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幾支CBA球隊
截止2019年5月,中國CBA現有20隻球隊。
分別是北京首鋼隊、上海嗶嗶哩哩隊、廣東東莞銀行隊、四川品勝隊、廣州證券隊、深圳馬可波羅隊、北京農商銀行隊、山東高速隊、新疆喀什古城隊、山西汾酒集團隊、遼寧本鋼隊、吉林九台農商銀行隊、天津泰笛生活隊、福建泉州銀行隊、浙江稠州銀行隊、八一雙鹿電池隊、江蘇肯帝迪隊、浙江廣廈隊、江蘇同曦隊。
CBA在1995-1996賽季由555香煙取得聯賽的冠名權,1996-1997賽季到2000-2001賽季為希爾頓中國男子籃球甲級聯賽,之後摩托羅拉和聯通新時空分別取得過聯賽的冠名權,聯賽在2005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球隊數量共計20支。
CBA自每年的10月或11月開始至次年的4月左右結束,截至2018-2019賽季,總共有七支球隊奪得過總冠軍,其中,廣東隊第九次奪冠,八一隊第八次奪冠,北京隊第三次奪冠,上海隊、四川隊、新疆隊、遼寧隊各奪冠一次。
(1)國元證券劉宇擴展閱讀
競賽辦法:
(一)比賽分常規賽和季後賽兩個階段進行,採用主客場賽制,一周三賽:
1、常規賽:所有參賽球隊進行雙循環比賽,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棄權得0分。
常規賽排名辦法:常規賽按比賽勝場數/負場數比率確定常規賽總排名,勝場率高者名次列前。
如兩隊勝場率相同,則以兩隊之間勝負場次決定名次,勝場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則以兩隊相互間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若再相同,則以常規賽所有比賽總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
如三隊或三隊以上勝場率相同,則以相互間勝負場數排定名次,勝場多者名次列前;如相互間勝負場數相同,則以相互間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若再相同,則以常規賽所有比賽總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
2、季後賽:常規賽的前八名進入季後賽。季後賽採用交叉淘汰賽(見「季後賽對陣圖)。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均採用五戰三勝制(1—2—1—1),總冠軍決賽採用七戰四勝制(1—2—2—2)。常規賽名次列前的隊多一個主場。
(二)決定聯賽最終名次的辦法:
1、參加季後賽階段總冠軍決賽的勝隊為本次聯賽的第一名,負隊為第二名;參加半決賽的負隊(即本次聯賽的第三、第四名)和四分之一決賽的負隊(即本次聯賽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名),則按照常規賽成績來決定排名。
2、沒有進入季後賽的球隊,則按照常規賽成績決定排名。
⑵ 深圳市晟世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晟世能源有限公司創建於2009年4月,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華南城,是一家致力於液化天然氣和城市生物質資源對傳統能源的高效經濟替代的清潔能源公司。
法定代表人:劉宇明
成立時間:2009-04-17
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710395878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龍崗大道8288號大運軟體小鎮40棟2樓
⑶ 91701171開頭的是什麼銀行
農商應該是。我也不確定。但是印象中應該是農村商業銀行
⑷ 偶像選秀綜藝灰色「集資」泛濫,專家有何建議
偶像選秀綜藝灰色「集資」泛濫,專家建議應制定出台相應政策規范管理。
據證券日報消息,隨著近日騰訊《創造營2021》及愛奇藝《青春有你3》相繼上線,粉絲展開的「集資」活動再次引發爭議。
眼下賽程尚未過半,針對單個選手的金額超百萬元已不是新鮮事。圍繞粉絲「集資」所帶來的風險,業界早有聲音認為應加強監管。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楊國斌律師表示,應制定出台相應政策來規范這樣的「集資」活動,建議主要針對「集資」發起人的資質、「集資」款的管理和使用、「集資」參加人的參加金額作出限制性規定。
(4)國元證券劉宇擴展閱讀
選秀綜藝的「集資」活動
《證券日報》記者登錄桃叭平台搜索發現,3月14日晚間,圍繞《創造營2021》選手劉宇、張嘉元、甘望星以及《青春有你3》選手余景天的「限時Battle」開啟。
數據顯示,在當晚18時-23時的5個小時里,劉宇粉絲後援會累計銷售金額近343.28萬元,排在首位;余景天Tony後援會以近202.32萬元的金額排在次位;張嘉元全國後援會和甘望星官方粉絲後援會的銷售金額也分別突破了71.6萬元、52.9萬元。而從貢獻排行榜來看,有多個參與者的購買金額超過10萬元,其中最高者出資超17萬元。
這樣的「集資」活動,顯然不是個例。有粉絲指出,今年的選秀「集資」「來得早,金額大」。據了解,截至目前,上述兩檔節目僅完成了首輪淘汰,賽程尚未過半,但「集資」活動已屢見不鮮。以《創造營2021》某熱門外國選手為例,節目上線以來截至3月27日,圍繞其發起的相關「集資」活動已超16場。從金額來看,破百萬元已並不新鮮,甚至已有多位選手的粉絲「集資」總額破500萬元。
⑸ 神舟六號是啥啊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二十一小時十一分的太空飛行,「神舟」一號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
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二00一年一月十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近七天、環繞地球一百零八圈後返回。這是新世紀全世界第一次航天發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四月一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正樣無人飛船,表明中國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並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時四十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從酒泉起航,十多分鍾後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的第四次無人飛行試驗,也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
2003年10月15日九時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起航,是我國首次載人航天.
2005年10月12日九時,「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承載兩名航天員從酒泉發射升空.5日後返回.2003年10月15日
⑹ 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大獎
