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我只总结出从20世纪开始的,19世纪的还没来得及
1901年 美国交易所危机
1907年 美国银行危机
主要策划者:罗斯切尔德家族 摩根集团 纽约第一国家银行 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 标准石油城市银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铁路大王杰姆斯
目的:建立美联储 为策动世界级别的战争扫清障碍
结果:1913年美联储法案通过,国际银行势力控制了美元的发行和主宰国家银行的准备金。 美国政府自此丧失对美元的发行权。银行家们等待已久的爆发世界级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 美国农业衰退
策划者:华尔街精心设计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夺农民的财富和摧毁农业地区拒绝服从美联储的中小银行
结果:突如其来的信用和货币紧缩迫使原本富裕的农民大批破产
1929 美国经济大萧条
策划者:摩根和雷波库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本杰明 英格兰银行董事长诺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废除金本位 实行廉价货币政策 为二战铺平金融道路
结果:世界经济大衰退,启动超级通胀掠夺德国人民财富,动荡英国经济,迫使英镑与金本位脱钩。收割美国这只肥羊。
1938 美国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为二战扫除金融障碍 超级赤字财政 迫使美国参战
结果:美国国债从1930年的160亿美元狂涨到1946年的2690亿美元
1948年美国金融危机
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实现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有控制地解体”
1987年 金融核弹 目标东京 股票指数期货
纽约股市崩盘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后日本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日经指数暴跌70% 地产连续14年下跌,财富损失比例后果相当于二战战败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1990年代芬兰、瑞典、挪威银行危机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剪羊毛” 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目的在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银价跌到历史最低点 巴菲特在此年吃进了世界上1/3的实物白银存量。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Ⅱ 怎样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扩展阅读:
案例:傅学胜因犯诽谤罪被判有期徒刑
制造“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傅学胜因犯诽谤罪被判有期徒刑,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于13日对被告人傅学胜涉嫌诽谤罪一案公开开庭审理,依法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傅学胜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傅学胜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捏造损害被害人徐某、吴某某、马某某等多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等手段,在信息网络上予以散布,从而引发网民累计达数十万次的点击及大量跟帖、负面评论,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院认为,被告人傅学胜捏造虚假事实,并通过网络予以发布,情节严重,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构成诽谤罪。
据了解,傅学胜,男,1966年生,江苏省东海县人,大学文化,上海雷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曾编造所谓《“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帖文发布到网上,还曾精心策划轰动一时的“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
Ⅲ 股权收购属不属于股改
不是,不一样
Ⅳ 国金证券前董事长雷波是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吗
我们学校不授予本学期运动,往年应作出的。
我想主要是因为该库的维修,得到的钱给工人发工资拨付给它
补助! 。
希望这两天发下来。
Ⅳ 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博主语:看了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没有改进之前,在贪官没有伏法之前,你,还会买股票吗?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管理层就发笑。涨跌的开关掌握在他们手中,你们却去研究技术啦、这个面那个面啦,这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
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本来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从股市诞生到今天的20个年头,中国经济一直牛气冲天,从来没有低于过7%的增长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万亿元,到2007年已经是24.6万亿元了,20年增长了14倍之多。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照道理来讲,就是一头彪悍的大牛才对啊,即使投资人有所谓"过度情绪",最多也就是有时候肥牛有时候瘦牛罢了。
可悲的是,20岁的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牛过,一会儿是骨瘦如柴的小猫,一会儿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的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的原因分析起来。
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
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的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前,找到10个翻番的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操纵个股的人。
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操纵个股?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
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
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
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假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的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反市场的一致行动人!暴涨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涨,就在这疯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绞杀中小投资者的资本,一次次剐削人民的财富!
今年年初,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是10万亿,到6月18日已经不到6万亿了,这4万亿真金实银,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0%财富到那里去了?我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印花税、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基金分红,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1万亿左右的规模,还有3万亿到那里去了?
基金已经偶然暴出了"老鼠仓",证监会的官员们有吗?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能主导市场方向的人,从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涨了再涨,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能阻止官员的老鼠仓吗?答曰:不能!
《证券法》中第四十三条就是防范老鼠仓的,怎么规定的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这个规定等于告诉证监会以及相关的禁止交易人,买卖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儿女的名义,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证去开户。简直是"严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绝证监会官员们拥有私房钱!
但是假如就有证监会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身份证炒起来怎么办?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违法责任"在等着他们: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说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来,不但要将赚的钱吐出来,而且证监会还可能给个"警告" 啊,"记过" 啊什么的处分!如此"残暴"的惩罚,相关人员至少胆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触犯啊!
前一段时间市场高呼"救市了!"的时候,我冷眼旁观,哧哧冷笑:证监会肯定心里想,你们闹得这么凶,说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说印花税让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规范!我印花税降下来!你们能耐大,看能将股票涨到哪里去!一个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疯狂地卖;证监会也不闲着,新股拼命地发;"经济学家"也行动起来,说恐怖啊,越南危机了!美国危机了!印度危机了!看你们那个敢买!等回落几天傻瓜们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你们最后痛击: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备金!国资委说国有企业炒股损失要追究......哗啦啦兮大厦倾......
暴涨有暴涨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这场世界罕见的股灾中,有人哭红了眼,有人笑弯了腰!谁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预知市场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场主体中,谁能预知市场方向?以证监会为核心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假如证监会真心救市,能将股市稳住或者拉上去吗?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就是中国石油的运行轨迹。这个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万亿的总市值,占大盘的权重13%还多。中国石油涨,则大盘涨,中国石油稳,则大盘稳,中国石油跌,则大盘跌。那么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它涨起来呢?今天最多只要花3亿!今天它的价格在15左右,换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额不足6亿元,用3亿拉升,另外至少有3亿跟风,价格就上去了。
其实要稳或者升,只要机构不抛就行了,因为目前这个价格,不存在获利盘,套牢的股民是不会汹涌地割肉的,但是为什么它就跌了下去,带动大盘狂跌6.5%,以至于800家跌停呢?只有一个解释,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压股市,制造恐慌,以期获得更廉价的筹码!
