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的投资银行中,雷曼兄弟不是做的最大的,为什么会先倒下
最大的原因是其平均杠杆高达40倍,爆仓了! 而高盛,摩根斯坦利的平均杠杆都在20以下,风险相对雷曼兄弟要低的多.
因为美国的投资银行不能吸纳储蓄和放贷,所以其并不受次贷坏账的直接影响.理论上只要杠杆超过10倍,都会存在流动性短缺问题.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会放大很多倍,流动性问题不大.但市场一旦进入下行行情,高杠杆也会同样放大亏损. 雷曼的杠杆太高,所以亏损相对太多,所以连美国政府像救也力不从心!
雷曼之所以最终破产倒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流动性的短缺性问题暴露十分缓慢,当其发现问题严重时,其才发现其储备的可流动资金已经被慢慢磨掉了.相反,摩根和高盛的问题则暴露的非常快,这样他们也可以用还算充足的自有资金尽快补救.因此效果要比雷曼要好很多.
关于杠杆的问题,有以下比较:国内的股市在没有融资融券的情况下,其值是小于1的.期货市场的平均杠杆大概在6-7倍.股指期货各国的适用值在10到12倍.外汇类的产品的杠杆效应有时可以高达400倍.而中国银行允许的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最大杠杆是20倍.
Ⅱ 雷曼兄弟内部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另外,还必须注意到,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还有个简单的解释就是用别人的资金来为自己赚钱……
首先雷曼用自己账上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对冲基金,机构投资者大量借贷,这是他的资金来源,然后他又将贷来的资金一部分贷给私募基金,另外一部分用来购买房贷资产以及其他的与房贷有关的衍生品。而购买来的房贷资产又打包发售给投资者。这样,银行所贷给房屋购买者的贷款在投行,基金及其他机构的倒卖,转手后已经放大到原来的2--4倍,甚至更多,这样一来,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一环一环地返还到上一级,每一级承受的损失也将一倍一倍地放大…… 雷曼的破产其实是因为在房贷资产上套的太多,导致其丧失流动性,再加上投资者的资金赎回以及最后时刻摩根要求其拿出50亿的额外抵押品而彻底让他失去了资金才不得不宣布破产的
Ⅲ 雷曼兄弟为什么破产
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我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一,雷曼是为数不多的金融巨头,这次它破产不是因为他支付不起债务,他的偿付还是多于债务的。
二,对于雷曼这样的证券企业,没有法律规定它不可以宣布破产。而它破产不意味着股东亏本,它仍然会承担大部分企业责任,对股东有交待。
三,这轮是华尔街的经融企业把经济玩的太过了,把自己都搭进去,其实许多世界经济热点的增长都离不开华尔街,是它们不断地在创新经融的新玩法。
四,从次贷开始至今的一系列问题,是全球性的经融问题。
Ⅳ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真实原因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
年,对於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后的这一周,成为了
华尔街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根
据破产法第11款条例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意味著这家具有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走
进了历史。雷曼兄弟成长史是美国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缩影,其破产是世界金融史
上一个极具指标意义的事件。
雷曼兄弟兴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国际性的投资银行,总部设在纽约。雷曼兄
弟公司成立迄今,历经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袭
击和一次收购,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纽约大学金融教授罗伊‧史密斯形容为「有
19条命的猫」。
1994 年,雷曼兄弟通过IPO在纽约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2000年正
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际,其股价首次突破100美元,并进入标普 100指数成份
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750亿美元,标准普尔将其债权评级由
A提升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评为年度的最佳投资银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上独占鳌头,但最后也恰恰败在了这个业
务引发的次贷危机上。2008年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开始狂跌不止,一周内股
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直至最后倒闭
破产。雷曼的破产,使美林老总也吓破了胆,赶紧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将美林卖
给了美国银行。
高精度图片
出事的为什麼总是投资银行?
