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B. 中国现在实行的还是固定汇率制度吗
不是。
1994年之后,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4月1日起开始以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等内容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起,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1998年12月1日起,停止了外汇调剂交易,境内外汇交易统一纳入银行的结售汇体系,形成了单一的人民币汇率。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
C. 现在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家的汇率不是固定,也不受完全自由浮动,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币汇率没有自由放开,有一定政府管制,不会过快的直上直下
D. 人民币现行固定汇率制度什么条件下会破产呢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需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汇率属于浮动汇率而不能再成为固定汇率。
但目前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是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这跟固定汇率不同。盯住美元代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之间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美元和人民币对于美元货币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人民币对美元采用盯住汇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是个贸易大国,绝大部分的贸易结算都需要通过美元进行,因此从汇率上采用盯住汇率有其合理性。
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有管理”,保证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还会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汇率兑换自由化和资本项下资金流动自由化会逐步发开,当人民币汇率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下也比较彻底开放时,我国的汇率制度也会出现大的变化,不用再采用盯住美元。
E. 美元与人民币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费率经常听到的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指的是什么意思
美元与人民币是浮动汇率,美元与港元才是固定汇率。
F. 我国为何要对原有的人民币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我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是在1997年之后是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原有汇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1.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严重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呈扩大的趋势,2004年尤其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美元不断对外贬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于是也跟着贬值,相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使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快速扩大。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不断扩大的“双顺差”,加剧了我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尤其是美国与欧洲,屡屡对中国挑起贸易之战。
2.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受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增长极其迅速,仅2004年就增长了2067亿美元,增幅达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711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造成了我国货币投放的过快增加,2004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抑制国内信贷投放过猛、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对冲外汇占款的做法,对冲比率不断提高,以至出现“无券可用”的情况,只能通过不断滚动增发央行票据来回笼资金,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3.国际热钱大量涌入
1997年以来的我国实质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在促进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热钱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大,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国际炒家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性,需要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进行改革。
----------------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一改革特点集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主张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原则,既有利于政府对汇率制度灵活操作,又不至于引发汇率的过大波动。
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进行小幅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 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与上个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本日元对美元升值将近一倍相比,我国政府顶住国际压力,对进行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与持续发展。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制改革中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原则。
G. 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1美元=1.5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经历发展阶段 1.1949—1953:1949年1月18日天津第一次对外发布人民币对美元外汇牌价,到1953年调整了几十次,从1$=80¥旧人民币到26170元旧币(1952年12月)最低时为42000元旧币(1950年4月),以人民币对美元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品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数确定。 2.1953—1970:人民币汇率基本不变,与国际上采用固定汇率有关,对外贸易国家垄断, 1统一核算,进口补贴出口。1 $=2.4618¥人民币,汇率不起调节进出口作用。 3.1970—1985:一揽子货币方法的人民币汇价。71、73二次美元贬值,固定汇率制崩溃,我们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价,钉住“篮子货币”随篮子货币变化而调整,美元、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始终占篮子主导地位。 1972年,1 $=2.2¥;80年,1$=1.5¥,币值上升不利于外汇收支。81年起公开牌价,非贸易1$=1.5¥,内部结算价1$=2.8¥。 4.1986年后,以美元为基准为有限弹性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1年,1$=5.4423¥,有意识下调有利于出口换汇。 5.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人民币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H. 什么叫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
以中国为例,2005年汇率改革前,中国一直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汇率政策性固定在一个比值,如2005年为8.2765,这就是固定汇率。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走上了市场化的升值之路,这就是浮动汇率。
从下面2003年至今的美元对人民币走势图上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下面是来自网络的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1971年8月1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到1973年,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外汇市场随着各种汇率的不停的浮动而不断发展。
浮动汇率按政府是否干预,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两种。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本国货币的汇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几乎没有。由于汇率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的均衡有重大影响,各国政府大多通过调整利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以及控制资本移动等形式来控制汇率的走向。
I. 固定汇率的汇率政策
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现实汇率水平受平价的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固定汇率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或间接影响外汇市场以把市场汇率维持在一个既定的狭窄目标范围之内的政策操作。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 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银行开展做市商服务,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中信、招商、兴业4家股份制银行以及花旗、渣打、汇丰、荷银以及蒙特利尔5家外资行在内的总共13家银行获得了首批人民币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币做市商开始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号)规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以下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美国财政部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以大量篇幅评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报告称,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阻碍了价格指数的变动,妨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吸引大量风险资本流入,并对中国经济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中国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有效改变其低估的市场价值”。 1946年12月18日,荷兰盾的含金量定为0.334987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2.65285荷兰盾。1949年9月21日,荷兰盾贬值30.2%,含金量减为0.233861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80荷兰盾。1960年11月1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的经济联盟条约生效,三国内部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1.5%。
1961年3月7日,荷兰盾含金量升为0.245489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62荷兰盾,波动的上下限为1美元等于3.5925~3.6475荷兰盾。1971年5月10日起,随西德马克一起,荷兰盾突破上限浮动,造成实质上荷兰盾的贬值;8月15日在美元实际贬值之后,自8月23日起荷兰盾与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仍同5月10日以前的汇率水平(即1荷兰盾等于13.81215比利时法郎)挂钩;对其它货币实行受控浮动,荷兰和比利时中央银行将浮动限度控制在5月10日汇率水平的上下1.5%;9月6日,荷兰对非居民购买荷兰债券进行限制,因而导致了“0”类荷兰盾的产生;12月18日美元贬值;12月21日,荷兰盾的含金量提高2.76%,官方汇率调至1美元兑3.2447荷兰盾,同时制定了波动幅度为4.5%的实际汇率,即波动上下限为3.1719~3.3175荷兰盾。
1972年4月24日,荷兰宣布执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内部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2.25%的规定。比、荷、卢三国货币波恢复至7.1320~7.3490荷兰盾兑100比利时法郎。1973年2月12日美元贬值,2月14日,荷兰盾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92024荷兰盾,波幅在2.8545~2.9860荷兰盾之间;从3月19日起,荷兰盾对美元自由浮动,同时与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卢森堡、挪威、瑞典多国货币联合浮动,9月15日,荷兰盾升值5%,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781美元。1974年2月1日,非居民购买债券用的“0”类荷兰盾取消。
1976年3月15日起,欧共体成员国内2.25%的波幅取代比、荷货币联盟1.5%的波幅限制;10月18日,荷兰盾的含金量降低1.96%,官方汇率调至2.837荷兰盾兑1美元。1978年10月16日,荷兰盾贬值2%,官方汇率1美元兑2.895荷兰盾。
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成立,成员国货币间的波幅上下为2.25%,同时确定了定期调整的固定汇率和干预限度。
现荷兰盾汇率固定为2.20371荷兰盾兑换1欧元,或者0.453780欧元兑换1荷兰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