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现在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中国截止到2018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1)一次性下调汇率扩展阅读:
汇率制度的内容:
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参考链接:网络--中国汇率制度
② 汇率高好还是低好
1、首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越高,代表人民币越贬值,反之亦反,这是基础概念。
2、其次,越高好还是越低好?对个人或企业家投资,那的确取决于你是做的什么方向的交易,你是外汇交易的空头还是多头,你的公司财务上是需要汇出还是汇入国内。
3、再次,对宏观。人民币越便宜,对出口越好。这是2002年加入wto之后的一个主旋律。因为同样人民币的物品出口到国外换成美元更便宜,价格越低,销量越高,这是最简单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出口又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余俩是投资、消费),所以,为了促进出口,国家是不可能让人民币使劲升值的。任何国家都是。日本当年广场协议,受美国压迫,一次性大幅升值日元,经济也遭受了重创,这就是例子。
但是,除了出口,人民币还要有个别的角色,在大国崛起中,币种自由兑换的问题。你一直贬值,或者币值极不稳当,就无法担当这个角色。无论是成为全球交易货币,还是成为各国央行一揽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人民币向美元一样相对有个稳定的价值。
③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④ 外币的汇兑损益多久做一次每个月都需要做调整吗假如第一个月做了汇兑损益,第二个月怎么做以此类推
外币的汇兑损益多久做一次?每个月都需要做调整吗?
外币的汇兑损益每月末做一次。每个月都需要做调整的。年末结转至本年利润,汇兑损益科目清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外币折算
第十一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一)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
⑤ 什么是汇率一次性重估调整
one-off revaluation就是“一次性重估调整”,也就是对人民币值进行重估后一次性汇改,将汇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跟“一次性重估调整”相对的就是graal adjustment(渐进的调整)。One-off的意思是“一次性的”,例如:special one-off prices(一次性特价)。Revaluation指的是“重新估价,币值的重新调整(尤指升值)”。
例如:the progressive revaluation of the dollar(美元汇率比值的累进提升)。
⑥ 一国生产率下降,为何该国汇率升值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学习指导,第15章第5题:美国生
1.实际汇率不考虑通胀,没货生产率下降偏向进口,因此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减少,美元实际汇率贬值。你分析的是美国国内的通胀,问题问的是实际汇率。
2,名义汇率是实际汇率考虑双方国内的通胀,因为是一次性的生产率的下降无法判断两国通胀比的变化。
⑦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汇率下降吗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汇率的不完全转嫁。理论上,当汇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受到相对应的影响。所谓汇率的不完全转嫁就是说,汇率变化和国家贸易量之间的变化,相关性比较小。也就是,汇率发生剧烈变化,而国家贸易进出口变化不大。那么我们来看AA-DD模型。以中国为例,调整汇率水平,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如果汇率不存在不完全转嫁问题:BP曲线左移。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净出口减少,国民收人下降,国内吸收萎缩,IS曲线左移。如果希望保持IS曲线,那么我们需要执行比较激进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类似的,为了达到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我们要执行一定程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让进口量增加。相同的问题,在汇率存在不完全转嫁问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程度不同。首先,人民币升值因为汇率转嫁不完全,进口量增加没有那么大。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进口量,紧缩性货币政策需要执行的更加激进。类似的,因为汇率转嫁不完全,人民币升值导致净出口减少的程度没有那么大,因此为了刺激经济而执行的刺激性财政政策,不需要执行的那么激进。综合来说,和汇率完全转嫁相比,在汇率不完全转嫁的前提下,为了达到对进出口数量上同样的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执行的更加激进,财政政策则可以执行的没那么激进。
⑧ 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
可以每年调整,不过由于现在汇率变动频繁,建议每月调整。
如何调整呢,如果你用手工帐:
1.有外币往来的科目设立外币明细科目,比如应付账款--美元帐户
2.月末结帐结转到下个期间如果有汇率的调整,就直接通过汇兑损益凭证调整含有外币的科目余额。
比如 上月美元汇率 6 这个月为7 应收账款中美元帐户余额为 600(人民币).
借:应收账款-美元帐户 100
贷:汇兑损益 100
通过凭证调整美元帐户余额为700.
你可以看出应收账款中的外币始终是100美元,只是因为汇率的调整使得我们的报表有比较大的出入,所以进行的调整。
⑨ 人民币与外币汇率多长时间调整一次
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从周一至周五,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现在的货币体系基本上都是浮动汇率,你去银行换钱的话,就按照你换钱时的汇率进行结算
⑩ 政府重估可以降低汇率吗
会的,拿中国为例子。中国将据自身需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
升值压力减少只能意味着作为政治问题的人民币汇率博弈或暂平息,但作为市场问题的汇率压力仍然存在,即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没有人知道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应该是多少,但是全世界都认为人民币该升值。事实上,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在去年出现较大的贬值,因为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较多。但今年美元大幅逆转,加上中国工资上调,尤其是PPI大幅增长,有效汇率实际是较大升值。
探索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前提是国内要素价格的合理,中国货物的竞争力首先来自被控制的廉价的要素成本。所以,自2005年人民币启动升值之时,国内资源价格改革(包括资源税)也如影随形。在所有扭曲的要素价格中,货币和人工被低估得最多,但是,要素价格的纠正只徘徊在资源领域,而利率和工资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这些因素导致了成本性通胀、购买力下降及投资过多。
在国内要素价格理顺之前,重估汇率水平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中国经济“被高速增长”以及因要素扭曲造成的贸易顺差,让具有外部性的汇率承担了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尽快理顺包括人工、利率在内的要素价格,但是,危机后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维持增长的做法,加大了货币供应并令利率降到更低,进一步扭曲了要素价格,导致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削弱了消费。
现在,最糟糕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因为迟迟不加息,会刺激更大的资产泡沫;而升值预期不打消,以至于即使剔除难以算计的热钱,对国内的伤害已经足够强大,因为他给予了国内资产投资者更多信心,并令中国利率政策追随美联储防止利差扩大。当美联储零利率不变的时候,中国低利率政策继续为资产投资提供强大的动力。实际上,推动资产泡沫的是国内资金而非热钱。
摆在眼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通过出乎意料的一次性升值打消国内外升值预期,资产市场魅惑人的故事就会结束,热钱也将撤离,但没有人支持这种冒险;要么,提高利率打击资产泡沫,但是,政府并不情愿打击已经遍地开花的地方投资,这使得加息也难以做到。 即使姿态性的开启人民币逐步升值进程,也是一个糟糕的选择,这会刺激热钱流入并帮助资产泡沫膨胀,为投机资本提供了撤离的机会,当升值预期发生逆转,也就是泡沫破裂之时。
我们认为,中国应放弃追求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提高利率抑制当前的投资过热、通胀压力与资产泡沫,并致力于分配改革(人工)。这样或许让一些制造业、建筑工人失业,但会提高服务业需求,尤其要及时解决房价过高问题,将会逐步提高国内消费。
美联储危机前的利率政策造成了中国产能泡沫,而危机后的政策则刺激了中国资产泡沫。如果中国不敢先于美国加息,而且时间足够长将令中国累积巨大通胀与泡沫压力,一旦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中国资产与产能泡沫会同时破裂。与以前中国缺乏资产泡沫的调控相比,这样的结局风险更大,并可能引起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尤其是移民潮导致的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