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你找的什么平台,可不可以信任这个问题,要从资金安全、杠杆倍数、利息比例、风控系统、服务态度等等各方面来综合考虑!你可以看一下上上策,他们还是不错的。
不过不管用什么平台,还是自己打电话去询问一下比较好,一个电话就能体现很多方面,比如:
1.平台客服电话接通及不及时。
2.平台客服说话的语气以及服务态度是否良好。
3.平台客服的专业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是以上给你的感觉都不错的话,基本上是可以信任的,因为培养这样一个服务团队,是很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当然你要问清楚关于平台的各方面。都了解清楚之后,可以自己先小资金体验一下,看看平台和服务是不是真的可以。
B. 现在的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泡沫会比房地产大吗
现在股市比房地产泡沫大,这种观点真是危言耸听,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太无知了,应该是对股市根本不了解,或者盲目看好房地产,才能给出这样的结论。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股市当前还处于被低估,根本就没有泡沫,有泡沫的就是部分已经被炒作高位,严重透支未来股价的部分个股,大部分个股都还在底部趴着,还严重被低估,又怎么可能有泡沫呢?
可以从整个A股市场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来证明股市有没有泡沫,截止周五收盘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6.07倍,深证指数平均市盈率为33.69倍。
政策开始对股市施压,采取“去股市杠杆资金”和“让股市走价值投资”等,这两个政策出台后,一个是对股市抽血,另外一个就是直接让股市去泡沫。
当前的A股已经是熊市之后,股市已经充分释放各种风险,并没有累积泡沫,又怎么可能存在泡沫呢?房地产不同,房地产之前一年一个价,累积十几年了确实存在泡沫,这是不可否认。
最后通过上面分析得知,股市比房地产泡沫大这是错误观点,当前股市还处于价值投资范围之内,根本不存在泡沫,所以建议大家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C. 简述股市泡沫价格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流入股市的钱多了:当大批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股市有恰恰处于价值洼地时,资金变回流入股市
当股市处于价值洼地时,IPO通常都比较少,股票数量相对恒定,流入的钱又多了,就会刺激股价上涨
当股价上涨时,闻到利益气味的各路资金,包括普通散户的钱又会跟风进入股市,把股价推得越来越高,泡沫产生
由于股价处于高位,IPO发行量通常会大增,造成股票发行量变大。上市公司股东套现欲望更为强烈。市场上股票越来越多
当市场上股票越来越多,进入股市的钱无法再更多时,股价变会下跌。
前期因为股价上涨而高杠杆操作的资金会率先夺路而逃,股价下跌更为严重,导致更多资金出逃
股市泡沫破裂
D. 股市 泡沫与杠杆的区别
俩者并没有什么联系,要说区别只能可以从俩者的定义上来看。
股市泡沫: 股市短期疯涨,市盈利急剧攀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即产生股市泡沫。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经济学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
杠杆:指杠杆交易,用于放大投资收益(亏损),减少投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如10万资金,通过10倍杠杆,最多可以交易价值100万的合约。目前杠杆交易在现货市场使用较多。
E. 为什么当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一起崩溃时,楼市总比股市更惨呢
刚才特地问了下一比较了解日本情况的友人,得知,今日东京的房价还算正常。
相比之下,国内的房价只是存在着趋于泡沫化的趋向,但距离泡沫,我认为还差的很远。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天天在叫嚷着怎样国内的房价才能降下来,什么政府提供2/3的房源等等。简直都是废话,这些无法实现的理想假设,谁都会提。前些日子,北京某区的经济适用房要部分调整为商品房以弥补地价上涨而造成的开放商成本损失,又是引起社会一片议论。
一、楼市规模比A股大近10倍,而楼市雪崩一般是当地人的灾难。海外热钱投机一个地区,它们首先投机房地产,赚了房地产的主涨波段后,把房子卖给当地人;然后转入股市;最后转战汇市,越到后来变现出逃效率越高。当地人一旦被套进楼市之巅,不会再有人去救他;海外热钱可能回来在股市汇市再次兴风作浪,但绝不会去当楼市的救世主。
二、楼市有杠杆放大的危机。股市崩盘,总会有股票在;但炒楼不同,往往是20%~30%首付,也就是进行了3.3~5倍的杠杆放大,一旦楼价下跌了20%~30%,原先的首付就完全损失,而且房地产泡沫破灭难免出现大的经济危机,失业大增,还贷更难,一旦断供,购房者就会倾家荡产,甚至负资产香港还有个人破产制度,内地还没有。
三、如果经济金融危机是滞胀型的,那么通货膨胀率会上升,房贷利率跟着涨,购房者将更容易断供。一些敏感者为避免更大损失,会快速抛房,一旦抛房成风,楼价会加速崩溃。由于土地楼房可以作为抵押资产,楼价下跌后重新估价,将带来其后信贷连环收缩。
四、恶意做空楼市者的成本比股市小。在中国A股,由于没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做空工具,恶意做空股市总要亏损的。但是如果有人恶意做空楼市,它只要在楼市泡沫的高峰抛出一些物业,然后不断减价出让,并不实际成交,即可达到带动恐慌者跟风的效果。
因此,经济决策层应高度警惕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恶果,并采取果断措施使房地产泡沫软着陆。治标的办法有二:一、加大土地供给,打击囤积居奇;二、提高二套及以上房贷的首付和利率,打击房地产投机。
治本在于改变现在的土地分配政策:一、改土地出让一次性拍卖70年使用权为按年度收取物业税的方法,从根本上遏制投机;二、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众监督,其一半比例应当用于廉租房等保障用房的建设。
倘若日本悲剧中国重演,那么不仅国民财富灰飞烟灭,那些既得利益者们也难免受到历史的惩罚
F. 加杠杆和泡沫的区别是什么
俩者并没有什么联系来,要自说区别只能可以从俩者的定义上来看。
