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讲述的是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也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这些公理是: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
(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
倍。
Ⅱ 阿基米德说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为什么
阿基米德说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因为这是“杠杆原理”。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地球的重力给杠杆一个相当大的阻力,但通过可以尽可能地缩短阻力臂,加长动力臂(即减小L2,增大L1),来构造一个省力杠杆,使得在动力很小的情况下,也可以撬动在杠杆另一端的地球。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网络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Ⅲ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是否正确
这是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能说这样的豪言壮语,在理论上是行得通,不过,没有那么长的杠杆,也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做到,
即使可行,我们假设以月球为支点的话,算出地球的重量,然后需要比地球更重一点的动力或者重力,那么杠杆需要至少地球到月球的距离2倍长,或者有种可能就是如果这个动力够大的话,那如果用最短的杠杆的话,在支点另外一头的杠杆长度取决于受力面积,比如如果是一个手掌那么大的话,支点那头就只需要15cm以内,如果是一个地球那么大的受力面积,就要留两极与杠杆接触面积那么大喽,如果杠杆够长,也许真的一个手指头都能吧,没有试过哟,呵呵,
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就是:F1×L1=F2×L2
这种东西,科学家龙出来的就是公式,我们想出来的就是扯淡呗,哈哈,
Ⅳ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是谁说的
“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是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这句话是阿基米德的经典语录,这句话还被翻译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用了夸张的方式来说明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在科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在数学上的几何学、微积分方面做出成绩,还在天文学和机械方面有所创造和发明。
关于这句话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古希腊的国王替埃及国王造了一艘船,但是船太大了,没有办法放进海里,于是向阿基米德寻求帮助,阿基米德运用杠杆原理,制作了滑车和杠杆,通过拉动绳子,使大船慢慢驶向海里,于是大家对阿基米德的话就更加相信了。除此之外,阿基米德还利用浮力原理解决了王冠黄金造假的问题。
求学经历
公元前267年,阿基米德被父亲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世界的知识、文化贸易中心,学者云集,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举凡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研究都很发达。
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跟随过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学习,包括有名的几何学大师—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影响,奠定了阿基米德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Ⅳ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形容杠杆的作用之大: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和一个合适的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把地球(像地球一样质量物体)轻松搬动。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通俗一点讲就是如果你和小伙伴玩跷跷板,假设你们重量一样,那么坐的越靠近中心支点的人就会被翘起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可表达为:
(5)给我一个支点和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扩展阅读:
一、杠杆原理的定义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
上述原理用公式表示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二、杠杆原理的起源与发展
战国时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 · 经下》中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便是说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也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这些公理是: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 倾;
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
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船只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Ⅵ 给我一个支点一个扛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名言是谁说的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名言是谁说的?
答:“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名言是(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说的。
Ⅶ 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什么意思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动力臂延伸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力臂>力距);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力矩>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Ⅷ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这是因为:宇宙本来就是一个大的空间,每一个星球它都有自身的引力,只是它们的大小不同而已。假如把月球当作支点,就给你一跟很长的杠杆,并且你有这么大的力。由于引力的作用在空间中很有可能会发生扭曲!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阿基米德定理只能在地球上实现!
Ⅸ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体现了杠杆原理,就是如果阿基米德站在地球外面,有一根足够长并且坚硬的杆,并且有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动地球。
现在还用于形容只要条件满足,就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