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太极拳八大劲法是指哪些
这个没有非常统一的。有一些都是经典拳论留下的。例如棚劲的如水负舟行,按劲的凭栏远眺,挤的全在胸中,按的全在腰弓等等。每一位真会的师父都会用身体给你讲解的,不过现在真会的、能打出太极劲的人太少了,大多数都是使劲推,然后说这是太极的啥劲啥劲的,呵呵。
❷ 有人说太极拳到处都是杠杆原理,这个有什么依据
太极讲究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这个就是采用的杠杆原理,用小的力量搏击大的力量。
❸ 什么是太极拳的劲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力是劲的母本,没有力就无所谓劲,劲离不开力的范畴。劲者,乃力之至,力之曲(巛),力之工(工与功相通),力之法,力之效,力之运化也。力仅以大小、疾缓、方向论,而劲既有刚柔之属性,又具其位,且含其变。故劲为曲使之道,力为直出之门。 从化学的方面来理解,劲是精、气、神、意、力综合因素酿化的结果,它具备了虚实、刚柔、阴阳之属性,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虚实阴阳,变转神会,刚柔二元相摩相推,谐和一体反复变化转换,劲力的演绎就千变万化,生生不息。这时的劲寓力之因素,但决非力之等同,也不再是力这样简单,或重复了。它是力的柔化、协调、整合和统一。它粘黏随意,传递疾速,应变灵活,而又至柔至刚,刚柔互运,刚柔互乘,刚柔浑然,阴阳合德。所以有人又称劲为活力,一个活字点出了太极劲的特点。 历来的太极拳家强调松静,以松柔为法,进行用意不用力的锻炼,活化劲力,积储 内劲,而不是用意不要力 。《太极指明法》(见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明确指出:用劲不对,不用力(指柔而无刚)不对,绵而有刚对。 杨澄甫老师在《太极纯杂论》中也指出:世间练太极者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 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矣。其黏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黏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所谓的真太极,也就是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中说的: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而绵里所藏之针即为内劲,亦即太极劲。(原作:王志远)吴图南师爷常说:所谓太极劲乃学力也。就是说我们与生俱来的或通过锻炼而产生的力,我们一般称之为本力。而通过太极拳或太极劲训练,所产生的特殊的力,我们则称之为---太极劲。 (原作: 李琏) 太极劲是从身体中发掘出的一种能量,可蓄可发,可刚可柔,懂得控制和利用它,就是懂劲,只要懂劲,太极拳就算登堂入室了。所以,劲,在太极拳中具有决定性的核心作用。没有劲,就不是太极拳。(文章来源:太极求真太极劲) 祖国传统文化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人体各种机能的物质基础,精作为一种物质,通过修炼,就可不断转化为气,它可在意念的调控下周身流动,促使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从而产生能源,产生力量。这一过程就是祖国医学所说的气化过程。这种由精气化生,由意指挥,要哪有哪,能刚能柔,忽隐忽现,变化莫测的劲称太极劲。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的一种潜能,在技击中只靠内劲也是不够的,必须练就周身一气的功夫,练就一种整体劲。所以,太极拳强调,劲发于脚,起于腿,主宰于腰。(原作:马国相) 太极劲汇编(三) 答:太极劲由两个劲组成,一是由外向内的收劲,一是由内向外的透劲,收透二劲相吻接便是太极劲。 收,吸收、接收、内收之义。收劲是由外向内的劲。收劲意欲把放出的劲收回,如有巨大的力量把外面的东西吸收进来。 透,渗透、穿透、通透之义。透劲是由内向外的劲。透劲意欲把收人体内的劲向外透达,如有巨大的力量从体内向外奔发。 二劲相吻接,即指收劲是透劲的内收,收劲要有助于透劲的向外通达,透劲是收劲的外放,透劲要有助于收劲的向内吸人。至此,二劲贯通,首尾相接,故名之为太极劲。 太极劲与非太极劲(外力)中的阴阳配合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系统,因而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功能。在外力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各自为阵.