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利用高杠杆的
这跟金融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有关系,比如期货,要求10%的保证金,意味着1万元自有专资金可以撬动10万元的期货合约属。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高度市场化,没有限制投资上限。他们通过使用多种金融工具,实现多个杠杆叠加的效果,当然控制的资产就多了。虽然这样盈利巨大,但是损失起来,可能瞬间蚀本。
❷ 投资银行都有哪些部门各部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很多的部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自己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❸ 什么是投资银行的杠杆
在20倍的高杠杆放大作用下,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投资损失率达到18%至66%,平均损失约% 次贷危机席卷了整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除了美国的Countrywide、新世纪金融公司以及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北岩银行等业务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领域的机构遭受重挫外,美林证券、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大型综合银行或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 尽管美林有大量相对稳定的经纪业务,尽管花旗有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和全球化的分散投资,尽管瑞士银行因其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业务一贯享受着最高的信用评级;尽管房地产抵押贷款只是它们众多利润源中的一个,而且贡献并不大——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业务让这些金融巨头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金融集团希望通过复杂的业务结构来分散风险,用精细化的测算来拨备风险,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垃圾债危机、到1987年黑色星期五中的组合投资保险策略隐患、90年代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危机、再到此次次贷危机,大型金融集团在历次金融创新产品危机面前不堪一击,“风险分散”和“流动性拨备”都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中资企业损失较小,但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到处都需要创新,到处都可能是创新的“地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多收益源不能分散风险美林证券与贝尔斯登是次贷危机中损失较大的两大投资银行,但从他们的业务结构看,包括了股权、固定收益、投资银行、交易清算、私人客户理财和资产管理等多个部门,涉及代客交易、交易清算、结构化产品设计销售、做市商、自营交易、风险套利(套利并购重组事件)、传统套利(套利价差)、证券出借、证券化产品发行和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私人股权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 除了抵押贷款证券(MBS或ABS)外,他们的业务还涵盖了国内股票、国际股票、国债、市政债、公司债、垃圾债、可转换证券、股票衍生工具、利率互换产品、外汇互换产品、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多种产品。 雷曼兄弟等亦是如此,其业务结构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每个结点都充斥着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多结点来分散这种风险。 现实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般来说,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收益来自于五方面:自营(Principal Transa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抵押贷款服务权收益(MortgageServicingFees)、佣金收益(Commissions)和资产管理收益(Asset Management)。而花旗、瑞银等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机构,其业务结构就更加复杂,收益源也更加广泛。 但问题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可能会完全对冲掉多收益源的风险分散作用。 大机构次贷损失30%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美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动性和资本金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集团根据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计算出在发生危机事件时所需要的最大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需求将主要通过资本金来满足。 即,公司的资本金应该可以保障公司在发生极端事件、且不能进行外部融资情况下,不用变卖资产就能够满足正常的债务偿还需求、法定资本金需求和一定概率下或有负债的发生额(担保、资本承诺等),并可满足危机发生时抵押品价值贬损所导致的抵押融资额减少、甚至无法获得抵押融资时的资金需求,以及公司长期债被降低一级时衍生品交易中所产生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为了保守起见,金融集团一般都会要求其现金资本和其他备用流动性所构成的流动性池应该大于危机发生时的最大资金需求——贝尔斯登和美林都要求其流动性资源应是短期无抵押融资的1.1倍以上,而雷曼兄弟则要求其流动性池里至少要保持20亿美元的富余流动性。