在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购的贝
尔斯登,在半年时间内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家了。
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气,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势头,投行人的收入
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传统意义上的投行是主要从事证券
发行、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
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来,投行成为了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从最初两个世纪前的为贸易融资、为基础设施融资,到后来强力介入企业重组
、证券期货市场等。
实际上,当金融创新愈演愈烈后,投行的性质就开始越来越像一个高级赌场了。
投行们设计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将其实施,催生出一个个市场奇迹。也
许正因为此,投行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促成一个10亿元的兼并,估计它
得拿走1个亿,但它付出的就是几个所谓高智力的策划和评估,最多拿点钱买点
股份撬动撬动。在创新的招牌下,在巨额高利的引诱下,投行当然满怀激情,不
遗余力,甚至铤而走险了。
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金融机构大肆盲目利用「证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
杆率结构性产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个金融业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
的欢欣之中,而忘却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泡沫终会破灭。次
贷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度扩张信用的产物。各种信贷大肆扩张,置实际承受能力於
不顾。它在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时,也在刺激著贪婪与投机的欲望。
经济金融的产生本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无休止的利益
、消费追逐中,人们忘记了生产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标就是更
多、更好、更强,至於有没有如此的必要,则没有人去认真的思考了。一个三口
、四口之家,住在1000呎的房子里已经很好了,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
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顾追求最大的利益,而丧失了价值评判的标准。当一切
的一切都以利益、享乐为标准的时候,灭亡和灾难就很难完全避免了。
高精度图片
不顾风险的雷曼公司最后毁了自己。(Getty Images)
虚拟金融和现实经济生活的严重脱节
金融创新出现后,金融投资开始过度依赖数量化模型,理论假设与市场现实严重
脱节,对未来的资本收益变化的预测也严重失真。雷曼过多的涉足复杂的衍生工
具市场,问题出现后有一个传导过程,很难马上浮现出来,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
辉煌,错失多次救亡机会,最终因为美国政府拒绝包底而崩盘。
近年来,有著严格假设条件和繁杂理论结构的数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资银行、对冲
基金、评级机构的追捧,成为度量金融风险的主要工具。这也就是为什麼很多数
学博士和计算机博士进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
和评级模型,但面对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
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
「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
现实经济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数理模型不论多麼精巧庞大,也难以涵盖所有的情
况和风险特徵,如果过度崇拜数理模型,以若干参数来完全描述市场风险的变化
,替代理性的市场投资决策,必将导致危机的发生。
近30 年来,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买卖的链条越拉越长,分散的范围越来越广,交
易完成后,最终的投资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间已经相隔万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发本轮危机的房屋次贷产品,从最初的房屋抵押贷款到最后的CDO等
衍生产品,中间经过借贷、打包、信用增持、评级、销售等繁杂阶段,整个过程
设计有数十个不同机构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投行的奖金激励方式
也极大地助长了高管层的道德风险—为追求高额奖金和红利,无视审慎性要求,
盲目创新业务。
其实现在的次贷危机仍未度过危险期,更没有到头,次级贷款的期限大多为30年
,而现在距离次级债的发放才刚刚过去5年。美国整个次级债及衍生产品的规模
在 12万亿美元,现在仅仅冲销了5000亿美元,还不到1/20。不管是次级债规模
还是时间跨度上来说,都有可能出现危机的进一步延续。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赌上
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导致其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成为坏账,是因为
它在次贷产品上赌得太多了。除了赌次贷产品,雷曼还赌信贷违约掉期。「信贷
违约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是一种转移定息产品
信贷风险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额高达8000亿美元。
资本市场本就是豪赌,雷曼更是豪赌。资本市场是所谓杠杆融资,也就是有少量
自有资金然后成倍借钱。华尔街的平均「杠杆」比例 是14.5倍。
瑞士信贷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银行及雷曼兄弟等大
型投资银行之所以纷纷在瞬间倒下,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投资了大量的与次级债有
关的证券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的投资原则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资杠杆,即这些产
品的投资收益与亏损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赚就会赚得更大,亏也会亏得更多
。这个时候已没有什麼大银行与小银行的实力区别。现在哪家银行能在这场金融
