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结核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现状,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危机关系如何
主要是实体经济
刺带危机
引起信用危机 引起房价下降
引起然后美国一般属于超期消费
房屋抵押消费 房价下降 抵押价值减少
消费水平下降 消费水平下降
引起工厂滞销 工厂滞销导致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断裂导致 工厂发不出去工资
工资发不出去导致工人失业
美国由于是第一消费国引起
会对依靠出口美国 的企业 倒闭
国家应大力投资 创造就业岗位 减少失业
保证就业 就能促进消费
降低汇率 提高出口
如果认真点看罗斯福新政 就差不多了
摆脱经济困境
其实这次危机 是由于华府的腐败跟 华尔街的贪婪共同的结果
Ⅱ 中国银行上海对公境内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放款结算业务的用途是什么
境外放款的单笔金额/额度、利率和用途由借贷双方按照商业原则,在合理回范围内协商确定,且符答合税务等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您详询中行当地网点。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Ⅲ 外国融资现状都是什么样
美 国铁路融资状况:
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21世纪运输平衡法(TEA-21)"。TEA-21法令的宗旨是,改进安全、保护环境、增加就业、重建美国运输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TEA-21法令提出,不仅要在高速公路、桥梁方面进行投资,还将在公共运输系统、联合运输和诸如智能运输系统这类先进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提出了创纪录的投资额度,列入国家财政预算。
国外非金融企业内部融资现状:
西方经济学者在考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融资行为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最优顺序是: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这一理论被西方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所证实。
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以美国为例,“二战”后40余年在各个经济周期内,美国企业内部融资总量的比重平均高达73.1%,只有26.9%靠外部融资,美国企业其自有盈余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平均高达近97%。企业之所以会把盈余再投资作为融资等级中的首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占所有资金来源的50%~80%左右,最高的1991年达到95%;债务融资一般在20%上下浮动;发行股票的融资比例最低,很多年份是负值,表明公司通过回购股票使这些年份的股权融资为负值。
Ⅳ 美国非金融企业中债券比例高于股份,而中国却是股份高于债券原因
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远没有美国发达。很多企业债券很难卖出去或很难体现其正常价值:
1,二级市场流动性比较
美国债券二级市场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自由的交易模式和双边报价商制度给市场带来了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流动性.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效率.2006年,所有债券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现券)约9417亿美元,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日均股票交易量(约688亿美元)的十三倍之多.从各类型债券的交易规模看,由于国债二级市场是美国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场所,是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
操作手段,因此交易最活跃的是以国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其日均交易量在5545亿美元;其次是以政府支持机构发行为主的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日均交易量在2518亿美元左右;联邦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的交易不活跃,分别只有788亿美元,210亿美元和169亿美元.从各类债券的年换手率(现券年交易量/债券年末存量)来看,2005年国债的换手率达到了33.01倍
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场外市场分为银行间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由于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存量和交易量均较小,银行间市场占据了债券市场存量和交易量的90%以上规模,因此本文我们考察的流动性主要针对银行间市场.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
央票交易最为活跃,日均交易量122.65亿元;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和记账式国债,日均交易量65.40亿元和43.49亿元;企业类债券交易清淡,其中短期融资券和商业银行债日均交易量19.93亿元和9.71亿元,其余的如企业债,证券公司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等则日均交易量不满1亿元.从换手率指标来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最好的债券品种为短期融资券,央票和商业银行债,其换手率均在1倍以上,分别为2.02,1.51和1.38倍;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其换手率为0.93倍;国债的换手率水平较低,仅有0.41倍.我国债券市场整体换手率水平为0.91倍,是美国债券市场的十分之一.
2,债券种类比较
在美国债券市场中,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内的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占了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的60%以上.
2005年,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余额共78708亿美元,占市场可流通余额的31.08%;公司债券余额49899亿美元,占市场可流通余额的19.70%;联邦机构债券余额26039亿美元,占比10.28%.美国政府类债券余额则排在公司类债券之后,占到债券市场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不到,2005年可流通余额为63928亿美元,占比25.24%(其中国债余额41658亿美元,占比16.45%;市政债券余额22270亿美元,占比8.79%).
