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风险.science
当前汇率制度下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妥善选择交易中的计价货币
在对外出口交易中,尽可能采用本币作为计价货币;在必须使用外币交易的条件下,要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在自由兑换货币中,应避“软”就“硬”,选择硬货币。
随着我国货币与单一美元脱钩,实行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浮动汇率制度,选择非美元货币计价,这本身就是规避汇率风险的一种办法。价格谈判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贸易伙伴的协商方式,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由此锁定成本。但有些出口商品由于国际竞争激烈,企业不可能在贸易谈判中取得主导地位,从优选择记价货币。如双方对计价货币不能达成一致,则可考虑双方提出的计价货币在货物总值中各占一半,使得利益风险双方共担。 (二)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
签订合同时,增加保值条款,把汇率定下来,以后无论汇率发生什么变化,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付款。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力平均分担。 为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在合同中设立相应条款来规避这一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价格条款上增加汇率变动损失分担的约定。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可以在签订合同时设立相应条款,协议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出口价格。
(三)采取提前付款或延迟收款策略
企业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帐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即该外币预期会升值,则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外贸企业提前偿付债务。比如,一个外贸企业在6个月后将偿付进口货款100万美元,同时该企预计在3个月后将收到一笔出口货款100万美元,由于6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该外贸企业可以在3个月后用收到的100万美元货款提前偿付债务。 外贸企业推迟收取货款。比如,一个外贸企业预计3个月后将收到100万美元的进口货款,而6个月后将支付1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该企业可以在6个月后收取出口货款以抵偿进口货款,这样企业在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净现金流量都为零,自然就不会因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而遭受经济损失。
(四)远期结汇锁定汇率
远期结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该远期结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的业务。因为一旦合约签订就得按时、按价和按量进行交割。它可以锁定汇兑成本,防止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跌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比如,某企业顶计3个月后将收到一笔美元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企业可与银行提前签订远期结汇合同,锁定结汇汇率。3个月后企业可按照约定的汇率将美元货款结汇成人民币,降低汇率风险。 (五)办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的业务。 根据央行2005年8月2日《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经常项目下业务,企业按时提供所需相关凭证,即可办理掉期业务。外贸企业通过掉期业务可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进行汇率风险防范,货币保值。
(六)充分利用结算方式中的融资便利
1.出口押汇。在托收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将合同(或信用证)项下全套的货权单据作抵押,向银行融通资金。该业务下,外贸企业可以在国外债务人付款之前从银行得到预扣利息后的且保留追索权的垫款,加速资金周转。
2.票据贴现。出口企业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出口企业。当前人民币汇率不稳,升值倾向较大,若出口企业担心出口收汇受损失,可以通过票据贴现予以适当弥补。
3.保付代理。出口企业向银行授让其应收账款,银行向出口企业提供坏帐担保、货款催收、销售分类账管理以及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一般用在赊销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中。该方式下锁定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提前获得应收外汇账款,再根据现行国家到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从而既达到规避汇率风阶的目的。
2. 一个国家的汇率波动跟哪些因素有关
1、国际收支状况
在间接标价法下:当一国对外经常项目收支处于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
3、利率差异
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
4、财政、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
5、汇率预期
对汇率的心理预期正日益成为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并起作用。
6、外汇投机力量
投机者如果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就会大量购进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上升;反之,投机者若预期某种货币将贬值,就会大量抛售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即刻下跌。投机因素是外汇市场汇价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
7、经济增长率
一般来讲,高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不利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市,但从长期看,却有力支持着本币的强劲势头。
8、宏观经济政策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的搭配上。
(2)汇率波动条款扩展阅读:
一方面,市场汇率的实际变化是法定汇率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定汇率的上调或下调又会引起市场汇率的同方向波动。汇率的调整可分为汇率上调和下调。汇率上调,亦称货币对外法定贬值,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
汇率上调或法定贬值一般是在该国经济状况不佳、出口贸易增长滞缓、贸易逆差严重、国际收支危机和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措施。它对于促进本国商品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滑动价格条款包括因汇率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吗
外汇风险导致合同一方履行合同义务困难而违约的,不承当违约责任,这属于情势变更的原则,在我国有类似的案例!进口商只要向裁判机构证明,外汇的风险在他遇见的能力之外,属于情事变更,就可以不承担违约责任。
4. 简述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容,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每日允许波动的幅度是多少
1、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所以西方一直说中国的汇率没有市场化。
2、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
5.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是怎么规定的有什么影响
有一定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到
人民币汇率
。因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我国汇率采用的是与美元挂钩的
固定汇率
6. 我们是按FOB条款美金价来的,自然承担了在此条款下的汇率变动的风险(或者说一些收益)。英语怎样翻译
W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terms of FOB‘s dollar price , natural to assume under the terms of the risk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or some benefits)
7. 每日汇率波动规律
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是有规律可寻,大家还不都炒美金去了!!!
汇率的变化和国内外政策等各方面都有关!
只要你消息够灵通,还是可以判断出升降的!
8. 依据史密森协议的规定会员国汇率波动幅度可为多少
史密森协议第三条: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
协定的主要内容
1、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
2、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
3、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
4、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
协定出台背景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以及加征10%进口附加费等其他经济政策调整。这引发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美国在新政策推行后,参加了与其发达国家盟友的谈判,商谈各发达国家的货币升值事宜,从而适应美元政策的变化。 1971年12月西方十国集团于史密森尼学会展开谈判,签署了史密森协定。协定中,西方各发达国家同意将自己的货币相对美元升值。
(8)汇率波动条款扩展阅读:
协定的结束
1973年第八次美元危机爆发后,美元对黄金再次贬值,协约各国先后放弃该协定,采用浮动汇率制,该协定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尝试彻底失败。
尼克松总统推行的史密森协定,仅仅具有短期的效果,黄金资产开始升值,1971年达到每盎司$44.20,1972达到每盎司$70.30,并且还在继续升值。1972年,严重贬值的黄金官价也被抛弃了。1973年美元相对黄金的官价再次贬值,每盎司黄金官价由$38.02提升到$42.22。
与此同时,美元对欧洲各主要货币也发生了进一步的贬值。“史密森协定体系”于1973年3月走向尽头,最后关头美元相对黄金的官价跌到每盎司$44,之后美元挂钩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寿终正寝。
各主要货币互相之间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当时各国政府控制汇率在史密森协定规定汇率值的上下2%区间内浮动的努力遇到很大困难,最终导致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出台。少量货币在1973年3月前就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度,如英镑。
9. 按照FIDIC施工合同条款,由于货币及汇率的变化,承包商可以提出的索赔是
答案:成本+利润补贴
解释:可以索赔的项目通常有工期、成本增加、工期+成本增加 、成本+利润补贴等。由于货币汇率变化可能增加成本和减少利润,与工期无关,所以不能索赔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