危机中生存下来,取决於他们与次级债有关的金融产品的距离。」
雷曼兄弟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持有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包括MBS和CDO),以
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由於次级抵押贷款
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随著信用风
险从次级抵押贷款继续向外扩展,则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的信用评
级和市场价值也开始大幅下滑。持有的产品都出现了问题,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
,政府想救也难了。
高精度图片
得知雷曼破产后,远在欧洲的人们都伤心不已。(Getty Images)
美国政府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规模比贝尔斯登更大,为什麼美国政府在先后救援了贝尔斯登以及两
房之后,却拒绝为拟收购雷曼兄弟的美洲银行以及巴克莱提供信贷支持,从而导
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呢?美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实,美国政府在救援了贝尔斯登之后,美联储受到了大量的批评。最具有代表
性的意见是,为什麼政府要用纳税人的钱去为私人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失误买单
?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机构会不会滋生新的道德风险,即鼓励金融机构去承担更大
的风险,反正最后有政府兜底?因此,当雷曼兄弟出事之后,美国政府就不得不
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一年有余,市场投资者对於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可
能出现的亏损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开始发
挥作用,在这一前提下,一家投资银行的倒闭不会引发金融市场上更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对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评下,美国政府也需要来澄清自己的立场,即
除非引发系统性风险,美国政府不会轻易利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援私人机构。私人
机构应该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这不仅包括管理层,也包括股东。这也是为什
麼美国政府在接管两房时表示只保护债权人利益,而撤换了管理层以及严重稀释
了两房股东的股权价值。投资失败就得承担责任,这是自由市场的核心原则之一
。
至少有7家中国金融机构是雷曼的债权人
雷曼破产后,9月17日,招商银行率先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
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 1000万
美元。9月18日,中行公告称,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发
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同日,兴业银行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与美国雷曼兄弟
公司相关的投资与交易产生的风险敞口总计折合约3360万美元。
工商银行透露,目前该行(包括境外机构)持有雷曼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
债券的余额总计为1.518亿美元。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承认持有雷曼的债券,
但额度到底有多大,目前正在核对中。有关人士透露,两家银行持有的雷曼债券
都超过招行的总金额。交行相关人士则表示,和雷曼公司有业务往来,但影响有
限,风险可控。
但现有的统计只是对已经明确的交易统计,还有很多主要的交易因为涉及法律上
的认定,这部份损失还没有明确。而且与雷曼发生业务的机构,交割失败也会给
银行带来资金量的问题,尤其是背对背的交割(先买后卖,但现在无法购买)。现
在这类产品已经出现了账户透支的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危机恐怕就不止一
点点了。
另外,由於雷曼公司拥有大量的房贷、商业地产相关资产以及次贷和CDO风险敞
口,这些资产在清算状态下出售可能会拉低市场对於类似资产的估值,从而给其
他机构带来更多的额外减计损失。
高精度图片
华尔街迎来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Getty Images)
这场金融风暴中,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9月21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
告指出,「受美元贬值的汇率、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格
明显缩水,净亏损已达360亿美元。」
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市场投机行为导致大宗产品价格急剧上涨,并
通过价格损耗渠道大幅度降低了中国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的价值。并且,受美元
贬值的汇率、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通过资产的估值效应使
得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价格明显缩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王晋斌指出,由於中国国际资产管理水平和人民
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弱势地位,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格
仍然会缩水,中国还要遭受更大损失。
心得/评论:
经营会失败的道理简单,但就是被暴利蒙蔽了双眼和理性
Ⅳ 为什么雷曼兄弟破产会导致世界金融危机亚洲的经济与他有什么关系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东莞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外贸经济方面。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按照东莞市经贸局有关人士的分析,导致工业增速继续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对东莞经济的稳健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全球需求下降竞争加剧
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城市,东莞每年有170亿美元的商品直接出口美国,130亿美元商品通过香港转销美国。但是,自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元持续低迷,东莞很多企业的订单骤减。
