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里巴巴p7級是什麼級別阿里的分類是怎樣的
P7是阿里的技術專家級別。P為技術崗,M為管理崗。
阿里具體分類如下:
P1,P2:一般空缺,為非常低端崗位預留。
P3:助理
P4:初級專員
P5:高級工程師
P6:資深工程師
P7:技術專家
P8:高級專家
P9:資深專家
P10:研究員
P11:高級研究員
P12:科學家
P13:首席科學家
P14:馬雲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⑵ 介紹洛克菲勒
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究竟是誰?世界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最近給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個人資產總額均為上榜富豪巔峰期的數據。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出他們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福布斯對照當時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所有人的個人資產轉化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約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個人資產將達到蓋茨的數倍。
美國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機遇成功,唯有約翰?洛克菲勒例外。他並非多才多藝,但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自己獨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龐大的石油帝國。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只不過是極具野心、唯利是圖的企業家,也有人恭維他是個慷慨的慈善家。
1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1839-1937 3053億美元
2 安德魯·卡耐基 1835-1919 2812億美元
3 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 1794-1877 1684億美元
4 約翰·雅各布-奧斯塔 1763-1848 1101億美元
5 斯蒂芬·傑拉德 1750-1831 956億美元
6 理查德·梅隆 1858-1933 823億美元
7 A.T.斯圖爾特 1803-1876 808億美元
8 弗雷德里克·韋爾豪澤 1834-1914 722億美元
9 馬歇爾·菲爾德 1834-1906 601億美元
10 薩姆·沃爾頓 1918-1992 586億美元
11 傑·古爾德 1836-1892 582億美元
12 亨利·福特 1863-1947 543億美元
13 比爾·蓋茨 1955- 530億美元
14 安德魯·梅隆 1855-1937 505億美元
15 沃倫·巴菲特 1930- 460億美元
約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1839—1937年) 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標准石油)創辦人。出生於紐約州里奇福德鎮,父親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個無牌游醫,母親伊萊扎·戴維森是一個虔誠的浸理會教徒。由於其父缺乏責任心,長年在外以葯販身份流浪,人稱「大個子比爾」,是個到處闖盪的木材商、馬販子,也是個走江湖的巫醫,兜售所謂「立見奇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此外,他還出賣土地,買賣毛皮,販鹽,推銷雜貨,幾乎是無事不幹的百事通,導致家庭生活艱難。母親伊萊扎肩負起養家糊口的繁重任務,獨自撫養五個子女。他的父母,個性截然不同:母親是個一言一行都皈依《聖經》的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勤快、節儉、朴實,家教嚴格;而父親卻是個講究實際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險,善交際,任性而又以自我為中心。洛克菲勒作為長子,他從父親那裡學會了講求實際的經商之道,又從母親那裡學到了精細、節儉、守信用、一絲不苟的長處,這對他日後的成功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幼年時,曾將自己捉到的小火雞精心喂養,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積蓄了50美元,他把錢借給鄰居,收取本息。1855年,由於其父的原因不能繼續上學,離7月16日高中畢業典禮只差兩個月。約翰聽從父親建議,花了40塊錢在福爾索姆商業學院克里夫蘭分校讀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課程。隨後加入休伊特-塔特爾公司當了一個復式簿記員。
1858年以800美元的積蓄加上從父親那裡以一分利借來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夥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經營農產品。他未參加南北戰爭,卻在戰爭期間賺取豐厚利潤,1862年公司利潤達到17000美元。
1863年,煉油專家安德魯斯勸說洛克菲勒投資煉油廠,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成立。1865年,因合夥人意見分歧,公司拆夥拍賣,洛克菲勒以7.25萬美元的報價競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同年開辦第二家煉油廠,成為克里夫蘭第一大煉油企業。1866年,組建紐約洛克菲勒公司,負責出口業務。1867年,亨利莫里斯費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魯斯-費拉格勒公司。1870年,公司內部合並,標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總裁,資產100萬美元,洛克菲勒放言:「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制桶業務都要歸標准石油公司。」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吞並了該地區20多家煉油廠,控制該州90%煉油業、全部主要輸油管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又接管新澤西一鐵路公司的終點設施,迫使紐約、匹茲堡、費城的石油資本家紛紛拜倒在其腳下。接著,為控制全國石油工業,他操縱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賓夕法尼亞公司開展鐵路運費方面的競爭。結果,在8年內,美孚石油公司煉油能力從佔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幾乎控制了美國全部工業和幾條大鐵路干線。1882年,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
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現在的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支持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約翰.D.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這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精神狀態,使洛克菲勒的創業史在美國早期富豪中頗具代表性: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獨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商業帝國。洛克菲勒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16歲的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貨店當職員,每星期賺5美元。19歲,他下海經商,倒賣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個便士的慈善捐款。經過三年積累,22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1870年創建標准石油公司。
