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二年级物理题目《两道有关杠杆的计算题》
1、O为支点,OA为重力力臂OB为拉力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
G= (F×OB)/OA= (9N×0.4m)/(0.4m+0.2m)=6N
故答案:6N
2、如果是 OA:OB=1:2,做法如下:
(1) 、当F2的方向垂直杆向上时,力最小
OA:OB=1:2
F1xOA=F2XOB
F2=6N
(2)、将F2的作用点移动至A点处
如果是 OA:AB=1:2,做法如下:
(1) 、当F2的方向垂直杆向上时,力最小
OA:AB=1:2,所以OA:OB=1:3
F1xOA=F2XOB
F2=4N
(2)、F1xOA=F2XOB
6*OA=4*OB
OB=1.5 OA
将F2的作用点移动至O为1.5倍OA处
Ⅱ 求一道初二物理杠杆的计算题 要有答案
27、为了保证起重机在起重时不会翻倒,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现测得重物M的质量为4t,AB为10m,BC为4m,CD为1m。(g取10N/㎏)
问:该起重机可起吊的最大物重为多少?(起重机本身的重不计)
解析:以点B为支点,BC为4m ,CD=1m,AB=10
因为,M=4t 所以由:F1×L1=F2×L2可得:
GM×BC= G物×AB即G物=( GM×BC)/ AB=20000N
所以最大重物重量为20000N
28、有一架不等臂天平,当将物体放在左盘中时称得质量为m1=225g,当物体放在右盘中时称得质量为m2=256g,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天平左臂长为L左,天平右臂长为L右
则,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可得:
m g × L左 = m1 g × L右 1
m2 g × L左 = m g × L右2
1/2可得:m/m2=m1/m
m2=m1× m2 =225×256=152×162(57600)
所以:m=240 g
Ⅲ 求初中物理杠杆的计算题,五道以上,带答案。最好是难点的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在这里http://wenku..com/view/74e7b53783c4bb4cf7ecd14b.html
满意请采纳,谢谢。O(∩_∩)O~
Ⅳ 初二物理杠杆练习题
http://..com/question/48606928.html?fr=qrl
Ⅳ 初二物理杠杆题
滑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特点
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Ⅵ 初二物理关于杠杆的一些题目
1,费力 距离
2,700吧
3,240
4,1---3
5,70-----2
Ⅶ 求初二物理杠杆计算题及答案
你这问题提的,怎麽答啊??????
Ⅷ 求 百度文库 里《初二物理 杠杆滑轮专题练习》 的 答案
从网络上搜就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