為考察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投資價值、贏利水平、品牌價值和社會形象,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了2008年(第五屆)「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暨「中國上市公司金牌董事會」、「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董秘」評選活動,為機構投資者、私人投資者以及金融機構、新聞媒體提供了參考依據。會議將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教授,全球經濟學大師:萊斯特·梭羅教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王治國主席,為獲獎公司頒獎。
主辦機構:《巴菲特雜志》由全球領先的戰略咨詢和商業媒體機構世界經濟學人集團(World Economist Group)出版,以商業模式和資本運作為辦刊方向,定位於「投資和理財」的財經刊物。
獲獎收益:入選「2009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中國上市公司金牌董事會」、「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董秘」排名將有助公司塑造知名度、建立市場信任度、吸納商業合作夥伴、增強員工自豪感、吸引機構(私人)投資者,繼而帶來傳媒廣泛報道。
2008年(第五屆)中國25家上市公司
排名 公司名稱 股票代碼
1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88
2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398
3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600690
4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600019
5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1318
6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39
7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328
8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601857
9 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500
10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028
11 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600022
12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601600
13 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600519
14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00029
15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0030
16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01088
17 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547
18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1919
19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00002
20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98
21 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002024
22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000063
23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000917
24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0036
25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600600
⑺ 神舟六號可以承載幾名宇航員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飛船數據
飛船名稱: 神舟六號
發射: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飛: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著陸: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飛行時間: 115小時32分鍾
軌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宇航員
執行任務宇航員
費俊龍,指揮長
聶海勝,操作手
這是兩位太空人第一次進行太空任務飛行。聶海勝10月13日在太空慶祝他的41歲農歷生日。
後備宇航員
第一梯隊:劉伯明、景海鵬
第二梯隊:翟志剛、吳傑
各分系統負責人
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
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顧逸東
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總設計師:張柏楠
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總設計師:劉竹生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育林,總設計師:陸晉榮
測控通信系統總指揮:董德義,總設計師:於志堅
著陸場系統總指揮:隋起勝,總設計師:侯鷹
時間軸
以下時間使用協調世界時(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進入飛船
22:53 神舟六號返回艙艙門關閉
10月12日
00:27 火箭發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開
01:00:00 長征二號F型火箭點火
01:00:03.583 神舟六號發射
01:02:03(點火後第120秒) 火箭拋棄逃逸塔
01:02:19(點火後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離
01:02:42(點火後第159秒) 火箭一二級分離,一級火箭墜落
01:03:23(點火後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脫離
01:09:43(點火後第583秒) 飛船與火箭在高度約200公里處分離成功
01:09:52 神舟六號進入預定軌道
07:56 神舟六號飛船實施變軌
10月13日
02:10 航天員進行在軌抗干擾試驗
18:21 遠望一號、遠望二號和遠望三號所處海域海況惡化
21:56 神舟六號飛船進行變軌後的首次軌道維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對話。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號圍繞地球進入第76圈飛行,在青島站測控區上空