此時,洛克菲勒已不滿足這種儲蓄式的創富速度,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准石油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其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院及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不過,作為在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資本主義劣根性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國個人創富史在中國媒體的描述中得以展現,並循序漸進地輔助了中國新一代財富觀的形成:在社會生活中,財富以及合法創造財富的能力理應獲得正當的尊重。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根據2003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價為407億美元。漫步紐約街頭,你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青黴素能夠普及成為一種通用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獲得了商業性成功,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始—當時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煉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並對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到他38歲時,洛克菲勒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產品的價格:在洛克菲勒時期,汽油價格從每加侖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的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絝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老約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兒子和繼承人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小約翰·D·洛克菲勒共有6個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從大到小分別是約翰、納爾遜、勞倫斯、溫斯羅普和大衛。勞倫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於紐約。童年時期,勞倫斯與年長他兩歲的納爾遜關系最親密,他們曾一同飼養兔子然後賣給科學實驗室換取零用錢。這樣的事情聽起來似乎很難和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聯系起來,但事實的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日後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當花心思,並有一套祖傳教育計劃。父親鼓勵勞倫斯等孩子做家務掙錢:逮到走廊上的蒼蠅,每100隻獎一角錢;捉住閣樓上的耗子每隻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價錢。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2分,長筒靴每雙1角。
勞倫斯的中學時代是在林肯中學度過的,這所中學以其「實踐出真知」的教學理論而聞名,勞倫斯在攝影、旅遊以及探險等方面的興趣得到了鼓勵及發展。勞倫斯和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盡管出生在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的美德,這得益於他們的家庭環境。小約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親那樣,定期翻閱孩子的賬本,檢查他們的支出。作為浸禮會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們的家裡看不見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廳和酒吧。虔誠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優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節約。
老約翰洛克菲勒曾說,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勞倫斯從祖父那裡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並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製幾件傢具。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傢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傢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於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傢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於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於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後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戰爭結束後,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於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晶元公司英特爾集團。
從J·D·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10億富翁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他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奧爾蒙德海灘別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國十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曾當上了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則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傳奇
http://www.f518.net/Html/012/032043974.htm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美國證券交易所的AMEX
