在1958年,他考獲「出庭律師」的資格,回國後就在吉隆坡開設了自己的律師樓,成為一名執業律師。

1968年,胡先翁在當時副首相阿都拉薩的游說下重新加入巫統,隨後,在1969年的大選中為聯盟贏得了柔佛新山東區的國會議席。在經歷五一三事件之後,1970年在阿都拉薩的新內閣中擔任教育部長。

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

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第四任首相:
姓名:敦馬哈迪,或者馬哈蒂爾 (Mahathir bin Mohamad)。
出生:1925年7月10日
出生地:吉打州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1.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
2.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
3.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
4.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
5.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副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
6.嚴重的裙帶風氣,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7.自以為是,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
8.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9.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
10.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11.2008年8月26日檳城威省峇東埔舉行國會選舉,,巫統檳城升旗山區部主席阿末依斯邁爾在選戰中批評「華人只是寄居,即使得權也不會平均分配財富給各族」(參見:華人寄居論)。這種帶有狹隘種族主義的言論遭到朝野及民間人士的批評。巫統最高理事會也因為執政黨內的壓力暫時凍結阿末依斯邁黨籍3年。然而,在這場種族言論風波中,馬哈迪卻為阿末依斯邁打抱不平,並提出非馬來人發出種族主義的言論與聲明時,馬來人卻不曾要求他們道歉。馬哈迪在他的部落格中提出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及黃明志為例子。實際上,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的四位領袖已在內安法令第8(1)條文下不經審判被扣留,而黃明志父子兩人已本身及通過政黨道歉無數。馬哈迪雖曾貴為一朝首相卻選擇性忘記這些事實,為種族主義者辯護,這證明了他內心裡的種族主義是和阿末依斯邁爾無異。

第五任 (沒有貢獻):
姓名:敦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Tun 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同時,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馬來西亞首相。
出生:1939年11月26日
死於:奇跡般的在世
出生地:玻璃市

阿都拉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秘書。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1980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同年9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逹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當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就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他也因此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所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充滿波折,他的沉浮,可說完全系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他的家族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因此,他也就「子承父業」。八七年巫統黨爭中,這成了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後加入巫統。他的背景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飆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既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盡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迥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斗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巫統檳州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長,並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兼出任巫統檳州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1986年,阿都拉被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阿都拉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阿都拉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1991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1993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納吉、丹斯里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最終順利獲勝。

2003年,馬哈迪在巫統大會上宣布將辭去巫統主席職,同時將把職位交給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2003年10月31日,正式從馬哈迪手中接任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

2004年,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一屆大選,阿都拉以新首相效應,讓國民陣線大勝90%的國會議席。

2008年3月8日,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二屆大選,以阿都拉領導的國民陣線遭到挫折,失去了超過三分之一國會議席。

2008年10月阿都拉原定於2010年轉讓職權給其副手拿督斯里納吉,由於遭到巫統高層的壓力下,被逼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統黨選後轉讓職權,同時也不尋求蟬聯巫統主席職。

現任首相:(沒有貢獻)
姓名: 拿督·斯里莫哈末·納吉·敦·哈芝·阿都拉薩(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l Razak)
出生:1953年7月23日
死於:另外一個奇跡
出生地:彭亨州

茅草行動
1987年,納吉曾作為巫統青年團團長為馬來特權辯護,並在一個被廣泛記載的演說中發誓「要以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液來洗馬來短劍(keris)」。 過後不久,政府以內安法令為由,不經法庭審判地拘捕和扣留異議分子(參考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但納吉卻未因他的極端言論而被拘留。 同一集會上還懸掛著一些橫幅。上面寫有以下的標語:「那些反對馬來統治者的人將被撤銷(他們的)公民身份」、 「 5月13日已開始」(指1969年5月13日種族騷亂事件)和「讓它(馬來短劍)浸泡在在馬來西亞華人的血泊中」 。

