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供给被认为是相对有弹性的原因
一、 产品差异性小,高度类似,因此在价格促销中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二、 购买频率高,价格透明度高,易于比较,消费者价格意识强;或在终端市场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经常有价格竞争。
⑵ 世界的原油价格需求弹性被估算为0.05,原油单价为30美元,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为100,若供给下降5%,...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0.05。由需求定理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供给为100,价格是30。以数量为x轴,价格为y轴,原油的需求曲线是过点(100,30)斜率k=-0.05的直线。可得供给95时,价格为30.25。
⑶ 价格弹性的实例
需求价格弹性应用举例
⑴ 用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
例1、某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73年采取措施限制石油进口,估计这些措施将使可得到的石油数量减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8—1.4之间,问从1973年起该国石油价格预期会上涨多少?
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百分率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价格弹性为0.8时,价格变动%=20%/0.8=25%
当价格弹性为1.4时,价格变动%=20%/1.4=14.3%
所以,预其1973年该国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
⑵用于决策分析。
价格弹性对有些经济决策是很有用的。例如,怎样给出口物资定价?如果出口的目的在于增加外汇收入,那么对价格弹性大的物资应规定较低的价格,而对弹性小的物资应规定较高的价格。又例如,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人们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洗衣机、手表等高级消费品采取降价的办法,就是因为前者弹性小,后者弹性大。
⑶用于分析“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
案例: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谷物歉收,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价格会上涨,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分析:评价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主要看农民的农业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
一般来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的上升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首先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及需求状况做出假定,而不能笼统地下判断。
⑷ 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答:(1)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分)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分)
(2)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是因为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的价格将上涨。(1分)如图所示,限制石油产量的政策使供给曲线由S1向左平移至S2,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价格从P1上升到P2。(1分)
(3)同时,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从而其需求量的下降幅度会小于价格的上涨幅度,使得价格上升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必定大于需求量减少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将增加。(1分)如图所示,价格上升后,需求量由Q1减少为Q2,但Q2AE1Q1小于P1AE2P2,即总收益增加。(1分)
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的产量,否则,各石油生产国将蒙受收入上的损失
⑸ 对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
第一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因为无论汽油价格多少,他都要10加仑汽油,需求量对于不同的汽油价格没有变
第二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因为他固定的要10美元的汽油,油价上涨1%,他所购买的汽油就下降1%
⑹ 石油企业什么情况下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1,对,中点以上的部分价格弹性大于1。2,中央点就是重点。3,所谓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则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而价格弹性分析,就是应用弹性原理,就产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决策。目录简介类型弹性人群与非弹性人群弹性商品与非弹性商品必要性关系含义政策含义因素实例简介类型弹性人群与非弹性人群弹性商品与非弹性商品必要性关系含义政策含义因素实例编辑本段简介价格弹性表明供求对价格变动的依存关系,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求的相应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又称供需价格弹性。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商品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这些因素保持价格弹性公式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需求有弹性的情况下,降价会引起购买量的相应增加,从而使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增加;反之,价格上升则会使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减少。在需求弹性等于1的情况下,降价不会引起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的变动。价格弹性取决于该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及其相关联(即可替代性)的程度、该商品在购买者预算中的重要性和该商品的用途等因素。价格弹性主要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和政府的经济决策。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是指某一种产品销量发生变化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是衡量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数量变动的敏感度指标。