此外,美林还要求它的长期资本资源至少要比长期资产需求多出150亿美元,这一原则也同样被用于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风险的监管。 精确的数量化管理似乎给公司稳健经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而它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各家金融机构都放心大胆地使用较低的拨备和较高的财务杠杆。美国证券公司平均的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大于20倍,而净财务杠杆((总资产-低风险资产)/有形股东权益)在15倍左右,商业银行平均的总财务杠杆则在12倍左右。高杠杆虽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公司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额不足,将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 以贝尔斯登为例,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16倍,只要总资产中的3%、风险资产中的6%发生净损失,就会产生致命后果——公司现有130亿美元的有形股权资本、正常情况下每年可产生2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即,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就是150亿美元,而公司在抵押贷款上的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其中的20%发生问题就将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美林来说,表外风险头寸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其一年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表外承诺额就高达470亿美元,一年内如发生降级等特殊事件所导致的追加保证金或回购承诺要求达到630亿美元,两项相加就达到1100亿美元,而公司的有形资本金不到400亿美元,即使加上其他备用流动性,最多也只有630亿美元。实际上,公司总财务杠杆率、净财务杠杆率分别为20倍、13.8倍,如果总资产损失5%以上,风险资产损失7%以上,就将导致破产危机。 实际上,正是高杠杆让金融控股集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变得异常脆弱——如果金融集团将总资产平均分布在20项业务上,那么,在20倍杠杆下,每类资产50%的损失将导致集团资本金损失一半,而在次贷危机中,各大金融集团的投资损失率在18%至66%之间,平均损失30%左右。 贝尔斯登卖股权给中信真实原因在成熟业务上,经过多年的数据、经验积累,欧美市场上的成熟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估算确实已经比较准确,足以支持其低拨备下的高杠杆运作,并成为其在收益率上战胜新兴市场金融机构的有力武器。 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由于历史数据较短,风险的估算常常发生偏差——这种偏差不是一两家金融机构的偏差,而很可能是系统性的偏差,比如次贷危机,AAA的次贷最终被证明是整个金融系统在房地产牛市行情中的整体估价错误。 其结果是,当危机真实发生时,实际的流动性需求可能远远超过公司的估算:抵押品价值的贬损程度可能超过预期,从而要求更多的保证金支持——没有一个机构会为AAA级的债券拨备出30%的贬值空间(真实的拨备额不到2%),为AA级债券拨备出60%的下跌空间。 实际上,当危机到来时,所有次级贷款的价值都发生了大幅贬损,AAA级债券目前已累计下跌30%以上,AA级下跌60%,A级跌幅超过70%,直追BBB及BBB-80%左右的累计跌幅。尽管各大金融集团都以AAA及AA级次贷为主,但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中的投资损失率都达到20%以上。 此外,或有负债可能在某一时刻被要求全部兑现——次贷危机中的回购协议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致命伤,按照历史的估算,售出的次贷被要求回购的概率仅为1%至2%,但当危机发生时,几乎所有次贷的违约率都上升到10%、甚至20%以上,从而被要求全面回购;抵押融资渠道可能大幅萎缩,目前新的次贷发行几乎成为不可能;而公司信用评级可能被连降几级,从而在次贷以外其他衍生品的交易上被要求大额追加保证金......总之,针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拨备可能完全不够,它将吃掉所有的富余流动性和公司计划用以扩张的资金,甚至会消耗其他业务的拨备额,并引发全面裁员。 宁选高风险不选高杠杆金融创新过程中风险的估价通常是不准确的,金融集团希望用复杂的业务和分散的收益点来降低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但金融企业的高杠杆放大了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可能会感染其他业务,并危机整个集团的安全——实际上,在投资银行平均15倍左右的净财务杠杆和20倍以上的总财务杠杆下,5%以上的风险资产亏损将给公司带来致命打击。不仅如此,危机还对股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限制了企业在其他高速成长领域上的扩张速度。 如果把金融机构的三要素绘成一个三维图,波动性、收益率和杠杆率。那么,对于金融集团来说,在新业务上杠杆率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波动率的数据变得不那么可信了,一旦风险失控,低杠杆的集团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局部,从而可以发挥真正的金融集团多收益源分散风险的作用,在低谷中趁机收购其他企业;与之相对,高杠杆的集团将使风险扩大至整个集团,从而成为低谷中的被猎食者。 在金融创新中,唯一安全的是现实的拨备,而不是信用评级或其他基于历史数据的模拟测算。 金融创新过程中,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是控制创新业务风险范围的必须。“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新产品的拓展,也同样适用于跨地域的扩张,在新地理市场上,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