18:44 神舟六號返回指令解鎖
19:10 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調度員宣布,返回段跟蹤進入30分鍾准備
19:17 神舟六號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飛行
19:18 推進艙太陽帆板垂直歸零
19:42 遠望三號測量船捕獲到神舟六號信號
19:43—19:48 遠望三號測量船對神舟六號實施了姿態調整、軌道艙與返回航分離、制動點火等一系列關鍵控制,神舟六號順利進入預定返回軌道
19:43 遠望三號向神舟六號發出指令,神舟六號第一次調姿開始
19:44 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19:45 推進艙發動機點火,開始回航
19:48:29 推進艙軌道控制發動機關機,飛出遠望三號測量船測控段
19:52 返回艙飛過非洲大陸上空,向中國飛來
20:02 返回艙飛過南亞上空,航天員報告飛船工作正常,感覺良好
20:07 推進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20:13 返回艙進入通訊黑障區
20:16 著陸場站測控設備發現飛船
20:19 返回艙主傘艙蓋打開
20:20 脫減速傘,主傘打開,直升機目視到目標
20:23 返回艙防熱大底成功拋掉
20:33 返回艙成功著陸
21:04 返回艙艙門被打開
21:39 兩名太空人費俊龍和聶海勝離開返回艙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一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米,最大直徑2.25米,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接。「神六」的軌道艙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里。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於飛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 火箭運行距離在0至100公里,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個救生塔將緊急啟動,拽著「神舟六號」飛船的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迅速逃離險地,並利用降落傘降落到安全地帶。
留軌艙:航天員的「家」
軌道艙:也叫工作艙。其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體,它是航天員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間」。它還兼有航天員生活艙和留軌實驗艙兩種功能,所以也稱留軌艙。軌道艙裡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作為航天員的「太空卧室」,軌道艙的環境很舒適,艙內溫度一般在17至25攝氏度之間。
返回艙:航天員的「駕駛室」
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神舟六號」完成繞地飛行任務後,兩名航天員也將乘坐返回艙回歸地球。
推進艙:又叫儀器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帆翼。
緣何選擇秋季發射?
晨報訊綜合新華社電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今年神六的發射,又逢金秋時節,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因為秋季的氣象條件,最適合我國發射載人飛船。
飛船發射季節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放飛太空的「風箏」,那麼,航天測控網就是那根重要的「風箏線」。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盡管2002年12月30日發射的神舟四號曾突破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但在載人航天飛行中,以人為本、充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成為發射的最大特點,因而發射段的氣象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然,秋季比冬季更適宜。因此,兩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載人飛船都選擇了在秋季發射。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龔建村介紹,「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預計神舟六號飛行期間太陽活動穩定,適合人類開展空間活動。」
龔建村說,人們已經掌握了太陽的活動周期是11年,2000年是這個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達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陽異常活動頻次較低,大趨勢有利於人類開展空間活動。神六將在「晴好天氣」中飛行。
航天員食品的選擇
從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中國載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號的兩人多天外太空飛行,中國航天員專用奶蒙牛牛奶,陪伴著航天員們從撒滿汗水的訓練場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艱苦與輝煌。航天員食品的選擇有著怎樣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的?伴隨著神州六號的成功歸來,籠罩在航天員食譜上的神秘面紗也被營養專家輕輕地揭開。
在中國,一名空軍飛行員要從1000名軍人中選出,而100名空軍飛行員中,只有一個人有機會成為戰斗機飛行員,航天員則是從這些戰斗機飛行員中千里挑一,經過各方面綜合考察比較後最終選拔出來的。為了確保這些肩負祖國重任的「國寶」們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早在神州五號首次載人航天任務之前,一個由各方專家組成的營養小組就開始了苛刻的航天員專用食品遴選工作。為了確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綠色和營養,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有關航天員食品的規定長達8頁之多!對「全營養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選定工作首當其沖。
奶源是決定牛奶品質的第一關鍵,因而也成為專家們考核的首要因素。考慮到以內蒙古大草原為核心的中國西部大草原地處國際公認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優質奶牛飼養帶,是整個中國無可匹敵、世界上也具有領先意義的優質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處於這一地帶的蒙牛乳業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而在蒙牛的生產基地,他們又看到了全球領先的「樣板工廠」,在這里,每一滴原生奶經過一道道全自動工序成為香濃合格的牛奶產品,全過程都在封閉無菌的狀態中進行。從市場到工廠、從工廠到牧場,蒙牛牛奶的表現說服了每一位專家。
