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黄山市金融机构怎么融入杭州都市圈

黄山市金融机构怎么融入杭州都市圈

发布时间:2021-05-20 13:04:31

㈠ 哪些城市将有大提升合肥何以成最大黑马

上个月,城市战争做了一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文章,认为合肥是这一轮规划的最大黑马(附文二)。这两天终于等到规划全文的发布,仔细看了这份长达两万多字的文件,发现有这样几点动向值得关注,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

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带头大哥上海的竞争力不够。

规划全文指出,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落户上海的世界500 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 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 0.9%。一般性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比重过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滞后。

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均GDP与人均GDP与世界顶级城市群也有很大差距,看图:

一个单核,五个副中心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单核”地位,在表述上将其等同于长三角“首都”。这种“单核”地位,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群规划中还仅此一例,例如珠三角与成渝都是双核,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三核,京津冀虽然唯首都马首是瞻,但在规划中着重突出了“北京与天津”的双城结构。所以,在大城市群的战略规划中,上海的首位度最高。

除了上海这个单核,长三角城市群还将重点建设五个副中心级都会区。五个都会区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毕,分别如下: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上海:严控人口增长,减量建设用地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无可匹敌的中心地位,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又被这个规划牵住了鼻子,那就是必须超着高附加值、低土地用量的产业经济转型,因为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远超国际上的同类城市,未来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减量化,只能到存量用地中找空间。换句话说,上海发展大工业的机会几乎没有了,住宅用地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少,这可能也是央企频频在上海炒地王的重要原因。

不过,要让央企地王们失望的是,除了建设用地减量,上海的人口增长也被严格控制,到2020年上海仅有85万的人口增长空间,而从2020年到2030年,上海的人口增长空间被强行设定为0——因为2020年与2030年的人口规划都是2500万。

千万不要低估上海在人口政策上强大的执行力,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比2014年减少了大约11万人。要知道,即便是被国人唱衰至极的香港,2015年的人口也是正增长(0.8%)。

合肥收复失地,南京都市圈缩水

本次规划,合肥都市圈首次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外贸通关上与长三角有更深层次的对接,合肥终于名正言顺地跻身长三角队伍了,这对合肥的战略地位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此外,合肥还把原本属于南京都市圈的芜湖与马鞍山成功收复。合肥都市确定为合肥、芜湖、马鞍山。而南京都市圈则失去了安徽腹地,剩下南京、镇江与扬州三市。

合肥当属本轮规划中最大的黑马,详细分析请看【附文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合肥何以成最大黑马?》。

这些城市的人口将出现跨越式增长

关于人口增长目标,到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将增加大约1000万人口,但这一千万人口不再是流入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而是引导人口向开发区、郊区、重点小城镇和临沪城市分布。

按照规划文本制定的人口目标,到2030年,舟山、嘉兴、无锡、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人口将出现跨越式增长,而上海、苏州、杭州的人口增长则有被严格控制的意味,未来15年的增长都不到10%。

很明显,作为特大城市的南京有点例外了,未来15年的人口增长将达到29%。

户籍政策方面,上海不用说,南京苏州杭州也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松动。规划中明确要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城市有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四个,要求“有效降低落户门槛”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合肥——又见合肥,足见这座城市在未来人口争夺战上的进取之心。

这些城市没有纳入长三角势力范围

本轮规划中的长三角城市群,涉及到江浙沪与安徽四个省份,但考虑到地缘因素,并没有涵盖这些省份的全部城市,例如苏北的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四市,皖北的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六市,以及浙南的温州、衢州、丽水三市都没有被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浙南的温州、衢州、丽水此前已经积极融入福建主导的海西经济区。

而苏北与皖北这些不在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则抱团取暖,希望建立一个“淮海城市群”。淮海城市群由徐州主导统筹,主要涵盖的是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交界的部分城市。不过,淮海城市群还没有纳入国家级的城市群发展战略。

图 4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这些城市将在量子通信领域获得先机

量子通信是从今年开始变得炙手可热的一个黑科技概念,被媒体誉为中国实现对西方国家“弯道超车”的一个技术利器。

如何通俗地介绍这个概念?我也不知道,有人这样打过一个比方:

“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就算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也能相爱相杀。——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像不像传说中的心电感应?”

