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价一旦下降,后果会怎么样
房价一下降,将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房价一下降,中国将有70%的人因财富缩水而不满。
房价一下降,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不还贷的人,如同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银行大赔。
房价一下降,中国各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肯定会更加拥挤。
房价一下降,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就破产了,导致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危机。
房价一下降,人们就都有钱了,购买力都强了,现在房价还没下降呢,已经是物价是飞涨了,房价再一下降,物价也会总体失控。
2. 房价一旦下跌,哪几类人将会“损失惨重”
一、高位接盘的刚需,尤其是2016年之后买房的家庭
通货膨胀一直在持续,工资也在缓慢上涨,按照当下的收入水平,2015年的房价还相对合理。换个角度来讲,当前房价腰斩之后再降一截,距离合理水平会更加接近,降至当前房价三分之一就更合理了。
今后五至十年,不管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还是老龄化加剧人口拐点来临伴随低出生率,房价都有大幅下降的基础。凡是2016年之后买房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亏本”。也就是当年买的房,到时候同样大小相同位置的房子可能售价更低。
四、不考虑风险,资金大比例投放房贷,对贷款人审核不严的银行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某些银行对贷款人审核不严,甚至鼓励炒房,纵容收入造假,一个人贷款上千万也不鲜见。一旦房价下降,一些炒房客和收入不稳定的刚需就会弃房断供,银行坏账率会急剧攀升,个别银行破产不可避免。
3. 居民购房杠杆率正在持续下降吗
在房贷利率上调抄、房地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居民购房杠杆率呈持续下降之势。据《2018年二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幅35.5%出现收窄,2018年二季度回落至18.6%。同时,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回落至31.9%,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季度收窄。
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新增额降至8000亿元,同比下降33%。但2018年一季度反弹至9600亿元,二季度继续小幅反弹至9800亿元,环比上涨2%。沈昕认为,短期调控政策和信贷趋紧态势不会改变。随着政策环境和信贷环境趋紧,预计居民购房杠杆率还会进一步回落,下半年全国房价涨幅将收窄。
4. 楼市去杠杆,房价会跌多少
房地产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去杠杆!
很多人觉得房价高,受不了,呼吁房价下降。然而从行业的角度讲,价格高,从来就不是问题。一件东西价格高,总会有价格低的来代替。房子也一样,房子购买价格高。然而租房却并不贵。影响行业发展,造成行业动荡的,实际上是高杠杆导致的系统风险。
从银行借出钱来买房,而买房后又可以抵押房产继续买房。对于很多公司或者有能力的个人来说,在房价高涨时,这无疑是最有效的赚钱方法。如今限购出台,实际上是打压了房地产的高杠杆,而房子的价格,是各方面都不希望降下来的。最理想的结果是,沉淀在房子中的钱,都是由真金白银构成的。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减杠杆的效果明显,房价已经被限制住了。而一方面也能看出,即使房子的交易额腰斩,然而价格却没有大家预料的那样跳水。不少明显虚高的房价确实在下降,但是也仅仅限于学区房,燕郊固安等炒作概念的地区。购房者实际想买的房子,价格虽然下降了,却因为限购和银行减少房贷,变得更加难买。
从房贷计算的算式来看,目前最划算的,还是之前买房的人。至少低息的房贷,是目前个人能够融到的最大笔资金。
而在去杠杆的压力下,目前刚需购房者,可以说当下已经断了买房的念头。而且去杠杆并非一朝一夕的时间,至少短时间内,去杠杆依旧会是房地产的主流。而最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正在逆势上涨,也说明依旧有不少人在等着炒房,房地产商的正随时想通过资本获取更大的利益。
5. 刚需高价买房之后,突然房价下降40%,该怎么办
刚需高价买房之后,突然房价下跌40%,该怎么办?题主的情况现实中也并非是没有,有些楼盘在特殊的时候需要出货回笼资金会采取突然大幅降价的措施,这会让之前买房的业主十分气愤,甚至会去售楼处讨说法,但是从法律上来讲,开发商没有义务一直维持原来的房价,如果调整销售价格只要在法律的范围内都是房企自己的权利。不过毕竟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是账目亏损,但是业主也是受不了的,去闹一闹万一真的就有效果呢?
