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通货膨胀货币汇率关系

通货膨胀货币汇率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08 16:57:59

1. 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变化关系是同方向变化吗

是同方向变化的。如果通货膨胀率增长,则汇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增长;如果通货膨胀率降低,则汇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降低而降低。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程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程度。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具体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上升,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下降,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1)通货膨胀货币汇率关系扩展阅读:

汇率的影响因素:

1、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

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2、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3、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4、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5、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不断提升着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迟缓,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提升速度就十分有限,这样就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低相差悬殊的两种价格体系。
由于冷战结束,全球经济体系趋于融合,市场通过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是发展中国家发生较明显通货膨胀,以及本币“内贬”的基本原因。
但是在新全球化的初始阶段,由于两种价格体系并存,融合仅仅是开始,而发达国家是处在要素价格体系的高端,发展中国家是处在低端,从低到高有几十倍的空间,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发生“内贬”的时候,就不会改变其所具有的贸易强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会在人民币“内贬”的同时,也出现“外升”现象。
重新认识利率的作用。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的流入。
重新认识通胀的合理水平。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就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重新认识汇率。如果外需增长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汇率在调节内外平衡与控制国内通胀水平方面,可能比利率的地位更重要。
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宏观调控工具的新组合:使用汇率与税率的工具组合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质量,使用财政补贴工具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以社会稳定。
人民币“内贬外升”
从去年的物价走势看,2007年全年的通胀率会接近5%,而人民币汇率全年上涨了6.87%。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5%的CPI水平是一个显著通胀的标志,也代表着人民币的贬值,但人民币在去年却同时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个现象被人们称为人民币的“内贬外升”。
现代经济学理论说明,汇率变动与国际间的相对物价水平有关,如果一国的通胀率高于他国,本币就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从去年中美两国的CPI水平看,中国接近5%,美国接近4%,其中去年11月份美国为4.3%,中国为6.9%,说明相对物价水平变化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反而本应贬值。如果从人民币与日元的关系看就更说不清楚了,由于日元在去年全年对美元升值了4%,小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所以人民币对日元也是升值,但去年日本的物价水平只有0.4%。所以,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升值,原因不是中国的物价水平低于他国。
经济学理论还说明,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胀率上升,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通胀率下降,本币汇率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国内需求扩张是引起通胀的原因,而需求扩张除了引发通胀,还会因为国内供给不足而引起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导致贸易逆差,相应引起本币贬值。但是在今天的中国,通胀率与汇率的关系,显然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人民币的“内贬外升”,说明汇率与通胀率成了同方向变动,即在中国国内物价水平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人民币也强劲升值。

3.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流通货币为X,B国流通货币为Y,其中A国的通胀水平高于B国的通胀水平。这里不妨再假设A国的通胀率为20%/年,B国的通胀率为0%/年,目前X对Y的汇率为1:5。若有一种商品M,在第一时期在A国的价格为20单位的X,在B国为110单位的Y,那么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从A国进口M时,只要用100单位的Y换成20单位的X就可以以比国内的价格低的价格得到商品M,那么进口比使用国内的要合算,因此B国的贸易商就会选择进口M,使得资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随着通胀,1年后,商品M在A国的价格变成24单位的X而在B国的价格不变还是110单位的Y。再假设汇率在1年的变动又回到X:Y=1:5,那么在B国从A国进口M时,就要用120单位的Y换24单位的X,因此进口M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要高,但反过来看,在A国向B国进口M就变得有利可图,因为只要用22单位的X就可以换到110单位的Y,比国内价格要低,从而资本向B国流动,使得X对Y贬值。

这里说一下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P,其中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0/110=0.909,第二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4/110=1.091,可见本国通货膨胀上升可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不利本国商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相对于名义汇率,国际贸易中更看重的是实际汇率,根据公式,当外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本国时,*P^/P大于1,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刺激本国商品出口,使本国货币升值;当本国的通胀水平高于外国时,*P^/P小于1,外币实际汇率下降,刺激本国进口,使本国货币贬值。

以上是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但通常通货膨胀的发生会让该国的央行制定严厉的货币政策,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高利率。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而存在利差则会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从而推高本国汇率。

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贸易帐和资本帐的问题,若资本流入大于贸易逆差,则货币依然可以稳定升值,正如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一样。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是最能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来的通货紧缩,理应使日元强势。然而实际汇率的低迷而带来顺差的好处因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资金结构性外流,从而使日元长期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只有引起实际汇率变化才会影响净出口.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有通货膨胀就会使变贸易比价线朝有利的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汇率下.

