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对承担管理和融资功能的集团公司如何考核

对承担管理和融资功能的集团公司如何考核

发布时间:2021-03-26 01:01:19

Ⅰ 绩效考核是什么一般公司都怎么考核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每一阶段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惩,奖惩方法很多。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一般公司的绩效考核采用的是KPI(关键业绩指标),MBO(目标管理),BSC(平衡计分卡),360度等考核工具,其中以KPI和BSC最为流行,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核员工

Ⅱ [转载]政府投融资平台如何对下属企业进行绩效考核

1、平台发展特征分析(1)建设和融资任务为主。平台成立初衷是为了完成市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任务。因此,平台及其下属企业的核心职能是建设和融资。(2)大部分平台先有子公司后成立集团。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平台资产整合的需要,大部分平台先有子公司,后在政府组织协调下,整合子公司后,注册成立集团。因此可能出现集团无法推行政策、实施集团化管理的现象,这需要集团通过策划战略以及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治理结构和战略理顺与下属企业的关系,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下属企业经营层的积极性,规范下属企业管理行为,以保障集团战略的实施。(3)经营性项目与公益性项目并存。国务院十九号文的发布,使城市投融资平台逐渐重视经营性项目的运作及经营能力的培养。部分城投集团由混业经营逐步向分业经营进步。分业经营使资源集约化运用,大大提高管理运营效率,但分业经营对绩效考核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分业经营都在集团二级子公司,对下属企业实行定性为主还是定量为主的考核方式,以及通过何种指标进行考核,在集团层面必须进行重新的规划。2、平台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关注于事务性管理 目前大多数政府类融资平台公司用人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事部门基本上没有对制度制定调整权,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政策和制度进行及时调整。人事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突出,趋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于事务性的管理,缺乏从战略支持角度对绩效进行有效地考核与评价。(2)绩效考核指标单一 随着国务院十九号文的发布,政府类融资平台由单纯进行融资逐步向融资和经营的职能转变。但目前大多数融资平台的绩效指标单一,无法真实反映下属企业经营结果,无法激励具有管理经营才能和绩效的经营者,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影响融资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绩效管理主要问题分析(一)绩效管理的目标 1、建立对下属企业负责人的激励机制,调动下属企业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对下属企业负责人科学的考核机制,为薪酬发放、职务任免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3、建立对下属企业负责人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得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能够顺利实施。(二)绩效管理实施的要点1、考核指标设置的导向(1)以财务类指标为主。 城投集团作为下属企业的出资人,必然关心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产投资回报,企业经营效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大核心问题。因此,不同于“德能勤绩廉”的人事考核,对下属企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财务类指标为核心,才能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下属企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以财务类指标为主的重要优势在于考核结果易量化,透明度高,说服性强,可以有效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考核结果模糊的问题。因此,下属企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应以财务类指标为主。(2)体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投集团作为出资人,对每家下属企业的考核均围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产投资回报,企业经营效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大核心问题。在相同的考核内容下,考核指标的设置也应符合共性化的要求。考核采用共性考核指标也使考核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考虑到城投集团下属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如交通、供水、房地产、餐饮住宿、旅游开发等),企业所有制形式多样(如全民所有制、公司制),经营难度与风险不同(如市政公用垄断型、市场竞争型),所有企业均使用同样的考核指标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使绩效考核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应在共性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按照每家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设立个性化考核指标。(3)部分运用定性指标。城投集团下属企业中保供类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任务较多,安全生产、保证供应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承担大量的政府工程建设任务,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是关键,故建议设置部分定性指标,考核下属企业的重要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2、具体指标设置建议正常融资平台下属企业的绩效考核建议参考以下指标分别予以年度与任期考核。1)年度考核(1)经营责任基本指标经营责任考核的基本指标建议为年度利润总额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2)经营责任分类指标经营责任考核的分类指标应侧重于考核企业管理水平与发展能力。(3)管理责任指标 管理责任指标分为管理责任基本指标、管理责任分类指标与管理责任否决性指标。 ①管理责任基本指标是共性指标,主要考核各下属企业执行集团管理制度、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正建设、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事项。 ②管理责任分类指标是个性指标,根据各下属企业的管理需要设定。主要考核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管理责任否决性指标是指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要杜绝的事项,一旦否决性事件发生则定性指标对应的绩效考核得分为零。2)任期考核(1)经营责任基本指标 任期考核的基本指标一般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任期内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指标与任期内各年度考核结果指标。(2)经营责任分类指标 任期考核的分类指标应侧重考核企业的管理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经营性质进行个性化指标的设计,如公共交通的单位里程成本、城建项目管理的年均建设工程量以及利润增长率等。 采用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面综合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并有效防止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因为企业经营负责人在年度经营中累积下来的决策失误和不良资产在任期考核中可得到有效反映。 考核时点的选择:建议对下属企业总经理与外派董事的考核采取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的具体考核形式,年度考核安排在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后,结合年度审计进行;任期考核安排在下属企业总经理或外派董事任期即将结束时,结合离任审计进行。3、考核流程1)确定目标(1)签订经营责任书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体现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下属企业的业绩增长,因此考核的目标必须在考核期初就予以确定。建议采用下属企业总经理与集团公司签订《年度经营责任书》与《任期经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考核目标。(2)目标值的确定方式 在签订责任书的过程中应体现下属企业与集团公司的互动,即采取由下属企业总经理上报、集团公司审定的方式。通过明确《任期经营责任书》和《年度经营责任书》,明确各项经营指标的目标建议值及必要说明。(3)目标值的确定原则 《年度经营业绩书》中考核目标建议值原则上不低于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任期经营业绩书》中考核目标建议值原则上不低于前一任期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2)考核依据(1)以真实客观的财务报表为客观依据。通过财务报表中指标的实际完成值与经营责任书中的目标值对比,形成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初步结论。对下属企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以财务类指标为主,这就要求考核必须建立在财务报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2)日常管理资料与汇报资料。对下属企业总经理的绩效考核周期较长,通常为一年或一个任期,因此考核部门应完善对下属企业总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管理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建立报告制度,要求在出现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投融资和资产重组等事项时下属企业总经理必须及时向集团汇报。这也符合绩效考核中定性指标考核的要求。(3)派驻该企业董事或监事的评价意见。(4)总经理的述职报告。总经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述职,并应有书面述职报告。述职报告是总经理对日常工作的总结与评价,应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3)考评结果反馈 因绩效考核是对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评价,是为了发现其经营中的不足并为其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因此考核结果必须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同时考虑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在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情况下应允许其提出反馈意见。三、总结 绩效考核的关键点在于分类指标的选取,指标选择到位,能切实反映建设、融资、经营的成本、收入和资产管理经营效率,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结合,能够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但是如何选取指标,选取哪些指标,如何进行权重的设计,如何分类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核心竞争力,城投集团需要借鉴专业机构的指标体系从战略层面上进行设计。