國家航天部門經過嚴格檢測後,認為蒙牛牛奶的各項指標均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內、國際標准。憑借著純天然、高質量、豐富的營養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終成為太空營養學專家唯一指定的「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從此,「每天三杯奶」成為了航天員訓練、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樂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時,航天員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來有效保證全天的熱能和營養」。而在午餐之後,訓練基地的營養師又會及時為每一個航天員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來,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牛奶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降低腸道PH值,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讓航天員們一個下午都精神抖擻。「蒙牛已經將其酸奶產品中的益生菌由兩種變成了四種,這樣不僅營養價值比同類產品有了明顯的提高,其幫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強,很受航天員們的歡迎。」基地的營養師這樣評價道。
結束了一天緊張的訓練之後,航天員們還將在晚飯時喝上一杯牛奶。營養專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飲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進了航天員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體處於睡眠狀態下,也更易於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質。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這個科學的食譜既保證了營養補給,又不至於引起脂肪堆積,不僅適用於宇航員,用樣也適用於普通人」!營養專家認為,航天員膳食中牛奶的科學搭配,值得在全社會進行大力推廣。
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對於蒙牛,既是一項崇高的榮譽,也是一種期待和責任。在中國航天事業用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鼓舞中國心」的同時,每一個蒙牛人也在致力於「強健中國人」的偉大使命。2003年,當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零的突破時,蒙牛牛奶也迅速成為了中國液體奶市場的領跑者,並於2004年成為了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訓練專用牛奶,為中國健兒揚威世界賽場奉獻了自己的力量。隨後,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國規模最大的「澳亞國際牧場」,在國內第一個引進機器人擠奶設施,種植世界十二國優質牧草,養殖全球優質奶牛,開啟了中國乳業奶源升級之路。2005年,當神州六號用完美的姿態圍繞著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一圈圈旋轉的時候,蒙牛已經以日銷液體奶7000噸的成績,超越眾多百年歷史的跨國乳業巨頭,成為了全球液體牛奶領域的領先者。作為首位「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蒙牛不僅將「為中國喝彩」,還將用潔白醇厚的牛奶,為每一個航天員、每一個中國人的健康加油,為「強健神州夢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號與神舟六號的比較
神舟五號 神舟六號
兩者的大小、重量、設備等基本不變;採用「長征2號F」運載火箭作為動力載體
發射時間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動范圍 僅限返回艙 打開返回艙艙門,進入軌道艙進行科學實驗活動
宇航服 楊利偉的宇航服始終未能離身 有機會脫下重達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裝、頭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組成
太空時長 21小時 119小時
航天員人數 1人 2人
食品 即時食品,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水 50種左右:包括四種主食,「鮑魚」、「鹹水大蝦」等菜餚以及水果
如廁問題 尿不濕 專用馬桶
神舟六號飛船=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後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於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於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設備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飛船發射季節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放飛太空的「風箏」,那麼,航天測控網就是那根重要的「風箏線」。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盡管2002年12月30日發射的神舟四號曾突破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但在載人航天飛行中,以人為本、充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成為發射的最大特點,因而發射段的氣象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然,秋季比冬季更適宜。因此,兩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載人飛船都選擇了在秋季發射。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龔建村介紹,「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預計神舟六號飛行期間太陽活動穩定,適合人類開展空間活動。」
