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11汇改之后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什么影响
今日实吋汇率:1人民币元=0.1503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㈡ 8.11汇改周年 人民币汇率跌破6.70是什么意味
总的看来,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灵活性和弹性也有所加大,贬值压力也明显增大。人民币汇率运行呈现出如下五大特点:
1、“汇率双向波动明显”首当其中。8.11汇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币汇率先后出现两轮影响较大的贬值。今年3月3日以来,汇率总体运行相对平稳,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又出现新的一轮贬值势头,甚至一度击破1美元兑6.7元。
2、汇率呈现出贬值趋势。总的来看,不论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都呈现出小幅贬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451元,较2015年末贬值2.33%。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8.11汇改以来至今年6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6.2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5.99%。
3、离、在岸人民币价差有所加大,CNH与CNY价差最高时达1300多点,加剧了市场货币投机行为。
4、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单一“锚定”美元转向了“双锚”机制,即以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锚定物”,使人民币汇率波动摆脱了受单一美元汇率的影响。
但由于美元仍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债务债权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5、市场贬值预期强化,加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并加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
8.11汇改以来,今年7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别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为6.7116,18至1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处于6.70-6.71之间波动。
7月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关口,这的确加大了市场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
实际上,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走势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总的来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一段时间内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㈢ 人民币汇率的汇率走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较快提升、国际收支保持顺差格局、货币政策以稳健偏紧为主、外汇储备总量高以及中外投资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将导致人民币升值,但不会大幅升值,中长期基本稳定、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大。
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9.64,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币中间价震荡走高,当月6.3017开盘,收于6.2892.
由于美元指数持续上升和去年年底国内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人民币汇率新年开局疲软。2015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248,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8个基点,即期汇率创半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展望新的一年,在美元强势回归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影响人民币走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合各方观点来看,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存在,但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等方面看,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
㈣ 8.11汇改后我国的汇率制度还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吗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所以西方一直说中国的汇率没有市场化。
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方式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中间价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调整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㈤ 潘向东:两次熔断后,汇率还会跌多少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两次熔断,市场呈现比较剧烈的震荡。最近我们看到,离岸与在岸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轮贬值。
首先,关注流动性,
一是我们认为2016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偏稳的,经济增速在6.5%-7.0%之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对于流动性风险要采取一个谨慎的态度。由于美元进入强势周期,联储当前已经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并非2015年12月加息一次之后就停止加息行动。加息周期的开启,导致美元偏强势。全球资金可能回流美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于去年8月份开启了新一轮汇改,今年10月份人民币正式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人民币自由兑换正在逐步实现。在美元偏强势的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就会把资金重新配置到美国。这样就容易导致一种局部的市场失衡。虽然有中国央行的干预,大的风险是没有的。但由于干预的滞后性特征,所以短期的局部市场失衡会影响到市场,影响到流动性。
二是我们注意到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回顾历史,历次美元进入强势周期,新兴经济体均产生了危机,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的三次经济危机、巴西的货币危机、阿根廷的债务危机以及墨西哥的金融危机都是在美元进入强势周期的背景下发生的。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很高。当下,美元再次走强,我们有理由担心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而且必须注意风险的全球传导,因此也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国内局部的流动性紧张。
三是金融改革带来的一些金融不稳定。从2012年以来,国内市场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2013年6月的“钱荒”,肇因于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兴起扩张,之后2014年金融市场开始加杠杆,2015年上半年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快速上涨,6月之后又出现了非理性下跌。其实,这些波动都是源于金融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释放的局部不稳定性。最近的例子就是熔断机制的推出,这无疑也是金融改革的举措,但它也带来了市场的动荡。换言之,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会相伴而生,假若金融监管当局,对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未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良好的应对机制,风险就会在市场上演化、扩散。
其次我们来看汇率,最近,我们注意到人民币汇率的下跌。现在我们看到离岸、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一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人民币是一个综合均衡汇率,能够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物价、经济增长、资本流出等原因。近期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的因素是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不断回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当局有必要启动货币贬值来维系经济增长。因为许多制造业对汇率是相当敏感的,如果汇率适度贬值,对于这些制造企业的订单增加以及利润提升都会有积极的影响。2005年以后,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通道之中,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这几年来制造业企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地搬迁。在这个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我国的出口出现快速回落,这都使得我国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就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会有一个内在的动能对上述不均衡进行自发调整,也就是说,假若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过度,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过度,就导致了进出口加工制造业的搬迁,导致了出口的负增长,那么此时有必要通过汇率贬值的方式对这种不均衡进行校正。
二是从国际收支角度考量,2014年以来我们的资本项目呈现不断流出的态势。市场在用脚投票。第一,大家都感受到经济增长在回落。第二,我们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特别是东部地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会感受到国内的物价比国外的物价贵。这些人群会把资金兑换成美元或者其他的一些货币。基于以上两个因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客观存在。
下面我们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做一个展望。第一,未来人民币每年贬值的幅度在3%-5%。与之对应的是2005年汇改以后,每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是3%-5%。第二,汇率的回归均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在1美元兑6.7人民币的位置寻找一个均衡点,这种均衡进程以与去年811汇改类似的一次性贬值形式加以实现的可能性偏小,这种均衡进程应该是贬值-企稳交替出现的渐进过程。
在人民币汇率重新寻找均衡的过程中,市场上对于央行能否有效控制汇率风险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担忧人民币汇率出现当前走势的情况下,资本流出是否会失去控制。当前,我国仍然处于持续的贸易顺差状态。回顾金融危机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在贸易顺差的状态下出现汇率危机。只有一个国家在贸易方面出现持续逆差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才需要举借国际债务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会通过贸易顺差不断流入国内。国际金融巨鳄也不会攻击一个贸易顺差的国家,特别是贸易顺差大国。当时索罗斯攻击英镑,也是因为英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逆差。根据贸易余额理论,市场会判断该国汇率被高估。同时,一个国家若通过大规模举借外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市场会对该国主权信用水平产生怀疑,这也会增加汇率危机发生的风险。但如德国、日本等持续产生贸易顺差的国家,其发生汇率危机的风险是很小的。
另外,当前我国出现的资本外流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源于新年给予人们新的一年的换汇额度,但这并不是一个常态,短期的换汇高点,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央行有足够的力量干预,所以未来不会出现持续性的大幅贬值。只要未来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对人民币的信心自然就会增强。市场担心资金流出的问题难以把控,这显然有点多余。巨额的外汇储备,换汇的有限管制以及连续的贸易顺差,完全可以应对短期内资金的流出。因此,没有必要去过度的担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但如同我们年度策略指出的,我们需要注意市场局部的不均衡,对可能产生的局部流动性紧张,还是需要警惕,也需防范。
㈥ 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15年“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础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它,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㈦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有何特点
对美元来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下降的,对人民币来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上升的
㈧ 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