Ⅲ 集团公司如何对下属公司进行管理

当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管控。

集团管控类型划分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集团管控三分法”理论:即财务型,战略型,运营控制型(操作型)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

  1. 财务管控型: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2.战略管控型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3.操作管控型

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 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这三种管控模式各有优缺点,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有的企业集团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企业的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集团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

拓展资料:

集团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总部在管理下属企业中的定位,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管控部门的设置、管控流程设计以及集团文化的传播来影响下属经营单位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

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表现形式,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是母子公司间权力分配的概括与抽象。所以对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分析是实现对集团企业管理提升的前提。

Ⅳ 企业集团如何发挥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制度的构建要有利于促进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及质量,在构建相关制度时,必须根据公司自身情况来予以建立。企业集团应沟建资金结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及投资者沟通制度等,保障财务公司功能实现和作用的发挥。
(一)资金结算制度 资金结算制度的构建是促进财务和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前提,对于财务公司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实施集团所属企业在财务公司集中结算成为可能。企业集团通过严格的资金结算制度的建立和财务公司对资金结算的监控,不仅有利于资金预算管理的落实,资金风险管理不留死角,更能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频率,有利于资金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二)制订有益于增加资金集中度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是要制定账户管理制度,对成员单位帐户的开立要经集团统一审批,并定期检查清理,保证成员单位资金在集团监控范围;二是要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集团要结合生产经营情况按照“季计划、月预算、周控制”的方式实施资金预算管理,使财务公司能够提前安排筹资计划,并按照集团审批的预算进行监督控制;第三、对资金定价机制充分完善。内部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坚持市场定价原则、不违背关联交易公平原则的前提下,可结合集团战略导向和管理要求,实行灵活的内部价格机制;第四、完善资金集中考核制度,使各成员单位严格遵守制度将资金集中于财务公司,以确保集团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将职责权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固化到信息系统,为财务公司功能发挥创造制度环境。许多财务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管理实践,资金集中度较高的企业集团通常采取当日结余资金全额上划和所需资金按预算下拨的方式,强制集中。有的企业集团通过制度要求、监督执行的方式实施资金集中,如中国一拖集团要求所属企业的在外部银行的销售回款必须在5个工作日之内调回财务公司,在外部银行所留资金不得超过企业银行存款的20%,保证了中国一拖的资金集中度在80%以上。
(三)构建投资者关系沟通制度 在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之下,各集团或整体上市或部分业务单元上市或产权多元,在财务公司与成员单元的往来中,都会触及关联交易问题,建立与其他投资者关系沟通制度成为必要。实际上,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相当重要,要想构建和谐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通过与各业务单元其他投资者的沟通,让中小股东理解财务公司的存在是对所有股东利益的保护和支持,是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一道“防火墙”,要争取其他股东对关联交易额度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让集团公司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成为可能。
(四)制订绩效考评制度 财务公司的定位和功能区别于其他业务单位,既要接受集团公司的考核,又要接受银监部门的监督。财务公司对集团的贡献除了财务公司报表利润外,还包括为集团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增值服务以及防范集团资金风险可能的损失等。因此对财务公司绩效考评应在符合银监部门风险监管指标的前提下,考核评价内容应突出财务公司对集团整体财务管理贡献(如融资成本降低率)、服务能力和满意度和资金管理效率等,适度兼顾经济效益指标,摈弃只考核利润的做法。同时还要考虑财务公司的金融机构特点,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上要区别集团内部其他业务,有条件的可实施市场化薪酬政策,使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合理、有效。

Ⅳ 企业管理考核办法

人事考核的意义,是为了把握并评定员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用考核表,按照规定的考核项目,对员工担当职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职务工作完成情况,做出评定。同时,也能使员工通过周围同事对自己的评价,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

现在许多公司所采取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员工对自己先做自我评价,然后由其主管对其进行评价,并在工作表现、团队合作、纪律性等方面对其进行打分。一般说来,这就是最终的考核结果了。它在以下几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

1、这个结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员工上级观念的支配,充其量只能其上级一个人的看法。

2、只对员工的某些方面打分,这在许多情况下都只是员工主管“拍脑袋”的想法,多依赖于员工主管对这个员工一贯的看法。

3、最终的考核结果员工本人甚至看不到,这样,他怎么能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发扬,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4、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职位要求是不同的,而考核的项目是相同的,没有侧重点,这样得出的结果对公司和员工本人都缺乏指导意义。