当然,这个比喻基本属于科幻范畴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在通信安全领域,比如国防、政务、金融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

致力于量子通信研究的潘建伟院士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从合肥带到北京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我请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告诉我;我在北京复制它。”

那么,问题来了,潘建伟院士的例子中为什么要提到合肥?因为潘院士所在的中科大在合肥。所以本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强调要在与上海与北京之间建设全球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通道——“京沪干线”,同时还明确提出在上海、合肥与芜湖三个城市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使用。

受此消息提振,股市中出现了一波量子通概念股炒作热。

当然,量子通信仍然处在研发阶段,离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但中科院、中科大、阿里巴巴、中兴、北方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源研究。一旦这个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对占据先机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

这仍然是一个浅层次的规划

既然划到一个圈,长三角26个城市会在哪些领域中发生对接与融合?根据规划,主要还是通过基础设施与外贸通关的一体化,实现产业转移与分工协作的融合,而在更深层次的政务服务与科教文卫资源共享,以及社保、户籍、财税政策的互联互通,未见有什么突破。

这说明,即便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获得深入贯彻,城市之间的行政鸿沟仍然强烈存在,这些鸿沟将是城市群内部一体化的天花板。过去有很多城市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北京与廊坊,上海与苏州,广州与佛山,早已在经贸层面实现了一体化,但因为行政鸿沟过于明显,两地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云泥之别。

对比过去的《长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此次《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当然都是有进步的,但这并不掩盖其在更深层次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的回避。也许,只有等到安徽考生上一本大学的录取率与上海考生相差没那么大的时候,才能称得上一个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与社会融合。

㈡ 新中国有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

1、新中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经过7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新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竞相迸发,“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景象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标识。

3、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78个。中国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论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度,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黄山市金融机构怎么融入杭州都市圈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新”的含义意思是现在的社会制度相对于之前的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1、创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土地革命,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3、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㈢ 杭州到安吉要多远

75公里

㈣ 从限地价、限房价到公证摇号:一座三线城市调控加码背后的房企都市圈投资缩影

5月8日,绍兴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简称“绍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绍兴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内容包括“加大宅地供应、试行公证摇号、提高预售条件、热点区域限房价、打击捂盘惜售等市场乱象”多方面内容,在2020年10月新政的基础上,收紧了地价、房价调控口子,并且开始针对热点区域热点楼盘试行公证摇号、限房价。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从政策内容来看,涉及土地、新房供应、市场销售秩序等手段,也是其他城市正在使用的一些举措。从这些举措来看,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的确得到控制。说明这些举措是有效的,预计这些举措会为绍兴楼市带来“降虚火”的“功效”。

卢文曦认为,绍兴距离杭州、上海都不远,自驾1-3小时的路程,属于环沪、杭州都市圈范围内。上海、杭州的楼市热度自然会波及到绍兴。今年1月份绍兴新房房价还不到2万,此后房价一路上行,最高超过2.4万/平方米,大多时间在2.3-2.4万/平方米震荡。同时,今年土地市场也开始走热,柯桥地区出现地王。市场热情较高。上海,杭州相继调控升级后,周边城市有“价格洼地”“政策洼地”的压力,为防止楼市进一步升温,出台稳楼市政策。

绍兴为何加码调控

2020年10月绍兴楼市调控政策明确规定,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格实行“双备案”制度,新开盘项目价格备案须综合考虑同区域内其他类似房源价格或“地价 成本”等因素, 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如今新政出台,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促进绍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绍兴就有加码调控的信号。4月9日,绍兴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内容包括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房地产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绍兴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的房地产主旨政策。

与环沪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房价上涨压力过大一样,这两年绍兴也面临着地价、房价的双双上涨。2020年绍兴地价成交溢价率走高,绍兴共出让135宗涉宅地块、揽金近829亿。

作为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桥头堡,绍兴也承接了房企在杭州拿地的溢出压力,不少房企首进浙江选择外围战术,绍兴成了投资首选,敏捷地产、花样年等外来房企先后落子绍兴,进而寻求杭州的拿地机会。

