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积金贷款买房,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应该选择哪个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0[提要] 很多朋友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发现,还款模式有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应该选择哪一个呢?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是什么呢? 等额本金还款法是在还款期内把贷款数总额等分,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 很多朋友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发现,还款模式有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应该选择哪一个呢?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是什么呢? 等额本金还款法是在还款期内把贷款数总额等分,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由于每月的还款本金固定,利息则越来越少,月还款额递减,这样借款人起初还款压力较大,但随时间的推移月还款额越来越少。 等额本息还款法本金逐月递增,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额不变。相对于等额本金还款法,劣势在于支出利息较多,还款初期利息占每月供款的大部分。但该方法每月的还款额固定,可以让借款人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支,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 如果您考虑若干年后提前还款,那么还是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较合适,因为选择等额本息再提前还款有点亏。 因为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期还款额中的本金都不相同,在贷款初期每月的还款中,利息占的比重较大,本金占的比重较小。而等额本金还款法在整个还款期内每期还款中的本金都相同,偿还的利息逐月减少。在贷款年限相同的条件下,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所付出的利息要高于等额本金还款法。在当前加息预期依然比较强烈的市场状况下,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由于最初几年还款中付给银行的利息要远远多于本金,相对来说提前还贷就有点划不来。所以选择时要依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
B.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哪个合适些呢公积金贷款的情况下!
等额本息即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这种方法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是大部分银行长期推荐的方式。等额本金是将本金每月等额偿还,然后根据剩余本金计算利息,所以初期由于本金较多,将支付较多的利息,从而使还款额在初期较多,而在随后的时间每月递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 说白了,有打算后面提前付清的就选等额本金,若无则选等额本息,不然就亏大了,等额本息是把所有利息提前支付的,开始还的钱都是利息为主,但若提前付清则利息一分不退。
C. 公积金贷款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哪个好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是不同的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指的是还款期内贷款总额等分,每个月偿还固定的本金,但是随时本金偿还的减少,每月所支付的利息也随之减少。
等额本息是将本金和利息拆分成若干份,每个月偿还一样数额的本金和利息。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这两种方式,本金偿是一样的,但是利息会有差异。具体您可以联系银行客服人员。
D. 公积金贷款时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区别
根据现有政策,公积金贷款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贷款方式。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应该说两者均有好处等额本息每个月还款固定,有利个人的还款安排,前期还款额比等额本金少,前期还款压力相对较小.等额本金,每个月还的本金固定,每月还的利息下降,前期还款压力大,但因为前期本金还的相对较多,总利息额比等额本息要少得多,也有利于提前还款.如果前期还款能够承受建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帮助,谢谢!
E. 公积金贷款中,每月等额本息每月等额本金区别
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还款主要分为“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种方式。“等额本金”就是借款人将贷款额平均分摊到整个还款期内每月归还,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间的贷款利息的一种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每月的偿还额逐月减少。而“等额本息”则是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采用按月等额还款的一种还款方式,即在整个还款期内,每月的还款额固定不变。
据测算,在还贷前期,“本金法”归还本息的金额要比“本息法”多。因此,当贷款利率下降时,“本金法”在较高利率的情况下已经支付了较多的本息,能够享受到低利率的本金要比“本息法”少;反之,当贷款利率上升时,“本金法”“吃”到高利率的剩余本金则少,利息总支出相应减少。换句话说,当利率走高时,两种方式还款的总额差会拉大;利率走低时两者额差则缩小。
举个例子:某购房者贷款50万元,贷款期限10年,当期贷款利率为5.04%。如果贷款期内利率未发生调整,选择等额本金法和等额本息法到期支付的利息总和分别为12.7万元和13.75万元,两者相差1.05万元。假设5年后贷款利率下降为4.2%,在利率调整时,选择等额本金法和等额本息法剩余的本金分别是28.13万元和32.3万元,最后到期支付的利息总和分别为12.17万元和13.11万元,两者相差0.94万元。
反之,如果5年后贷款利率上升为5.58%,则“本金法”和“本息法”到期支付的利息总和分别是13.05万元和14.18万元,两者相差1.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