针对考核方法中的这些不足,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

一、考评人的范围。

新型考核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员工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而对自己的却视而不见。从这个观点来看,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自我。所以,在考核中,不应只由员工上级一个人对员工进行评价,而应将范围扩大。只要是在工作中同这个员工发生直接关系的,都可以对该员工进行评价。也许这个范围又太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每个员工的上级、下属、同事中最经常发生工作关系的人列出来(一般不超过十人),然后由员工同人力资源部确认后将考核表发给相应的考核者,填写后交回人力资源部。

二、考核表的设计。

新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自律性,拓展自我,支持同事,使公司内部相互信任的程度得以提高。建议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设立考核项目:1、工作成果,2、是否负责,3、遵守诺言,4、沟通能力,5、接受挑战。

不同职位所要求的素质及能力不同,自然应该使用不同的考核表。人力资源部应针对员工的职位,挑选或设计不同的项目来设计不同的考核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力资源、财务、销售、策划和开发人员这五个部门的员工,基本要求是不同的,从事人力资源职位工作的人要有很好的经验、亲和力和包容性,财务人员一定要细致并且原则性强,销售人员看重百折不挠的精神,策划人员需要创意,技术人员要有缜密的思维能力。

填表人在填写各项目时,一定要举出事实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如果对某些项目不了解,可以不予置评,但只做评语不举例子是不可接受的。举例子的好处是可以使人们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拍脑袋”而对某个人作出评价的可能。

三、公布考评结果。

人事部将根据与被评者有关的所有考核表,做一个综合评定,经总经理审核后,结果将公布在公司内部网上(第一次做时,也可以只发给个人)。同考评者有明显关联的事例不会公开,也就是说,被考评者看到的会是一个其他员工对他综合评价的结果,而不会知道具体哪个人对他做了何种评价。这样,每一个员工表现得好坏,人们会形成共同的看法,偏见会大大消除。

以上考核对员工不做打分,也不直接同奖惩、升降职等联系起来。事实上,现在许多公司的考核也没有同薪酬联系起来。即使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笔者以前曾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每月都要做考核,考核的分数同浮动工资挂钩。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员工对此非常反感,员工只是将考核当成了一项例行工作来做,许多人将当月的考核表复印下来,下月照抄。这样的考核,其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的效果,还不如不做。

新考核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由多人来对一个人考核,增加了客观性,也更公平。被考核的员工能够从结果中更清楚地知道同事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会更认真地对待考核结果中的不足之处。

2、对不同职位员工的考核侧重不同的的方面,增加了考核的合理性。

3、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也许一开始员工不容易接受,这需要在考核前多做一些准备工作。而一旦实行,必然会大大加强员工间的信任程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能够很自然地同奖惩制度联系在一起。对员工升职、加薪、解雇都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员工看到自己的考核结果,会更认真地对待结果,并相应地改善自己的行为。

附:以下考核项目可作为参考:

是否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本职工作?

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本职工作?

是否坚持到底不畏挫折?

对其工作是否不必再令人操心?

是否不必一一指示监督,也能明快、迅速地工作?

能否正确地了解本身的职务内容或上级的指示?

对平时不太熟悉的工作是否也能根据经验或稍加努力即予以圆满地完成?

是否做出过草率错误的判断或措施?

工作完成情形如何?(指速度与正确性的关系、定额的完成情况)?

是否有着良好的自律性,遵守公司的各项规范?

在时间或物质上是否有公私不分现象?

是否以不实的理由请假或迟到?

当工作中发生错误时,是乐于主动承担责任,还是经常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

对工作的失误,是否往往逃避责任或辩解?

他是不是将所有的成绩归于自己,将所有的失败推给下属?

是否有足够的主动性,不需等待别人的提示和指示就能思考、计划和办事?

是否能言传身教地鼓励他人的士气?

是否在上班时间过多地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如聊天、私人电话、私事等?

能很好地履行对同事的承诺,还是经常被同事追问承诺的结果?

是否能成功地和他人协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是否与他人做无谓的争执?

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他人分享?

他是否经常给你一些帮助和支持,你是否很乐于向他寻求帮助和支持?

是否以平等的观点来对待同事,还是更多地强调个人的权力?

是否乐于接受非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还是经常将自己可以做的事推给其他人去做?

是否乐于接受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任务,从而使个人的能力得以提高?

是否乐于接受新观点,并勇于尝试?

是否积极地学习业务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

对改善现状、是否具有高昂的意愿与热情?

是否时常提出新构想,对于提高职务的执行做出努力?