处于交替运行的状态,如收劲与透劲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劲,但它们通过互相让位的方式来配合,取得了二者的协同。而在太极劲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则是同时并存、互相渗透,形成了交互运行的状态。(原作:田金龙) 太极劲汇编(四) 太极劲分三种,长劲,短劲,沉劲,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劲法.长劲作用与人身上可将人弹发出去,但人身体不会觉得疼,短劲(透劲)可伤人身体内(劲透到了身体内部,使内部受损)但皮肉不会疼,松沉劲可伤人表皮(如同软鞭作用在人身上, 打皮肉疼). (原作:作者:朱亚林) 劲的建立重要的就是顶头悬(虚领顶劲)和充实丹田气。属于内在的修为。我们常说的太极劲,即是出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也就是《太极拳论》上说的得机得势。(原文:吴式太极拳体用要义)太极劲汇编(五) 太极劲的练法 柔化,为运化功力之基。 孟乃昌先生说:柔也是劲,柔即内劲,内劲含刚。 柔软之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轻灵虚无。这才符合小力胜大力和以柔克刚的原则。轻灵, 是太极拳劲的主要特点,也是入门的主要途径。 轻是太极下手处。 轻而不飘,灵而不滞,神舒体展,四肢百骸,松空圆活,轻灵通透,气血流畅,内劲自生。沉, 李雅轩老师曰:沉重和轻灵都是自身松净过后的一种感觉。果能松净了,则全身都有沉重的感觉(是自然的重,不是用力) 。杨公澄甫曰: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这既是说劲的松柔又是说劲的沉重,是真正太极劲的写照。好文章看不懂好功夫好视频有错误不能下载【收藏本页】【打印文章】
❹ 太极劲是什么
一个人打太极拳时,透过他的外形能看到其全身在放松的情况下有一种整体的、绵绵不断的、表现于内的劲力,这种劲力是在去掉后天僵力基础上形成的自然、流畅、非做作的力道,而且这种力道打拳者又可随放随收,柔中见刚。我认为这就是陈式太极拳讲的太极劲即缠丝劲,也可以说是陈式太极讲的内功。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敬请拳友和老师们指正。
❺ 太极拳的杠杆原理是什么 要想达到大师级别就必须看
如果要讲正宗,算陈正雷,陈小旺,因为是他老祖宗留下来的
如果要讲竞技太极,王二平,算提牛了,奥运会开慕式就是他编的,
如果要讲打架光从表面来看,陈小旺的动作最具有爆发力
❻ 太极拳劲究竟是什么
我想太极拳劲就是通过太极拳训练手段,而获得的一种整体劲,通过其他训练方法,也能获得.是神经与肌肉的有机配合,而产生的力的效应. 查看原帖>>
❼ 太极拳八大劲法是指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哪有什么劲法呀,都是瞎编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都是太极故弄玄虚蒙人用的,让人觉得它很神秘,便于蒙人。
❽ 太极拳的八种劲分别是哪八种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太极拳分八种劲法,各有什么作用?
掤劲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
捋劲
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
挤劲
挤劲是向前推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
按劲
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
采劲
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
挒劲
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
肘劲
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
靠劲
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❾ 太极劲有多少种