东莞台商协会前会长叶宏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最近珠三角企业动荡的局面,最核心问题是全球需求下降与竞争加剧的矛盾。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俯长碘短鄢的碉痊冬花通货膨胀,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购买力下降,现在是全球需求量减少的时刻,但是竞争者却不断增加,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兴起,“东莞制造”的竞争优势削弱。
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收缩
“今年的塑料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0%~40%,而塑料在一件玩具的总成本中几乎能占到60%~70%的比重。”东莞哈一代玩具厂总经理肖森林说,现在一些经销商最多只答应提高10%的价格,剩下的10%~15%的成本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企业利润一再紧缩,严重影响了出口信心,甚至是生存。
供电紧缺企业开工不足
能源供给紧张也影响到东莞经济的发展。今年2月,东莞部分镇街开始“开四停三”。企业开工不足,工业生产普遍受到了影响。
“就在6月份,凤岗镇也开始实施‘开四停三’措施,”王南阳告诉记者:“幸亏我们公司用的都是进口设备,耗电量相对少点,公司也买了发电机,影响相对小点。”
宏观政策限制企业利润
工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也受到宏观层面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家收紧银根,导致企业贷款困难,原来的贷款也出现还款困难。此外,去年下半年开始频繁出台的对加工贸易的限制措施,使东莞备受影响。
有企业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员工工资,现在要交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平均每人每月接近200元,一年2400元,如果是一家万人工厂,一年就要增加数千万元的成本费用。
国际贸易壁垒增加成本
国际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尤其是欧盟不断出台新环保措施,也让玩具企业主坐立不安。目前强制性产品认证收费,包括申请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监审复查费等多项,全部申请下来,费用高昂,企业的成本增加。
Ⅵ 雷曼兄弟为什么会破产,雷曼原来都有哪些业务
通过雷曼的财务报表,发现 雷曼的业务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是其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占有雷曼总资产的 98%,也是雷曼 85%左右的收入来源。资本市场业务分为固定收益和权益两大块,分别从事固定收益相关和股票相关的证券买卖、资产证券化、研究咨询支持等活动。其中的固定收益类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也是直接导致雷曼破产的主要环节。
雷曼以做市商身份进行政府和市政债券、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债券、抵押贷款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是在这个部门进行抵押产品和衍生工具的设计和发起。即固定收益类业务基本就是一条次贷类产品的生产、卖出和交易的完整链条。 雷曼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分别是利息和股利收入(interest and dividends)以及交易性损益(principal transaction),利息和股利收入来自其持有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性损益是其所持有的所有金融头寸价值变动导致的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其资产减计的损失都是放在这个科目下的,是雷曼 0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雷曼由于近几年操作偏激进,买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和高风险资产,杠杆系数非常高,其资产中 45%是金融头寸,这些头寸中高收益的债券和贷款达 327 亿美元(2007年底数据)。高收益指的是那些投资评级在 BB+以下甚至是没有投资评级的证券和贷款,可以说是垃圾资产。按资产级别来分,其二季度末持有的三级资产(没有市场价格,其价值是公司根据一系列假设计算出来的,通常是些经过多次打包和分割后的衍生产品)还有 400 多亿美元,这将近 400 亿的资产随时都可能变得一文不名。雷曼的股东权益仅 263亿美元,根本无法消化垃圾资产贬值的损失,其命运只能是破产。
Ⅶ 这次金融风暴雷曼犯了什么错误可以避免吗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后的这一周,成为了华尔街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根据破产法第11款条例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意味着这家具有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走进了历史。雷曼兄弟成长史是美国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缩影,其破产是世界金融史上一个极具指标意义的事件。
雷曼兄弟兴衰史
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国际性的投资银行,总部设在纽约。雷曼兄弟公司成立迄今,历经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袭击和一次收购,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纽约大学金融教授罗伊·史密斯形容为“有19条命的猫”。
1994年,雷曼兄弟通过IPO在纽约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2000年正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际,其股价首次突破100美元,并进入标普100指数成份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750亿美元,标准普尔将其债权评级由A提升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评为年度的最佳投资银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上独占鳌头,但最后也恰恰败在了这个业务引发的次贷危机上。2008年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开始狂跌不止,一周内股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直至最后倒闭破产。雷曼的破产,使美林老总也吓破了胆,赶紧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将美林卖给了美国银行。
出事的为什么总是投资银行?
