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央行为什么降息
央行的降息行为属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另外一个政府的财政政策
在发达国家,央行基本是独立的,基本是不从属于财政政策的
而中国的央行不是独立的,是从属于国家的政策发展规划,所以降息有以下几个原因(仅供参考,不全面,多多包涵):
(1)国家需要大手笔的投资,而国企尤其地位重要,所以由投资带动经济
(2)经济环境不好,企业不愿意投资,资金需求小,降息以吸引贷款
(3)国外央行在市场上大量的投放资金,害怕多余的资金流入本国,所以降息减少息差,减少热钱的流入
㈡ 央行会为降杠杆“限流”吗
(原标题:央行会为降杠杆“限流”吗?)
阎岳
最近几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大量资金,但市场流动性仍然偏紧,Shibor隔夜利率在10月份呈现“U”形走势。笔者以为,央行目前所做的,是力求在汇率、流动性和降杠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骤然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但流动性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紧平衡状态。
首先,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忍耐程度在提升,这势必会在资金面上有所反应。
在人民币10月份正式纳入SDR之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价值中枢有所下移,这就是市场所说的人民币贬值压力。而人民币汇率波动会直接体现在外汇占款这个指标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重要渠道。但自2015年以来,这个趋势被打破,外汇占款连续负增长,且规模有所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需要另辟渠道,而公开市场就部分承担了这一功能。
其次,常规逆回购火力全开以及MLF的及时续作和扩充,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
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被“重用”以及3个月期MLF的被“弃用”,表明央行希望有节奏的推升短端资金价格,以实现引导部分杠杆较高的机构降杠杆的初衷。尤其是企业降杠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成立包括央行在内的降杠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显示了降杠杆的决心。
在这样的形势下,央行有节奏的提高短端资金价格,借以抬高杠杆融资成本,从而实现企业降杠杆。这也是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适宜货币环境的应有之义。但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骤然收紧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第三,虽然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消除流动性的时点性波动,但其仍是影响流动性的一个方面。目前影响资金面的时点性因素是财政缴款。影响流动性的时点性因素一般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就可消除。
今年以来,逆回购的净投放规模和MLF的使用规模均比去年显著提高。统计显示,在短期资金的投放上,今年以来月均投放规模为309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57亿元,但长期资金今年以来的月均流出量为近1700亿元,明显减少。这是造成流动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目前全面展开的各项改革都需要货币政策给予配合,待央行在汇率、流动性和降杠杆之间找到平衡点之后,流动性紧平衡的状态就会有所缓解。
㈢ 央行为什么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2018年6月24日,央行宣布自7月5日起定向降准,下调五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2017年末上述银行总资产规模100万亿测算,预计将释放流动性5000亿元;下调邮储、城商行外资行等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
与MLF投放的流动性相比,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没有直接的利息成本、没有到期时间,因而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并给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长期流动性。
此外,由于降准实际上是扩大货币乘数,因此有助于提升后期基础货币投放的货币创造能力,对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回升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2018年以来,监管政策对信贷投向、非标融资监管显著收紧,部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表外逐步向表内转移。
本次定向降准延续了年初以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临时准备金工具等结构性、暂时性降准工具的思路,旨在配合实体经济表外融资需求回表,以银行表内资产规模增速的适度回升对冲表外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收紧等。
㈣ 央行降息降准真实目的意图 央行为什么下调基准利率
专家表示,当前全球掀起货币宽松潮,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此次超过市场预期的降准有利于信贷资金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向好,同时,股市和楼市有... 中新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李金磊)时隔两年多之后,中国今日起再次实施全面降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还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专家表示,当前全球掀起货币宽松潮,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此次超过市场预期的降准有利于信贷资金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向好,同时,股市和楼市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预计未来降息降准仍会出现。
为何此时降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央行昨日发布通知,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自2012年5月18日后,时隔两年多再次实施全面降准。这次降准时间和幅度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那么,央行为何在此时选择大幅度降准呢?