当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销售量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幅度是相抵的。当0~1之间的弹性意味着价格上升也将使得收益上升,而价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我们说这类物品的需求是相对缺乏弹性的,或者说价格不敏感。大多数食品的需求弹性是低的,而大多数的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如香水,高档服装等都相对较高。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ε=△Q/△P=P×dQ/Q×dP编辑本段类型价格弹性可分为需求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预期价格弹性等各种类型。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变动率与引起其变动的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反映商品价格与市场消费容量的关系,表明价格升降时需求量的增减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数的比率来表示,也可做图或列表示之;供给价格弹性是供给变动率与引起其变动的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反映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表明价格升降时供给量的增减程度,通常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数与价格变动百分数的比率衡量;交叉价格弹性又称交错价格弹性,是需求的变动率与替代品或补充品价格变动率的比率,表明某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预期价格弹性是价格预期变动率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当前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反映未来价格变动对当前价格的影响,用预期的未来价格的相对变动与当前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例表示。编辑本段弹性人群与非弹性人群哪怕只降价一点点,也会跑到百货商店购买商品的人们,我们称之为“弹性人群”。因为嫌降价时百货商店太拥挤而不愿去购物的人们,我们称之为“非弹性人群”。编辑本段弹性商品与非弹性商品不买也无妨的奢侈品就属于弹性商品。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其他生活必需品都属于非弹性商品。编辑本段必要性对于经销商来说,需要了解其经营商品的价格弹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商品促销的投资收益,更有助于在与零售商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定价决策,帮助他们分析是否应该由自己承担持续的降价的损失以及可能是只对零售商有利的促销费用。那么促销所带来的增长来自何处呢?――是品类总体的增长,还是销量从一个品牌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品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对于零售商和供应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对未来互惠的促销方案取得一致的意见。促销的结果是在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转换品牌的消费行为。通常情况下,具有较高价格弹性的商品可能因为以下因素:1.产品差异性小,高度类似,可替代性强:这些商品由于缺乏商品特点,容易被其他的商品促销所替代,因此在价格促销中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2.购买频率高,价格透明度高,易于比较,消费者价格意识强;或在终端市场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经常有价格竞争。3.风险意识弱:对于一些保质期长,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日常用品,由于对商品的质量没有其他危害又能为消费者所使用的商品也比较容易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购买。4.有丰富的产品知识,有客观判断产品的能力: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信息不对称”,因为这种情况往往会引起买卖之间地位不平等,如果消费者对这一类的商品有足够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对于商品的购买就会更加理智,也就不会因为商品的偶然促销而爆发购物冲动,大量购买该种商品。5.由做出购买决定的本人自己付款购买产品:也许大部分人都会有所体会,当你在带别人购买某种商品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的购物要求而不敢擅自选择其他种类和购买数量,所以当你的购买决定是由他人决定的时候,那么该种商品也就很难存在购买冲动效应。6.品牌认知度低,顾客忠诚度差,形象和声誉对于销售来说不重要的产品:通常情况下,知名品牌的商品由于顾客经常购买,对产品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有较高的认知,因此对于该类型产品的购买弹性比较稳定,而当一些品牌认知度比较低的产品在进行价格促销的时候,由于消费者对其起价格的透明度比较低,所以在价格弹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7.市场份额小,经研究发现市场份额小的产品,其市场弹性比较大。价格弹性的范围从接近零(救命的药品)到接近无穷大(如:普通商品价格稍微发生变化顾客就会转向其他的商品。)不等。很多品牌商品经常被零售商盲目地拿来促销,这种促销行为往往缺乏长期考虑,如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的健康形象、类别的动态等等。实际上,不同品类不同属性的商品仅仅依靠价格促销可能并不能带来最好的投资回报,其他的店内促销方式,例如展示堆头、赠券、试用商品等活动有时也能提升商品的销量,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促销的关键在于评估营销组合中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对于经销商来说,价格弹性的了解不仅仅有助于制定定价战术,同时也增强了商品在品类中的定位和竞争力的影响。编辑本段关系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的分析。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总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我们假设需求量也就是销售量,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需求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下面我们主要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的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的影响。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编辑本段含义弹性理论的目的在于说明价格变化比率与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自变量)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即:一、需求价格弹性1、定义价格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而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通常,用价格变动的百分率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来表示。