2020年上半年绍兴土拍溢价高达48%;全年来看,绍兴地价连续三年涨了64%。为此绍兴曾于2020年7月出台政策,规定各区土拍溢价率上限,最高不得涨超10%。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部数据显示,从3月29日-4月26日,5周内,绍兴市场成交套数在300多-500多套之间,最高一周成交507套,略逊色于环沪的太仓。自2021年2月春节前后开始,绍兴一手房价均价开启一路飙升。可以说,一手房成交量与价格的快速上涨,推动了绍兴试行公证摇号。

房企环沪投资布局

绍兴是房企在长三角都市圈投资的一个缩影。全国范围内的集中供地,对房企的资金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房企一次性参拍多幅地块,就要一次性拿出一笔不菲的土地保证金,考验财务实力。5月7日-8日,杭州集中供地57幅,外地房企蜂拥而至。知情人士透露,有一家房企仅报名交保证金就投入了200亿。虽然杭州集中供地的拍卖现场也出现了小房企的身影,但相比大房企的资金实力,对于优质地块的获取还是大房企价高者得。

此外,根据上海此前公布的集中供地新规,包括竞价环节设置最高10%溢价率,规范同一申请人概念等一系列举措,表明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门槛不断提高,不得不把眼光投向环沪或者长三角都市圈的城市。

绍兴楼市已不仅是房企杭州都市圈的布局首选,在布局环沪的房企眼中,绍兴也是必入的市场。2021年3月下旬的3场土拍,其中两场分别诞生了绍兴地王和柯桥地王;剩下一场,也以封顶价成交。

在资金环境逐步缩紧、土地投资难度走高的大背景下,房企将拿地主战场转移到环沪的二三线城市上,也可以看作是板块轮动的效应。开年以来,南通、绍兴、盐城等城市土地市场热度高涨,吸引了多家开发商争相夺地,高竞拍轮次、高溢价成交地块频现。

以绍兴为例,千亿房企祥生地产起家于诸暨,在绍兴深耕的战略不变。3月,祥生地产在越城区、柯桥区分别拿下一幅地块,总投资超过50亿,一幅楼面价27818元/平方米,溢价率33.2%,一举刷新绍兴楼面地价;另一幅楼面价26719元/平方米。这两幅地块分别刷新了绍兴地价新高和柯桥地价新高。

3月,绍兴核心区越城区主力在售楼盘总成交1512套,相较2月上升383套,环比上升34%;在售主力楼盘均价为25764元/平方米。今年以来,盐城、南通的土地市场也持续升温。海门区的商住地块CR21005创下海门区起始价新高,挂牌均价 12060元/平方米,江苏致豪以19.24%的溢价率竞得;处于爬升阶段的大发也在南通投资12亿拿地,并创下通州区地价新高。

种种迹象表明,房企在环沪、环杭都市圈的投资热情高涨。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宁波、苏州、无锡等环沪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也是逐年递增。

4月29日,无锡集中供地,超过80家房企报名参加土拍,融创投资66.3亿拿下4幅土地,两天吸金153亿,几乎每场土拍都消耗2小时,战况胶着。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无锡土地出让金额从2015年的58.8亿增长到去年的1028.9亿元,涨幅为1649%。

今年以来,房企在二线与三四线城市投资基本持平,以长三角城市群最热,占比为40.1%,粤港澳大湾区次之,占比为8.0%,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占比分别达6.5%和7.0%。

调控成常态

土地市场热度很快传导到了一二手房市场。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长三角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宁波、南京、无锡、温州、扬州等热点环沪城市的同比房价涨幅均在5%以上。这些城市近期的调控也很频繁。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环沪地区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30 企业实现总销售金额2960.2亿元,总销售面积1556.5万平方米。

房企深耕一线城市都市圈已成趋势,以融创、融信等大房企最为明显。万科2020年报显示,上海区域(上海及环沪城市)的销售金额占全国销售额的33.76%,远超其他区域。

事实上,放眼全国楼市,今年3月,绍兴下辖的金华、义乌、永康早已因为地价、房价的上涨而出台调控政策。绍兴并非孤例,全国范围内多个二三线城市正陆续加码调控。4月6日,合肥房管局发布房地产“新政八条”,涵盖学位制、二手住房限购、热点楼盘“摇号 限售”等八个方面;4月11日,广东省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工作动态——东莞市住建部门迅速行动,落实“一城一策”调控要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年内各地加码房地产调控,总数已经超过160次,从部委到地方,住建部已经督导多城市,包括杭州、无锡等城市均在督导下发布了调控政策。