蒙古女郎炸屍案
納吉曾有過一位親密助手叫阿都拉薩·巴金達,兼涉一位叫阿爾丹杜雅·沙麗布 (Altantuya Shaaribuu)的蒙古女郎謀殺案。阿都拉薩·巴金達(其後無罪釋放)是受審的三名被告之一。 納吉在法庭宣誓書中據報道有牽連,他在一張照片被照到與阿都拉薩·巴金達和阿爾丹杜雅·沙麗布在一起。不過,納吉已完全由馬來西亞當局免於調查,引起了外界對司法進程的懷疑。更詳細的法律分析,可以在<<今日馬來西亞>>英文網站 一篇文章中找到。

回教國
納吉曾宣布,馬來西亞「從未被世俗過,因為所謂「被世俗」在西方的定義里是指「在我們的治理國家理念下分離伊斯蘭教原則」 。

國民服務
馬來西亞國民服務計劃由納吉在擔任副首相時創立,一直都管理不善。截至2008年5月,已有16人在馬來西亞國民服務中喪生。納吉沒有為這些死亡採取任何行動,且反應冷淡。有一次他被引述說:「只有」14名孩子已死亡,應盡量減少這些死亡的不良報導。更多人呼籲在最近的施壓中為16名孩子的死亡而暫停該計劃,納吉回應時表示,(暫停該計劃)並不可行因為該計劃是「多方涉及的」 。最後聲明激怒了更多的馬來西亞的父母和公眾,使人更相信納吉比較關注的是讓死亡數字持續增加,並批出合約給那些有政治關系的承辦人包辦該訓練營,多過孩子的死亡。

繼承首相
在許多對他的爭議,首相巴達威在2008年4月6日確認副首相納吉·阿都拉薩作為他可能的繼任者符合了對執政黨的政治繼承傳統。 但納吉暗中涉及備受爭議的阿爾丹杜雅·沙麗布蒙古女郎謀殺案的情況在法院的審判經歷了眾多的違規行為和延誤。

『肆』 愛在春天白小傑誰扮演的

愛在春天
內地劇
80集
已完結
《愛在春天》改編自1996年香港亞洲電視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由俞灝明、袁姍姍、徐璐、趙韓櫻子 、陳燃、吉傑、宋寧、孫堅、李泰聯合主演。
該劇以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一家夜總會為背景畫面,描寫四名舞女之間姐妹情深的故事。

宋寧 飾 高逸天
簡介 革命青年,沈家豪的好朋友,蓮茜的戀人。在執行任務中身亡。
於婧巧 飾 少年姚小蝶
簡介 姚小蝶少年時

李泰 飾 唐納德
簡介 小號樂師,沈家豪的好朋友,鳳萍的戀人。
吉傑 飾 白浪
簡介 一代歌王,小蝶的師傅,與林小曼有過一段很深的感情。
配音 海帆

孫堅 飾 陸達生
簡介 富家公子,小蝶同父異母哥哥。後被金露露的愛感動,結婚生子。
配音 王梓
陳燃 飾 洪蓮西
簡介 歌女,小蝶的好朋友,逸天的戀人。後為了逸天而加入抗日組織。
配音 謝承穎

趙韓櫻子 飾 藍鳳萍
簡介 歌女,唐納德的戀人,小蝶的好朋友。
配音 張安琪
徐璐 飾 金露露
簡介 歌女,小蝶的好朋友,喜歡沈家豪,徐德遠去世後,後鍾情陸達生。
配音 洪海天

俞灝明 飾 沈家豪
簡介 薩克斯樂師,小蝶的戀人。
配音 孫曄
袁姍姍 飾 姚小蝶
簡介 歌女,麗花皇宮當家花旦,家豪的戀人。
配音 陳奕雯

張靜懿 飾 金彩娟
簡介 金姨,金露露的母親,喜歡有錢的人家。
配音 張安琪
王侃偉 飾 石忠凱
簡介 綽號叫金虎,青龍幫現任大當家。

黃麗婭 飾 馬玉蘭
簡介 小蝶養母,曾在上海維多利亞歌廳唱歌,藝名百合。
配音 李敏妍
任偉 飾 姚聖堂
簡介 小蝶養父,在洋行上班。
配音 賈邱

田麗 飾 白牡丹
簡介 小蝶親生母親,與陸漢有段情。原名陳芳婷,最後被潘素用槍殺死。
配音 范楚絨
黃建群 飾 陸漢
簡介 達生與小蝶的父親,白牡丹的初戀情人,並與其生子。

