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五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近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的话,因为确实受美国的那个特朗普政府的影响,所以说人民币汇率,那个走势主要是先还是也升值升值了过后边贬值贬值了过后又升值,现在也处于升值的通道当中。
❷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
汇改历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奥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强硬,超出国际市场的预期。他强调中国致力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并在下一步推进汇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❸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和手段
人民币汇率政策手段包括:
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 确定适当的人民币汇率干预机制; 确定适当的人民币汇率干预力度。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由两个指标组成:
一是出口换汇成本,即
,式中Re表示出口换汇成本,Pn表示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收购成本加收购费用,Px表示出口外销价格。它反映某一既定汇率水准下,出口的本市成本和出口商可能得到的收益,可以作为干预汇率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二是局部均衡汇率,即考虑生产、消费、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贸易条件以及关税等综合情况,把实际生产与金融交易结合起来,采用局部均衡模型,求出符合客观经济条件的局部汇率水平作为干预的目标汇率。
中央银行选择适当的干预时机是干预成败的关键。干预时机的确定依赖于两个因素:
一是受中央银行干预思想的制约。主动干顶思想是当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发出预调信号后,即开始着手筹备调整行动。被动干预思想是当国内外压力巨大时,被迫进行干预。主动干预思想指导下的干预时机选择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二是受中央银行对国内外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观察和理解的制约。
中央银行对监测系统中纳入的统计指标所显示的汇率偏离迹象的及时把握和准确理解,有助于干预时机的把握。但有时某些突发因素的变动不能完全从监测系统中反映出来,而这些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又可能很大,所以需要中央银行与国外有关机构保持密切的业务和信息交流,以便为中央银行正确及时地把握信息和选择干预汇率的时机。
中央银行确定适当的干预力度也是人民币汇率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干预力度要依据四个因素确定:
银行同业外汇市场的汇率水平与目标汇率的差异; 国内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受到的冲击程度; 外汇收支平衡状况、外汇储备的充裕程度及向外融资的可能性;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状况。 确定干预力度与信息掌握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掌握可靠信息的条件下,可减少干预的频率,不宜再采取小幅频繁干预的办法。
❹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从兼顾贸易和非贸易两方面的需要出发,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第二,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为了配合外贸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国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第一阶段
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第二阶段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❺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❻ 加币对人民币近十年最低汇率是多少怎么查询
加币对人民币近十年汇率如下表:
加元对人民币汇率去年飙升至数十年以来高位的辉煌表现已成明日黄花,在商品价格下滑与全球经济步履蹒跚的拖累之下,加元汇率步步下滑.目前加元汇率已经撤回到近一年以前的水平,分析师认为加元对人民币再次升逾平价水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商品价格继续走低,加元汇率肯定会随之下跌.而我们大体上认为,商品价格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一路走软."BMO资本市场的资深分析师Sal Guatieri表示."所以(加元对人民币汇率)难以达到,除非油价回到纪录高位." 在原油价格以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滑的影响下,加元兑美元周二从一周前的1.02加元跌至1.0452.
❼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介绍
一、人民币汇率政策定义:
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汇率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措施,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的监测。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手段包括:
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 确定适当的人民币汇率干预机制; 确定适当的人民币汇率干预力度。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由两个指标组成:
一是出口换汇成本,即
,式中Re表示出口换汇成本,Pn表示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收购成本加收购费用,Px表示出口外销价格。它反映某一既定汇率水准下,出口的本市成本和出口商可能得到的收益,可以作为干预汇率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二是局部均衡汇率,即考虑生产、消费、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贸易条件以及关税等综合情况,把实际生产与金融交易结合起来,采用局部均衡模型,求出符合客观经济条件的局部汇率水平作为干预的目标汇率。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单一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过去10年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同时也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将为周边地区和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事实证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有利于亚洲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实际,应当长期坚持。我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贸易放开经营比较充分,服务贸易比较开放。二是资本项目过度管制得到消除。三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是国家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我们的方针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在继续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❽ 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走势图
在金投网外汇网站可以查看,网址:http://www.cngold.org/img_date/cny_usd.html
这是近4年的月K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