美國證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大致上的營業模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外,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過去曾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坐落於紐約華爾街附近,現為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但是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也是唯一一家關注於易被人忽略的中小市值公司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服務來增加其關注度的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通過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來幫助其提升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的價值,並保證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公平及有序的市場交易環境。 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1998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所與NASDAQ交易所合並成為NASDAQ--AMEX集團公司。
從2000年6月份起,美國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的表現一直超越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以及其它主要金融指數。近幾年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數量急劇增加。
2008年01月22日,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將以價值2.6億美元的紐交所普通股票,收購美國三大證交所之一的美國證券交易所,預計今年三季度完成。由此,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將由三個變成兩個。
2009年1月16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並購了美國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特色服務時期權交易量最大,另外,ETF基金、封閉基金、貨幣基金等非常具有特點。 100多年前,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之初,美國證券交易所主要是交易那些不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的股票,而且交易的地方也非常簡陋,是在路邊的大街上,類似於一個自由市場。
當時由於其交易要求低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故也曾被稱為「門檻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於1921年,到這時才有了固定的交易場所,後來固定在紐約青尼狄坊86號,在華爾街附近,在80年代納斯達克交易所大發展之前,它曾一直是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就這樣,關注中小盤面的企業成了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歷史選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主要是大型企業,上市條件非常嚴格,對於資本額很小,公司名氣並不大的中小型企業而言,紐約證券交易所並不適合他們。」艾美向記者坦言。而納斯達克則是科技股的天下,在美國上市的網路公司中,絕大部分都在納斯達克。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這兩個市場中,投資人很少去關注小企業的股票,所以在這兩個市場上,中小型企業的股票流動性普遍不足,企業更缺乏再次融資的機會。中小型企業所面對的這些問題和需求,就成就了美國證券交易所今天的市場定位,關注中小型企業,成為中小市值公司的最佳交易所。 同時,正如美國證券交易所前總裁薩爾瓦托·索達諾曾經指出的那樣,「美國99%的僱主都是中小企業,它們提供了75%的就業機會,代表了96%的出口商。可以說,中小企業是美國經濟賴以存續的基礎。」。
索達諾於1999年3月出任總裁,在他的領導下,最近幾年,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業數量急劇增加。與2003年相比,2004年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新上市公司數量更是猛增。2004年新上市公司占總發行量百分比19%,而同期紐約證券交易所為9%,納斯達克為10%。
在全球經濟繁榮和中小企業的推動下,從2000年6月份以來,美國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上漲53.1%)的表現一直超越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上漲18.2%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28.0%,以及其他主要金融指數標准普爾500上漲11.7%。中小企業的股價不僅得到了很好的支撐,而且也獲得了充足的流動性。 與其他市場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給予了中小企業所需要的「特別注意和支持」,獨特的「報單驅動」和「專營經紀人制度」為中小企業的股票交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過程中,打算上市的公司要選擇一個專營經紀人。該專營經紀人具有受託責任為該公司的股票創造最佳市場,而不像納斯達克做市商那樣可能隨時丟棄上市公司的股票。另外,許多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運營的專營經紀公司同時也服務於紐約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通過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來幫助提升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的價值。中小型非美國發行人在建立投資者關系時會遇到特殊的困難,但我們獨特的專營經紀人和交易所的服務會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與委託交易和做市商制度不同,公眾報單直接撮合保證了投資者直接競爭,70%的成交是投資者直接交易產生的。公眾報單直接交易可以降低交易費用,許多交易在不同報價的中間價成交,而做市商的干預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費用,報單只能在所報的價格上成交。同時,集中報單把大部分股票成交量集中一起交易,使直接競爭最大化。
投資者直接競爭有可能導致股票價格大幅波動,為此,美國證券交易所專門開發了專營經紀人系統。這也與做市商不同,「公眾報單比專營經紀人報單有優先權,可以獲得最佳價格」,而「做市商的報單和公眾投資者的報單會同時執行」,做市商為了自己獲取費用有時候會有意加大股票的波動幅度。