题主是刚需,房价跌了,你也能挺住,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过去全国房价普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房价会走向分化,如果选择不对,那么买房未必是能够保值增值的,甚至是会亏损的,房子的价值大,一旦房价下跌,那么损失的程度是很大的,尤其是贷款的情况下,杠杆能够放大盈利,也同样能够放大亏损。三倍的杠杆,房价跌三分之一,本金就跌没了,买房一定要选对地方和时机。
6. 楼市降杠杆是什么意思
杠杆,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这里是一样的意思。假设现在你有30万,一般情况下你只能买30万的东西,但是买房子的时候,你可以首付30万,贷款70万,买下100万的房子。相当于你用30万买到了100万的东西,这就是杠杆效应,提供杠杆的是银行。虽然70万要还,但在你买下的时候,你用30万的代价获得了100万的房子。加杠杆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和投资机会。假如这个房子上涨了30%,卖出就是130万,还掉70万,剩60万,赚了30万,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没有银行提供杠杆,第一,你没100万买这个房子,就无从谈及获利。第二,如果你有100万,全款买入,同样的假设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风险同样也放大了。假如房价下跌30%,现值70万,卖掉还完贷款,一分也没有了。贷款炒房因为面临还款压力,一旦到了拿不住必须卖的时候正好房价下跌,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现在还有提供首付贷款的,要是还不起,估计就不光是钱的事了。资金的高杠杆在短期内快速推高股价和指数的同时,也隐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高杠杆不能持续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高杠杆的资金就会迅速从股市撤退,从而引起股价和指数的急剧下跌。因此,股市的火爆行情,有时与股市的暴跌甚至崩盘如影相随。借助于高杠杆来投资股市的交易模式和行情走势很难具有持续性。更何况,各路加杠杆或拆借入市的资金中难免有违规或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存在,一旦强化监管,这类资金将不计代价撤离股市,加剧股市的大起大伏。
7. 如何消除金融杠杆对房价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用“均价”来吸引购房人的广告。一些开发商在楼盘推广时,打出的均价,可能并不是这个项目现在推出的几栋楼的整体均价,而是其中“均价”最低的那栋楼的价格。这样价格的楼,社区中至少有一栋,而且这些楼中的户型与社区中其他楼中的户型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楼层位置还是朝向、通风、采光都不是最差的,只是可能没有景观,或者由于楼体的朝向而影响到户型朝向而已。
“均价”,顾名思义当然是这个楼盘的平均价格,它代表一个项目的整体价位水平。但“均价”不是简单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算术平均值,而是发展商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制定的,以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的价格。
一个楼盘在推向市场时,先有“均价”,通过它来计算出每栋楼中的每个单元户型的价位,它是整个楼盘销售价格控制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这个楼盘售价的平均值。根据这个平均值,在给每一户定价前,先要定出要销售的小区中每一栋楼的均价,在这里就要应用到价差系数,它是根据每栋楼在总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朝向不同、景观不同等定出来的。用拟定的均价乘以每栋楼的系数,得出这栋楼的销售平均价。
而每一个单元户型的价格,则是根据各个户型的垂直位置(楼层)和水平位置(在一层楼中的位置)差以及每个户型的朝向、采光、通风等的不同定出系数(好朝向、好位置的户型当然系数就高),再用这栋楼拟定的均价与系数相乘,得出每户每平方米的价格,再与每户的面积相乘,便得出一户的总价。因此,你在挑房时就会产生用“均价”的价格,买不到自己合适的房子。
一般来说,多层的楼盘接近均价的户型位于4层或5层;高层在6-8层,户型位置多为东、西向;一梯二户的多层楼盘单位面积最高价与均价相差5%-8%,高层是在15%-20%之间、采光、通风等的不同定出系数(好朝向、好位置的户型当然系数就高),再用这栋楼拟定的均价与系数相乘,得出每户每平方米的价格,再与每户的面积相乘,便得出一户的总价。因此,你在挑房时就会产生用“均价”的价格,买不到自己合适的房子。
8. 如果现在的局势下房价下跌,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理性的房地产市场,而不允许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掠夺,如果房价下跌,肯定对实体经济是利好。很多人害怕,房价下跌会产生房地产金融危机,其实只有各大型城市房价集中下跌,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如果仅是单个城市的房价下跌,对国内楼市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比如,厦门房价最高时6万元/平方米,现在跌去了30%以上,跌到了4.8万/平方米,厦门房价下跌也没发生房价崩盘,这其实这是杞人忧天。当然,让一二线城市房价尽可能的缓慢下跌,实现软着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其上下游产业的平稳过度,更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房价下跌对于实体经济肯定是利好,因为高房价挤掉泡沫后,会有更多的人来买房置业。而且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业流出,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购房者的还贷压力降低了,可以用更多的钱去消费,通过消费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房价应该每年从高位降一点,而民众工资收入每年再涨一点,让房价逐步去杠杆化,回归居住属性。房价要是合理了,实体经济就可以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