㈤ 求本科毕业论文思路——关于行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楼主,你的第二个题目还较好写。

提纲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2、金融的基本功能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1、资金(资本)的集聚
2、技术创新的推动
3、人力资本
4、产业结构的升级
5、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
三、金融在区域(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金融能够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
2、金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
3、金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4、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模式
四、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
1、融资比较
五、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推行金融创新,提高经济发展
2、积极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㈥ 合肥在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被定位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城市群的涉及城市都受到了巨大鼓舞,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市自然也会受到这波红利的影响。如何发展?今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也有远近之分,安徽找准定位很重要

这次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城市群还是有部分区别的,优先得到实惠的肯定是传统的长三角区域(上海市和浙江、江苏两省部分城市)其中肯定是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和制造业强市无锡、宁波等为协助来实现一体化发展,那么安徽(部分城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之一,如何融入?如何找好定位?值得好好谋划。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上海作为金融、对外贸易窗口、无锡、宁波等地是制造业强市、杭州作为互联网高低聚集大量人才等等,可以说长三角是我国为数不多产业齐全、配套完整的区域。安徽如何融入其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一定要准确定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安徽(说白了就是合肥)挑战大于机遇

本身因为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安徽省份被划分到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发展受到周边强市的围追堵截,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可以说邻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这种趋势会越发明显。安徽要想发展几点建议:
第一、主动承接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制造企业)。随着一体化的进程,长三角区域肯定要产业互补,有生产制造、研发、外贸金融等等角色,合肥在研发或有长处但是不明显,所以未来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制造基地是最佳选择。这样也可以有效解决省内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问题,留住人就是留住了经济。
第二、大力进行研发,要有独特的研发实力。虽然说安徽整体与江浙地区差距甚远,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实力的。以中科大为背景的科研机构加上讯飞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存在,可以说在科研和互联网方面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有研发投入自然就有实力增长。

第三、降低并稳定房价(这个必须)形成相对成本价格优势。长三角区域可以说是我国房价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之一,安徽部分城市作为其中一员,可以说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增长多少反而是房价涨了不少。包括合肥在内的城市可以说其房价水平已经没有相对优势了,如果能够在长三角区域维持一定的房价优势(也就是成本优势)或许对于人才吸引和产业引进有很大帮助,但是如果一味的借助政策抬高房价最后无疑是害己。
综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为以后城市群发展做了示范作用,未来不出意外各大国家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大概率事件,而城市群各个城市之间产业分工、产业配套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普及,处于从属地位的城市如何找准定位是很重要的。

㈦ 如何看待黄山市推进加入杭州都市圈

我觉得黄山市推进加入杭州都市圈很好。

荣航不仅为我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且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与杭州都市圈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创新合作机制,提高合作质量。思想是行动的先驱。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只有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意识。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必须反对解放思想,讨论六个突破,六个立场的要求,树立新思路,开拓新思路,大力弘扬敢为世界第一的精神。在浙江人中务实。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实施,始终以对事业的热情,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群众的关爱,始终保持热情的精神,努力促进两个机构的建设,服务于人民,该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㈧ 黄山和杭州是什么关系,黄山属于杭州都市圈还是南京都市圈

黄山属于安徽省的地级市!名称,黄山市!跟杭州与南京属于泛长三角经济圈!

阅读全文

与黄山市金融机构怎么融入杭州都市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货公司资金挪用 浏览:586
韩国keb外汇银行 浏览:246
交易开拓者画k线 浏览:295
君正集团股票涨停 浏览:536
国信期货苹果版 浏览:588
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考试 浏览:627
收入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浏览:976
西水股份为何大涨 浏览:736
中国富成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48
43号文后土地储备融资 浏览:529
融资担保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业吗 浏览:852
山东中泰证券集团 浏览:179
天狮集团自费去法国 浏览:738
海通证券吴中路 浏览:85
期货数学模型算法 浏览:999
股东会公司权力机构 浏览:227
完成c轮融资5家p2p 浏览:879
外管局为什么限制外汇保证金业务 浏览:872
定期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吗 浏览:584
湖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