同時,美國證券交易所可以為公司提高可見度的寬范圍服務。交易所會提供特製的服務來幫助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較高聲譽,並幫助公司與分析師和投資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使公司的信息有頻繁的機會獲得市場廣泛關注。另外,交易所專家,包括發行服務負責人和專營經紀人會一起努力工作來提高企業股票的吸引力。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表現成為了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發展中最偉大的事件。為了增加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和更好更快地發展美國證券交易所,自從2000年之後,直到現在,美國證券交易所在中國的業務進展並不理想。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八家。分別是博迪森生化(BBC)、美東生物(AOB)、北京科興生物(SVA)、東方信聯(TST)、天獅生物(TBV)、海南金盤(JIN)、沈陽愛生制葯(AXJ)和新隆亞洲(NWD)。還有一些中國企業正在申請轉板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或者直接上市。表現最好的是博迪森和美東生物,就博迪森來說,其股價穩定在17美元之上,PE的值也在38倍左右。
在索達諾奠定未來發展堅實基礎之上,美國證券交易所現任總裁沃爾科夫,沃爾科夫非常注重對亞太市場的開發。同時,美國紐約國際證券公司等一些與美國證券交易所關系密切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也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2005年8月,經美國證券交易所批准,在美國紐約國際證券公司的輔導下,博迪森開始在其場內進行升板交易。這家公司從申報到最後批准,僅用了50天,創造了美國證券交易所升板申請獲得批准最快紀錄。股價從最初的開盤價6.45美元到今天的17美元以上,從最初的19倍市盈率融資到今天38倍的PE值,從最初一個億的市值到今天的2.8億多美元的市值,這些都發生在七個月之內。
這樣成功的案例也促使美國證券交易所對中國公司更加感興趣,為了與投資銀行展開更好的合作,為中國企業服務,應紐約國際集團北京代表處的邀請,藉助同紐約國際集團這樣有實力,且在當地有業務開展的投行的合作,來發掘一些資質好的企業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成為了艾美女士此次來中國的主要目的。
同時,對於美國證券交易所來說,中國市場的上市資源非常豐富,中國企業總數的99%為中小企業,其中有很大一批具有幾千萬或者幾個億的銷售總額,這些企業很多都具備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條件,而很多企業在中國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資格都難以滿足,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門檻之低,被稱為「門檻交易所」的確不為過。
同時,對於中國絕大部分企業來說,到國際資本市場去掛牌上市基本上都屬於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小企業,比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表現非常搶眼的西安企業博迪森生化。但是,這樣的企業也能獲得良好的融資結果。
博迪森之所以能獲得在投資者的認可,艾美女士特別提醒准備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除了美國證券交易所的一些良好制度在起作用之外,比如專營經紀人制度,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輔導其上市的投行的努力。
在博迪森升板之前,紐約國際證券為其做了大量的宣傳路演,在這些努力之下,投資者看到了博迪森快速成長的業務,看到了發展的良好前景,其實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投資者注重的就是企業的業績和成長;在上市之後,紐約國際證券也一直在與投資者、專營經紀人和交易所進行溝通,這對於推介甚至在國內都不是知名企業的中小企業的股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⑷ 亞洲證券交易中心總裁是誰
從來沒聽說過這么一個交易所,現在非法平台很多,自己小心一點,不要因平台跑路給自己造成損失。
⑸ 為什麼會有公司把其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轉移到納斯達克(NASDAQ)交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么
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專我監管、面向屬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納斯達克專為成長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場,納斯達克小資本額市場有1700多隻股票掛牌。是有名的「納斯達克小額資本市場」。
希捷是當今領先的科技公司之一,而納斯達克主要是以科技股為重要支撐的,所以希捷公司把股票轉到納斯達克來交易,一是行業板塊對口了,二是可以提高納斯達克的成交量,三是能提升希捷公司權重地位和市場份額,四是對穩定納斯達克指數有好處的。
所以就有了納斯達克OMX集團總裁Magnus Böcker先生表示,「希捷是當今領先的科技公司之一,我們很高興希捷決定進入我們的市場。我們歡迎他們加入到由創新公司組成的納斯達克OMX大家庭裡面來,並且期待為他們提供全球化的視野和出色的價值服務,以支持他們的持續增長。」這段話了。
註: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並購北歐證券交易商瑞典OMX集團,並購後的新集團將命名為納斯達克-OMX集團。
⑹ 史黛西坎寧安為什麼能成為紐交所的首位女總裁
紐交所首位女總裁是誰?為什麼可以成為紐交所總裁?個人資料?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在不同的領域都得到了證實,近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第一位女總裁史黛西-坎寧安!
據外媒報道,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紐交所」)即將迎來其226年歷史上首位女總裁。紐交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集團(ICE)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紐交所現任首席運營官史黛西-坎寧安(Stacey Cunningham)將成為該交易所的第67任總裁,也是該交易所226年歷史上的首位女性領導人。
根據紐交所官網披露的簡歷,現年43歲的坎寧安在擔任首席運營官期間負責監管股票、股票衍生品和交易所交易產品業務,對紐交所的三個股票市場和兩個期權市場的產品管理、銷售和戰略負有責任。在擔任首席運營官之前,坎寧安是紐交所治理服務公司(NYSE Governance Services)的總裁,該公司為公司及其董事會提供治理、合規和教育解決方案。坎寧安還曾在紐交所擔任銷售與關系管理部門主管,負責美國現金股票和期權市場的銷售團隊。
⑺ 誰有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資料
約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1839.7.8 – 1937.5 23) 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標准石油)創辦人。出生於紐約州里奇福德鎮,父親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個無牌游醫,母親伊萊扎·戴維森是一個虔誠的浸理會教徒。
