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
(1)杠杆静止时或杠杆匀速转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停的位置可知,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实验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吴刚同学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4)杠杆平衡后,由乙(b)图可知,在两侧钩码下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左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4格.
故答案为:(1)右;(2)AEDCB;(3)错误;方便测量力臂;(4)左;4.
Ⅱ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
由题意知,该同学进行了一次实验便得出了结论,实验数据比较特殊,所以结论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从一次实验是不能得到实验的结论的,这里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必须通过多次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表格设计如下所示:
测量序号 | 动力F/N | 动力臂L1/cm | 阻力(矿石重力)G/N | 阻动力臂L2/cm |
1 | 4.0 | 5.0 | 4.0 | 5.0 |
2 | ||||
3 |
Ⅲ 杠杆平衡的条件,求答案
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力臂构成反比,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
L1=W·L2
请同学采纳。
Ⅳ 某小组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
(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二组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取.
(3)分析图乙和图丙能看出,两图中的阻力和阻力臂都是相等的,但图丙中测力计的力臂小于图乙中测力计的力臂,故据F1L1=F2L2可知,图丙中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1)右;(2)乙图更好一些,因为该图进行试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3)丙图中测力计的力臂变小,故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Ⅳ .同学们利用实验共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使用的杠杆刻线均匀,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⑴杠杆
![]() Ⅵ 杠杆的平衡条件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 L1=W·L2。 Ⅶ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
解答:答:该同学只测量了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结论具有片面性,同时 Ⅷ (2014兰州)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
(1)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平衡后,此处为重心;
故答案为:(1)重心;(2)右;重心;(3)
Ⅸ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 不能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Ⅹ (4分)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⑴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