潘丹 飾 飛飛
簡介 歌王白浪伴舞。
吳恙 飾 翩翩
簡介 歌王白浪伴舞。

路晨 飾 陳婉碧
簡介 歌女,四姐妹競爭對手,唐納德前女友,後成為外交官夫人。
配音 江元
段鈞豪 飾 阪本少佐
簡介 日本軍官,愛慕藍鳳萍。後被家豪開槍殺死。
配音 夏磊

榮蓉 飾 潘素
簡介 陸達生的母親,痛恨白牡丹。最後殺死白牡丹,自己跳樓自殺。
配音 楊夢露
李詠兒 飾 林小曼
簡介 顧重天之妻,為報喪夫之仇接近白浪,後愛上白浪。
配音 李敏妍

嚴志平 飾 孔剛
簡介 陸達生表舅。最後被連茜開槍殺死。
鍾夫翔 飾 洪彪
簡介 蓮茜以前的師傅,替坂本和孔剛做事。後被孔剛殺死。

蔡綱 飾 丁權
簡介 總探長,與陸漢白牡丹是好友。
陳又寧 飾 丁石磊
簡介 丁老師,是白浪同屆歌唱比賽冠軍,對白浪很嫉妒。
配音 沈達威

陳旭明 飾 保叔
簡介 麗花皇宮的後台總管。
冷海銘 飾 陳永年
簡介 陳經理,麗花皇宮的掌門人。

吳任遠 飾 藍德信
簡介 藍鳳萍的父親,後病死。
肖輝 飾 沈母
簡介 沈家豪的母親,死於車禍中。
配音 王蘇

丁冠中 飾 小陳
簡介 沈家豪的樂隊同事
代栩逸 飾 小馬
簡介 沈家豪的樂隊同事

柴浩偉 飾 劉雲
簡介 姚小蝶的作曲家。
吳啟 飾 彩鳳
簡介 白浪的師妹。

崔一靜 飾 如意
簡介 白浪已過世的妹妹。
配音 崔洢靜
鄭曉明 飾 徐德遠
簡介 徐家大少,茶莊老闆,露露相親對象。後死於空難。

1 / 4><
職員表
出品人:羅明;呂煥斌
製作人:姚嘉
導演:庄訓鑫(中國台灣);高先明
編劇:黃南鳳;庄訓鑫(中國台灣)
攝影:魏育明;丁保誠
剪輯:尹相旭;鄭錦程;李伯辰
道具:王不畏
選角導演:楊洋
配音導演:王蘇;武向彤
美術設計:黃瑟;楊正輝
動作指導:周軍峰
造型設計:Bobo;吳寶鈴
服裝設計:胡堯
視覺特效:王波
燈光:丁傳宏;王勝淮
錄音:陳煊平
場記:呂小琴;周磊
布景師:陸健輝
以上資料來源[4]

角色介紹編輯

沈家豪|演員俞灝明
有理想的樂師,斯文瀟灑,十分重情義,與小蝶兩情相悅,但因發覺與小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主動引退。日本人投降後,小蝶回到上海,沈家豪出現在麗花皇宮,終與小蝶在一起。

姚小蝶|演員袁姍姍
可愛純真的小蝶是通過歌唱比賽來到的麗花,她很單純,可能還不知道男人喜歡的伯錸石特是什麼?像一朵溫室花朵,她自己很努力,視友誼為珍寶。跌跌撞撞走進五光十色的名利場。小蝶一直深愛著樂隊里吹薩克斯的沈家豪。家豪卻要去美國學音樂,遇見幸運也經歷挫折。得到成功卻錯失愛情,後終於沈家豪長相廝守。

藍鳳萍|演員趙韓櫻子
她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長得美而楚楚可憐,美麗、堅強。她是一個痴情女子,對愛情孤注一擲,卻像一場煙花,最後消失在夜幕里。

金露露|演員徐璐
露露整天嘻嘻哈哈。從來不在乎名譽。天塌下來的事情,只要吃吃玩玩總是能過去。本性樂天知命、容易滿足、對愛情有憧憬,有一顆勇往直前的心。四姐妹之中她是擁有快樂最多的人。她是人生的大贏家,擁有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