由於其父缺乏責任心,長年在外以葯販身份流浪,人稱「大個子比爾」,是個到處闖盪的木材商、馬販子,也是個走江湖的巫醫,兜售所謂「立見奇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此外,他還出賣土地,買賣毛皮,販鹽,推銷雜貨,幾乎是無事不幹的百事通,導致家庭生活艱難。母親伊萊扎肩負起養家糊口的繁重任務,獨自撫養五個子女。他的父母,個性截然不同:母親是個一言一行都皈依《聖經》的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勤快、節儉、朴實,家教嚴格;而父親卻是個講究實際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險,善交際,任性而又以自我為中心。洛克菲勒作為長子,他從父親那裡學會了講求實際的經商之道,又從母親那裡學到了精細、節儉、守信用、一絲不苟的長處,這對他日後的成功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幼年時,曾將自己捉到的小火雞精心喂養,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積蓄了50美元,他把錢借給鄰居,收取本息。1855年,由於其父的原因不能繼續上學,離7月16日高中畢業典禮只差兩個月。約翰聽從父親建議,花了40塊錢在福爾索姆商業學院克里夫蘭分校讀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課程。隨後加入休伊特-塔特爾公司當了一個復式簿記員。
1858年以800美元的積蓄加上從父親那裡以一分利借來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夥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經營農產品。他未參加南北戰爭,卻在戰爭期間賺取豐厚利潤,1862年公司利潤達到17000美元。
1863年,煉油專家安德魯斯勸說洛克菲勒投資煉油廠,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成立。1865年,因合夥人意見分歧,公司拆夥拍賣,洛克菲勒以7.25萬美元的報價競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同年開辦第二家煉油廠,成為克里夫蘭第一大煉油企業。1866年,組建紐約洛克菲勒公司,負責出口業務。1867年,亨利莫里斯費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魯斯-費拉格勒公司。1870年,公司內部合並,標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總裁,資產100萬美元,洛克菲勒放言:「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制桶業務都要歸標准石油公司。」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吞並了該地區20多家煉油廠,控制該州90%煉油業、全部主要輸油管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又接管新澤西一鐵路公司的終點設施,迫使紐約、匹茲堡、費城的石油資本家紛紛拜倒在其腳下。接著,為控制全國石油工業,他操縱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賓夕法尼亞公司開展鐵路運費方面的競爭。結果,在8年內,美孚石油公司煉油能力從佔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幾乎控制了美國全部工業和幾條大鐵路干線。1882年,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
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現在的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支持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約翰.D.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這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精神狀態,使洛克菲勒的創業史在美國早期富豪中頗具代表性: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獨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商業帝國。洛克菲勒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16歲的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貨店當職員,每星期賺5美元。19歲,他下海經商,倒賣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個便士的慈善捐款。經過三年積累,22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1870年創建標准石油公司。
此時,洛克菲勒已不滿足這種儲蓄式的創富速度,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准石油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其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院及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不過,作為在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資本主義劣根性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國個人創富史在中國媒體的描述中得以展現,並循序漸進地輔助了中國新一代財富觀的形成:在社會生活中,財富以及合法創造財富的能力理應獲得正當的尊重。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根據2003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價為407億美元。漫步紐約街頭,你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青黴素能夠普及成為一種通用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獲得了商業性成功,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始—當時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煉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並對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到他38歲時,洛克菲勒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產品的價格:在洛克菲勒時期,汽油價格從每加侖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的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絝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老約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兒子和繼承人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小約翰·D·洛克菲勒共有6個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從大到小分別是約翰、納爾遜、勞倫斯、溫斯羅普和大衛。勞倫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於紐約。童年時期,勞倫斯與年長他兩歲的納爾遜關系最親密,他們曾一同飼養兔子然後賣給科學實驗室換取零用錢。這樣的事情聽起來似乎很難和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聯系起來,但事實的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日後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當花心思,並有一套祖傳教育計劃。父親鼓勵勞倫斯等孩子做家務掙錢:逮到走廊上的蒼蠅,每100隻獎一角錢;捉住閣樓上的耗子每隻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價錢。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2分,長筒靴每雙1角。
