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

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

发布时间:2021-09-20 15:32:25

⑴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该有何创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然而,由于目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观念陈旧、专门机构缺失、融资品种单一、金融营销动力不足、过度夸大风险等问题,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企业信用过低等先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在信贷融资上更加困难。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融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起源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以资金与公司股权相交换方式尤其适合于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已有200多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很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⑵ 中国的金融创新现状如何

浅谈中国金融市场由于创新过度,而造成“脱实入虚”
我认为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个例子来看,金融市场过度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造成的偏离实体经济最具有论证的经验教训。从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角度,应重视以下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二是要摆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四是外汇储备多元化和人民币结算逐步走向国际化。
中国金融业发展或许已经过度——中国社科院
长期以来,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认识深入人心。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当金融体系脱离抑制进入深化甚至变得过于发展之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如何呢?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被普遍认为是金融过度发展的结果。以此为转折点,对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质疑和批判之声变得响亮起来。比如克鲁格曼就认为“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弊大于利”,“金融吸纳了整个社会太多的财富与人才”,不少实证研究结论也转而支持这一判断。对此,我觉得,无论是美国名目繁多的衍生产品,还是中国日益“创新”的影子银行体系,都意味着金融发展或许已经过度了。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快速增长,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下滑,表现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我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金融运行效率的低下,威胁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也暗示着金融市场存在创新过度偏离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方向。要从根源上防范这一风险,需要强化金融竞争,完善宏观调控,控制资产价格泡沫,改革金融监管体系,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最后我想借此文章引申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 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并与实体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才能有效消除金融市场创新过度的风险。
2.要向政府谏言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协调。推进金融领域的监管、改革与开放。
3.增加金融机构与产品供给,通过强化竞争来降低金融业的利润率
4.遏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严密防控资产价格泡沫,扭转持有资产比投资实业更赚钱的局面;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⑶ 如何看待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化的步伐在我国已踏上了高速前进的轨道,它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必然产物!但是,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与发展都必须遵循其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倘若盲目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或者仅仅是扩大城镇化的面积而忽视其他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进程,那么必将导致出现弊大于利的局面。

从历史上来看,凡出现城镇化的地方,就一定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从全球来看,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城镇人口占80%,阿根廷达到90%,墨西哥是78% ,而中国30年的城镇化建设却走完了相当于英国200年、美国100年、日本50年所走完的里程,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突破10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的富足,另一方也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城镇化建设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

一、加快城镇化建设给社会带来的的利益
1)城市五光十色的生活一直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稍微有点积蓄和条件的都积极向城市靠拢,这就无形中加大了现有城市的压力,如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人均占有率低等。而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别,缓解现有城市的压力,解决上述问题。
2)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广大农村就是这个劳动大军的输出地,这样就可以就近解决就业问题,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远离家乡的艰难局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问题。
3)城镇化的建设把分散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让城市的外部有更广泛的空间、更宽松的环境、更有利的条件来发展农业、林业等。
当然,加快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优点还有很多,因为自身的局限性我无法一一例举,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双面性,有利也有弊,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如果,一味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忽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人为的仅从版图上扩大城镇化的面积,那么必将导致弊大于利的消极局面的出现。这就是我要在下面提到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给社会带来的弊病”。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给社会带来的弊病
1) 城镇化的建设者并不一定是城镇化优越性的享受者和拥有者。在人们还不够富裕、不足以解决温饱和不能够资助儿女上高中或者大学的情况下,盲目的在此地区人为的加快和发展城镇化,必将加速本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而政府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在高物价的今天并不能让他们维持很久。如此,城镇化的代价是让一部分本可以自然生存的农民变成了乞丐,凭什么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成全另一部分人呢?这是一种不公平、不人道!
2)城市是一个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三教九流的集散地,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各自的文化、素质、习惯、风俗、价值观和对这个世界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彼此产生碰撞,在这个法制还不太健全的今天,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约束自己。因此,过快的发展城镇化,而没有制定出 与之相适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必将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隐患。
3)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工商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就必然产生相当多的废水和垃圾,而纵观全国各小城镇,能有效解决这些环境卫生问题的寥寥无几,这也与当前倡导绿色环保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缺乏一定环保意识和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建设环保设施的前提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是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的环境!
4)城市是一个集散地,人流如织,车流不息,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里都有交通拥堵的现象,给出行、上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的加重了城市交通的负荷,加剧了城市的拥堵!
5)当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移居城市,他们放弃了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又因文化水平较低,不适应城市相对发展的生活和环境,这就导致他们无业可从。因此,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前提是发展经济,解决进城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不是让他们成为降低城市幸福指数的累赘。
6)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致使广泛的农村大地人烟稀少,学校空虚,生源严重不足,在不具备寄宿条件的学校里,甚至有些学生要跋山涉水才可上学,而城市则出现爆满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当然,还有很多的弊端会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出来,比如:医疗、保险、福利、公共资源建设不同步等。
城镇化虽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盲目的不加限制的加快必然让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需要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来发展城镇化,要顺其自然而不是拔苗助长。

