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改的本質即股權多元化,試點單位及各地方國企混改模式可總結為4種典型手段+1種配套措施的「4+1模式」:
4種典型手段:
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組。
1種配套措施:
員工持股。從激勵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達到股權多元化的措施。一般需結合四種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礎上實施,不可單獨實施。
在實際運用中,國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單一模式的混改、多種模式的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組合式混改。
以下
將以雲南白葯、中油資本、中糧資本、綠地集團、江蘇高投的混改案例為大家系統解讀「4+1模式」。
一、
雲南白葯兩次「引入戰投」的單一模式
雲南白葯作為醫葯行業內的業績成長典範,從1993年上市至今業績成長領先同行,在混改之前是雲南省國資企業下屬全資上市公司。雲南白葯控股的混改可總結為「引戰投、兩步走」:
第一次引入戰投
2016年12月,雲南白葯控股股東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將向白葯控股增資約254億元,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的股權結構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有50%股權。
2017年4月19日,白葯控股召開董事會,白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
第二次引入戰投
2017年6月6日,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魚躍」)成為第三方股東。此次改革中,江蘇魚躍增資約56億元取得白葯控股1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形成雲南省國資委45%、新華都45%、江蘇魚躍10%的股權結構。
雲南白葯混改模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改革動作加大:通過兩次引入戰投,最終拿出超出一半的股權用於改革,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表明地方重點國企改革動作加大;
2、真正的市場化:高管放棄幹部身份,成為職業經理人,釋放經營活力的同時,為下一步管理層持股埋下伏筆,並有望建立市場化的治理機制;
3、增量引入:通過案例,結合國家出台的國有企業混改相關政策,引入戰略投資者原則上只採用增量引入,不動存量。
二、中油資本運用「資產重組+上市」 的雙模式組合進行混改
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金融業務管理的專業化公司。中油資本混改項目共歷時8個月,通過資產注入、並購重組、最終實現重新掛牌上市。其混改路徑具體如下:
中油資本的混改模式有以下兩大看點:
1、通過資產重組,將連續兩年虧損的*ST濟柴將變身為綜合性金融公司,業務范圍擴大,擁有較為齊全的金融牌照;
2、通過重組後上市,有望成功保殼。
三、中糧資本運用「引入戰投+引入基金+員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旗下運營管理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中糧資本的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糧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2017年4月19日,中糧資本披露將通過「增資+售股」的方式擬募資總額80億元,其中以增資入股的形式募資60億元,再以增資價格向投資方轉讓價值20億元對應股權。最後中糧資本實際募資69億元,確定7家投資人:國調基金、北京首農、溫氏投資、弘毅投資、霧繁投資、上海國際、航發資管等。增資後,中糧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5%,新股東持股比例合計約35%,其中,員工持股比例約3%。
中糧資本混改有以下三大看點:
1、引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中糧資本是該基金成立以來投資混改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聯通),說明國企混改項目未來將得到該基金的助力;
2、採用「增資+售股」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優化股權結構;
3、增資方案中,還同時設計了員工持股。
四、綠地控股運用「引入戰投+員工持股+整體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綠地集團是上海市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集團。2013年進行混改之前,綠地的股權結構為: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為36.43%,國資股東持股比例為60.68%。其混改路徑如下:
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3年年底,綠地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平安創新資本等5家戰略投資者。該5家機構以5.62 元 / 股的價格,聯合向綠地集團增資117.29 億,占增資後股本的 20.2%。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後,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稀釋至不到29%,國有股降至50%以下。
成立員工持股平台
由於有限合夥形式50人的人數上限,綠地將1000個擁有股權的員工拆分為32個小有限合夥形式(上海格林蘭投資管理中心1-32),組成了上海格林蘭。上海格林蘭投資為綠地管理層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體現,上海格林蘭投資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良。
整體借殼上市
2014年3月17日,金豐投資置出原有23億元資產,注入預估值為655億元上海地產集團所持綠地集團股份,又通過為綠地集團股東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其持有綠地集團股份,已完成對綠地集團股份100%的收購。
2015年8月13日,公司名稱由「上海金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月18日,綠地控股上市。
綠地混改的方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合並職工持股會;
2、上海國資委放棄控股權;
3、綠地集團借金豐資本上市解決了同業競爭問題。
⑵ 「混改「有哪些模式呢
你好,
混該模式主要有3種:國資證券化、員工持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第一種,國資證券化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國資證券化措施就已經在央企和地方國企大量推行。從在各地已經發布的國企改革指導計劃來看,提高國資證券化水平被放在重要位置。然而,目前仍有大量國有資產未上市。