Ⅵ 企业管理的考核方案

企业管理的考核方案 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年试行)? ????? 为了确保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完成,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跟踪、 监督、分析和考核,充分调动全员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绩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全员经营”的经营和激励机制。
为此,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 一、经营绩效考核的目的与原则 (一)目的 1、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筑全员经营、持续降低成本的经营团队。
1、以追求技术和管理进步为重点,合理利用资源,持续改进工作,落实经营责任,实现高效率的运作。
(二)原则 1、成果原则。
坚持以经营指标完成结果等定量数据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体现重视经营成果的原则。
2、互动原则。
坚持合作与竞争,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互动原则。
3、激励原则。
坚持以部门的考核结果与个人月度工资挂钩,体现奖罚结合的激励原则。
二、经营绩效考核内容和办法 1、。
年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部门 指标体系 单位 目标值 考核权重 计分方法 ? 人力资源部 人才招聘计划完成率 % 100% 25 =权重*[1+(招聘完成率-100%)] 培训计划完成率 % 100% 30 =权重*[1+(培训完成率-100%)] 部门可控费用控制率 % 100% 15 =权重*[1+(100%-控制率)] 人才流失率 % 10% 15 =权重*[1+(10%-流失率)] 职称评定计划完成率 % 100% 15 =权重*[1+(职称完成率-100%)] 权重合计 ? ? 100 ? ? 三、绩效考核指标的计算方法 销售 1、销售计划完成率=(月度实际销售量/月度计划销售量)×100% 2、销售货款回笼率=(月度销售货款实际回笼数/月度销售货款计划回笼数)×100% 3、销售利润完成率=(月度实际完成的利润总额/月度计划的利润总额)×100% 4、产成品资金占用周转天数=30/[月度销货成本/(期初占用+期末占用)/2] 技术 5、新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月度新产品开发实际完成数/月度新产品开发计划数)×100% 6、价值工程计划完成率=(月度实际完成的节支降耗金额/月度计划的节支降耗金额)×100% 生产 7、订单准交率 8、生产计划完成率=(月度产量实际完成数/月度产量计划数)×100% 8、材料成本控制率=∑(产品的实际材料成本)/∑(产品的标准材料成本)×100% 9、在制品资金占用周转天数=30/[月度销货成本/(期初占用+期末占用)/2] 10、材料报废损失控制率=月度实际材料报废金额/∑(月度计划产品标准材料耗用金额)×100% 11、产品优等品率=(月度产品优等品数量/月度产品生产数量)×100% 15、重大质量事故批次:指月度生产的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或严重的产品批量返修事故。
采购 12、采购成本降低完成率=(实际降低采购成本金额/计划降低采购成本金额)×100% 13、原材料储备资金周转天数=30/[(月度销货成本/(期初占用+期末占用)/2) 14、外购货品进货批次通过率=(月度进货检验合格批次/月度进货总批次)×100% 财务 16、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17、应付款资金计划完成率=(应付款实际支付资金总额/应付款计划支付资金总额)×100% 总经办、人力资源 18、ERP推进计划完成率=(ERP推进实际完成数/ERP推进计划数)×100% 19、人才招聘计划完成率=(本期实际招聘人数/本期计划招聘人数)×100% 20、培训计划完成率=(本期实际培训时间/本期计划培训时间)×100% 21、非计件人员流失率=[本期流失人数/(期初非计划人数+期末非计件人数)/2] ×100% 22、部门月度费用控制率=(部门月度费用实际发生数/部门月度费用计划控制数)×100% 23、员工合理化建议处理完成率=(合理化建议实际处理数/合理化建议计划处理数)×100% 24、行政事务计划完成率=(行政事务实际完成数/行政事务计划数)×100% 25、预研项目(技术)计划完成率=(预研项目实际完成数/预研项目计划数)×100% 26、预研项目成果转化率=(成果实际转化数/成果计划转化数)×100% 四、经营绩效考核办法 1、评分方式:经营绩效考核是以部门为单位,其经营绩效考核的得分方式是: (1)各部门月度经营绩效考核总分数(K)=∑(各单项指标考核得分)。
(2)单项指标的得分方法是按照指标每月的实际完成结果和考核指标体系中计分方法进行统计。
2、月度绩效工资(M):将月度个人工资的20%作为绩效工资,用来与部门的经营绩效和个人的工作评价进行挂钩,实施正负激励。
3、经营绩效考核实得工资(M1)= M×(各部门月度经营绩效考核系数)×(个人工作评价系数) (1)各部门的经营绩效考核以90分作为考核基准,如果考核得分低于90分,按考核系数=实际得分数/90进行扣罚;考核得分在90≤K≤100分之间,不扣不奖;考核得分K>100分,按考核系数=实际得分数/100进行奖励。
(2)个人工作评价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考核。
?? ?4、考核频次:分为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两种类型。
(1)月度考核。
对定量计划完成率指标每月组织进行一次评价和考核,根据评价和考核结果,直接和各部门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并实施正负激励。
(2)季度考核。
对价值工程、采购成本、可控费用控制,以及有特殊贡献的项目可根据季度的经营效益进行考核。
●通过价值工程项目的开展,按年度计划完成目标(或超额完成)为公司取得的节支降耗效益,对取得的直接节支降耗效益经过评估确认后,对按计划完成的节支降耗额可按?? %进行奖励;对超额完成的节支降耗额可按? %进行奖励。
●通过采购成本的降低,按年度计划完成目标(或超额完成)为公司取得的采购成本降低额,对取得的采购成本降低额经过评估确认后,对按计划完成的成本降低额可按?? %进行奖励;对超额完成的成本降低额可按? %进行奖励。
●通过可控制造费用、可控管理费用、可控销售费用的控制,按年度计划目标分解数进行控制,取得可控费用的节约额,经过确认评估后,可控?? %进行奖励。
●对有特殊贡献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行考虑奖励方案。
?五、经营绩效考核的主要数据来源 ? 1、月度经营考核指标计划目标值。
先由各部门按照经营管理部规定的格式(详见附件)于月初1日前根据各部门的年度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成本费用、节支降耗、资金占用等方面对应的责任经营目标,分解并编制经营指标月度计划目标值,经部门审核、主管副总裁审定后,报送经营管理部。
经营管理部如果无异议,则作为部门经营指标月度的控制目标;如有异议需要调整的,则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重新编制,直至符合公司当月的经营和控制目标。
2、月度经营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
由归口部门按照经营管理部规定的格式(详见附件),将各自负责填报的经营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数据进行收集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经营管理部。
六、经营绩效考核的有关管理要求 1、由经营管理部每月10日前将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各单项经营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与评价,并计算出单项经营指标的实际完成率。
2、由经营管理部根据《经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单项指标实际完成率计算所得分数,同时汇总各部门的经营绩效考核总分数,先反馈给各部门核实,如无异议,由经营管理部部长审核、集团总裁批准后,作为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依据。
3、对个别指标如当月没有计划目标的,则此单项指标当月自动视为满分。
4、各部门考核指标的实际完成数据需由归口部门定期提供,归口部门应对提供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成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经营管理部对各项上报指标的数据进行抽查、核实,如果发现有作弊行为的,由部门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为加强对经营考核指标的动态管理,促进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对当月未达到考核权重80%的单项考核指标,由经营管理部进行通报,由责任部门向公司提出书面整改措施。
七、本考核办法报请公司总裁批准后,自2010年1月份开始试行三个月,试行三个月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如有些指标出现重大偏差的,由经营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进行补充修定后,报公司总裁批准后开始执行。
? ????????????????????????????????????????? ?**************公司 ????????????????????????????????????????????? 日期:

Ⅶ 求集团公司对控股公司、控股公司老总和财务经理的管理考核办法

用几个指标就可以,ROE和EVA最重要,同时如果非国企的话可以综合使用期权激励,这样可以把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平衡起来,防止短视行为;如果是国企的话也可以运用任期绩效考核,将其40%的绩效奖金留在任期结束后发放,以防止短期行为。

Ⅷ 如何加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集团化发展逐渐成为大家的首要选择之一。企业集团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力军,但随着集团的成立、联合之后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却并不全是1+1>2或1+1=2,其中不少企业集团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处理和理顺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带来矛盾重重,直至酿成散伙或拖垮核心企业(母公司)的苦果。</P>
<P>在国家对企业集团的试点指导意见中就指出,企业集团核心企业应该对紧密层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实行六个统一:(1)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由集团的核心企业统一对计划主管部门;(2)实行承包经营的,由集团的核心企业统一承包,紧密层再对核心企业承包;(3)重大基建、技改项目贷款由集团核心企业统一对外;(4)进出口贸易和相关商务活动由集团核心企业统一对外;(5)紧密层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资产交易由集团核心企业统一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6)紧密层企业的主要领导由集团核心企业统一任免。 <BR>六个统一的模式简单地强调了集团中心集权统一,但缺乏集团中心应该关注的焦点和自身的工作重心。在实际的执行当中,集团中心管理方式可能需要分解成更多的操作模式。 </P>
<P><FONT color=#0000ff>一、集团管理的几种模式及各自特点<BR></FONT>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 <BR>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BR>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 <BR>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BR>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BR>财务管控型: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司有和记黄浦。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BR>还有其他一些模型设计方式,如分成经营式、战略式和控股公司三种模型,其基本原理和集团中心的控制方式也与前面描述的模型相似。也可以分成两大类,纯粹的投资控股公司和具有具体生产经营功能的集团公司。纯粹出资功能的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业务没有直接的指导,主要负责对外投资、监督投资的使用和调整对外投资的结构;具有部分生产经营功能的母公司通过集团战略、业务单元战略和集团的职能部门等方式对下属子公司业务进行协调和影响,集团中心可能考虑设置统一购进、统一销售、统一研发等功能。 <BR>可见,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P>
<P><FONT color=#0000ff>二、如何健康推进集团母子体制管理<BR></FONT>上述情形表明,理顺和解决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刻不容缓。在我国尚未形成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需要广大企业实践者去探索和实践。努力探求完善和规范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推动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BR>(一)转变管理观念,集团型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到位。企业集团组建之后,在企业形态、产权关系、管理特点、运作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而集团母公司领导在这些变化了的新形势面前,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观念转变、管理知识更新和领导水平提升的准备,仍然沿用建立集团之前单个企业的管理观念去实施管理。因此,要理顺集团内部管理关系,首先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一是管理思想要由单一企业型直线管理模式向集团型“金字塔”管理转变;二是管理职能要由单纯的公司自身管理向控股型公司管理转变;三是管理方法要由纯粹的总公司型管理向母子公司型管理转变。<BR>(二)理顺管理关系,母子公司相互关系的功能必须定位。企业集团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要明确母子公司的出资关系,建立资本联结纽带,完善集团功能,规范集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1)出资人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母公司依据持有的股权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对其子公司行使重大决策权,依法对其投资的子公司享有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权,并进行监督、考核。而作为被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应当切实维护出资人的种种合法权益,为出资者收益最大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法律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母公司、子公司都是依法设立的公司制企业法人,母公司不能违反法律和章程规定,直接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经营活动,既要有利于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也要坚持平等、竞争、效率的原则。(3)母公司与主要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公司为核心、子公司为主要成员的组织体系,母公司的主要作用是依照法律程序和集团章程,组织制定和实施集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开展融资、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等资本经营活动;决定集团内部的重大事项;推进集团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建立集团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息网络等等。而子公司应当服从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确保集团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BR>(三)界定管理内涵,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行为必须归位。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股权管理。母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参与管理及决策的管理行为。股东会不能流于形式,母公司选派董事、监事组成子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要对股东会真正负起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对于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可对它实行产权管理,全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由母公司委派和聘任,进行考核、奖惩。二是发展管理。母公司为了实现资源互补、优势重组、统一发展、战略协调和指导,要规范主要成员企业发展规划、投资方向的管理行为,而子公司要在母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认真制订或修订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近期规划。三是财务监管。母公司为了维护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增值性和盈利性,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状况和资产运行质量进行监督。子公司要向母公司定期报告财务状况,建立合并会计报表制度,并且保证所提供的生产经营信息、财务运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要经常分析研究,对一些重大问题,如资产负债率、大额借贷、提供担保、库存积压等,要特别予以关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母公司每年要组织力量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内部审计,作为考核外派董事、监事及董事长业绩的依据。四是日常监管。母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对子公司运作过程中的权能,要实施经常性的指导、监督,监管子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劳动人事变动以及市场开发等。<BR>(四)完善管理体系,企业集团的运行机制必须就位。正确处理集团内部的管理问题,其实质就是建立权责明确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对于母公司来说,既要坚决维护出资者的参与管理、选择经营者、资产收益等合法权益,对子公司拥有股权性控制权和契约性支配权,从而实施有效的监管,又要坚持尊重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即在发挥母公司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对于子公司来说,既要充分行使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享有法律上与母公司相同的民事权利,又要担当起集团成员企业的角色和义务,服从集团的整体规划,自觉接受母公司来自产权方面和集团章程规定的监管,从而确保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建立上述那样一种管理体系,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系统去实现,因此完善集团的运行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完善企业集团的领导机制。其次,要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母子公司发展战略一体化、投资方向一体化、项目审定一体化。母公司应对子公司的重大投资和贷款担保项目实行审议制,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必须由子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由母公司组织专家论证和审议才能实施,以防止和减少由于投资失误和盲目担保造成损失而负连带责任。第三,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P>