3,国债的持有结构比较
从美国国债市场投资人的构成结构来分析,截至2005年底,外国及国际机构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最大,持有量2.20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可流通余额的52.15%;美国货币当局和各类养老金分别位居二,三位,各持有国债0.74,0.28万亿美元,占到可流通余额的17.60%和6.70%. 美国国债之所以呈现出外资大量流入的特点,是由美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美国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储蓄不足是令其宏观当局棘手的三大经济难题,而国债供求则与后两者有直接关系.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部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不得不发行大量国债,而国内储蓄不足又迫使其转向国外融资,从而每年有大量外资流入美国债市.1985年,外国及国际机构仅持有美国国债226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市场的15.90%;20年后外国及国际机构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猛增到了原来的10倍,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半以上.
我国国债市场,由于外资机构参与程度较低(2005年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5508家机构中,外资银行在华分行一共45家,占比0.82%,国债持有余额27.77亿元,占比0.10%),投资人构成结构主要呈现出本土化和机构化的特点.截至2005年末,商业银行类机构国债持有量最大,持有16522.63亿元,占国债可流通余额的61.92%;其次为特殊结算成员(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交易所,中央国债公司和中证登公司等机构)持有国债6399.83亿元,
占23.99%;保险类机构排名第三,持有国债1693.94亿元,占6.35%.
4,债券市场规模比较
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债券规模总量较大,债券品种发展较为成熟.截止到2006年3月底,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余额达25.87万亿美元(不含1年以内的短期票据),相当于同期我国债券市场可流通余额的26.32倍(按照1:8的汇率),且总体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年均增长率9.10%.自1985年开始,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就比较丰富,包含国债,市政债券,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
市政债券国债抵押支持债券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资产支持债券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协会注:2006年数据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
根据中央国债公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末3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可流通债券余额7.86万亿元,但整体规模增速较快,年均增长率达42.31%.债券品种主要为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商业银行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等.2005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2006年上市流通)等作为债券市场的创新品种首次向市场推出,但总量规模仍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余额与GDP的比重也能反映出一国债券市场的容量和整体的偿债能力.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余额/GDP的比值整体水平较高,1997年为1.54,2005年上升到1.99;我国的数据是,1997年该比值为0.06,2005年提高到了0.38.这表明,我国债券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存量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
Ⅳ 在会计里,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为中介机构办理支付结算业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以上 括弧不能省略吧
Ⅵ 中国银行上海对公境内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放款结算业务的期限是多久
境外放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含展期)。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Ⅶ 经济金融化的美国现状
经济金融化是世界经济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等广义的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对该经济体的经济、政治等产生深刻影响。198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股市市值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基本相当,而当前其股市市值已普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以上。
美国经济金融化表现在许多方面
随着金融与政治的结合日益紧密,经济金融化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特征。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为金融机构打开了混业经营的方便之门。2006年又修改了《破产法》,明显收紧了个人破产标准。这都体现了美国金融业的利益要求,是金融业实力日益膨胀的结果。同时,美国政府也更加借重金融业的力量。美国前财长鲁宾、现任财长保尔森均来自华尔街。“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鼓励民众扩大消费,贷款购车和重新安排住房抵押贷款等消费行为一度被认为是爱国行动。
美国经济金融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1990年美国广义金融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8%,首次超过制造业,2003年这一比重升至20.4%。2002年美国金融业资产为37.9万亿美元,2003年为42万亿美元,2004年达到45.3万亿美元。当前美国金融企业市值约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1/4,其利润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40%。美国债务规模激增,很多债务通过证券化转化为各类有价证券,源源不断涌入金融市场,刺激了金融市场繁荣。当前,美国国债达8.3万亿美元,地方政府债务1.73万亿美元,公司债务8.5万亿美元,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家庭债务约13.2万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美国债券市场规模达25万亿美元,超过股市。外资是美国金融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外国对美国投资比美国对外投资多3.3万亿美元,一半以上的美国国债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外国在美国购买的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逐年增加,2002年为1130亿美元,2003年为2800亿美元,2004年为3990亿美元。
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要倚仗金融业的支持。当今美国经济活动的核心已主要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多是金融资产等财富的管理、流动和增值。这种虚拟化趋势,意味着金融部门的发展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金融业通过自我创造和循环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