机构有钱吗?吓死你!不说每次都能成功逃顶的社保基金、疯狂砸盘的保险基金,就说从基民手中收来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亿!拿出区区0.05%来,中国石油就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但是不但不拿,还拼命地砸!要的是什么?暴跌再暴跌!
不是说证监会开会要讲政治吗?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经,下台时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会心一笑了吗?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开心?
1、老鼠仓。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筹码;
2、外资。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3、被老百姓热议的贱买国产的人。说建设银行卖2.45元/股给友邦是卖国,那么二级市场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爱国英雄了吗?再说农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么价格友邦才会开心地举起水晶杯呢?
4、仇华的敌对势力。你经济增长不是快吗?你不是要和谐吗?你不是要风光地搞奥运吗?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众和zf有对立情绪了吧?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伤心?
1、中国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党。"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居然成了忽悠百姓进套的事实,一言九鼎的政治威严在遭受空前的侵蚀,1号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结果,zf的能力和诚信遭受空前质疑,3号焉不忧愤交加?
所以,我们知道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庞大,有多么嚣张,有多么贪婪,有多么残酷,有多么危险!他们就是要在中国股市上先买一只猫,然后以大象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然后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百姓以猫的价格再卖给他......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从事着这个肮脏的游戏,其结果是国家发展再快,经济发展再好,老百姓和资本市场也牛不起来。最终,中国将为他们这个肮脏的游戏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证监会的官员"出事"的已经有好几个了。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死缓;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也已经被"双规"。他们都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出来的,被发现纯属偶然。
还有没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楼里依然神现活现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大楼里没有他们的。
为获得一己之私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使亿万百姓的利益受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碍,使党和国家的威信受侵蚀,使民族复兴大业成泡影,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怎么办?必须将目前这种证券监管的法律框架、执行机构、制衡方法全盘推倒重来,重新建立一个受中小投资者有效监督、和市场利益相关各方完全隔离、独立行使资本市场法律监管职能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资本市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Ⅵ 历史上有几起金融风暴
1901年 美国交易所危机
1907年 美国银行危机
主要策划者:罗斯切尔德家族 摩根集团 纽约第一国家银行 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 标准石油城市银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铁路大王杰姆斯
目的:建立美联储 为策动世界级别的战争扫清障碍
结果:1913年美联储法案通过,国际银行势力控制了美元的发行和主宰国家银行的准备金。 美国政府自此丧失对美元的发行权。银行家们等待已久的爆发世界级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 美国农业衰退
策划者:华尔街精心设计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夺农民的财富和摧毁农业地区拒绝服从美联储的中小银行
结果:突如其来的信用和货币紧缩迫使原本富裕的农民大批破产
1929 美国经济大萧条
策划者:摩根和雷波库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本杰明 英格兰银行董事长诺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废除金本位 实行廉价货币政策 为二战铺平金融道路
结果:世界经济大衰退,启动超级通胀掠夺德国人民财富,动荡英国经济,迫使英镑与金本位脱钩。收割美国这只肥羊。
1938 美国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为二战扫除金融障碍 超级赤字财政 迫使美国参战
结果:美国国债从1930年的160亿美元狂涨到1946年的2690亿美元
1948年美国金融危机
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实现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有控制地解体”
1987年 金融核弹 目标东京 股票指数期货
纽约股市崩盘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后日本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日经指数暴跌70% 地产连续14年下跌,财富损失比例后果相当于二战战败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1990年代芬兰、瑞典、挪威银行危机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剪羊毛” 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目的在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银价跌到历史最低点 巴菲特在此年吃进了世界上1/3的实物白银存量
Ⅶ 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分别是
1、美国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2、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3、国际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
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
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
4、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5、环球金融危机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Ⅷ 历史上一共有多少次金融危机
1901年 美国交易所危机
1907年 美国银行危机
主要策划者:罗斯切尔德家族 摩根集团 纽约第一国家银行 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 标准石油城市银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铁路大王杰姆斯
目的:建立美联储 为策动世界级别的战争扫清障碍
结果:1913年美联储法案通过,国际银行势力控制了美元的发行和主宰国家银行的准备金。 美国政府自此丧失对美元的发行权。银行家们等待已久的爆发世界级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 美国农业衰退
策划者:华尔街精心设计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夺农民的财富和摧毁农业地区拒绝服从美联储的中小银行
结果:突如其来的信用和货币紧缩迫使原本富裕的农民大批破产
1929 美国经济大萧条
策划者:摩根和雷波库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本杰明 英格兰银行董事长诺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废除金本位 实行廉价货币政策 为二战铺平金融道路
结果:世界经济大衰退,启动超级通胀掠夺德国人民财富,动荡英国经济,迫使英镑与金本位脱钩。收割美国这只肥羊。
1938 美国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为二战扫除金融障碍 超级赤字财政 迫使美国参战
结果:美国国债从1930年的160亿美元狂涨到1946年的2690亿美元
1948年美国金融危机
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目的:实现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有控制地解体”
1987年 金融核弹 目标东京 股票指数期货
纽约股市崩盘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后日本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日经指数暴跌70% 地产连续14年下跌,财富损失比例后果相当于二战战败
策划者:国际银行势力
1990年代芬兰、瑞典、挪威银行危机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剪羊毛” 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目的在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银价跌到历史最低点 巴菲特在此年吃进了世界上1/3的实物白银存量。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