股市泡沫: 股市短期疯涨,市盈利急剧攀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即产生股市泡沫。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经济学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
杠杆:指杠杆交易,用于放大收益(亏损),减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如10万资金,通过10倍杠杆,最多可以交易价值100万的合约。目前杠杆交易在现货市场使用较多。
G. 如果杠杆炒股一夜之间亏掉十年工资,炒股心态会怎么样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炒股永远记住不要借钱炒股,最可怕的不是股市风险大,更不是怕在股市踩雷,买到退市股,真正最怕的是借钱炒股,杠杆炒股。
杠杆炒股可以让人倾家荡产,可能让人妻离子散,可以让人负责累累等等,这就是借钱炒股最可怕的悲剧事件。
2015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2015年是杠杆牛,但随着大盘涨到6124点的时候,已经意识这样持续放开杠杆资金入市不是办法,只会更快的把股市推上泡沫。
永远都要记住两点:
第一,不要借钱炒股
第二,在股市风险放首位
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长久的活在股市,才有可能成为股市最大赢家。
H. 中国说去杠杆,去泡沫,具体是怎么去杠杆,去泡沫的
金融杠杆的本抄质是使用借贷袭做“以小搏大”的投资交易,使用杠杆,收入和风险同时成系数放大。用得好,成功实现“以小博大”;可一旦失手,出现市场逆转,那损失的就不只是本金了,由杠杆而引发的债务很可能远在本金之上。
简单地说,金融杠杆就是一个乘号(*)。我们在投资中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放大。
去杠杆就是减少金融杠杆。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金融泡沫就是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不当,
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国内投资规模急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的一种假象。金融泡沫开始破灭时,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消费高涨,物价节节攀升,人有了钱就花,不储蓄或极少储蓄。
图片来源网络
I. 除了市盈率外,怎样从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吗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个股市整体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资价值,还有如下指标。
(1) 红利支撑股价水平。有人举香港上市的汇丰控股和长江实业的例子,认为没有泡沫的股票价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红、净资产支撑的。然而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长性较差,炒作困难,分红或每股净资产确定了它的大致价格下限。
(2) 平均股价。2001年6月14日沪深市场(剔除了PT股)1089只A股平均价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沪深市场1121只A股平均价格为11.51元,有研究人员撰文认为,股票平均价格可以评估市场的投资价值或风险水平。平均股价在15元以上,风险很大,平均股价在10元以下,风险较小。这种经验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价指标的缺陷仍然存在,价格高低不能作为股票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送股、转增股、配股、股票拆细时平均股价发生跳跃,但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相应变化;平均股价没有考虑实质经济,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时,合理的平均股价水平自然不应相同。
(3) 平均市销率。西方有些学者(肯尼斯.L.费希尔,1984)就提出市销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每股销售收入。由于销售收入的波动性要比净利润的波动性小得多,所以市销率比较稳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计算平均市销率时,几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保证了计算的客观性。费希尔对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数据的检验表明,根据市销率判断个股和大盘,投资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费希尔看来,用市盈率定价是很不科学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却太低”。([ 美]肯尼斯.L.费希尔,2000)
(4) 平均市净率(托宾q).与费希尔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爱平均市净率指标,也叫托宾q指标(q ratio)。史密瑟斯认为,q值就像弹簧,将股市拉向它的内在价值位置。他还认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标大多数时候朝着相同的方向运动,但平均市盈率偶尔会给出灾难性的价值数据。有一个事例显示了托宾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华尔街价值投资》一书根据托宾q建议人们要抛空股票。
(5) 市场成本。市场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筹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后,市场上所有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成本在数值上恰好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用市场成本指标来衡量股市的投资价值,几乎具有以上几个指标的所有优点而没有它们的不足。市场成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衡量个股的投资价值,如果市价远高于市场成本,这种股票跳水只是迟早的事,反之,这种股票则值得关注。
