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二下物理杠杆实际问题解题思路
确定实际杠杆模型的支点在哪里,一般是不动的那个点。
分别确定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当然其中一个是要求的。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求解相关物理量。
㈡ 求一些关于物理杠杆的题目及解题技巧
1、 O
F1
l1
l2
F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㈢ 如何寻找杠杆支点
寻找杠杆的支点,主要是找杠杆能够围绕其旋转的点,例如写字的时候,支点为握笔的两个版手指处,动权力臂为握笔的手指到笔尖,阻力臂为支点到笔尾。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钓鱼竿等,都是杠杆。
杠杆绕着支点转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阻力臂是动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杆。
(3)移动式支点杠杆的解题思路扩展阅读:
杠杆原理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
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
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㈣ 怎样找一个杠杆的支点当支点位置不好确定时,有什么解题技巧如下列问题
这样的情况,求左边和右边的力的时候,支点要变动,
求左边力的时候,以右边力的施加点为支点,
求右边力的时候,以左边力的施加点为支点,
㈤ 杠杆平衡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杠杆平衡的解题技巧:关键是要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齐了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求出答案就行了。
㈥ 支点和杠杆的道理
有道理
能撬动
不能实现
㈦ 怎么样能正确找到杠杆的支点
支点是杠杆饶着转动的点,也是起支撑作用的那个点。支点在杠杆的位置在不同的工具中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物体天平,支点的位置在正中间,而对于剪刀,支点在转轴上。在解题时,题目一般可通过图示看出来。
杠杆赖以支撑物体而发生作用的固定不动的一点。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7)移动式支点杠杆的解题思路扩展阅读
杠杆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力臂的下角标随着力的下角标而改变。例:动力为F3,则动力臂为L3;阻力为F5,阻力臂为L5.)
㈧ 如何确定杠杆的支点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般情况下该点是不移动的。
简单一点讲,就是在杠杆转动时,唯一的一个不动点。你只要找到这一点,就将其判断为支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这个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你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力的大小及方向。
题目一般都会把这两个条件告诉你,然后你将这个力的方向延长,这条画出来的虚线我们称之为动力作用线。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的方向的判断比较难,但是必须知道。
举例子好理解:用木头撬动石头时,杠杆是要克服石头重力转动的,所以此时石头重力是阻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初中题目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告诉你阻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就是要克服重力转动的,类似于上面的题目。
阻力作用线和动力作用线一样,需要画出来。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只要画出过支点的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线段,这个线段长度就是动力臂的长度,所谓距离,就是支点离线段的最近距离嘛!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同上
记住这几个知识点,解题就OK了。
希望你有点耐心,我已经说得极尽通俗和简单化了,希望你能明白。
如果还有哪里不明白,就问下,不要紧。
上课最好听点,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马上弄懂的。
㈨ 请问做物理题时该怎么理清思路做杠杆的题!
你好!这个问题,曾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这里粘贴过来,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1、有关杠杆问题解题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事项:
(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的问题:此类问题中,一般是: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点与支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
(3)用极值法判断杠杆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所谓极值法(又称极端思维法),就是从某种极限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其一般做法是:先根据边界条件(极值)确定答案的可能取值范围,然后再结合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答案。
2、【例题】如图所示,杠杆在F1和F2作用下平衡,已知AO>BO。若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同时迅速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l,那么,移动后的瞬间,杠杆的情况如何?
【分析】题目要求将F1和F2的作用点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l,但没有给出l的具体值,因此,可以采用极值法,假设l=BO,则F2通过支点,即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所以,F2×l2=0,而F1×l1≠0,所以,杠杆A端向下倾斜。
注意:此题也可采用杠杆平衡条件,结合数学不等式的知识来分析解答。
【分析过程】
F1×AO=F2×BO
移动后,左=F1×(AO-l),右=F2×(BO-l),比较左与右的大小
左-右=(F2-F1)l,因为AO>BO,所以,F2>F1,
所以,左-右﹥0 所以,杠杆A端向下倾斜。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附图如下:
㈩ 移动杠杆支点的位置,你会有什么发现
你可能发现使用来的力气变大了源或者变小了,这个是动力臂和阻力臂变化导致的结果。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您或者可以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