勞倫斯的中學時代是在林肯中學度過的,這所中學以其「實踐出真知」的教學理論而聞名,勞倫斯在攝影、旅遊以及探險等方面的興趣得到了鼓勵及發展。勞倫斯和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盡管出生在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的美德,這得益於他們的家庭環境。小約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親那樣,定期翻閱孩子的賬本,檢查他們的支出。作為浸禮會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們的家裡看不見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廳和酒吧。虔誠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優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節約。
老約翰洛克菲勒曾說,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勞倫斯從祖父那裡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並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製幾件傢具。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傢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傢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於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傢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於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於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後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戰爭結束後,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於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晶元公司英特爾集團。
從J·D·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10億富翁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他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奧爾蒙德海灘別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國十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曾當上了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則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⑻ 董事長現任董事長是誰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創立的
現任董事長總裁中缽良治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1946年5月創立索尼時,開發的第一款產品居然是電飯鍋,據說這台木桶材質的電飯鍋只能蒸出夾生飯,但這並沒有影響此後60年索尼在技術產品開發上的突飛猛進。全球第一個造出晶體管收音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影響全球音樂文化的Walkman隨身聽,改變家庭娛樂的PS游戲機,很多當時具開創性的產品設計都來自索尼。這也讓索尼很長一段時間穩坐美國市場最具品牌價值的寶座。
而4月初《日本經濟新聞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實際上無形中提前引爆了對索尼60年的探討,其中一篇《我們是否已經看到了索尼未來的發展圖景》,直接揭示了2005年索尼第四代領導班子接替,對於索尼公司的深遠影響。當全球電影院中都上映頗有爭議的《V字仇殺隊》時,索尼現任總裁兼社長中缽良治卻在索尼內部呼籲V型曲線復興。一貫不願意承認落後的索尼,實際上已經承認了自己從90年代末至今的蹣跚,而第三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離職的背後,總能看到其前任大賀典雄的男中音影子。這也被普遍認為與美國人霍華德·斯金格能出任索尼第四代領導人不無關系,要知道此前為索尼開創PS游戲機江山的少壯派久多良木健一直是內定的接班人。
如果追尋索尼這60年的領導者與公司發展軌跡,不難看出所謂V型曲線復興計劃的內涵韻味。第一代創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位擅長品牌運作,一位熱衷獨特性創造力開發,這在不少商業傳記中被褒獎成商業與技術的最佳搭檔。而此後男中音出身的大賀典雄把索尼帶向了電子產品硬體以外的新空間,與軟性的娛樂內容組合,在80年代令索尼開創了CD音樂等影響人類生活軌跡的產品。此後實現從模擬向數碼時代過渡的出井伸之,不再是極力推崇技術的工程師出身,而更近似文化商人。這也成為記者出身的美國人霍華德·斯金格接替最高權力寶座後,索尼公司總裁中缽良治在傳統電子業務越來越凸現的原因。代表工程師的中缽良治主導硬體,而國際商人背景的霍華德·斯金格坐鎮軟性內容,無形中形成了60歲生日時,索尼至少在管理層上的特色回歸。
「蘋果的iPod能如此流行,只不過搶佔了一個出奇制勝的機遇。」一貫被稱為隨身聽之父的高靜雄,總是在公開場合變戲法般拿出自己1979年設計的第一台Walkman隨聲聽。在他看來,索尼失去MP3隨身聽的開創機遇,實在是誤判了MP3有損壓縮音樂的流行程度。實際上,不論是保持設計格調的蘋果,還是走近似索尼產品線的松下,或者一貫咄咄逼人的惠普,幾乎全球找不到一個廠商,能夠擁有索尼這樣長的產品線。從BRAVIA電視到高清晰HDV,從PS系列游戲機到VAIO電腦,以及全球電視台隨處可見的索尼攝像機和編輯台,以至於采訪索尼公司創意設計總負責人齊藤惠治最滿意哪款索尼產品時,他幾乎思考了近一分鍾數不出來。
與索尼公司這60年間管理層更迭不同,延續自創始人井深大的創新主義情緒,讓索尼始終走在每個時代產品開發的前列。這在對索尼的采訪中可以深刻體會到,與Google那種允許給工程師20%自由創造時間的矽谷模式不同,索尼公司始終強調團隊主義與不走老路的技術方向。從50年代的晶體管收音機到1973年的特麗瓏彩色電視機,從70年代末的Walkman隨身聽到1982年的首張CD光碟,正如索尼前任董事長兼總裁大賀典雄曾經總結的索尼經驗:「要想不斷拿出暢銷商品,別指望在別人也擅長的領域取得主導權,最好就是自己擁有該行業的規格標准。」
這種市場佔有率挾持行業標準的商業策略,恰恰成為了80年代後索尼一貫打出的王牌,不論是MD磁碟、還是記憶棒內存,以及最近與東芝如火如荼爭奪中的下一代DVD標准。實際上,現任索尼董事長霍華德·斯金格憑借自己的好萊塢背景,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已經為藍光DVD力挽狂瀾,即便微軟和英特爾試圖聯手抗拒藍光DVD的廣泛聯盟,很多原本答應支持東芝HD-DVD的好萊塢片商都轉而支持索尼。以至於《經濟學人》雜志對此評論道:「藍光將令病重的索尼獲得重生,藉助藍光DVD的專利版稅,以及索尼這20年間收購的哥倫比亞與米高梅電影公司,再加上索尼龐雜的消費電子產品線,特別是廣受期待的PS3游戲機,這一切很有可能讓索尼重現20世紀80年代的巨富狀態。」■
對話索尼公司總裁中缽良治
三聯生活周刊:第三代PS游戲機的消息一直是全球熱點,多次推遲已經讓全球的年輕人快失去耐心了,甚至有網路賭彩公司為此開出了賠率。能明確透露PS3的計劃嗎?據說索尼已經在全球發布一年半時間的PSP掌上游戲機也計劃正式引入中國市場?