洪蓮西|演員陳然
豪爽、直率,為姐妹兩肋插刀。她出生貧寒,命運多舛,卻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她用生命唱歌,蓮茜性格叛逆,但是才華橫溢。蓮茜中意唱英文歌,在四個人中她始終都是大姐姐,自己有苦卻從不說出來。

陸達生|演員孫堅
他出身名門望族,年紀輕輕就從國外學成歸來,不但有著顯赫的家庭背景,還是一個優雅紳士,完全沒有豪門紈絝子弟的做派。當他第一次見到小蝶時就愛上了她,一心只想要保護她,他對於自己的心儀女生姚小蝶以禮相待,百般呵護,卻得知姚小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傷心欲絕之下才知道自己身邊一直有一份真愛在等待,後與金露露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林小曼|演員李詠兒
林小曼的真實身份是捧紅歌星白浪的顧崇天的妻子。顧崇天去世,林小曼認為是白浪的責任,為了報仇她故意接近白浪,通過手段一步步策劃毀掉白浪。白浪的舞台終被姚小蝶取代,林小曼更是誘騙白浪炒股,讓他把所有的家產都壓在股票上,最後白浪輸的傾家盪產,流浪街頭,變的瘋瘋癲癲。在報仇的過程中小曼也不知不覺愛上了白浪,當看到一無所有的白浪,小曼追悔莫及,把他接回家照顧他。

白浪|演員吉傑
30年代大上海的一代歌王,對小蝶十分欣賞,教小蝶唱歌,他似乎習慣了被人尊為歌王,下也陰謀不斷,後流落街頭無人問津。
以上資料來源[5]


音樂原聲編輯

歌曲
歌手
作曲
填詞
備注

愛在春天 張愷彤 周晉進 林勁松 片頭曲
愛神愛神在哪裡 吉傑、周晉進 周晉進 周晉進 插曲[6]
愛的傳頌 袁姍姍 俞灝明 俞漢明 插曲
愛神總是敲錯們 張含韻 種旭 李安修 插曲[7]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俞灝明、袁姍姍 鍾志榮 黃舒駿 片尾曲

獲獎記錄編輯

年份

獎項

2013

亞洲偶像盛典

最具潛力女演員(袁姍姍 [8]

2013 第三屆優酷大劇盛典 最佳電視劇獎

《愛在春天》


播出信息編輯
基本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日期

播出時間

劇場

接檔

被接檔

湖南衛視

2013年5月28日

19:30三集連播

《金鷹獨播劇場》
《陸貞傳奇》
《天天有喜》

CCTV1 2013年6月12日 14:00三集聯播 《第一情感劇場》 《新笑傲江湖》 《非緣勿擾》
湖南衛視 2013年6月12日 15:30三集聯播 《青春獨播劇場》 《陸貞傳奇》 《一起來看流星雨》
收視情況
以下是2013年《愛在春天》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期間的收視率。
《愛在春天》全集首播收視率


日期
集數
收視率
收視份額
同時段排名
收視率

收視份額
同時段排名

《愛在春天》全集CSM46城收視率 《愛在春天》全國網收視率
5月28日
1-3
1.569 4.38 2 2.28 7.06 2

5月29日 4-6 1.483 4.17 2 2.35 7.36 2
5月30日 7-9 1.225 3.51 1 2.12 6.74 1
5月31日 10 0.881 2.80 1
1.75

5.87

1

6月1日 11 0.915 2.87 1
6月2日 12-14 1.108 3.17 1
6月3日 15-17 1.193 3.50 1 1.96 6.55 1
6月4日 18-20 1.300 3.77 1 2.18 7.15 1
6月5日 21-23 1.260 3.58 1 2.30 7.41 1
6月6日 24-26 1.269 3.61 1 2.20 7.08 1
6月7日 27 0.775 2.37 4 1.41 5.06 1
6月8日 28 0.871 2.64 2 1.47 5.18 1
6月9日 29-31 1.267 3.41 1
2.22