<P><FONT color=#0000ff>三、集团公司管控中四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FONT><BR>问题一:如何实施对快速发展公司的有效管控?<BR>管控模式问题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十分重要,有时往往是致命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集团公司,更加需要引入“集成的管控模式”的概念,即它首先需要一个科学、明确的战略方向,要从“机会”的海洋里跳出来,以免被太多的机会“淹死”。<BR>其次,应该重新明确和调整总部的职能定位,把该管的管起来,不该管的坚决放下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规模已成倍地扩大,而企业首脑机关仍然沿用原有的一套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这自然是行不通的,对它们来说改革和放权是势在必行的事。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企业发展初期,人们由于规模小而养成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习惯很难改变。同时,小规模经营时所需要人员的技能也往往达不到大规模运作的要求,而人员又不是能说换就换的。实际的出路可能要么是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要么只好分配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上去。总之,总部职能、权限的重新调整往往会影响到现有人员的任用、安排,从而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再次,由于战略目标和管控模式的改变,相应的支撑体系如人力资源管理、作流程和学习系统都要跟上。比如,部门职责的变化必然引起岗位职责的变化,从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也进行调整。再如,原有部门权力职责的改变必然要求有新的工作流程相匹配,否则员工们办事可能连找谁都不知道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规模经营更离不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否则,管理者很容易变成瞎子。 <BR>问题二:以行政手段“拉郎配”、“归大堆”而形成的集团公司如何进行有效管控?<BR>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行政手段组建的集团公司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先天缺少产权联系,加之体制、人事、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往往导致“联而不合”、“集而不团”的现象。如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子公司,成为吃大锅饭的“无底洞”;而一些竞争力强的子公司则又片面强调自己的“独立法人”地位而抵制母公司的管控。集团内各子公司间又往往存在严重的同业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集团下属企业之间没有整合,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母子公司不能实行一体化运作,而是以多个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群体优势难以发挥。 <BR>在这类集团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主业不突出,各下属企业之间的业务关联性不强,导致整个集团的资源无法充分合理地整合,从而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企业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实际上是个虚胖子,大而不强。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垮掉。对于这种类型的企业,其首要问题是明确业务战略,突出主业,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目标明确之后,再围绕科学的战略目标来设计自己的管控体系才可能有效。其次、加强总部对各下属企业提供共享服务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少它们所承担的与其业务不相关的工作,如集中采购、后勤供应等,突出其主要业务功能。同时,加强集团的品牌、文化建设,提高集团统一的公共知名度和内部对集团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凝聚力和下属公司的归属感。再次,逐步取消下属企业中非上市公司的法人地位,将它们按行业特点组成事业部或分公司,使之能拥有从事自身业务发展的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同时又不至于失控。最后,经过一定年限的运作,形成了集团公司的优良资产,则可以推向资本市场,按市场要求去规范地运作。 <BR>问题三:如何改变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老的组织结构?<BR>业务的多元化加剧了管理的复杂性。因为行业性质不一样,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简单的直线职能使组织结构更难满足多元化集团公司管控的要求,它无法区分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集团的组织结构必须向其它形式转换,如事业部制或矩阵制。由于集团公司有其各自的特点,很难不加了解就能给定一个合适的模式。但是,无论转向何种组织形式,前面所提及的总部的五大职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又以领导和共享服务职能更为重要。其次,组织结构的形式只是集团公司有效管控的一方面。集团要达到有效管控的目的,还应该在总部和下属企业的功能定位、管控模式上下功夫,弄清楚“你做什么,我做什么”,这是集团公司管控的关键所在。仅仅在组织形式上下功夫,无疑是以偏概全。 实际上,一个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是不同的,因而相应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不同的。即使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中,在市场起步期,企业组织结构首先需要满足争夺市场份额的要求,需要强化现有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市场渠道的开发能力,因此组织在这些方面的功能必然首先突出出来。到了快速增长期,企业组织结构则需要满足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和争夺新的、更高端市场的需求。因此,组织结构需要突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功能。而到了成熟期,组织结构则需要在进一步提升上述各种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满足开发现有客户潜在价值和强化对客户深层次服务的能力。相应的,以客户群体为导向的组织形式将显得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如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以客户群划分来搭建自己的组织结构的原因。 <BR>问题四:如何处理好集团公司对其上市子公司的管控?<BR>我国的集团公司与国外公司不同,很多集团公司中只是其中一部分资产形成子公司先行上市而不是整体上市。这种母子公司的关系是与一般非上市的母子公司关系十分不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上市子公司在法律上不仅要受《公司法》的约束,而且要遵守《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等其它法规,接受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管理。二是上市公司除了要保障母公司的权宜外,还要兼顾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三是上市公司的运作必须独立,不能与母公司混为一谈,更不能由母公司随意处置。四是上市公司的许多信息必须公开、透明,不能“黑箱操作”。但许多集团公司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的区别,因而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上市前过度包装,优质资产都到了上市公司,致使母公司事后从上市公司口袋里去随意掏钱,把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二是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的行为能力不足,仍然习惯于按行政隶属关系直接管理上市子公司,随意给它们下“红头文件”;三是集团公司总部的定位不清,对上市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过多,损害了上市子公司独立性;四是集团公司往往通过与上市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转移,损害其他股东利益;五是对上市子公司有关信息披露不足,甚至造假,以达到内部人控制的目的。<BR><BR> 可见,集团公司对其上市子公司的管控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问题。为了使自己的管控到位,首先,集团公司从源头上就应该把好关,不要为了一味“圈钱”而对子公司过度包装上市,把所有的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都留给自己,结果把自己搞得很苦。其次,应该弄清楚与上市子公司的关系和与非上市子公司之间的种种区别,不要把公众财产当成自己一家的财产去随意处置,不要违规、违法。第三,要学会当上市公司的老板,那就是要学会按上市公司的治理的要求,通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来行使母公司对上市子公司享有的股东权力、展现自己的意愿。总之,上市是有得有失的事,它对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要求更高。

