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为什么不实行汇率市场化
现在中国的汇率市场要实行汇率市场化的话是能够成熟的,需要首先人民币是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货币,这样才能实现货币的市场化。
2. 汇率市场化的什么是汇率市场化
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必然反应,汇率市场化则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学习苏联采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资本要素(投资)驱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模式,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驱动造成的消费和内需不足,总体上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鼓励高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率项目的扩张。要素价格定得过低;为了支持出口导向的政策,本币的汇率由进口替代时的本币高估转为低估。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可以理解的话,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种政策无论如何已经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汇储备缩水)。
实际上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2012年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3.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中国不市场化,担心的是什么若需要将两率市场化,应该怎么做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充分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从利率市场化说起。
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具体体现在:
1、发展金融产业
1)、充分引入竞争,鼓励银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手段发展。
可以理解为提升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
2)、丰富金融产品和产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决定了银行并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还是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经济的各个领域都需要银行的支持,但由于需求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产品供给方式需要多样化,因此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自主根据需求丰富产品。
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那么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金融产品的需求,因此配套产业如期货、证券、保险、金融解决方案等市场主体队伍会逐渐的扩大。
3)、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
总起来说,对于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提升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务经济
1)、充分引入竞争,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银行可能采取降低贷款利率的手段,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对降低。
2)、产品和产业的丰富,非银行市场主体有更多产品选择。
总的来说,为金融系统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3)、为财政政策提供帮助
比如,当经济处在通缩和通胀周期的时候,利用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银行根据风险,减少或者扩大对市场的资金注入,引导经济趋向合理。比如,通胀,银行可以提升利率,减少资金注入,遏制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对等的状态。
中国不是不利率市场化,而是采用一种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政策。因为利率市场化是有风险的。
主要担心:过度竞争和系统性风险。
1、过度竞争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不惜降低贷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容易出现的问题:
1)、大银行越来越大,小银行生存困难。
比如,大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利差进一步放大。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小银行面对客户的不断流失,利差水平的不断降低,而可能负债运营。
2)、资产质量下滑,增加债务违约风险。
2、系统性风险(债务危机)
银行放债热情高涨,导致债务过度膨胀。这种情况下,如果债务违约,将是对整个经济的打击,比如破产、对经济未来发展悲观预期等等,将使经济处于恶性通缩的境地。
阿根廷曾经借希望于利率市场化,缓解国内通胀的经济形势和鼓励金融市场发展,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大幅度降低利率吸引客户和资金需求者向利率较低的国际市场借款,导致外债过度膨胀,大批企业因为无法偿还企业贷款而倒闭,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是有条件的:
1、金融产业的完善,市场主体公开、充分的竞争。就是市场主体要多。
2、市场化运作的意识,意思就是按照规律运营,同时要有风险意识。
3、法律保障
4、技术保障
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是基础,提供操作规范和便于宏观调控、协调能力的,比如全国统一性平台。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上述四个条件逐步完善的过程。
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1986 年1 月7 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
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
关键词:期限和利率双方协定。
存在风险: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弱。意思就是银行主体单纯为了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业务而可能导致的债务违约、流动性等风险。
1990 年3 月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
首次系统地制订了同业拆借市场运行规则,并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的原则。
解读:在法律法规上保障利率市场化工作有法可依,上限管理是为了拟制过度竞争可能产生的拆借利率过渡上升。
1995 年11 月30 日,国务院有关金融市场建设的指示
从1996 年1 月1
日起,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生成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至此,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的制度、技术条件基本具备。
关键词:全国统一拆借市场网络、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制度、技术条件
1996 年6 月1 日,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
解读:在法律保障、全国运行平台技术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同业拆借利率完全根据供求关系决定,标志着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完成。
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
1991 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发行方式。
1996 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台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
方式: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划款期招标等(市场因素),旨在提升发行效率和降低发行成本。
1997 年6 月5 日,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决定利用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开办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借鉴拆借利率市场化的经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同步放开,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
关键词:全国统一拆借市场(技术条件),双方协调确定(根据供求关系,自主决定)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解读:银行主体根据供求关系,决定贷款的供求关系自助决定贷款利率,引入市场竞争。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关键词:1.5倍,被解读为银行自助决定存款利率的上限,超过1.5倍,根据存贷比,银行可能负债运营。所以被解读为市场化基本完成。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解读:自此,银行已经掌握根据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存贷利率的主动权,市场化操作基本完成。
汇率市场化基于同样的道理,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里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需要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法律和技术保障,中国正在推进。
4. 人民币汇率将实行市场化改革了吗
据报道,从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有“三驾马车”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就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均衡态势,离不开背后的市场化改革。
专家表示,从目前经济工作总基调来看,稳中求进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了怎样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改革方面则考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从货币政策层面还是促进改革层面,深化汇率市场改革都是出于综合考虑的结果。
希望人民币的汇率可以早日实现市场化!
5. 一直在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搞不清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汇率市场化
答:稳定了汇率,就能基本锁定进出口的成本。汇率的变动涉及到本国金融的稳定,如果汇率完全放开,会出现国际炒家利用该国的经济弱点而操纵该国货币,造成巨大的金融动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开放资本项目的原因吧。
同时,汇率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美国压迫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表面目的是减少中国出口对美国本土产业的冲击,但将来有可能为做空人民币埋下伏笔。
6.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充分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从利率市场化说起。
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具体体现在:
1、发展金融产业
1)、充分引入竞争,鼓励银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手段发展。
可以理解为提升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
2)、丰富金融产品和产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决定了银行并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还是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经济的各个领域都需要银行的支持,但由于需求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产品供给方式需要多样化,因此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自主根据需求丰富产品。
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那么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金融产品的需求,因此配套产业如期货、证券、保险、金融解决方案等市场主体队伍会逐渐的扩大。
3)、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
总起来说,对于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提升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务经济
1)、充分引入竞争,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银行可能采取降低贷款利率的手段,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对降低。
2)、产品和产业的丰富,非银行市场主体有更多产品选择。
总的来说,为金融系统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3)、为财政政策提供帮助
比如,当经济处在通缩和通胀周期的时候,利用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银行根据风险,减少或者扩大对市场的资金注入,引导经济趋向合理。比如,通胀,银行可以提升利率,减少资金注入,遏制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对等的状态。
7. 中国现在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中国截止到2018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7)中国汇率有无市场化扩展阅读:
汇率制度的内容:
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参考链接:网络--中国汇率制度
8. 什么是汇率市场化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将汇率浮动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汇率的过程,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动汇率管理制度
9. 既然中国的外汇没有市场化,那么为什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会变化
没市场化并不是说强制结算汇率,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就如同在路上开车,可以左右变道,只要不开到路边田地里去就不管他。就如同保姆看孩子,可以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但不能跑远了,玩疯了,中国现在正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但一步一步走的很谨慎。完全放开怕刹不住车,管的太严无法融入到国际货币大家庭。因此一点一点的放手。总有一天会宣布完全放开的。
10. 为什么说“中国收集这么多美元,汇率不市场化,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企业出口赚取外汇,由于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只能去商业银行换成人民币,而商业银行也会把多余的外汇拿到央行去兑换成人民币,于是央行就变样的发行了人民币基础货币,这些人民币通过商业银行贷给企业而流向市场,造成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只能留在国内市场,于是就进一步推高了国内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