第二種,2016年8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對外下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涉及的試點企業條件、持股員工范圍、出資入股方式、入股價格、股權結構、持股比例、股權流轉等關鍵事項,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第三種,戰略投資者不同於財務投資者,其投資的目的除了獲取財務回報以外,還有其戰略投資的目的。引入戰略投資者,企業不僅可以獲取資金上的支持,也能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方面的支持,由於戰投同公司之間一般屬同一行業或相近行業,或是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在企業發展上有密切聯系,因此引入戰投有利於雙方在技術和產品上的互補和協同發展。
這些觀點都出自「中國管理大數據交易平台」的大數據報告——「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進展綜述」,推薦你去看看,肯定受益良多。
⑶ 國企改革過程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應該採用怎樣的監管模式和治理機制
一、發力混改,持續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未來的國有資本布局,要緊緊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通過並購重組、投資進退,更多聚焦於戰略新興產業投資、現代先進製造業、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行業等重點領域。
二、規范流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中大咨詢認為需要指導企業從投資者選擇、股權結構安排、公司治理機制等方面提前設計,夯實企業內部監督管理體系、制度、機制,防範化解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
三、加強黨建,為混改企業鑄就紅色引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混改的過程中,要把這一優勢推廣到混合所有制經濟體之中,帶動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四、國民共進,企業核心競爭力加速提升。要通過混資本、改機制,把國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結合起來,形成新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高質量成長。
⑷ 酒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龍頭是什麼股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6月17日訊,從接近國資委人士處獲悉,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中關於央企分類、國資投資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四個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曾參與過中央深改組關於國企改革調研的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所長黃群慧對上述四個方案內容進行了政策設想。
央企分類:兩分法或成「隱性三分法」
關於央企分類,此前有報道稱最終版意見可能由初稿的三類變成兩類,即商業類和公益類。
曾向國資委提出過央企「三分法」方案的黃群慧表示,「兩分法」將特定功能類和商業競爭類合並為商業類,但實際上是一種「隱性三分法」:其中商業1類就是此前的商業競爭類,包括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央企;商業2類企業是指主業關繫到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或處於自然壟斷行業、經營專營業務、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央企,也就是之前「三分法」中的特定功能類央企。
黃群慧認為,「兩分法」有利於特定功能類央企走出去,避免國際上使用「競爭性中立」來擠壓這類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空間,同時有助於推動國企更好地向西方經濟體制看齊,彰顯推動壟斷行業國企改革的決心。
但他擔憂的是,特定功能性國企事實上達不到國際上公認的商業性國企行為規范,如果方案驟然將絕大多數國企冠以商業類國企之名,恐怕難以被國際所認可。
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三層三類全覆蓋
黃群慧表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方案的目的在於改革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他的政策建議是通過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形成「三層三類全覆蓋」的國資管理體制。
所謂「三層三類」是指以國資委為最上面的第一層,第二層是國資委管理下的多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第三層則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所控制的各類國企。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企業為主要投資對象,以實業投資為核心職能;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商業競爭類企業為主要控股對象,以持股管理為核心職能。
黃群慧稱,在上述新體制下,對國企所有權將由國資委轉移至投資運營公司,國資委對不同類別企業的管理許可權也將有所不同:對商業競爭類國企,國資委只需要履行與「管資本」密切相關的公司章程、審計、信息披露、派出董事、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等七項職能,而對其他類別國企,則相應增加國資委的管理職能。
「我們的政策建議是,在未來的3到5年,國資委要向國有經濟管理委員會過渡,使後者成為一個單純的政策制定者,而股權所有者則是第二層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黃群慧介紹,「全覆蓋」是指上述管理體制不僅包括現有的國資委旗下的國企,還應包括不在此列的金融類企業、文化類企業,以及各部委旗下的企業。
國企混改:上市是重要途徑
黃群慧參與了此前由中央深改組組織的國企改革調研,國企混改狀況是調研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黃群慧認為,上市是目前通過規范的程序來防止國資流失的唯一途徑。「只有上市,才能提供一個公開公正的機制。『進場屬常態、協議屬例外』,我們應當設立『例外清單』,盡量不要通過協議轉讓來操作,一定要通過上市公司的層面來推動混改。」
此外,黃群慧認為在國企混改中還應建立相應的改革創新容錯機制,對於依法推進改革、未謀取私利但未達到改革目標的企業和個人免除責任;建立民主保障機制,通過職代會等民主方式監督國資流失、利益輸送等現象。
員工持股:激勵相容、增量分享、長期激勵
黃群慧認為,中國國企的員工持股一直缺乏統一的制度頂層設計,因而造成了與其他制度不兼容的現象,使得一些企業因員工持股計劃而難以上市;而員工在公司上市後短期內的減持行為則擾亂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此外,規范不到位的員工持股也存在著國資流失的可能性。
黃群慧認為,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員工持股首先應堅持「激勵相容」原則,要在股票價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進入退出機制等方面設計得當,使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長遠發展利益捆綁在一起。
其次要堅持「增量分享」原則,不應拿原有的國資存量與員工分享,應鼓勵將企業增量效益、明確是由員工努力創造出來的企業超額收益用作分享,避免國資流失。
最後,黃群慧強調員工持股要堅持「長期激勵」原則,他認為,證監會最新規定的「每期員工持股期限不低於12個月」的期限大大短於其他國家,應予適當延長。「只有堅持長期導向原則,才可能發揮這一制度對員工的組織承諾,也才可能為國企帶來可持續的價值增值收益。」
