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教版九年级上物理《补充习题》11.1杠杆和11.2滑轮的答案
我有整本的答案
❷ 初三物理:杠杆。
解:
(1)F=1/x,F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可知F1l1=1
所以F2l2=F1l1=1
因为F2=G=10N
所以l2=1/F2=1/10N=0.1m
(三)当测力计达到最大限度,F1=25N
此时由F1l1=F2l2可得 l1=F2l2/F1=0.1m×10N/25N=0.04m
所以测力计应控制在0.04m-3m的范围内
❸ 初三物理上面的杠杆的重点在哪里
为什么你们初二学的?
我们初三才学的
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或f=gh/l。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n=(w有用/w总)*100%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❹ 九年级上册物理怎样区分杠杆
最简单:观测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就是省力杠杆
反之
则为费力杠杆
两力臂相等则为等臂杠杆
一个平衡的杠杆(不一定要水平,只要不动或者保持匀速运动就行):
确定一个支点O(任何受力的点都可以,选最好算的)
在杠杆上正好有两个作用力F1和F2,过O作F1
F2所在支线的垂线,长度为L1
和L2,这就是所谓的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其实是人为确定的)
有关系式F1×L1=F2×L2
当L1>L2时,为省力杠杆
L1<L2是,为费力杠杆
❺ 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杠杆第八页第一题:指出图11-11中所示各种杠杆类器具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动力
答案在插入的图片上
❻ 九年级物理杠杆问题
直尺的重心位于直尺的L/2处
支点在离左端L/3处
由力矩平衡
G1L/3=GL/6
G1=G/2
G=20N
G1=10N
❼ 初中物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杠杆课件哪有下载的
这里就有
LZ可以自己选择需要的
http://www.chinaschool.net/courseware-do-view-11192.html我很喜欢
师库网
,有很多适合学生和老师的教学
资料
,而且下载速度很给力哦!值得收藏!
❽ 九年级上册物理 杠杆 教学视频
在酷6网上有,我刚刚看的,是加速度学习网的力与机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