这两个百分率的比值,称为弹性系数,记为Ep,即:2、Ep的性质(1)Ep的数值,不随选用的计量单位而变化。(2)Ep的数值,可能为正数、负数、等于0或等于1。依赖于有关两个变量是同方向变化,还是反方向变化。Ep为正还是为负,所表示的仅仅是有关变量变化的方向性关系,而Ep的绝对值的大小则表示了变化程度的大小。有时,为了便于比较弹性值的大小,在等式右端添加一个负号,使其成为正值。通常用绝对值的大小来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当我们说,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即指其绝对值大。(3)Ep的数值,随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一种商品的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也随价格不同而不同。3、Ep的变动范围(1)Ep=1(单位需求价格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即价格每提高1%,需求量相应地降低1%。反之则反是。需求曲线特点:等轴双曲线或正双曲线。需求方程:PQ=K(常数)。(2)1<Ep<∝(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ΔP/P<ΔQ/Q=。即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变动大于1%。需求曲线特点:比较平坦(斜率较小)。(3)0<Ep<1(需求缺乏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ΔP/P>ΔQ/Q)。即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将小于1%。需求曲线特点:较陡(斜率较大)。(4)Ep→0(需求完全无弹性)。此时,意味着ΔQ/Q=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状况具有如下特点:需求量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需求函数的形式为:Q=K(任意既定常数)。在二维空间图上,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在横坐标上截距等于K(=Q0)。这表示不管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总是固定不变。即不管ΔP的数值如何,ΔQ之值总是为零。这种情况是罕见的。(5)Ep→∝(需求完全有弹性),此时,ΔP/P→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状况具有如下特点:在既定价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需求函数的形式为:P=K(常数)。需求曲线将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横坐标的距离,既定为常数K(=P0)。这种情况也是罕见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市场上某些同质的产品,由于竞争的结果,都按同一价格出售,基本属于这类需求曲线的例子。4、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学计算(1)一般计算法。计算公式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弹性值,虽然ΔQ与ΔP的数值相同,但据以计算价格变动百分率(ΔP/P)的P和据以计算需求变动百分率(ΔQ/Q)的Q,在两种场合(价格上升、价格下降)各不相同。就是说,虽然价格变动的绝对值与由此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相同,只是由于计算的基础不同,所以得出的弹性值也就不同。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另一种计算方法。即把计算价格变动的百分率所用价格用变动前后两个价格的算术平均数来代替,而计算需求变动百分率的需求量则用变动前后两个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代替。这样,不管从价格向下降落还是从价格向上提高出发,据以计算变动百分率的P和Q的数值相同,于是得出弹性系数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即求弧弹性。(2)求弧弹性。求弧弹性,即要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一段弧的平均弹性。因而称之为弧弹性系数。如果不知道需求曲线方程,只知道需求曲线上两点的坐标(的属于这种情况)。只要假定在两次数据观察之间,所有别的影响需求的变量保持不变,则可由上式求得弧弹性系数。需要指出:要使价格向下与价格向上时的Ep一致,取价格的小者,数量的小者为基数,也可得到Ep值相同的结果。(3)求点弹性若需求函数为已知,即可根据上式求出任一价格下的点弹性系数。例: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30-5P∵dQ/dP=-5∴EP=|-5×P/Q|=5P/(30-5P)这表明点弹性EP是价格P的函数。若P=2,则Q=20→EP=0.5若P=3,则Q=15→EP=1.0若P=4,则Q=10→EP=2.0结论:对一个既定的需求函数,在不同的价格之下会有不同的弹性值。图2-5中,B为中点,当BC=AB时,EP=1;当BC<AB时,EP<1,距C点越近的点弹性性系数,其绝对值越小;B→C时,因BC→0,所以EP→0;当BC>AB时,EP>1,位于B点左上方任一点的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而且距A点越近的弹性系数,其绝对值越大;当B→A时,因BA→0,所以EP→∝。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所联系。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ΔP/ΔQ成反比,与P/Q的值成正比。因此,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尽管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斜率不变,但由于P/Q的值是变动的,所以这条直线上的价格弹性也是变动的。但如果其它条件相同,那么,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4)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求法当需求曲线为直线时,可以证明B点的点弹性为BC/AB。已知价格弹性的公式为:ΔQ=LM=GH;Q=OL;ΔP=EF=BG;P=OE。代入①式得:GHOEEp=——·——②BGOL∵ΔBGH~ΔBLC,BL=OEGHLCLC∴——=——=——BGBLOE代入②式得:LCOELCBCEp=——·——=——=——OEOLOLAB∵ΔAEB~ΔBLC(BE=OL)LCBCLCBC∴——=————=——BEABOLAB5、Ep与TR之间的关系PEp>1Ep=1Ep<1P上升TR减少TR不变TR增加P下降TR增加TR不变TR减少Ep>1时,P、TR反方向变动;Ep<1时,P、TR同方向变动。编辑本段政策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政策含义: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涨价后厂商收入反而下降,因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大于价格上涨的速度;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涨价可提高厂商收入,因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小于价格上涨的速度;如果弹性正好为1,则厂商收入不变,因为需求量下降的损失正好抵消了价格上涨的收益。