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股票預測介紹

股票預測介紹

發布時間:2021-04-22 05:59:20

股票預測的介紹

股票預測是指:對股市具有深刻了解的證券分析人員根據股票行情的發展進行的對未來股市發展方向以及漲跌程度的預測行為。這種預測行為只是基於假定的因素為既定的前提條件為基礎的。

Ⅱ 很準的股票預測

你遇到的就是傳說中的莊家,他們就是集合大家的資金來炒作股票,並不是他們預測的准,而是這些股票盤面小一般不超過10 億,已被他們控制所以股價聽他們的,總之有風險,還有這種行為屬於私募是違法的,萬一你被套了沒處說理!你可以問問他們具體操作流程就會發展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就不多說了相信你是一個有頭腦的人!

Ⅲ 股票預測大師

這里有,下載安裝就可以用了.http://www.onlinedown.net/soft/8615.htm

Ⅳ 股票預測

軟體這東西部能完全相信!但是多少還是有一定用處的!! 我聽朋友給我介紹 說網上有個能預測的 非常准! 我抱著觀望的態度 觀察了幾天 發現還確實不錯 你也可以先進去觀望幾天 看看預測的是否准確 如果可行的話你可以和那個人合作! 風險會降到最低的,我現在也小有收益! 那個人的QQ昵稱叫班門弄股,你加他!!

Ⅳ 怎樣預測一支股票具體應該怎樣做

用技術預測啊, 但是技術有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

Ⅵ 誰能推薦一個股票預測網站

都是假的別信
建議你去看看香港金道投資論壇
裡面有港股的詳細介紹
可以學到很多關於港股的知識
還可以免費開戶
模擬交易平台
還有專家即時分析走勢
你可以去看看
對新手有著莫大的幫助
別想著什麼預測
都是假的

Ⅶ 股票的預測模型有哪些

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四個定價模式
1.凈現金流量折現法
2.投資機會折現法
3.股利折現法
4.盈餘折現法
市場實務(本益比專、市價凈值比等)屬倍數還原法
自由現金流量法(Free Cash Flow Method)
市場效率假說
CAPM模型與APT模型等

你是指上述之評價模式嗎

Ⅷ 股票到底是怎麼預測 的

對股票的預測,是需要先天的資質的,世界三大股票預測理論,其實我都看過,那個不是預測,是一個必然發生的事件提早知道而已,還有當你看到傳奇和神話的時候,你要考慮當時股票的規矩和現在國情不同,他們是T+0交易的,在中國持有隻要超過3%的流通股,就要上報,在別的國家能直接收購.理論知識,還要更明白現在國家的國情和政策,至於更深入的不說太多,我把世界三大理論的書名說一下

道氏理論
江恩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

在股票上能成功的人不多,因為需要成功的條件太多,例如
1家庭不和____註定失敗
2隻有積蓄(算你在現在當今社會有100萬,而每天沒有收入來源,是必然失敗,每天有收入,不缺錢者成功,想不通以後你會明_________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註定失敗
3要有堅持的恆心,視錢財如屎一般,因為在股票上,你虧了,就是對方賺了你的錢,股票如在打戰一樣,不是你死就是我忙,沒有1.2前面的前提,沒有第3點______沒有誓死不屈,註定失敗
4要有自己的團隊,不是打工的團隊,能融資才玩大這個游戲,不然永遠都是老鼠-------,缺小這個就沒有大的成功,但不能註定失敗
5性格已經決定你的成敗,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會在股票市場上磨你十幾年______操作時的動作失誤,不思進取,悟性低,註定失敗
6不會做人,註定失敗,沒有貴人遇到問題時,風險很大

在上述條件中,還有一些不是自己自帶有的條件,所以不要這么天真,大部份條件都是先天性因素已經決定了,以前我只認為30先天,那隻能對一部份人來說.有小數人已經70%註定了他在這個市場上有沒有生機了,而實際在股票市場上100個人,最終的結果真正賺到錢的只3-5個,這個數據,你自己以後慢慢去找

下面說KDJ線指標,MACD量指標,其實都是人為做出來,你腦子想一想,如果人人都按指標去做,是不是每個人都賺錢了,本人以權重股作為指標,一生人把握一次大牛市就好比你們天天交易了,這些很多人都知道,有些重點我是不能說的

Ⅸ 股票預測十種方法

能預測的話有一種就可以了!