Ⅸ 企业该怎么做绩效管理与考核

  1. 对企业现有架构及岗位进行分析,撤并一些不必要或功能相近的部门、岗位。

  2. 对现有员工进行能力划分:可以担任岗位、培养前途等,把学历、资历、关系淡化。

  3. 制定一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宣传、动员、解释,让员工知晓认可)。

  4. 对岗位工作进行详细说明,量化工作(包括质量和数量),不能量化的工作尽量删除。

  5. 设置任职条件,实施竞争上岗。让每个员工写一个《我可承担的工作》(不会写的请人代写),根据员工自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决定员工承担具体的岗位(可兼)。

  6. 对量化的工作进行分数对应(100分制),承担的工作多、难度大、质量好的分数就高,不要怕差距大了,比如销售的人业绩大的可以比小的大数倍、数十倍..........可以承包的工作一定实行内部承包、对外承包,能够让员工自己完成任务的要放手,可以不用上班的不一定要求来办公室。

  7. 考核管理上尽量实施信息平台管理,不要参与的人为因素太多。比如:被考核对象自己填写有关表格,人力资源专员在平台上进行统计后再核实即可。如果由部门经理去监督,可能会有人为因素,不好管理。

  8. 实施方案一定要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最好是一把手认可且属于被考核对象。

Ⅹ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监管考核

目前,银监会按照以下指引及规定监管并考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
摘要如下: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外资投资性公司为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而设立的财务公司适用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集团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以资本为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本办法所称成员单位包括母公司及其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单独或者共同持股20%以上的公司,或者持股不足20%但处于最大股东地位的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下属的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
本办法所称外资投资性公司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资设立的从事直接投资的公司。所称投资企业包括该外资投资性公司以及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该外资投资性公司单独或者与其投资者共同持股超过25%,且该外资投资性公司持股比例超过10%的企业。外资投资性公司适用本办法中对母公司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对成员单位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 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申请前一年,母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
(三)申请前一年,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率不低于30%;
(四)申请前连续两年,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营业收入总额每年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总额每年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五)现金流量稳定并具有较大规模;
(六)母公司成立2年以上并且具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经验;
(七)母公司具有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近3年无不良诚信纪录;
(八)母公司拥有核心主业;
(九)母公司无不当关联交易。
外资投资性公司除适用本条第(一)、(二)、(五)、(六)、(七)、(八)、(九)项的规定外,申请前一年其净资产应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申请前连续两年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第二十八条 财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二)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
(三)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
(四)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五)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
(六)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七)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
(八)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
(九) 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
(十)从事同业拆借;
(十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九条 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从事下列业务:
(一)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二)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三)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四)有价证券投资;
(五)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银监会令2007年13号)
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81号)
1、管理状况评价
重点分析财务公司的管理状况,包括公司治理、功能定位、内部控制、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公司治理评价
从织架构、决策体系、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也评价公司章程要件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及时、有效沟通的机制。
功能定位评价
公司章程、战略规划、经营计划中能体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对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否明确;财务公司前一年度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是否能体现强化服务功能的具体安排,并非过度强调盈利措施;财务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对财务公司功能定位应是否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并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符合财务公司应有的功能定位是否有较高的认同度;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整体经营状况、成员单位整体服务需求及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形成全面、清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财务公司对改善自身服务能力以满足集团及成员单位的需求是否作出了适当的安排。
内部控制评价
是否以制度形式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内控制度执行的职责;是否制定切实可行、与财务公司实际状况及发展战略相符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政策;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是否能覆盖财务公司所有的机构、部门、业务和管理活动;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详细、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建立并实行了风险责任制和尽职问责制度;是否及时对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是否针对财务公司股东、监管机构及其他相关方制定了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
合规性管理评价
是否设立相应的部门或人员专职负责合规性管理,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与其履职相匹配的素质和经验;是否建立合规性管理制度,每年至少对财务公司所面临的主要合规性问题进行一次评估,提出完善计划和措施并加以整改;是否明确合规管理人员的权责,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员工应在工作中予以合作和支持;是否明确合规管理的报告路径和所涉及每一位人员的职责,对报告内容、方式、频率等应有规范要求;是否建立奖惩制度,追究违规责任,鼓励主动报告合规隐患及风险的行为;是否财务公司各项监管考核指标均符合要求;是否财务公司不存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禁止的严重违规行为;是否财务公司存在因政策法规调整形成的禁止事项,应遵循监管部门规定的整改要求和自身作出的整改承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内部审计评价
是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制度形式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相应权限等;是否机构设置及制度规定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是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数量及审计技术手段与公司的业务规模、发展速度、业务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相适应;是否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与评估,并将结果直接报告董事会或监事会,同时报告高级管理层;是否财务公司对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和有效整改。