市场成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不同时期的同一市场或不同的市场,都具有解释力。NASDAQ指数涨得太高,就必然会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这是资金堆积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线上就会获得较强的支撑,并不因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参见附表)而还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证指数的市场成本为1509.258点,根据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如果跌破这一点,并不是股市没有投资价值,而主要是投资者没有信心。
2. 几个悖论
(1) 经济高成长与上市公司质量差。前一段时间,证券市场上一片打假之声。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业绩好的不能相信,业绩差的也有操纵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国的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证监会、新闻媒体等等层层监督,难道做假会比非上市公司厉害,难道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的证券市场是转轨经济中的证券市场,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标来裁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民的信心,难道证券市场的发展就不需要投资者的信心?
(2) 中国证券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与证券市场问题成堆。客观地讲,证券市场是中国市场体系比较公开、比较透明的市场,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场之一。但给人的印象却是中国证券问题成堆,必须来一次伤筋动骨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这将把中国证券市场引向何方?
(3) 按现金流量贴现计算未必有投资价值,但外资收购意愿强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并不完全是按购买力平价确定的,而按现行的汇率计算,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有很强的购买力。这导致在国内投资者看来很贵的股权,在境外投资者未必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华社深圳又传出消息,美国艾默生公司花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公司下属的深圳市安圣电气公司全部股权。安圣电气尚且如此,大唐电信、中兴通讯(2002年1月9日总市值分别为9.57亿美元、12.44亿美元)难道市场价格很高,对外资没有吸引力吗?不要以为中国的企业不值钱,有些东西并不反映在会计报表里。当然,A股价格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数涨了15倍,但投资者整体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指数有时会误导决策。乍看来,沪市11年涨了15倍,上证指数年增长率达27.9%,非常之快了,股市里肯定积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细心的人应该发现,在1994年8月以前,市场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这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却将上证指数市场成本抬高到757.519点。实际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筹成本1509.155点)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9.74%,考虑到交易费用(含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中国的交易费用率较高,投资者的换手率也较高,所以总的交易费用数额可观),中国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其股价指数总是在不断上涨,原因在于经济在增长、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总额在增长、市场成本曲线也在逐步抬高。长期来看指数总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数涨了多高就据此判断股票市场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场上股价及其表现截然不同。有人喜欢将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上海市场的不同价格来说明中国市场里存在大量泡沫。这种比较是非常片面的。众所周知,由于市场割裂,国内投资者到香港市场上购买股票受到限制,两个市场上股票的供需关系完全不一样,由此导致价格出现很大差别是很自然的。如果两个市场是自由流动的,价格自然会相互接轨。另一方面,即使两个市场自由流动了,也不能认为A股股价就一定要以香港股价为标准与之接轨。价格将根据新的市场供需关系重新决定。
J. 加杠杆和泡沫的区别是什么
俩者并没有什么联系,要说区别只能可以从俩者的定义上来看。
股市版泡沫: 股市短期疯权涨,市盈利急剧攀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即产生股市泡沫。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经济学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
杠杆:指杠杆交易,用于放大收益(亏损),减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如10万资金,通过10倍杠杆,最多可以交易价值100万的合约。目前杠杆交易在现货市场使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