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比较优势下的汇率政策

比较优势下的汇率政策

发布时间:2021-05-13 18:24:16

❶ 我国的汇率政策有哪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
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
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❷ 一个国家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应该采用什么汇率政策更有效浮动汇率制或固定汇率制

采取什么样的汇率政策,要综合考虑本国经济实力和经济现状、外汇储备规模、宏观调控政策、就业状况等。
比如: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又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外储规模,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采取固定汇率制相对比较合适。由于出口对拉动本国经济有关键的作用,那么采取固定汇率制,给出口商营造一个稳定的汇率背景和可预期的盈利水平,可以促进出口的稳定发展,维持并扩大本国就业。因为外储规模比较有实力,可以有效应对国际热钱对本币汇率的冲击,也有能力采取固定汇率。
而对于经济实力不强、外储规模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国家,相对而言采取浮动汇率更为灵活。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本国外储利益的前提下,逐步稳健发展本国经济。但这对出口商的要求明显提高。出口商要经常跟踪分析预测汇率波动情况,善于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贴现、套保等多种手段来应对产品出口,避免利润受汇率波动影响。
至于宏观调控政策,如果本国采取宽松积极的宏调政策,应鼓励出口、扩大就业,那么此时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比较合适;反之,在经济相对过热之时,采取浮动汇率制。这样通过汇率的波动来熨平经济的冷热。
就业也是如此:相对而言,就业率高时,采取浮动汇率制比较有余地;失业率高时,采取固定汇率制相对有保障。

❸ 我国汇率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我国汇率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2、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中国汇率制度的调控:

1、方式。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2、中间价。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3、调整。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❹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对比分析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

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

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在可变汇率情况下,财政扩张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相反,它倒是会产生抵消性的汇率升值与本国需求结构的变动,那将会使国内的一些需求从本国商品转向外国商品。而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与汇率的贬值。

(4)比较优势下的汇率政策扩展阅读

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汇改带来的汇率调整空间,二则是汇改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

就汇改的空间而言,人行的发言人强调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实际上就是给渐进式推进的汇改定调,也间接提示汇率的浮动空间不会太大。实际上,这也非常符合如今国际国内经济复苏进度缓慢,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环境的客观现实。

在汇率调整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又恰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资产价格调整,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甚至大于汇改带来的收益,因此总体资产增值收益也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汇改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体现在短期心理层面,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中期影响。

❺ 一个国家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应该采用什么汇率政策更有效浮动汇率制或固定汇率制为什么求解答,谢

固定汇率制。这样很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不然整天的变化会导致国内企业因为换汇成本的变化遭受更大的损失

❻ 请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比较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力

告诉你个结论吧: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市场越开放(资本越自由流动),财政政策越有效,完全封闭财政政策无效,而不管资本市场开放与否,货币政策都无效;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市场越封闭,财政政策越有效,完全开放财政政策无效,而不管资本市场开放与否,货币政策都有效。这里的有效无效指对调节总需求或调节国民收入的影响。
如果要推导那要画图的呀,单纯用文字等于白讲- -。你可以找相关国际经济学的书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看。

❼ 均衡汇率的与汇率政策

根据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差异,均衡汇率可以划分为“投资倾向的均衡汇率”和“消费倾向的均衡汇率”。 均衡汇率不但不是固定的值,它会不断移动,因而是移动均衡,并且它的值也不是唯一的。Kareken和Wallace提出的汇率不决定命题认为汇率无法由市场内生地决定,并且如果均衡汇率存在,那么任何一个常数都可以是均衡汇率。由于此命题的前提假定过于严格,因此得出的是非常强的命题。不过它至少说明,均衡汇率可以不是唯一的。根据上文的论述,与其说均衡汇率会是多重均衡,不如说它是区间均衡。区间内的任何数值都是均衡值,因为它们都可以使内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区间的下限是由国际收支受到流动性约束的边界确定的,区间的上限是由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确定的。区间内不同的位置分别对应着不同性质的均衡汇率。其中,币值较低的部分对应着“投资倾向的均衡汇率”,而币值较高的部分对应着“消费倾向的均衡汇率”。
均衡汇率的分类为汇率政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既然均衡汇率在其实现过程中会影响经济增长,那它也就不再仅仅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而是可以作为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和调控的,即它更是一个杠杆。均衡汇率对投资、消费以及货币和资产市场都有影响,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政策工具,既可以用于调节社会总需求,也可以用于调节社会总供给;既可以作为需求增减型政策工具也可以作为需求转换型政策工具。不过,以往对汇率政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它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功能上,而忽视了它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功能。
从杠杆的角度看待均衡汇率的实现为政策调控增加了一项政策工具,这就为政策搭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这对于中国的政策调控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中国目前可用于政策搭配的工具实在太少。姜波克将“丁伯根原则”和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从两维扩展到三维乃至多维,发现两维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多维条件下,它们是不适用。他进而提出了“可变的多工具原则”以应对多维条件下的复杂性,并且指出,除非政府拥有的独立政策工具数目多于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和对本国经济有影响的外国政策工具数之和,否则同时实现这些政策目标是不可能的。均衡汇率的不唯一性使它能够充当政策调控的工具,这对于通过政策搭配及政策调控实现内外均衡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❽ 固定汇率下的稳定政策有哪些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固定汇率下的稳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1、汇率稳定政策可以促进实际的外币交易的稳定,保证外贸经济的平稳运行。
2、汇率政策稳定对于国内的大宗交易有促进作用,可以降低汇率消耗。
3、直接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鼓励企业生产,繁荣经济。
4、投资与消费增加,有利于经济繁荣,加强国际货币地位。

❾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这种政策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一)进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额关税和数量措施来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同时利用高估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达到扶持本国新兴工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1)优点: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2)缺点: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二)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1)优点: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②引进竞争机制;③促进出口发展;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2)缺点: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②对外依赖性较大。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地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急需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在原则上要求国际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将其工业制成品销往广大的落后国家,以实现其经济扩张;而落后国家只能生产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结构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经济发展将始终停留在落后的水平上。在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发达国家往往会倚仗强势,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掠夺落后国家的经济资源,摧残和扼杀其新兴工业。在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发展利益将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面对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思路和口号。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本国民族工业进行保护,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空间。生产力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保护贸易政策使落后国家固有的、静态的、结构水平低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创新的、动态的、结构水平较高的比较优势,这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阅读全文

与比较优势下的汇率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ndf与即期汇率之差 浏览:261
贵金属icp检测机 浏览:240
6月23日英镑汇率 浏览:487
销售贵金属经验分享 浏览:343
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 浏览:871
佣金和技术服务 浏览:96
湖北融资租赁管理办吧 浏览:208
信托银监会证监会 浏览:752
微店分销佣金 浏览:970
美国期货指数杠杆率 浏览:801
报一淘设置多少佣金 浏览:553
广东贵金属交易是期货吗 浏览:40
贵金属延期保证金账户明细 浏览:697
期货连续涨跌停 浏览:209
境外汇款到国内 浏览:62
短期理财性基金 浏览:648
第五套人民价格表 浏览:353
大步集团掌握重工 浏览:84
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的融资比例较低 浏览:17
外汇交叉盘跟只哦按有什么区别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