信息系统评价
是否采用了与财务公司的业务规模、发展速度、复杂性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能为相关岗位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信息;是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测试,并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是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并达到实时监控各项监管指标的水平。
2、经营状况的评价
主要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市场风险、盈利能力、流动性和服务水平六个方面评价财务公司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果。
资本充足性评价:包括资本充足率;净资产要大于注册资本;连续两年未是否出现资本不足的情况;资本充足水平是否可适应资产正常增长的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资本得是否以较充分的运用;资本的增长是否是不以扩大非主营业务为目的;业务发展计划是否充分考虑资本充足水平和经济资本约束;日常经营管理中是否持续监测资本充足水平并有相关记录;是否建立维持适当资本充足水平的机制;利润分配制度是否有利于财务公司的自我积累和持续发展;是否有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资本补充计划;在资本不足时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应急补充安排。
资产质量评价:包括良资产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担保比例资产风险分类是否准确,偏离度是否较低,偏离情况能够是否得以及时纠正;不良资产的处置措施是否有力,不良资产是否持续减少,资产质量是否趋好;实行综合授信管理,单一客户的授信集中度是否维持合理水平,风险可控。
市场风险评价:包括短期投资比例;长期投资比例;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是否正确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做好分类管理和限额管理;是否具备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类市场风险的技术手段;是否自营投资和受托投资分户管理、分账核算、运作规范;是否投资产品结构合理,综合风险度较低。
盈利能力评价:包括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是否扣除未提足的资产损失准备金后的资本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经营效益比例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收入结构是否与主要业务结构吻合,盈利稳定性是否好;成本收入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审慎。
流动性评价:包括流动性比率、同业拆入比例。是否建立流动性监测预警机制,具备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是否根据成员单位资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有效调剂头寸,头寸管理不过度依赖主动负债;是否合理利用主动负债工具满足临时性的头寸管理需要。
服务水平评价:包括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等方面的评价。资金来源包括对以下3方面的评价(1)成员单位的存款集中程度达到较高比例;(2)财务公司尽力归集集团内资金,集团内负债占财务公司整体负债的比例较高;(3)财务公司及集团能够证明其在集中成员单位存款方面已尽其所能,为满足成员单位的结算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或对影响资金集中和结算服务的客观因素作出合理说明。资金运用包括对以下3方面(1)运用于成员单位的资产占财务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较高;(2)成员单位贷款需求满足程度较高;(3)财务公司及集团能够以充分的资料和数据证明其在满足成员单位资金需求方面已经尽其所能,或对影响资金运用的客观因素作出合理说明。其他服务包括对以下2方面的评价(1)努力为成员单位提供财务顾问、融资方案设计、银团贷款等服务;(2)在不违反现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积极通过业务和服务创新满足成员单位需求。
3、所属集团影响度评价
主要分析财务公司所属集团对其影响状况,包括集团基本状况、集团对成员单位控制力及对财务公司的支持度。
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
核心监管指标内容如下:
1、监控指标
资本充足率为资本净额与风险加权资产加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之比不得低于10%。资本净额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计算价值之和减去资本扣减项。
不良资产率不应高于4%。不良资产率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与信用风险资产之比。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承担信用风险的各项资产,包括各项贷款、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资产、存放同业、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和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信用风险资产。
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各项贷款之比。
各项贷款是指财务公司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证券、各项垫款等。?不良贷款是指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的各项贷款之和。?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之比。
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针对各项信用风险资产可能的损失所提取的准备金。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计算中暂不考虑一般准备和特种准备充足情况。?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贷款应提准备之比。
贷款损失准备是指财务公司对各项贷款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的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仅反映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情况。
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
自有固定资产比例不得高于20%。自有固定资产比例为自有固定资产与资本总额之比。
自有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净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资本总额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可计算价值之和减去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
短期证券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短期证券投资比例为短期证券投资与资本总额之比。
长期投资比例不得高于30%。 长期投资比例为长期投资与资本总额之比。
拆入资金比例不得高于100%。拆入资金比例为同业拆入与资本总额之比。拆入资金是指财务公司的同业拆入、卖出回购款项等集团外负债。
担保比例不得高于100%。担保比例为担保风险敞口与资本总额之比。担保风险敞口是指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扣除保证金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国债价值后的余额。担保比例计算不包括与贸易及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
2、监测指标
存贷款比例为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各项存款为财务公司吸收的各成员单位的存款。包括单位存款、保证金存款、委托资金与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的差额等。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是指财务公司在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的一家客户的授信余额。授信是指财务公司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保函、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之和的平均余额之比。
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之比。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现金、存放同业的总和与人民币各项存款之比。

阅读全文

与对承担管理和融资功能的集团公司如何考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皇杰互联网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960
马云在哪融资 浏览:457
期货可以不用保证金吗 浏览:912
跨国公司外汇期货保值交易 浏览:881
查看微信理财收益率 浏览:191
克罗期货指标DMI 浏览:144
股东分红分的是什么 浏览:881
金融资产的管理理论 浏览:492
期货持仓亏损怎么办 浏览:494
灯塔大牛指标公式 浏览:76
黄冈玖富金融公司 浏览:9
现在股票还可以融资吗 浏览:338
山东先知金融软件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浏览:145
购买微信理财产品单次可多少 浏览:270
2017a股市场融资总额 浏览:613
管家帮融资情况 浏览:294
成都金融外包公司哪些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11
金融信息服务的监管 浏览:971
中信期货开户成功 浏览:351
商品期货利润计算器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