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币科目余额表如何折算人民币
折算方法有几种如:现行汇率法
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只有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收到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为轧算的平衡数。
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应按确认这些项目时的汇率折算,为了简化核算,也可以采用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并逐年累积下去;或者计入当期损益。
二\流动与非流动法 :
资产负债表:按其流动性质,划分为流动性项目和非流动性项目两类,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对流动项目类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资产负债表日的期末现行汇率折算;对非流动项目类的资产和负债,按原来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为轧算的平衡数;
损益表:除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按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折算差额: 依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折算净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折算净收益,则应予以递延,列入资产负债表,用以抵消未来会计年度可能发生的折算损失。
三\货币与非货币法
资产负债表:是指将表中的项目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类。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按其发生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实收资本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为轧算的平衡数。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各项目的折算基本与流动与非流动法相同。
折算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四\时态法
资产负债表: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项(包括长期负债)等项目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是按取得或承担时的货币金额计量的,在现行成本计量模式下,是按它们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金额计量的,因此应依据其特性,分别按历史汇率和现行汇率折算。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按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为轧算的平衡数;
利润表:收入和费用项目的折算,应按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如果企业收入和费用交易经常且大量发生,也可以采用当期简单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对于折旧费和摊销费用应按取得该项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
折算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
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
第十二条 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二)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2. 在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法下,采用现行汇率折算的报表项目有()。
答案是错的
3. 求助,货币兑换公司的账务处理。
不能发链接,转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1.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l)外币兑换业务。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发生时的交易汇率)
财务费用(永远在借方)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2)外币购销业务。
借:资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借:应收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3)外币借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贷:短期借款等(发生时市场汇率)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注:若公司没有约定汇率,应按发生时市场汇率折算。
2.期末汇兑损益的处理
(1)汇兑损益产生的两种情况。
1)外币兑换。由于银行总是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企业总是产生汇兑损失。
2)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汇率变动产生:在月末计算汇兑损益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损益。
外币货币性资产。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收益;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损失。
外币货币性负债。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损失;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收益。
(2)处理方法。
1)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2)筹建期间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计入损益。
3)其他情况,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调整为期束外币余额×汇率)
应收账款
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3.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1)现行汇率法。
1)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来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2)其他项目采用现行汇率。
3)损益类项目也可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
(2)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
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采用现行汇率。
2)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3)损益表项目中,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其余采用当期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1)货币性资产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和货币性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采用现行汇率。
2)非货币性项日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中,折旧费、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
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其余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时态法。
1)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日采用现行汇率。
2)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市价计价的存货、投资等)采用现行汇率,其余非货币性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
按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我国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单一汇率法,即现行汇率法。
(1)资产负债表的折算。
1)资产、负债类项目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
2)所有者权益项月中除“未分配利润”外,以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抄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递延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下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并逐年累计下去。
5)年初数按上年折算后资产负债表有j∈项目金额列示。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折算。
1)利润表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平均汇率或现行汇率)。
2)利润分配表“净利润”按折算后利润表该项目金额填列。
3)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按上期折算后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日期末数填列。
4)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5)上年实际数按上年折算后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有关数字填列。
今日小记
(1)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2)外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可获得性、可换性。
(3)汇率,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币间的比价。
(4)汇率的标价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5)为规范外正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加强外汇账户的监督管理或者说是两国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特制定《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
(6)汇款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其自身建立的通汇网络,使用合适的支付凭证,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7)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中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8)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9)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而开立的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委托人未按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偿还债务或履行约定义务时,由银行履行担保责任。
(10)外汇业务核算原则:外币账户采用双币记账、外币核算采用折算入账、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外币分账制的账务处理、外币账户月末余额的账务处理。
4. 国际上公认的负债率的警戒线为多少
国际公认的标准是负债率应该控制在20%以下,即20%是所谓的“警戒线水平”。
因为负债率是将外债与经济总规模结合起来分析外债状况,所以,利用负债率测算一国经济对外债的依赖程度,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负债总额:指公司承担的各项负债的总和,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资产总额:指公司拥有的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5. 收外汇的账务处理
1.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l)外币兑换业务。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发生时的交易汇率)
财务费用(永远在借方)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2)外币购销业务。
借:资产类科目
贷:应付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借:应收账款(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3)外币借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贷:短期借款等(发生时市场汇率)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发生时市场汇率)
借或贷:资本公积(差额)
贷: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
注:若公司没有约定汇率,应按发生时市场汇率折算。
2.期末汇兑损益的处理
(1)汇兑损益产生的两种情况。
1)外币兑换。由于银行总是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企业总是产生汇兑损失。
2)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汇率变动产生:在月末计算汇兑损益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损益。