在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购的贝尔斯登,在半年时间内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家了。
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气,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势头,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传统意义上的投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来,投行成为了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从最初两个世纪前的为贸易融资、为基础设施融资,到后来强力介入企业重组、证券期货市场等。
实际上,当金融创新愈演愈烈后,投行的性质就开始越来越像一个高级赌场了。投行们设计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将其实施,催生出一个个市场奇迹。也许正因为此,投行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促成一个10亿元的兼并,估计它得拿走1个亿,但它付出的就是几个所谓高智力的策划和评估,最多拿点钱买点股份撬动撬动。在创新的招牌下,在巨额高利的引诱下,投行当然满怀激情,不遗余力,甚至铤而走险了。
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金融机构大肆盲目利用“证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杆率结构性产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个金融业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的欢欣之中,而忘却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泡沫终会破灭。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度扩张信用的产物。各种信贷大肆扩张,置实际承受能力于不顾。它在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时,也在刺激着贪婪与投机的欲望。
经济金融的产生本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无休止的利益、消费追逐中,人们忘记了生产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标就是更多、更好、更强,至于有没有如此的必要,则没有人去认真的思考了。一个三口、四口之家,住在1000尺的房子里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追逐2000尺?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顾追求最大的利益,而丧失了价值评判的标准。当一切的一切都以利益、享乐为标准的时候,灭亡和灾难就很难完全避免了。
虚拟金融和现实经济生活的严重脱节
金融创新出现后,金融投资开始过度依赖数量化模型,理论假设与市场现实严重脱节,对未来的资本收益变化的预测也严重失真。雷曼过多的涉足复杂的衍生工具市场,问题出现后有一个传导过程,很难马上浮现出来,所以仍然沉醉于昔日辉煌,错失多次救亡机会,最终因为美国政府拒绝包底而崩盘。
近年来,有着严格假设条件和繁杂理论结构的数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评级机构的追捧,成为度量金融风险的主要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数学博士和计算机博士进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和评级模型,但面对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
现实经济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数理模型不论多么精巧庞大,也难以涵盖所有的情况和风险特征,如果过度崇拜数理模型,以若干参数来完全描述市场风险的变化,替代理性的市场投资决策,必将导致危机的发生。
近30年来,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买卖的链条越拉越长,分散的范围越来越广,交易完成后,最终的投资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间已经相隔万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例如,引发本轮危机的房屋次贷产品,从最初的房屋抵押贷款到最后的CDO等衍生产品,中间经过借贷、打包、信用增持、评级、销售等繁杂阶段,整个过程设计有数十个不同机构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投行的奖金激励方式也极大地助长了高管层的道德风险—为追求高额奖金和红利,无视审慎性要求,盲目创新业务。
其实现在的次贷危机仍未度过危险期,更没有到头,次级贷款的期限大多为30年,而现在距离次级债的发放才刚刚过去5年。美国整个次级债及衍生产品的规模在12万亿美元,现在仅仅冲销了5000亿美元,还不到1/20。不管是次级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上来说,都有可能出现危机的进一步延续。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赌上
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导致其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成为坏账,是因为它在次贷产品上赌得太多了。除了赌次贷产品,雷曼还赌信贷违约掉期。“信贷违约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是一种转移定息产品信贷风险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额高达8000亿美元。
资本市场本就是豪赌,雷曼更是豪赌。资本市场是所谓杠杆融资,也就是有少量自有资金然后成倍借钱。华尔街的平均“杠杆”比例是14.5倍。
瑞士信贷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银行及雷曼兄弟等大型投资银行之所以纷纷在瞬间倒下,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投资了大量的与次级债有关的证券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的投资原则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资杠杆,即这些产品的投资收益与亏损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赚就会赚得更大,亏也会亏得更多。这个时候已没有什么大银行与小银行的实力区别。现在哪家银行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取决于他们与次级债有关的金融产品的距离。”