⑷ 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的本书目录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1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原因/2
二、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5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13
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18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内涵、特征和战略
第一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趋势和经验/26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26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32
三、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37
第二章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40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40
二、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阶段、特征、现状/55
三、全国主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析/71
四、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模式/83
五、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95
六、促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99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评估和未来展望/103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103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04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107
第四章 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121
一、我国城镇结构现状与趋势/121
二、城市主体形态的比较、分析与选择/125
三、未来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构想/127
第五章 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近期政策重点/133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133
二、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136
三、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重点/140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一章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发展模式的反思/144
一、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阶段/144
二、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47
三、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151
四、可持续城市化道路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153
第二章 国外城市发展模式的嬗变与可持续城市化的实践/155
一、西方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历程/155
二、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现状/158
三、国际城市化发展的典型模式/160
四、全球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165
五、对我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169
第三章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涵、原则与目标/173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73’
二、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77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78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179
五、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182
附录: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结果/183
第四章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191
一、我国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特征/191
二、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存在的突出问题/195
三、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197
第五章 构建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研究/204
一、交通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4
二、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的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207
三、优化城市交通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原则/213
四、优化城市交通模式的政策建议/215
第六章 增强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战略构想与政策框架/218
一、树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观念/218
二、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树立城市精明增长观念/219
三、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功能分区与功能耦合/221
四、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形成节约型城市交通体系/222
五、正确引导城市土地开发活动,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223
六、鼓励城市居民理性的居住模式,推进城市建筑节能/225
七、构建新型的城市产业分工体系,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226
八、加强城市管理的协调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226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与政策
第一章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研究/230
一、城镇化是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的过程/230
二、我国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进入消除二元体制的关键阶段/234
三、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240
四、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的对策/243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254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254
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相关法律与政策的进展/257
三、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践探索/259
四、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几个主要认识问题分析/262
五、主要政策建议/265
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问题研究/269
一、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269
二、耕地保护政策、制度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272
三、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的思路和建议/276
第四章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建议/279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279
二、小城镇发展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83
三、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285
四、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287
第五章 城镇化过程中市管县体制演变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89
一、市管县体制演变脉络及其评价/289
二、省管县的初步探索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296
第六章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303
一、城乡关系的历史回顾/303
二、当前影响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312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思路/320
第七章 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324
一、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重大意义/324
二、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进展及存在的问题/326
三、发达国家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住房问题的经验及启示/329
四、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333
五、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主要对策/334

⑸ 如何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全国“两会”闭幕后,领导人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城镇化时表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各种问题。

哪些问题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很多人已经给出了不少答案,诸如就业、医疗、养老等。其中,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支撑和配套服务的关键内容,金融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并力避潜在风险增加?这些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不管从国际经验看,还是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中国的城镇化还将保持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相关的金融需求将是一个不断产生、持续释放的长期过程。这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服务业发展、保障房及商品房建设等众多领域,如果再加上产业转型、消费升级,蕴含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非常可观。据估算,未来5年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就将拉动投资超过3万亿元。如何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各方都在寻求解决途径,除了传统和既有的融资模式,在金融组织上实现层次多元化,金融工具和产品上持续创新,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

要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配套金融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既要加快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金融工具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弥补金融资源的不足。同时又要加快金融创新,创造性地破解城镇化融资中的制度瓶颈,规避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

阅读全文

与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港集团价值链 浏览:92
股东增持的st股票 浏览:932
股票什么岗 浏览:313
公司理财第九版11答案 浏览:800
股票明细p 浏览:776
融资管理的启示 浏览:28
传智集团郭 浏览:675
威创股份金色摇篮 浏览:30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务pdf 浏览:556
2015股灾做空股指期货 浏览:630
盛行国际信托公司 浏览:407
台头防水股票 浏览:961
期货多头资金多就涨 浏览:421
n岱美股份 浏览:188
浦发银行向境外汇款 浏览:420
大同证券大智慧下载 浏览:485
幸福时贷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837
二轮生肖猴邮票价格 浏览:503
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做房屋抵押业务吗 浏览:652
喜马拉雅是哪个融资的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