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一)充当信用中介,促进资金融通融通资金功能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各种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
资金融通功能是所有金融机构具备的基本功能,各种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
不同的金融机构发行不同的融资工具,使其融资方式不同,如银行作为债务人发行存款类金融工具,通过吸收储蓄取得闲置货币资金,然后作为债权人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保险类金融机构吸收保费,除支付必要的理赔和必要的准备外,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购买有价证券和各种基金;基金类金融机构作为受托者,接受投资者委托资金,并将其投向资本市场。
金融机构在全社会范围内,将闲散货币资金转换为生产过程的职能资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充当支付中介,便利支付结算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包括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
《支付结算办法》第六条规定:“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降低交易成本假设在一个没有金融机构的经济中,某企业有一个前景很好的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需要向外界的资金盈余者寻求资金,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搜索成本。
同样,在没有金融机构做中介的市场中,资金盈余者为了把资金借贷出去获取投资收益,也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找到资金短缺者。
而在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市场中,资金短缺者和资金盈余者都不用漫无目的地去寻找对方。
资金盈余者将资金以储蓄的形式存放于金融机构中,并获取一定收益,资金短缺者也可以直接到金融机构取得资金。
这样就减少了相互寻找的交易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率。
(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金融机构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信息筛选和信息分析优势,可以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项目,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有利于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转移和管理金融风险在传统的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被视为资金融通的组织和机构;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的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并获利的机构。
金融机构转移和管理风险的功能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或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金融机构转移与管理风险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充当融资中介的过程中,为投资者分散风险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此外,保险和社会保障机制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各种风险进行的补偿、防范或管理,也体现了这一功能。
② 农信社与其他地方金融机构的区别
从监管的角度看,信用社与地方银行有很大的区别,信用社属于农村合作金融,不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但视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地方银行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商业银行监管办法进行监管。目前信用社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并存,乡镇法人,县级法人,市级法人,省级法人或者省级自律组织等多种形式并存。地方银行属于股份制的一级法人,不存在多级法人。市级银监分局更侧重监管地方银行和信用社的市级机构,县级银监办事处更侧重于监管信用社,甚至可以说95%以上的精力放在信用社的监管上面。
信用社改制为合作银行或者商业银行,都不会去掉农字头,也就是说即便改制以后,也是农村合作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
从经营的政策来看,虽然国家在准备金政策的制定上,对信用社实施了很大的倾斜,但信用社同时也承担着国家支农的重任,农业贷款基本是由农村信用社来投放的。地方银行比信用社有着更加广泛的业务空间,在很多的业务上,信用社是不能取得准入资格的,比如基金的代销,证券基金的托管等。地方银行在吸收财政性存款方面更具优势,因地方银行都是由市级政府国资委来出资控股的企业,虽然进行了商业银行改制,但仍然是国有控股的,财政性存款依然向地方银行倾斜。
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省级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方案在全国铺开,并先后在各省市成立了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全省市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
地方性银行是指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③ 请问金融机构的功能
金融机构的功能如下: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3)贵州省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单一扩展阅读:
非银行金融机构分类:
1,公募基金: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2,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3,信托投资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金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一种团体受托的组织形式。信托机构的产生是由个人受托发展为团体受托。
4,证券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机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主要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金融公司、评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5,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劳动金库、邮政储蓄机构、储蓄信贷协会等。
6,保险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局、相互保险所、保险合作社及个人保险组织等。
7,融资租赁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和管理的租赁公司或租赁业务部,制造商或经销商附设的租赁公司。
8,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
④ 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评估研究所的建设内容是什么
外部环境方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经济金融出现了良性互动局面。2000—2004年,全省GDP年均增速为12.5%,比未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五年上升了2.8个百分点。2005年1—6月,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4%,增速创14年来同期最高水平。2000—200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0.4%和17.4%,比未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五年分别上升了1.8和2.3个百分点。