雷曼兄弟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持有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随着信用风险从次级抵押贷款继续向外扩展,则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也开始大幅下滑。持有的产品都出现了问题,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政府想救也难了。
美国政府为什么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规模比贝尔斯登更大,为什么美国政府在先后救援了贝尔斯登以及两房之后,却拒绝为拟收购雷曼兄弟的美洲银行以及巴克莱提供信贷支持,从而导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呢?美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实,美国政府在救援了贝尔斯登之后,美联储受到了大量的批评。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为什么政府要用纳税人的钱去为私人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失误买单?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机构会不会滋生新的道德风险,即鼓励金融机构去承担更大的风险,反正最后有政府兜底?因此,当雷曼兄弟出事之后,美国政府就不得不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一年有余,市场投资者对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可能出现的亏损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开始发挥作用,在这一前提下,一家投资银行的倒闭不会引发金融市场上更大的恐慌;另一方面,在对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评下,美国政府也需要来澄清自己的立场,即除非引发系统性风险,美国政府不会轻易利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援私人机构。私人机构应该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这不仅包括管理层,也包括股东。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在接管两房时表示只保护债权人利益,而撤换了管理层以及严重稀释了两房股东的股权价值。投资失败就得承担责任,这是自由市场的核心原则之一。
Ⅷ 金融高杠杆有什么影响
答:
金融高杠杆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会同时增大风险。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08年金融危机,危机前美国投行赚得盆满钵满,危机后雷曼兄弟倒闭,世界经济大衰退。
Ⅸ 雷曼兄弟银行为什么会破产,他不是美国4大银行之一吗
雷曼兄弟这家超过150年的金融“巨鳄”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季节,终于支撑不住,落得个“破产申请”惨淡下场,让国人对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重
新评估。受该事件影响,昨日中国银行股大面积跌停,招商银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发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债券的公告,所持债券即使全部损失
,也仅仅影响每股收益0.0324元/股,实质性影响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资者是否会理性对待,还得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面临破产!”——这一消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然而其带来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
继昨日华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响之后,今日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16.07元)也发布了受累于雷曼兄弟的消
息,公告称,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共计7000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昨日银行股的齐齐跌停,这一不利消息的发布,又可能被市场所放大。
实质性影响有限
今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
美元。公告同时称,公司将对上述债券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审慎原则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7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相当于4.77亿元,这一数字对招商银行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如果招商银行对持有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计提10%的减值,那么损失将会为4770万元。按照招商银行总股本147.07亿股计算,那么影响每股收益将仅
仅为0.0032元/股;
如果招商银行对7000万美元计提50%的坏账准备,那么对每股收益造成的影响也只有0.0162元/股;
即使作最坏打算,对这7000万美元进行全额坏账计提,那受到的影响也不过仅为0.0324元/股,这一数字与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显然所
占比重是相当之小的。
因此,民族证券分析师认为,招商银行虽然对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没有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但这一事件即使作最坏打算,给招行带来的实质性影
响也相当有限。
市场可能反应过度
“实质性影响有限!”这是业内人士对招商银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评价,但市场会理性对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