6.78

1

6月10日 32-34 1.153 3.32 1
6月11日 35-37 1.146 3.30 1
6月12日 38-40 1.112 3.20 1
6月13日 41-43 1.165 3.28 1 2.26 7.24 1
6月14日 44 0.945 2.95 3
2.06

7.01

1

6月15日 45 1.021 3.19 3
6月16日 46-48 1.215 3.41 2
6月17日 49-51 1.161 3.39 2 2.16 7.14 1
6月18日 52-54 1.309 3.83 1 2.56 8.58 1
6月19日 55-57 1.419 4.16 1 2.52 8.38 1
6月20日 58-60 1.454 4.25 1 2.58 8.47 1
6月21日 61 1.052 3.41 2
2.26

7.05

1

6月22日 62 1.136 3.56 1
6月23日 63-65 1.454 4.41 1
6月24日 66-68 1.652 4.69 1 2.95 9.34 1
6月25日 69-71 1.569 4.43 1 2.91 9.20 1
6月26日 72-74 1.564 4.47 1 3.00 9.47 1
6月27日 75-77 1.635 4.66 1 2.98 9.42 1
6月28日 78 1.333 4.28 1
2.16

8.53

1

6月29日 79 1.314 4.28 1
6月30日 80 1.399 4.40
1

平均 1.31 4.25 2013年劇場第10 2.32 7.54
2013年排名第9

註:湖南衛視版《愛在春天》為80集,大結局分前篇和大結局,其餘衛視播出均為79集,因大結局前篇和大結局合播為一集,網路版分兩個版本——TV版本及DVD版本,集數分別為80集和62集。

劇集評價編輯
正方觀點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愛在春天》都是部值得一看的作品。《愛在春天》講述了四位歌女的愛情故事。復雜的時代背景(上世紀三十年代),復雜的社會環境(上海灘夜總會),使得故事可能被納入許多豐富的元素。四位女主角有著共同的品質,純朴善良,堅強執著。當然,四個女孩也有著各自不同的鮮明的個性(騰訊娛樂評)[9]
反方觀點
稱霸全國收視率榜的《愛在春天》算得上「神劇」,雖是經典重拍,但四個女主角無不矯揉造作,裝嫩、裝可愛、裝無邪,與老版的「麗花皇宮四姐妹」不可同日而語;且劇情俗套幼稚,人物沒靈魂、故事缺深度(羊城晚報評)[10]
詞條圖冊

『伍』 佟大為為什麼會火

佟大為之所以會火,主要是因為他的演技還是非常不錯的,演過非常多的現代劇,收獲了很多的粉絲。

知道佟大為的人都知道。在他成名之前,他也經歷了艱苦的奮斗。他出生於遼寧撫順,他的父親原來是警察。一次執行緊急公務時發生交通事故,腦神經損傷嚴重變成植物人佟大為母親承擔了養家的重任。

佟大為演技誰都知道。他從《玉觀音》出演開始就開了一場大火,接著演到《醋溜族》里的小白,《蝴蝶飛飛》里的藍冬晨。甚至佟大為青春三部曲:具有《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熱情和能量的方言。《我們遙遠的青春》中天生受女性喜愛,但像天上白雲一樣漂浮的負責任的遞延。《奮斗》中名是不合時宜,個性強的陸濤。

這部青春劇,通達威都在努力演戲。我相信,我們都能感受到佟大為的認真、集中和努力。也許這就是他今天能得到這么多人喜愛的原因。

佟大為是對父母孝順的兒子,植物人的父親也可以釣魚,可見他的孝心。對妻子的感情,絕對的忠誠,絕對不能超越。他越來越火,名聲也越來越大,但沒有關於他的花邊新聞。他和他的妻子官烈關系和睦。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婦。這樣的好人品,這樣的好兒子,這樣的好丈夫在娛樂圈能不火嗎?

閱讀全文

與通達威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
負責融資的人的職稱 瀏覽:456
公司理財收益應繳什麼稅 瀏覽:749
有用的費力杠桿 瀏覽:279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
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居間協議模板 瀏覽:931
什麼是股票增發價格 瀏覽:638
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理念 瀏覽:987
阿里媽媽的團長傭金比率 瀏覽:456
osc指標通達信公式 瀏覽:165
金融公司渠道合作協議範本 瀏覽:404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