龔建村說,人們已經掌握了太陽的活動周期是11年,2000年是這個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達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陽異常活動頻次較低,大趨勢有利於人類開展空間活動。神六將在「晴好天氣」中飛行 「神舟」六號發射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承擔「神舟」六號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2號F」運載火箭各系統的生產製造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截至目前,發射火箭的各項生產均按計劃穩步進行。
據劉竹生介紹,今年年底火箭系統的各項設備將「齊套」,明年年初將先後進行各系統的綜合實驗與匹配實驗,如果工作進展順利,發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將在明年6、7月份出廠。
「神六」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細解火箭系統
繼我國「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成功後,「神舟」六號航天工程已在緊張進行中。為把國人的「飛天夢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號發射前各項准備工作已全面展開。作為飛船的「助力神」,「長征2號F」運載火箭將再擔重任,送「神舟」六號上天入軌。「神五」和「神六」飛船的動力載體雖是同一型號火箭,但發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卻「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細解「神舟」六號火箭焦點。
焦點1 火箭交工時間 年底設備配置齊全
承擔「神舟」六號發射的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向記者透露了發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准備工作的時間表。根據劉竹生的介紹,2004年年底,火箭系統的各項設備都要「按期交工」,各套儀器均要求配置齊全,為隨後在明年年初進行的火箭系統綜合實驗做准備。劉竹生講,綜合實驗階段,火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要進各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目的是確保火箭整體達標,檢測合格後各系統將「會師」,進行匹配實驗。
焦點2 火箭應急能力 正在進行極限計算
運載火箭的「極限分析」是專門針對「神舟」六號飛船內一系列重大變化而進行的。劉竹生說:「首先,由於『神舟』六號將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人員和天數的增加帶來食物、生存設備等其他質量的增加,這就要求火箭的運載能力必須提高,比如原『神舟』五號的七八噸質量就有可能要變成8噸多。其次,如果航天員不止一個的話,飛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逃逸能力,對火箭在遭遇突發情況時的應急能力提出了挑戰。」劉竹生講,針對以上兩點,目前正在與飛船系統方面協調合作,進行相關的火箭極限計算。據了解,目前,這樣的「極限分析」已經做了幾輪。
焦點3 火箭動力特性 將隨載荷改變而調整
火箭配上飛船組成一個「大彈簧」系統,劉竹生說:「從動力學分析,飛船與火箭連接後是會相互作用影響的,由於『神舟』六號軌道艙上的有效載荷將由原來『神舟』五號上的多個設備變成一兩個設備,飛船質量塊兒的變化必然影響整個火箭的動力學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與飛船動力特性相應的問題。」
焦點4 發射安全性 地面發射系統將「體檢」
為了確保「神舟」六號發射萬無一失,發射基地地面設備檢修工作將進一步加強。據劉竹生介紹,和以前發射場承擔發射任務時進行檢修工作相比,由於兩次發射間隔加長,這次將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地面發射系統的「體檢」。劉竹生強調說,檢修工作將做到任何一個細微處,每個插頭都要求必須檢查,每根線路都要「從頭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斷線的問題。另外,劉竹生講,目前已完成了對「神舟五號」遙測數據的分析工作,對「神五」整個發射過程中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設備使用不方便等問題都將在「神舟」六號發射前做改進。 神州六號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後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於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於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設備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准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櫃置於軌道艙中,以前處於空置狀態。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准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並調節。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失重狀態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製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櫃,航天員可以用裡面的濕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沖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里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沖功能,並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後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神舟六號對緩沖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並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復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製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於1992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不再生產,個別技術已經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性改進。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製的,存儲容量只有10兆位元組。現在的黑匣子不僅存儲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數據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根據網上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