从国际上看,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全球正在上演新一轮“降息潮”,澳大利亚等至少10个国家近期宣布降息,欧洲央行也推出了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
从国内看,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2014年GDP增速创出新低,今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两年多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人民币七天六次逼近跌停,资本外流论断也不绝于耳。
央行此时降准被外界认为是“恰逢其时”。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通过此举可以有效释放可贷资金量,使流动的资金更加充裕,同时也对引导资金成本下行发出明确信号。
牛犁指出,从各方面看降准是必然的,包括目前物价水平较低,为降准提供了空间;国际上诸多国家都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大环境下也逼迫中国必须顺应这种潮流。此外,去年四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大规模资金外流,外汇占款减少,也为降准提供了条件。
产生哪些影响?对股市楼市汇市都是利好
对于此次降准,外界根据去年12月份人民存款余额测算,普遍预计将会释放5000-6000亿流动性,加上定向降准将会更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统计口径比较复杂,某些时点表现出来的存款额度不是很准,这都是大概预测。
赵锡军认为,数千亿可贷资金的释放将大大改善市场的心理预期,对股市、楼市、汇市都是一大利好。他指出,股市可能反应更积极一些,楼市也会出现一定程度回暖,但在楼市总体环境变化,以及不动产登记条例、房地产税等制度性安排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楼市的回暖可能不如股市。此外,降准也会对汇率产生间接的影响,随着货币供应变化,汇率的双向波动可能会更频繁。
对于股市,外界普遍持预计股市会重回“疯牛”状态。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降准有利于稳定经济及股市,尽快这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不及上次降息对市场猛烈的刺激作用,而且现阶段仍然处于去杠杆过程,预计本次降准将会对股市的调整起到减缓作用。
对于楼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信贷政策松绑的通道已经开启,楼市将获益最大。“从过往历史看,降准与降息是房地产发展的推进剂,只要降准,基本就代表了房价将出现一波上涨。已经明显企稳升温的楼市,在降准的影响下难免出现暖上加暖现象。”
张大伟指出,对于购房者来说,降准将放大市场利好,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将明显向好,入市的积极性会继续提高,而房价难以再跌,量价齐涨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银行资金宽裕后,房贷有望继续宽松,部分城市将可能在目前9折主流的基础上回归到8.5折。
“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将明显好转,房企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张大伟指出,目前整体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依然比较紧张,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极缺钱的开发商来说是利好消息,意味着从银行贷款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也将降低。
除了利好楼市、股市外,赵锡军认为,此次降准是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结合,既照顾总量,又突出重点,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薄弱领域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和倾斜。随着信贷供应的增加,在供求关系、风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利率会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会往下走,这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促使企业扩大投资,从而助推经济回稳。
未来趋势怎样?预计还会降准降息
此次降准后,货币政策将保持怎样的走向,还会继续降准或降息吗?央行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降息或降准仍会出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2015年的货币政策是否宽松还是要看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的具体情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2015年的物价水平整体不会偏高,还会有几次降准,也不排除降息可能。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目前经济增速处于24年低点,1月CPI或低于1%,经济下行通缩风险加剧,央行宽松压力加大。而随着IPO发行的加速和股票注册制的推出,从资本市场到经济的传导渠道正在打通,从而扫清了货币放松的障碍,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仍可期待。
姜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正向常态化回归,未来总量宽松政策有望成为货币政策的主力,预计年内至少还有3次以上降准,而再次降息亦值得期待。
不过,赵锡军提醒,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要保持促进经济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之间的平衡,既要托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又要在底线之上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
赵锡军指出,上次降息后很多资金流入到股市和资本市场,这并非降准降息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此次降准真正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多大影响,有待观察。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一降了之,应更加关注新增信贷的效益和质量,防止新增贷款投向产能过剩等正在调控的行业和领域。
㈤ 怎么降低杠杆率
之前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了一些国企改革的内容,对于企业部门去杠杆的内可能路径,央行研究局首席经容济学家马骏认为包括:核销部分“僵尸企业"不良贷款以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发挥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破产重组和债务处置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合理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权益融资的比例;对部分产品具有市场、生产成本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按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由银企双方自主协商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水平;加大改革力度以硬化国企和地方平台类企业的预算约束,降低这些企业过度负债的冲动等等。
㈥ 央行去杠杆会有哪些影响
你好,期货市场本身就是是杠杆交易制度,央行去杠杆与我们期货市场是没有关系的。
㈦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即金融去杠杆,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回如何不会答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其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㈧ 为什么要降低企业杠杆率
企业杠杆率(leverage ratio)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本/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财务杠杆概念: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
因为在居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部门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的情形突出,风险较高。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79万亿元,占全国非金融企业总负债比重大约为74.8%,占当年GDP比重为116.7%。从中不难看到,我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主要集中于非金融国有企业部门。因此,在去杠杆的任务中,有效降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是当前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
㈨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即金融去杠杆,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专,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属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其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