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①10月6日,收到国外乙公司追加的外币资本投资1000万美元,款项于当日存入银行,当日市场汇率为1
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折算汇率是收到投资款时的即期汇率,所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72400000
贷:实收资本72400000
㈡ 求解答:甲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5月20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入账价值为:500*10.32=5160万元人民币 这是应收账款的金额。
7月10日,收到款项,按照当日汇率计算实际收到的金额为:500*10.34=5170万元人民币,这是实际收回的金额。所以,发生汇兑收益为:10万元人民币。
会计分录:5月20日 借:应收账款-某公司 5160 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160 0000
7月10日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5170 0000
贷:应收账款-某公司 5170 0000
同时,做一笔确认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10 0000
贷:财务费用 10 0000
个人见解,纯手打。满意请采纳!谢谢!
㈢ 外汇汇兑损益对利润的影响
平时发生的外币业务,用发生额(例如USD)乘以期初汇率折合成本位币(RMB),期末有累计金额1.
期末外币累计余额(USD)乘以期末汇率计算出本位币累计金额2.
两者作差记入汇兑损益
累计金额1<累计金额2 借:汇兑损益,贷:银行存款
转的贴: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计算汇兑损益。上述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时的市场汇率与会计期间终了时的市场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拟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下面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例如: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外汇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4年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该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银行存款10000美元,应收账款50000美元,应付账款20000美元。该企业6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有关税费):①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50000美元,并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②6月1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 ③6月25日以外币存款偿还5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 ④6月30,收到5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要求分别计算该企业各货币性外币账户6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我们先用剔除分算法、后用综合差额法计算汇兑损益。
①银行存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300元。
10000×(8.20-8.25)+50000×(8.20-8.24)-20000×(8.20-8.21)=-2300
或 70000×8.20-(10000×8.25+50000×8.24-20000×8.21+30000×8.20)=-2300
②应收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500元
50000×(8.20-8.25)=-2500
或40000×8.20-(50000×8.25+20000×8.20-30000×8.20)=-2500
③应付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收益为800元。
20000×(8.20-8.25)-20000×(8.20-8.21)=-800
或0×8.20-(20000×8.25-20000×8.21)=-800
从以上的计算过程可知,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实际上,综合差额法是由剔除分算法演变而来的。这从它们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不过,两者的计算角度却是不同的,剔除分算法不需要考虑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且不需做会计分录就可以直接计算;而综合差额法需要考虑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一般需先做会计分录,得出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然后再进行计算。
㈣ 高级财务会计业务题 求解
(1)编制甲公司3月份外币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60.4
财务费用 1.6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20×8.1=162) 162
②借:原材料 (400×8.04+584) 3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46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400×8.04) 3216
银行存款 1230
③借:应收账款—美元户(600×8.02) 4812
贷:主营业务收入 4812
④借:银行存款—美元户(300×8) 2400
贷: 应收账款—美元户(300×8) 2400
⑤借:在建工程95.76
贷:长期借款—利息(美元户)(1200×4%×3/12×7.98=12×7.98=95.76)
㈤ 关于会计上应收账款汇兑损益的问题
课本P329的一段话“期末或结算货币性项目时,应当以当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该 项目因当日即期汇率不同于该项目初始入账时或前一期末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最后还要算3560与3520的差额,还是要计入汇兑差额,即你的3560-3520再加3520-3560
㈥ 求这道题目的答案
你怎么会有addr这个属性呢?除了空构造方法,其他两个都多了,会导致你实例你写的跟题目要求的并不一样。要求要三参,两参,无参你写的是四参,两
㈦ 6月10日向银行借款10万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4元人民币,分录怎么写
按当日汇率入账就行了,根普通的借款会计处理方法一样。借银行存款64万,贷应付款64万。用时根据汇率变动在作汇率溢价或折价会计账务处理就行。
㈧ 外币汇兑损益计算方法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㈨ 汇兑损益问题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介绍此情形下会计上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一)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若为负值,则相反。
(二)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例如: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外汇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7年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5元人民币,该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银行存款10000美元,应收账款50000美元,应付账款20000美元。该企业6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有关税费):1.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50000美元,并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4元人民币;2.6月1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3.6月25日,以外币存款偿还5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21元人民币;4.6月30日,收到5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先用剔除分算法、后用综合差额法计算该企业各货币性外币账户6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㈩ 高级财务会计外币业务习题 求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50000*6.3) 945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50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150000*6.4)960000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500000*6.6)
贷:实收资本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80000*6.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00000*6.28)
贷: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80000*6.3)
贷: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