国内价格水平增高,一般情况是净出口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直观的解释是,国内的钱买不到国内的东西,由于汇率还没有变,买国外的东西更划算.理论证明用IS-LM-BP模型的净出口函数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种情况则刚好相反. 若两国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国的通涨原因是由于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会的工资水平普遍提升,进而引起全社会价格水平的增高,那么通涨国由于贸易品的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国内价格水平增长而引起竞争力依然是增强,净出口反而会增加.理论上可以用弱购买力评价来解释.

浮动汇率下,如果资本不可流动,为保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在物价水平升高时要提高名义汇率.根据平价公式,名义利率要调整为E=P/Pf,名义利率的提高正好和价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进口无影响.这也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资本有限流动,通货膨胀引起实际利率降低,进而资本流出.此时出口做何变动就要考虑经济的初始情况是存在逆差还是顺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贬值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双重贬值压力,汇率贬值很可能会超过价格上涨,出口增加.初始顺差存在升值压力现在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汇率贬值不一定超过价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如果资本无限制流动,如果货币财政政策不动作,那么只有狂贬值一条路可以走.注意这里都只是被动的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对货币财政手段都按兵不动,形象的说,把其他的门都关闭了,让通货膨胀只冲着出口来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虑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在汇率剧烈变动之前就会运用货币和财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则对于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来说后果就严重了.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它要求特定的条件,而且即使达到条件了,也难有起用的机会(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经济手段的约束).

引发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国内的一些政策鼓励了出口(如出口补贴,税收倾斜),或者国外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改变了偏好,企业转型留下市场空间等),或者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如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技术进步提高了质量,,等).
在汇率变化之前,一国的高通胀会造成高进口,而不是楼主所说的高出口:从微观决策主题来看,一国的高通胀相对于别国而言意味着商品更为昂贵,本国进口商更愿意进口,外国出口商也更愿意向该国出口商品。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该国货币贬值到均衡水平为止(不考虑人为设置的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的存在的影响)。或者说,通胀造成了净进口的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加,本币趋于贬值。一言蔽之,通胀造成本币贬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4. 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变化关系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在我的理解角度,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流通货币为X,B国流通货币为Y,其中A国的通胀水平高于B国的通胀水平。这里不妨再假设A国的通胀率为20%/年,B国的通胀率为0%/年,目前X对Y的汇率为1:5。若有一种商品M,在第一时期在A国的价格为20单位的X,在B国为110单位的Y,那么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从A国进口M时,只要用100单位的Y换成20单位的X就可以以比国内的价格低的价格得到商品M,那么进口比使用国内的要合算,因此B国的贸易商就会选择进口M,使得资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随着通胀,1年后,商品M在A国的价格变成24单位的X而在B国的价格不变还是110单位的Y。再假设汇率在1年的变动又回到X:Y=1:5,那么在B国从A国进口M时,就要用120单位的Y换24单位的X,因此进口M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要高,但反过来看,在A国向B国进口M就变得有利可图,因为只要用22单位的X就可以换到110单位的Y,比国内价格要低,从而资本向B国流动,使得X对Y贬值。

这里说一下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P,其中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0/110=0.909,第二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4/110=1.091,可见本国通货膨胀上升可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不利本国商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相对于名义汇率,国际贸易中更看重的是实际汇率,根据公式,当外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本国时,*P^/P大于1,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刺激本国商品出口,使本国货币升值;当本国的通胀水平高于外国时,*P^/P小于1,外币实际汇率下降,刺激本国进口,使本国货币贬值。