1。【粘粘劲】就是搭手不离开的意思。即一搭手要真正能把对方粘起来,否则不算粘粘劲。此劲在太极拳诸劲中尤为重要,离开粘粘劲别的劲都做不成,这是最基本的劲。粘粘劲的练习方法就是跟拍皮球似的,皮球的气越足越好,拍一下马上就起来。练习时速度要快,形体不要太大。平时要多练习,例如做搂膝拗步,手心稍微一突出再空手心,粘粘劲就出来了。脚心也空,胸一空,粘一点就是,粘起对方再发着。一粘,对方就冒高,晕晕忽忽的就起,这再发,手一伸就是。没有粘粘的硬推,非太极劲。 2。【听劲】练全身的接触点。开始练手、腕、臂,即由腕到肩,这是起码的要求,渐至全身上下都能听,即锻炼神经末梢的灵敏性,连头发也有反应。所谓凝神于耳,是指神含蓄在内。练习时全身必须松开,否则是聋子。你若感觉对方有力,那你应该先检查自己,因为是你的胳膊聋了,人家大声嚷你都听不见,跟木头杠子似的。单巴掌是拍不响的,是你硬你才觉得对方硬。你把关节放松,灵敏劲就有了。身体各部关节都要放松,最主要的是腰、腿放松。怎么松,就是肌肉放松,骨节拉开。比如伸手去拿茶杯,要拿但不拿,就是比划着要拿,这就松开了,这时肌肉是松弛的。你若真拿起来,你肌肉就紧张,骨节也都卡死了,这叫拙笨的力气,听劲首先把自己全身放松,关节拉开,就是想着一节一节向相反的方向拉,想完了就忘掉。脊柱是往上下两头抻,叫做上下对拉或对拉拔长。下面是先想尾闾往前下,一收腹,上边是眼向前平视,顶就领起来了,这叫“尾闾中正神贯顶”。膝关节老想着有稍微上提的意思。脚趾松完以后想涌泉穴,再松到环跳穴这就稳了,如同鸟儿停立在电线上一样轻飘飘的。下肢关节松开后就能站得很牢,如树植地生根。全身放松以腰、腿为。还有三空,即手心空、脚心空、胸空。整个身体练得像气球一样才出轻灵。皮球不行,篮球也不行。就如摆放的气球,人从旁走过它就有反应,人一按它一瘪,你一撒手它又鼓起来。有了这种灵敏性后,你再听对方。听劲听什么,听对方的反应,即动静虚实变化,他半虚半实怎么做,全虚全实怎么做。要破坏对方的重心,稳定自己的重心。如要不让对方听出来,你本身也得练成如气球一样灵敏才行。所以太极拳就是跟人搭手以后,明白对方粘上那儿了,你把肌肉放松,一比划,不拿,对方急不得恼不得,就是个障碍物给他搁那儿了,这个叫听劲。掌握听劲的要领是肌肉放松,骨节拉开,身上才灵。 3。【懂劲】懂劲。懂劲与听劲以有连带关系。什么叫懂劲?拳谱上说得很清楚:“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懂劲以后才越精,进步程度就越高深了。怎么懂劲,主要懂阴阳,阴阳即太极。两个人的劲,要知已知彼,搭手时要“量敌”,须知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强点和弱点。通过外面的现明探知其内部本质是虚是实,以已之长击敌之短,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两人还得合在一起,连呼吸都合在一起,叫做“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由”还有个时间早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适应的办法。“左重则左杳,右重则右虚”“随屈就伸”,他要伸时就不让他弯,他要屈时就不让他直,使他老接不上气,老让他蹩着气,以至失败。两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随屈就伸是随其出劲点(根节)领其梢节,截其中节,随也就是一个意思,即随其屈,就其伸,谓之“舍己从人”。 4。【走劲】三十立计,走为上策。怎么走,走得开走不开,你想走人家还不让你走哩!懂劲以后才能走,“能粘能走方为懂劲”“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拳谱上说的意思是粘走要结合。人刚我柔,什么叫刚,就是对方来手有力也好,无力也好,都把它比作刚来对待,我们只要不跟他顶撞、抵抗,都谓之走。太极拳以走劲为主,怎么走?走即是粘,粘即是走。粘走实际是一个劲,一个东西有前有后,离开圆圈就不行了。圆圈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半为走,一半为粘,这是太极劲与本力的显著区别。走为化解,粘为进攻,粘走代表刚柔,走化用粘劲,走劲跟粘黏劲不能离开。一个圆圈,他要来力以后走力大的,哪边力大走哪边,例如对方抓我手腕,他拇指有力就走拇指;对方手掌按到我身上,他手掌声有劲就走手掌,一想他指尖哪儿就。不粘而走近于跑,近于弱。粘是不丢,走是不顶,走不是跑,跑是弱。走化要先走腰、腿,转腰,腰为总司令,总司令先走,接触点是二等兵,还得支撑着,接触点一弱,就是兵败如山倒。 5。【化劲】走化。要想走,光走不行,还得通过化,就是变化。化跟发有连带关系。化即破着。对方来什么手给他破了,就在跟对方的接触点上变化,叫做“一接点中求” 。各种拳术都在研究接触点,求什么?求变化,化得开化不开,化不开就被人按上了。你若不懂接触点,你也化不了。“点”如皮球在水中,欲用手指把球按到水底去,你按不住中心它就滚转。我们本身的化劲即如水中的皮球滚转,不让人按到中心。球的对立面要有水的膨胀劲,一按一滚转。所谓“一接点中求”,就是两人一搭手,就在接触点上求变化,化不开就被击出。所以化劲就是不让对方穿过接触点中心,改变其方向就行。他也是要腰、腿上走化,一边走一边化,还不离开,还要粘黏着。也不要跑,你跑他会追的,稍微一滚转即是化劲。与彼接触点老保持切面,球的面叫切面,使对方老找不着切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