所以,在厂商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有关商品的需求弹性情况。若Ep1,采取降价政策。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这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关系,被广泛地运用于产品定价决策和对外贸易之中。例如,对于一个谋求最大利润的企业来说,决不会选择在其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区间降价。因为这样做一方面虽可使销售量增加而增加了销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却因价格降低而减少了销售收入,最终净结果将因产品缺乏弹性而使销售收入减少。而且,销售数量的增加又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其结果必然是利润的急剧下降。编辑本段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毛织品可被棉织品、丝织品、化纤品等替代。(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5)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编辑本段实例需求价格弹性应用举例(1)用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例1、某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73年采取措施限制石油进口,估计这些措施将使可得到的石油数量减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8—1.4之间,问从1973年起该国石油价格预期会上涨多少?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当价格弹性为0.8时,价格变动%=20%/0.8=25%当价格弹性为1.4时,价格变动%=20%/1.4=14.3%所以,预其1973年该国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2)用于决策分析。价格弹性对有些经济决策是很有用的。例如,怎样给出口物资定价?如果出口的目的在于增加外汇收入,那么对价格弹性大的物资应规定较低的价格,而对弹性小的物资应规定较高的价格。又例如,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人们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的法,对电视机、洗衣机、手表等高级消费品采取降价的法,就是因为前者弹性小,后者弹性大。(3)用于分析“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案例: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谷物歉收,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价格会上涨,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分析:评价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主要看农民的农业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一般来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的上升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到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首先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及需求状况做出假定,而不能笼统地下判断。
⑺ 用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中国的石油市场
(整整打了2165字啊,累啊,望采纳)
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中主要是船运业,因此从行业使用角度来看,燃料油需求主要受到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初步考察可以发现,我国近年主要进口的能源品种是原油、燃料油和煤油,而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是这些油品的主要使用行业。具体来说,交通业对原油使用的影响更加直接,而工业则对燃料油消耗的影响力更大。因此,考察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与石油进口之间的长期关系,有助于从产业层面上细化分析未来石油进口的走势。
三、进口需求模型设定
(一)模型设定
传统经验研究中多以产值、原油价格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石油产品的需求。基于我国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和石油产品需求激增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模型变量的选取主要为石油进口需求、原油价格和社会运输周转量。具体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来判断行业发展和能源进口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对未来进口需求趋势进行预测性分析。文章将石油产品分为四类,依次估计了原油、煤油和燃料油总进口量、煤油进口量、原油总进口量和燃料油进口量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估计模型如下:
其中oil表示原油、煤油、燃料油总进口量,kerose表示煤油进口量,cruoil表示原油进口量,fueoil表示燃料油进口量,单位都是万吨;p表示原油价格,单位为美元桶;r表示实际工业增加值,单位是亿元;trans表示全社会交通运输量,单位是亿吨公里。
(整整打了2165字啊,累啊,望采纳)
⑻ 为什么石油在短期中 供给缺乏弹性时 石油价格会大幅度上升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价格先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说他弹性富有还是缺乏,关键看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还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
其次,你要结合供给曲线分析,我已经把曲线通过插入图片上传。
分析:1.一种产品在某一个时刻点的时候,供给弹性为0,因为供给量不肯能对价格立刻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价格无论怎么变化,供给量不变,也就是图中的MS(即时供给曲线)。
2.短期价格上涨。由于价格短期内上涨,供给方采取短期内可以采取的部分技术上的措施调整产量,比如雇佣新的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等。但这一时期增加的供给量仍然有限,所以供给量的增量没有价格的增量大,说它缺乏弹性。即图中的SS(短期供给曲线)
3.长期价格上涨。这时,供给方采用了所有技术上可能采用的调整,增加供给量,包括大量培训雇佣新工人,购置新的机器设备,扩大厂房(这些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等等。这时候,价格变动同样的变量,供给量就会有很大的变量,因为供给方有能力提供更大的产量了。即图中LS(长期供给曲线)
⑼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最高价运用供给,需求,弹性的观点分析。谢谢了,大侠们!
补充一点,美元和石油挂钩,个人认为这才是石油即使被垄断也不能随意进行价格波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