以上是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但通常通货膨胀的发生会让该国的央行制定严厉的货币政策,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高利率。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而存在利差则会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从而推高本国汇率。

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贸易帐和资本帐的问题,若资本流入大于贸易逆差,则货币依然可以稳定升值,正如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一样。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是最能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来的通货紧缩,理应使日元强势。然而实际汇率的低迷而带来顺差的好处因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资金结构性外流,从而使日元长期处于低位。
经济学的

5. 通货膨胀和汇率有关系吗

虽然汇率对通货膨胀有抑制作用,但是短期内收效甚微。
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较人民币汇率大的多,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高通胀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货币政策紧缩根治。中国政府要淡化美元的因素,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不可高估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针对中国目前投资过热的情况,政府必须抑制人民币投资,防止外汇大量流入,或增加民间外汇持有量,总之,抑制流动性过剩。从长远看复兴金本位下的人民币是必需的。我们的人民币要同黄金坚固的挂钩,成为后美元时代新的最具竞争力的强势货币,击垮美元体系是人民币的长远战略。
美元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独立性被影响,经济全球化及资本的可自由流动,使得政府与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和强度受到很大约束。美元巨贬,从而将美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全球化,这既是本轮,也基本上是近30年来历次全球性通货膨胀大爆发的深层原因。中国经济已经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既是对美贸易的盈余方,又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分享全球化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因美元巨贬所输入的通货膨胀。这必然要影响到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制约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2006年货币当局总资产增量中,国外资产的占比已经高达90%,2007年这一比例差不多是100%。这就好比上游发洪水,货币当局既不能放任汇率简单地堵,又不能敞开口子大规模泻洪,只好想法蓄与疏,外部因素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不言而喻.我国巨额“双顺差”造成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大量投放人民币,同时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考虑中美利差因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造成较大影响。当前国内流动性总体偏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间接原因则来源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外在表现,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6. 汇率与通胀与贬值之间的关系

汇率跟通胀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胀,这一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一定是贬值的,也就是说汇率会出现大幅贬值。如果一个国家处于温和通胀的初期,市场预期该国经济可能出现加速增长,利率可能提升,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可能出现升值。反过来,汇率的升值,可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压低境内通胀;汇率贬值,进口商品交割上涨,助推通胀。日元贬值,相同日元报价的汽车产品,按其他货币计价就出现价格下降,对投资者吸引力更大,会提升汽车销量,提升竞争力。汇率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对外出口。通胀和进口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7. 汇率 和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

通货膨胀 是价格持续上涨 记得 应该是持续。
通货紧缩 价格持续下跌 持续
这两者是相反的。
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人民币贬值。通货紧缩相反,
但是这两者不管谁持续的出现,都会造成经济萧条。

8. 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关系

1.货币贬值只是通货膨胀表现的一种。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2.通货膨胀的表现有:一,货币贬值,二,物价持续上涨,三,经济过热,实质是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3.货币贬值,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有很多原因。原因一是:通货膨胀,原因二:外汇汇率升高,原因三:国家发行的货币量多于实际生活所需的货币量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5.有的时候通货膨胀并不必然导致本币贬值,有的时候货币升值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

拓展资料

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参考资料 网络 货币贬值)

9. 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来衡量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
依据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

阅读全文

与通货膨胀货币汇率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杠杆之殇华为员工落泪事件 浏览:712
房贷金融服务费合不合法 浏览:5
11月钢管价格会回落吗 浏览:18
伊利股东刘春海 浏览:590
青岛银行理财到期后几天到账 浏览:635
银行汇率有关的实证论文 浏览:645
建华科技股票 浏览:922
光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浏览:152
未来金融服务行业 浏览:509
ndf与即期汇率之差 浏览:261
贵金属icp检测机 浏览:240
6月23日英镑汇率 浏览:487
销售贵金属经验分享 浏览:343
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 浏览:871
佣金和技术服务 浏览:96
湖北融资租赁管理办吧 浏览:208
信托银监会证监会 浏览:752
微店分销佣金 浏览:970
美国期货指数杠杆率 浏览:801
报一淘设置多少佣金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