國企改革概念股一覽
國企改革目標正在成為股市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今年一帶一路、神創板相繼輝煌之後,市場亟需尋找新的題材標題,國企改革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一環,近期受到了券商的重點關注,有多家券商預測國企改革將接過神創板的大旗,拉動新一波的行情,以下是中商情報網整理由安信證券關於國企改革概念股的大型策略研究,共20大行業數十隻國企改革龍頭股票分析。
1、總體策略
國企改革的重要性毋庸質疑,17大上第一次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18大上「混合所有制」提法消失,我們可以想像那五年間管理層內部的分歧巨大。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短短一年時間,混合所有制以三中全會核心內容的面目重出江湖,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2013年11月至今,我們一直在期盼頂層設計。經過一年半的漫長等待,上周,國務院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可以猜測,「1+N」距離瓜熟蒂落正變得越來越近。
國企改革的整體思路比較清晰:
第一步,練外功,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改革為載體,實現大規模的產業整合以及證券化;
第二步,練內功,通過理順管理層與董事會以及國資委的關系、實施員工持股、實現管理層的市場化選聘等辦法,激發企業內在活力,建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第三步,搞混合,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前提下,實現混合所有制;
三中全會後一年,幾乎每一個省份都出台了或者是拿出了或者是正在醞釀各自國企改革整體的方案和思路。但在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之間的某一個時間,各個地方的進度似乎慢下來,所有人都在等一個東西,就是國企改革整體的頂層設計。一旦出來,相信全國范圍內的國企改革將重新換擋,直接駛上高速公路。
村鎮銀行擔保業社區銀行擔保村鎮銀行保險中介融資租賃村鎮銀行債券債券融資租賃人壽保險
中長期來看,國企改革關乎國運,成功的國企改革將為中國安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駕護航。國企改革更是關繫到A股市場未來幾年牛市能否繼續深入下去的一個關鍵性的變數。
中短期來看,在住戶部門資金直接入市之勢已成的背景下,伴隨管理層重點查處各類股價操縱行為,高漲幅高股價高估值的公司上行漸漸乏力,國企改革有望接棒成為各路資金的熱捧方向。
接下來我們各個行業會非常重點的給各位投資者介紹他們本領域存在的國企改革的標的的投資的機會。我們自上而下的講,我們認為兩類公司會是特別好的標的,一類公司就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還有一類就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這兩類是需要我們高度的重視,所以央企第一批試點名單中涉水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標的,值得重點關注。每個省的兩類公司試點平台,同樣需要重視。至於大家希望聽到的個股的機會,都在後面。謝謝大家。
⑸ 國企改革為混合所有制,員工的國有身份改變了嗎
我個人認為應該改變,不改變,改革會打折扣。
⑹ 國資證券化是共贏還是掠奪
如果過程公平就是共贏 過程無法監控暗箱操作 就是掠奪、現在是後者居多
⑺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資產證券化是同一回事嗎
混合所有制是新提出的一個概念
混合經濟與混合所有二者有聯系,但不是一回事。混合經濟指的是宏觀經濟結構,即社會上的所有制結構;混合所有制指的是微觀,即的產權結構。我國現階段所有制形式的一個大特點,是在基本的所有制之外,出現了一個混合所有制的類型。在混合所有制類型中,除了聯營、聯合,中外合作、合資以外,主要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它們都是由基本的所有制共同融資、結合而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典型形態,二者也不應等同起來。但通過改革,混合所有制將成為我們所有制結構的主體,這種推斷無疑是正確的。
⑻ 如何理解混合所有製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於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從宏觀層次來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即在所有制結構中,既有公有制經濟,也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資成立的股份制經濟等;作為微觀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則是指不同所有制經濟單位的資本聯合或相互參股形成的經濟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說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指微觀層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不僅對於打破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壁壘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具有現實意義。一是企業管理分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和資本管理三個層次,從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看,以資本運營為核心的資本管理是最有效率企業管理環節,發展混合所有制有利於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國家可以通過少量的國有資本利用「杠桿」操作大量社會資產,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不偏離於整體社會經濟目標,同時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二是混合所有制改變了國有企業僅僅作為單一國有經濟利益載體的格局,為實現政企分開創造了產權條件。因為政府作為國有企業唯一的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不可能不關心所投資本回報,在企業內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體與之制衡的情況下,政府幹預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也就成為必然,同時國有企業也希望政府給予諸多便利,承擔原本企業承擔責任;三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企業競爭力提高,因為企業做強、做大一靠自身「滾雪球」發展,二靠聯合兼並,而單一的所有制形式不能使不同性質的所有權相互兼容,混合所有制為國有企業走對外聯合兼並道路提供了發展方向。
對民營資本而言,發展混合所有制則為民營資本進入油氣、電信、電力、鐵路、金融等傳統壟斷領域增加了一條新的途徑。由於油氣、電信、電力、鐵路、金融等領域長期不為民營企業開放,所以,即使這些壟斷領域推行全面開放,民營企業也有可能因技術、管理、資本等高門檻出現望而卻步情況。因此,對民營企業而言,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擴大投資領域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