外币货币性资产。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收益;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损失。
外币货币性负债。汇率上升时,产生汇兑损失;汇率下降时,产生汇兑收益。
(2)处理方法。
1)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2)筹建期间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计入损益。
3)其他情况,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调整为期束外币余额×汇率)
应收账款
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3.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1)现行汇率法。
1)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来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2)其他项目采用现行汇率。
3)损益类项目也可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
(2)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
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采用现行汇率。
2)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数额列示。
3)损益表项目中,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其余采用当期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1)货币性资产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和货币性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采用现行汇率。
2)非货币性项日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中,折旧费、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
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其余采用平均汇率。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时态法。
1)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日采用现行汇率。
2)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市价计价的存货、投资等)采用现行汇率,其余非货币性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配利润采用平衡数。
3)损益类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本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采用历史汇率,未分折旧费和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汇率,销售成销售成本=期初存货(历史汇率)+本期购货(平均汇率)一期末存货(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
按不同的汇率折算后计算。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
4.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我国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单一汇率法,即现行汇率法。
(1)资产负债表的折算。
1)资产、负债类项目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
2)所有者权益项月中除“未分配利润”外,以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抄利润分配表中数据。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递延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下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并逐年累计下去。
5)年初数按上年折算后资产负债表有j∈项目金额列示。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折算。
1)利润表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平均汇率或现行汇率)。
2)利润分配表“净利润”按折算后利润表该项目金额填列。
3)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按上期折算后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日期末数填列。
4)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5)上年实际数按上年折算后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有关数字填列。
今日小记
(1)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2)外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可获得性、可换性。
(3)汇率,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币间的比价。
(4)汇率的标价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5)为规范外正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加强外汇账户的监督管理或者说是两国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特制定《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
(6)汇款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其自身建立的通汇网络,使用合适的支付凭证,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7)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中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8)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9)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而开立的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委托人未按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偿还债务或履行约定义务时,由银行履行担保责任。
(10)外汇业务核算原则:外币账户采用双币记账、外币核算采用折算入账、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外币分账制的账务处理、外币账户月末余额的账务处理。
6. 采用现行汇率法,编制M公司折算后的财务报表。
缺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折算后金额 ,假定年初折算后金额假定为557*8.2=4567.4,则
利润表
项目 美元金额 折算汇率 折后人民币金额
营业收入 3138 8.1 25417.8
营业成本 1584 8.1 12830.4
营业利润 1554 — 12587.4
期间费用 430 8.1 3483
营业利润 1124 — 9104.4
营业外净损益 65 8.1 526.5
税前利润 1189 — 9630.9
所得税 392 8.1 3175.2
净利润 797 — 6455.7
年初未分配利润557 — 4567.4
可供分配利润1354 — 11023.1
提取公积金 80 8.1 648
应付股利 399 8.1 3231.9
年末未分配利润875 — 7143.2
1 资产负债表
项目 美元金额 折算汇率 折后人民币金额
速动资产 500 8 4000
存货 450 8 3600
固定资产 1100 8 8800
折旧 210 8 1680
资产合计 1840 — 14720
流动负债 150 8 1200
长期负债 161 8 1288
负债合计 311 — 2488
实收资本 500 8.5 4250
公积金 154 8.5 1309
未分配利润 875 — 7143.2
所有者权益合计 1529 — 12702.2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 -470.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840 — 14720
7. 如何去完善长期负债利息核算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务和长期应付款等。在一般情况下,长期负债具有还款期长、金额较大、利息高于流动负债应计利息等特点。长期负债主要他们的会计核算有两个共同的问题:(1)如何处理长期负债费用,即发生的利息等应予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问题。(2)利息费用的记录问题,即企业按照规定利率按期计提的利息应记入哪一个账户。对前者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进行了规范;同时,《企业会计制度》第七十二条规定“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或当期财务费用”。本文主要讨论利息核算的账户问题。 现行制度对利息核算的规定 长期负债利息费用的核算账户具有共同点,即不单设“应付利息”科目,而与本金一同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账户反映。对长期借款而言,长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外币折合差额,均应计入“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对长期债券的利息,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应计利息”反映按期计提的利息,即,企业计提应付债券的利息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企业会计制度》长期负债利息核算的缺陷 为便于讨论,首先分析长期借款及长期债券的利息偿还方式。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分期偿还本息长期借款。因此我们可以将常见的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即:分期付息和一次支付。企业发行的附息债券同样可以分为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类。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负债的利息未区分付息方式,对计提的利息一律计入“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方法欠妥。 1.将分期支付的利息计入长期负债类账户不符合长期负债的含义。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在分期付息的方式下,其利息支付的时间往往短于1年,可以是月、季度、半年等周期,而此时将该期计提的利息计入长期负债,不能反映其近期偿还债务的义务。 2.对会计报表的填列造成困难及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解。按《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要求,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长期负债项目中扣除,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单列“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反映。在实务操作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往往根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的本金偿还期限来确定,此时,长期负债中部分本金的偿还期限超过一年,但其需要在下一会计年度支付的利息仍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反映,造成“流动负债合计”项目虚减,而“长期负债合计”项目虚增,给报表使用者造成误解,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其短期偿债的义务。 3.不符合债权人、债务人核算之间的对应关系。企业的应付债券对于债权人而言,体现为其“长期债权投资”,在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中,企业持有的分期付息债券,在每期结账计提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贷记“投资收益”。此时长期债权投资科目余额反映的是企业持有的长期债券的本金以及到期还本债券应计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所计提的利息单独在“应收利息”中反映。而此时企业(债务人)将该部分利息一并并入“应付债券”处理,将债务、债权人会计核算之间天然的对应关系人为地撕裂。(为简化讨论,不考虑溢折价) 完善长期负债利息核算的建议 1.对长期负债利息费用的核算,应按付息方式进行划分。利息为到期一次支付,则在相应的长期负债账户核算。如企业发行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在“应付债券”科目核算;企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如为到期一次支付,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 2.增设“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分期支付的利息。企业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债券以及长期借款的付息方式为分期支付的,其按期计提的利息应记入“应付利息”科目。
8. 为什么长期负债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转化为流动负债
随着时间推移债务时间缩短,最终成为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就是流动负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