Ⅹ 股市可以預測嗎

前兩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吹起書來,互相推薦,不約而同提到了劉慈欣先生的《三體》系列。以俺的閱讀體驗來說,這套科幻小說太棒了!在它描述的畫面中,浩瀚的天空中布滿了各種文明體,「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幽靈般潛行於林間」,「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對科幻題材不反感的同志,俺覺得都不妨看看,真是好看。
聊到這本書,不免想起書中提到的一個火雞與農場主的故事。一個農場裡面養了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11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一位觀察敏銳的伙計,注意到餵食的時間規律,並持續進行統計。在一年的時間周期內,這個規律反復得到驗證,這位大師最終確認,這就是火雞世界的終極定律。於是,它興奮地在感恩節早晨向同伴們發表了這個定律,大家在11點翹首以待,但這天,等到的卻是通往烤箱的運貨車。
這個小故事,對從事證券分析的同志們可是損得厲害。不論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都建立在股市可以預測的基礎上,大量的從業人員,每天勤勤懇懇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試圖尋找照亮股市迷宮的水晶球。可如果市場的運行根本無規律呢?我們的這些分析,又有何理性的依據呢?比方說技術分析,它的基礎就是假設歷史會重復,以過去的走勢來印證未來。某種程度上,人性是不變的,反映到走勢上,應該是具有某種趨勢性的,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並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可實際上,在A股市場,隨著全流通的逐步實現,限售股東的低成本,決定了其主流交易行為只會有一個,就是個賣。這樣,市場參與博弈的對手實際是失衡的:缺乏持續的買方,但有不間斷的賣方。要想重新恢復平衡,支點必然比原來A股市場所固有的支點要低很多。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用原有博弈對手繪制的趨勢圖,來預測新選手的博弈結果,就像用抗美援朝的戰斗經驗,來判斷海灣戰爭的戰斗結果,不免有刻舟求劍之虞。
而基本分析呢,從公司經營情況入手分析,持續跟蹤,佐以行業變化,貌似客觀理性。可實際呢?以手機行業來看,百年老店諾基亞
,不論以歷史數據,還是用當期的市場佔有率,在2007年前,誰敢說這樣的公司會從全球第一的寶座滑落?蘋果橫空出世,智能手機成了諾基亞的滑鐵盧。可在這些事情發生前,通過基本分析,我們能夠預知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具體到A股公司,基本分析的效用更是值得懷疑。講一個自己經歷的故事吧。2007年底,
大盤指數已見頂,個股依然在上演最後的瘋狂。記得那時在瀏覽信息時,無意中發現一種農葯價格持續上漲,然後順藤摸瓜,發現有幾家公司都是搞這個行當的。經過一番自以為是的分析,俺選中了其中一個。幸運的是,一輪震盪後,這只股票真漲起來了。尤其在當時的環境下,大盤見頂,地產股稀里嘩啦,它居然連創新高。這使得俺和俺的一些朋友都很愉快,他們和俺,都認為俺的這種分析很靠譜。可幾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俺卻覺得這種分析方法,貌似不那麼靠譜。農葯價格上漲,公司是直接受益了,業績水漲船高。但隨後,在農葯價格的劇烈波動後,盡管這種農葯價格基本回到了歷史天價附近,公司的股價卻僅為峰值時的1/3。市場失效了?非也,公司利潤沒了。為啥沒了呢?公司大量從事非主營業務,原來預計建設的上游設備生產線,悄無聲息就沒了。與此同時,公司股東大量減持。而這些變化,作為普通投資者事先我是不可能知道的,而當我知道時,其股價已經大打折扣了。至於遇到一些涉嫌欺詐的黑天鵝,那就更令基本分析無用武之地了。有歐洲股神之譽的安東尼,興致勃勃來整點中國公司股票,結果不斷與碧生源、蒙牛、株洲南車這樣的公司親密接觸,2011年其主管的富達基金凈值損失20%,被港媒封為「最黑仔」基金。
俺這樣說,貌似有點過於不可知論了。非也非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俺想說的是,對於投資這項活計所具有的高度不確定性,咱們必須予以重視。對於很多分析師在其報告中那種真理在手的判斷方式,俺是大不以為然的。預期個3年的每股收益,乘個預期的估值,得出個預期的價格,再整個強烈推薦,一份報告就出爐了。貌似一切都有數據支撐,可偏偏得出經常是荒唐的結論,諸如中華民族復興了62.74%之類,和這種機械分析方法不就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嗎?竊以為,不論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該分析還得分析,如果完全認為市場不可知,那乾脆扔硬幣算了。但在分析之餘,存一份敬畏之心,隨時准備徹底修正自己的判斷。對兩位分析師印象特別深,一是西南證券的張剛
,一是華林證券的胡宇,他們都誤判過市場趨勢,但當走勢與其判斷相反時,他們並沒有文過飾非,一位出來致歉,一位重新做出判斷,事實證明,其後的判斷,基本符合當前的趨勢。夫子說過,過而不改,是為過亦。還說過,小人之過,必文。投資分析,錯是常態,錯了咱就重新判斷就是了。具體在操作上,錯了就得止損。雖然止損很痛苦,但爾生也有涯,止損也無涯,權且苦中作樂吧。

閱讀全文

與股票預測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銀行理財公司 瀏覽:265
港股委託價格範圍 瀏覽:327
2008年6月美元匯率 瀏覽:299
招商基金高端理財 瀏覽:742
阿里巴巴最大股份是 瀏覽:312
武漢城市圈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瀏覽:503
80年一分硬幣回收價格 瀏覽:744
郵儲紅色系列貴金屬 瀏覽:987
海航集團信託貸款 瀏覽:139
基金專業理財產品 瀏覽:962
淘寶優惠券傭金插件 瀏覽:811
郵政分公司金融崗位 瀏覽:592
優灝金融服務費 瀏覽:968
股轉協議股票 瀏覽:409
網上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516
別人股票漲自己的股票不漲 瀏覽:315
以為杠桿培育新動力 瀏覽:221
鐵路總公司是全球最大非金融公司 瀏覽:792
金融服務專業屬於什麼類 瀏覽:364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