中缽良治:PS3游戲機確實已經延遲很久了,今年夏天在美國召開的E3游戲大展上,將全面展示樣機,很多具體信息可能會在那時候公布。而至於那些急不可耐要買PS3的用戶,要再耐心一點,索尼不會錯過聖誕節假期前的商業黃金時段,11月上旬將會正式發售PS3游戲機。至於何時將PSP掌上游戲機正式引入中國市場還需要時間,索尼一貫要先尊重中國本地市場需要和政府相關政策。
三聯生活周刊:前兩年索尼的利潤狀況不盡人意,高層人事的變革被看作戰略性和利潤問題扭轉的開始,何時索尼能夠走出低迷?
中缽良治:我們分析過去索尼業績低迷原因,主要歸咎於三個問題。首先就是索尼有一段時間缺乏對技術開發的重視,索尼畢竟是「技術的索尼」,這是必須被扭轉的問題。其次我們缺乏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跟顧客接觸的第一線能力變弱了。索尼電子占據索尼整體業務的65%份額,包含了從電視、隨身聽、相機DV、游戲機到電腦的多項業務,從最近BRAVIA液晶電視的崛起,已經顯示出索尼電子為利潤率付諸的努力。針對不同地區,我們也會做出不同調整,譬如美國就是電子業務加娛樂,因為索尼在好萊塢的立足,讓索尼娛樂有了充分空間。從目前看,索尼集團的目標是在2010年達到5%利潤率,我負責的索尼電子部分爭取達到4%。
三聯生活周刊:自從2006年1月19日柯尼卡美能達影像公司被索尼收購,所有人都看到了索尼對單反數碼相機的野心,畢竟單反數碼相機是數碼相機最高技術的標志,何時索尼品牌單反數碼相機亮相?
中缽良治:索尼數碼相機在中國市場份額一度高達30%,但是沒有單反數碼相機技術,曾經讓索尼在數碼相機旗艦上還不夠專業。收購柯尼卡美能達影像公司以後,讓索尼擁有了很多單反相機經驗,這幾個月時間,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整合一直在進行中。計劃夏季正式拿出索尼的單反數碼相機,而且還會一次發布多個型號,以及全套的相關附件。除了來自柯尼卡美能達的相關鏡頭,索尼的數碼單反相機將在機身上使用防抖功能,這將是索尼區別於傳統數碼單反相機廠商的獨特技術優勢。
三聯生活周刊:包括微軟、蘋果等美國IT公司的高層越來越多在博客上披露信息,以及跟員工和公眾交流,索尼也有類似的開放模式嗎?
中缽良治:索尼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我本人也經常在類似博客網頁上寫一些自己的感悟,不過這個博客地址你看不到,只針對索尼內部開放,還不能留言,可能這不能算博客吧,不過也是我們的一種傳達想法的模式。
三聯生活周刊:對於去年出井伸之離職,索尼董事會選擇與好萊塢熟識的霍華德·斯金格來當索尼新CEO,讓您接過索尼總裁職位,而不是很多人看好的PS游戲機之父久多良木健,這是否說明索尼再一次選擇了非工程師背景的新領導人,而並不是重返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的工程師時代。這是否意味著工程師輸給了國際商人?
中缽良治:說實在的,當時連我都覺得出井伸之退休,接班人應該是現在負責索尼電子娛樂公司的總裁久多良木健。不過別光注意霍華德·斯金格來自美國,也別光注意記者出身的斯金格連日語都不會說,我中缽可是地道的工程師出身,我目前除了公司總裁,還被指認為索尼社長。這是因為索尼上下對技術設計的期望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