美国金融自由化浪潮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日益紧密,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1990年代,伴随股市高涨,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膨胀。2000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住房抵押贷款等相关资产的证券化成为金融市场的新热点。旺盛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
“9·11”事件之后,美国总体上采取了较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保持低利率和减税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客观上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扩张。尤其是低利率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的长足发展。而且近些年美国的货币发行速度明显加快,自1998年以来,美国M2的增长速度连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大量过剩资金涌入金融市场追逐利润,直接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同时,花样繁多的消费信贷不断扩大,加深了消费者对金融业的依赖。在美国这样的“债务社会”中,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共识和常识。
经济金融化提升美国经济整体实力
经济金融化大大提升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实力,成为维系和巩固美国“一超”地位的重要基础之一。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总体上优于欧日,使美国得以源源不断地吸收资金,弥补“双赤字”造成的缺口,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美联储等宏观经济部门在利用金融市场调控经济运行方面更趋成熟,美国企业利用金融市场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和分散各类经营风险的能力。旺盛的金融创新,巩固了美国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风险投资等的兴起,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经济金融化还使美国在引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美国一直背负着高额且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一直在出售自己的资产,一直在向世界各国借贷。1986年到1988年间,美国就已从债权国变成了特别债务国。由于具有流动性保证者和全球储备货币印刷者的独特地位,美国反从其持有的越来越大的外国资产总负值中获得净收益。美元贬值使美国从最大的受损者——美国资产的外国持有者——那里获益。美国的进口与美元汇率密切关联,而美国的出口与美元的关联度较低,美元贬值使美国资产持有者以及美国的贸易伙伴蒙受巨大的损失。外国人对美国资产的购买和对美国借款人的贷款抵消了美国贸易逆差造成的净美元外流。全世界都在购买美国的低收益和不同期限的债券。据美国专家估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报率比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回报率高出400多个基点。美国持有的国外资产有75%以上不是按美元计价,这意味着,如果美元贬值,美国持有的资产升值,它的负债贬值。难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博士沃尔夫说,美国就像一支喜欢举债经营的对冲基金,它获得的利润远高于支付的利息。
从长期看,经济金融化也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在美国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可能正在步罗马、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帝国的后尘,这些国家都是在高额债务中走向危机和衰落的。特别是美国经济中存在股市泡沫,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市值损失约4万亿美元。美国经济中存在信用泡沫,当前美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合计已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0%以上。美国经济中存在房地产泡沫,过去6年美国房地产增长速度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房价累计增幅超过35%。美国经济中还存在美元泡沫,美国巨额“双赤字”表明美元下行风险不断积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元当前仍高估15%以上。如何有效化解这些风险是美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经济金融化并不是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经济金融化的征候。实际上,东亚金融危机以及一些拉美国家发生的金融动荡,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步伐脱离本国经济发展实际,过分超前尤其是缺乏有效金融监管所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成长阶段。2月27日“黑色星期二”,是我国股市自创立以来与全球市场的首次联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资本市场对世界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加,但客观看,我国股市的作用非常有限。正如保尔森3月6日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所言,“中国的大部分资本市场尚未与世界其他市场发生直接关系”。当前我们存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金融不足的问题。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大力拓展金融创新,完善多层次、多元化银行业体系,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深化保险业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全面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借鉴国际上经济金融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防范成长中可能产生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推进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金融法治,化解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Ⅷ 美国那些大的金融机构为什么会破产
你好这位朋友,简单点说就是:
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的金融机构(就比如说房地美、房利美)→把钱款给普通人买房→由于金融机构都认为房地产不会跌,所以大肆的放贷,但事实是美国的房价在不断的下跌,那些原来买了房子的人,觉得现在的房子比原来自己买房子的太便宜,所以都不还贷,另愿让银行将房子收回去.→这样银行就缺少资金.
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的金融机构(就比如说房地美、房利美)向全世界发放公司债→像冰岛这样的国家就去购买,因为这些公司债收益都比较高.→当美国的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时→像冰岛这样的国家就会出问题.(其它国家也一样,就比如中国银行)
Ⅸ 国际金融问题
汇率的选择要根据报价方的情况,双向报价中,前者(数字小的)为报价方买入基准货币的汇率,后者为报价方卖出基准货币的汇率。
本案中,报价方为“你”,基准货币为美元。
1、该银行要向你买进美元,即“你”卖出美元,汇率为7.8010
2、如你想要买进美元,汇价7.8000
3、如你想要买进港元,即卖出美元,汇率为7.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