❹ 投资银行如何构建组织结构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设计 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一般原理 管理组织结构最基本的原理主要有: 统一指挥的原理 以工作为中心的原理 管理幅度原理 管理层次的原理 专业化原理 权责对等原理 才职相称原理 现代组织理论 ——权变组织理论 集权与分权是现代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的重大课题。 权变的组织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观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按照现代组织理论,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以下几种 高度集权式。这种形式就是指将管理权集中在上层管理 直线式。所谓直线式,也叫条条组织或军队式组织 职能式。这种组织体制是使各个部门分担经营各种职能,各部门按照各自的专门职能,指挥其他部门并发布命令的组织。 直线职能式。即按投资银行经营的特点,对象和区域,划分出层次,建立指挥系统 矩阵式 事业部制。就是按业务范围(或按地区)组成一个组织单位 (把这个组织单位称为事业部),并给予那个单位一整套完成事业的责任公司内体制。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职能的分析和职位的设计 部门设计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设计 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 横向联系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规划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按预期成果分权的原则 功能分明的原则 职权阶层原则 指挥统一原则 责任绝对性原则 权责相称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策略 功能性组织结构。是指将同一部门或单位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这是一种包含前两种组织策略的混合型组织结构 目标导向的组织结构。它是指将为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方面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 直线组织结构与扁平组织结构 机械式组织结构和有机式组织结构 权变的组织结构 权变的组织结构着眼于任务、组织及人员的相互配合,研究组织的职能如何满足成员的需要以及怎样面对外来压力 几种可选择的组织结构设计 由国际部统一制定政策,会降低各子公司的经营灵活性; 信息传递路线长、效率低,易造成决策迟缓,降低管理效能; 国际部分有自己专门的研发人员,不得不依靠国内各业务部,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矛盾。 可以加强子公司之间的信息联系与沟通; 可由国际部来划分各子公司市场,避免内部肓目竞争; 由国际部统筹资金,可比各子公司各自筹资减轻利息负担,可以更好地开拓国际业务,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国际部结构 各子公司容易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公司整体利益 各国子公司经营的自由度大,自主性强,能灵活调整经营战略; 有利于吸收当地资本和人力资源,以降低成本; 母子公司关系规范、稳定 超事业部制 各事业部往往容易追求短期收益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 事业部往往注意利润目标,而忽视投资银行的社会责任,难以实现非经济性的其他方面的目标。 向多数高级经理人员灌输利润动机就会有成效; 决策过程也就更加单纯; 事业部制比直线一职能制更易于达到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 事业部制 高层管理人员需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常淹没于日常事务中 适用于早期小规模企业 直线制 缺点 优点 第二节 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历史演进 投资银行的产生 投资银行的初步发展 现代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投资银行的产生 早期的投资银行在成立之初都是家族企业,采取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在此阶段,投资银行的业务十分单一,规模很小,重要职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家族成员,遇有经营决策问题时,通常通过家族会议来解决;由于业务单一,几乎没有分支机构,所以也无须划分和设置部门。这个时期的投资银行甚至谈不上有成型而完整的组织结构,只是一些个体的家族性商号。 投资银行的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通常是直线集权式或母子公司式的 家族合伙制所有形式及集权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然而,这种合伙家族制和集权的直线式组织结构也有明显的弱点 因此,企业组织结构也相应地从传统结构开始向现代结构过渡 现代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投资银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总要求 广泛地授权 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投资银行内部必须建立有效的岗位制约机制 组织形式的特点及投资银行可能的选择 合伙人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拥有公司并对分享公司利润的形式。 混合公司制。所谓混合公司就是指各不同部门在职能上没有什么联系的资本或企业合并而成的规模很大的资本或企业。 现代公司制。 第一,公司的集资功能。 