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中介服务体系处在发展之中。一是人民银行充分运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防范风险提供了依据。截至2005年6月末,人民银行贵阳中支共发放企业贷款卡18447户,企业贷款入库率近90%。目前,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正在完善中,力争年底实现全国联网查询。贵州省银行业协会以贷款本金到期偿还率和利息到期偿付率均为100%等条件评选了190家诚信企业,并利用媒体通报有恶意逃废债行为的企业。二是涉及会计、审计、评估和担保等行业的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不断发展。2004年末,全省共有会计师事务所57个,从业人员近600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9个,注册资金5.2亿元,拥有担保资金6.7亿元。
企业效益不断攀升,偿债能力有所增强。2000—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53个,现已达2442个,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长19.2%,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8.1%。2004年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35.5,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为1188.1亿元,同比增长28.7%。
政、银、企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一是通过经济金融季度分析例会、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渠道,促使政、银、企三方面沟通情况,增进理解,把握信息。二是积极开展政企共建、银政合作、银企协作等工作,政府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给予办理答复,政府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银行与企业召开座谈会等。
内部环境方面
金融机构不断扩充。截至2004年末,贵州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14个,从业人员43704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计2417.4亿元。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近5年来,我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平稳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各项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1%和14.6%。资产负债比例逐渐趋于合理,不良贷款余额逐年下降。200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当年结益20.4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增长48.7倍。
存在的突出问题
金融资产保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金融机构债权在法律保障方面处于劣势。如《破产法》在清算程序上银行排在最后,银行对债务人(企业和个人)没有享有无条件的破产起诉权;《刑法》对有意提供虚假财务资料骗贷企业所需承担的刑事责任不明确。二是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据有关方面调查了解,近年来贵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法院判决胜诉的案件达11675件,应执行金额47.8亿元,但实际只执行了胜诉金额的13.3%。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近年我省经济虽有较快增长,但过多地承接高能耗和原材料行业的生产,导致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不可避免地遭遇煤、电、油、运等“瓶颈”的制约,影响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上缺乏自我发展机能,信贷资金供需缺口较大。目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经营管理权、决策权不断向上集中,基层行特别是县以下广大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日趋严重。
信贷资金逐渐向优势行业、垄断行业集中。由于我省优势行业和优秀企业较少,导致信贷资源过多地向优势行业、垄断行业集中。200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投向电力、公路等行业的贷款余额就达647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亿元,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额的74.3%。信贷资金的高度集中导致:一是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能有效满足。二是影响了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社会信用环境亟待改善。在经济转轨时期,逃债、赖债行为时有发生,造成银行贷款大量流失,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诚信观念的缺失迫使银行不得不提高信贷门槛,减少信贷投放,甚至停办某些业务。
企业筹措资金过度依赖于银行,风险集中。近3年,我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依次为99.8%、99.1%、96.2%,股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偏小,而且发展缓慢。
企业盈利状况不稳定制约了金融运行效率。受煤、电、油、运等涨价因素的影响,今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5%,净减利润0.92亿元,其原因主要是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较快,亏损企业累计亏损比上年同期增长76.5%。
⑤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介绍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是由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地方金融机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⑥ 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有哪些
农村金融机构是中小法人机构。一般是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逐渐向回农村商业银答行转化,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和商业银行大同小异,主要是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传统业务,近年来,也开展了代收费等中间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三农”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⑦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哪些
农村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版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权农村合作银行。非银行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公司等。还有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
⑧ 贵州省信用社和贵州省农村商业银行的区别
农村商业银行行与农村信用社相比一般是规模更大和更具实力的
农村信用社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呆账准备充足率等各方面的指标都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的标准了,报中国银监局审批,经银监局同意之后,才能进行筹建改制挂牌成为农村商业银行。
国家怕信用社变成下一个农业银行(抛弃农村市场进军城市),所以信用社现在已经被国家拆散了,而且有好多名称,低普通叫做信用社或农村信用联社,升级的股份制改造后叫合作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都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了
⑨ 金融机构的功能有哪些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回等各类银行和信用答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实际上构成一个体系。金融机构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创造金融交易工具,在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推进资金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