第二,公司的法人功能和优点 第三,公司管理现代化的优点 股份公司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职能部门 (内部控制与核算中心) 功能部门 (利润中心) 现代投资银行多数采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 投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 投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形式 代理行(Correspondent Bank) 办事处(Representation Office) 附属行(Subsidiary) 分行(Branch) 埃奇法公司和协定公司 (Edge Act and Agreement Cooperations) 设立分支机构的影响因素 所在国环境 母国环境 业务类型 第三节 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现实模式 投资银行的主要组织 建立我国投资银行的组织体制 投资银行的主要组织 资本市场部 包括:公司财务部门、证券承销部门、并购部门、商人银行部门、杠杆收购部门、私募证券部门、货币市场工具部门、优先股部门、高收益债券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掉期交易部门、交易与套利部门、机构的资产管理部门、创新证券部、资产担保融资部门、不动产融资部门、证券化部门、项目融资部门、产品融资部门、销售/回租部门、风险资本部门、公众/市政融资部门、行业部门、私有化部门、公司重组部门、第三世界债务一产权掉期交易部门 消费者市场部 研究部 其他 例如,商品交易和信息管理产品方面的业务 我国投资银行的组织体制 董事会 执行委员会 总经理 计划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 管理部门 业务部门 本章小结 本章从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理论出发,对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组织演进进行了描述。
❺ 投资银行中有哪些部门阿
你可以看看国际两家顶级投行的结构:国内也是学国外,只不过业务收入来源比重不一样,国外的投行业务(比如上市承销和兼并重组顾问)比重大,
另外两大项:经纪/代客理财业务也比国内做得好,自营中(股票和债券),债券业务比国内大。
国内主要靠经纪业务和投行(仅上市承销)。
http://www.morganstanley.com/about/company/governance/orgchart.html
http://www2.goldmansachs.com/our_firm/corporate_information/business_overview/index.html
研究是独立的,一般是送给大客户的,不收钱。也有卖报告的,但是不是收入主要来源。
每个业务的强度都比较大,相对而言,投行业务的波动性大,忙的时候连轴转,而其他业务比较平稳的压力。
上投摩根是和JPMorgan的资产管理部门合资的,属于代客理财的部门。
http://www.51fund.com/front/about/backgrounds.htm
❻ 投资银行有哪些职位
行一般来说分会计,核算中心,后督,核规,零售,公司,信贷,科技等和生产有关的部门.每个部门基本都分设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科长,一般职员等.
非生产部门一般有什么人事,资产管理,保卫等.职位设置和上面差不多.
这些大概是一般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职位设置.
❼ 银行的投资银行部主要是做什么的
投资银行部主要从事投资理财。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
❽ 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属于哪个部门的下属部门,主要做什么
应该属于计划财务部或者是公司部,还有可能是支行筹备组,即营销部。
具体得看什么职能,根据职能判断属于什么的下属部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❾ 投资银行的ECM, ED, CMD, 和IBD分别指的是什么部门或职务 大概职责是什么
1、ECM=Equity Capital Market 资本市场部门
为投资银行部及其客户提供市场分析,为客户融资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多种金融衍生产品的专业建议
2、CMD=Capital Market Department 资本市场部门,叫法不同
协助IBD的证券承销业务,评估和控制承销风险,设计股票或者债券的发行结构,组织承销团,协调市场推介路演,主导定价和配售,以及管理项目收入。
3、IBD=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投资银行部门
投资银行部主要从事投资理财,也就是皮包银行。是银行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食物链的顶层。这个业务主要在谱银行业务基础上进行包装整合,以效率或者效益的形式整合银行传统产品。因此很多成为金融衍生产品。
4、ED=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
指规模较小的有限公司在不设立董事会的情况下设立的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职务,它本身作为一个董事是参与企业的经营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人担任执行董事,负有积极地履行董事会职能责任或指定的职能责任。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s)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
投资银行是指传统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服务机构,区别于商业银行的特征是风险不隔离;
在美国,投资银行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综合性银行分拆而来,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
投资银行的类型:
1、商人银行
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对现存的投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属公司形式从事商人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
2、全能型银行
这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主要在欧洲大陆,他们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
3、跨国财务公司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林、雷曼倒台,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