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第八部分
二十、与企业有关的纠纷
228、企业出资人权益确认纠纷
229、侵害企业出资人权益纠纷
230、企业公司制改造合同纠纷
231、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合同纠纷
232、企业债权转股权合同纠纷
233、企业分立合同纠纷
234、企业租赁经营合同纠纷
235、企业出售合同纠纷
236、挂靠经营合同纠纷
237、企业兼并合同纠纷
238、联营合同纠纷
239、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3)外商独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4)乡镇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24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24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二十一、与公司有关的纠纷
242、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243、股东名册记载纠纷
244、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
245、股东出资纠纷
246、新增资本认购纠纷
247、股东知情权纠纷
248、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
249、股权转让纠纷
250、公司决议纠纷
(1)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
(2)公司决议撤销纠纷
251、公司设立纠纷
252、公司证照返还纠纷
253、发起人责任纠纷
254、公司盈余分配纠纷
255、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
256、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257、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
258、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
259、公司合并纠纷
260、公司分立纠纷
261、公司减资纠纷
262、公司增资纠纷
263、公司解散纠纷
264、申请公司清算
265、清算责任纠纷
266、上市公司收购纠纷
二十二、合伙企业纠纷
267、入伙纠纷
268、退伙纠纷
269、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纠纷
二十三、与破产有关的纠纷
270、申请破产清算
271、申请破产重整
272、申请破产和解
273、请求撤销个别清偿行为纠纷
274、请求确认债务人行为无效纠纷
275、对外追收债权纠纷
276、追收未缴出资纠纷
277、追收抽逃出资纠纷
278、追收非正常收入纠纷
279、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1)职工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2)普通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280、取回权纠纷
(1)一般取回权纠纷
(2)出卖人取回权纠纷
281、破产抵销权纠纷
282、别除权纠纷
283、破产撤销权纠纷
284、损害债务人利益赔偿纠纷
285、管理人责任纠纷
二十四、证券纠纷
286、证券权利确认纠纷
(1)股票权利确认纠纷
(2)公司债券权利确认纠纷
(3)国债权利确认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权利确认纠纷
287、证券交易合同纠纷
(1)股票交易纠纷
(2)公司债券交易纠纷
(3)国债交易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
288、金融衍生品种交易纠纷
289、证券承销合同纠纷
(1)证券代销合同纠纷
(2)证券包销合同纠纷
290、证券投资咨询纠纷
291、证券资信评级服务合同纠纷
292、证券回购合同纠纷
(1)股票回购合同纠纷
(2)国债回购合同纠纷
(3)公司债券回购合同纠纷
(4)证券投资基金回购合同纠纷
(5)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
293、证券上市合同纠纷
294、证券交易代理合同纠纷
295、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
296、证券发行纠纷
(1)证券认购纠纷
(2)证券发行失败纠纷
297、证券返还纠纷
298、证券欺诈责任纠纷
(1)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
(2)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责任纠纷
(3)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4)欺诈客户责任纠纷
299、证券托管纠纷
300、证券登记、存管、结算纠纷
301、融资融券交易纠纷
302、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纠纷
二十五、期货交易纠纷
303、期货经纪合同纠纷
304、期货透支交易纠纷
305、期货强行平仓纠纷
306、期货实物交割纠纷
307、期货保证合约纠纷
308、期货交易代理合同纠纷
309、侵占期货交易保证金纠纷
310、期货欺诈责任纠纷
311、操纵期货交易市场责任纠纷
312、期货内幕交易责任纠纷
313、期货虚假信息责任纠纷
二十六、信托纠纷
314、民事信托纠纷
315、营业信托纠纷
316、公益信托纠纷
二十七、保险纠纷
317、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1)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
(2)责任保险合同纠纷
(3)信用保险合同纠纷
(4)保证保险合同纠纷
(5)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
318、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1)人寿保险合同纠纷
(2)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
(3)健康保险合同纠纷
319、再保险合同纠纷
320、保险经纪合同纠纷
321、保险代理合同纠纷
322、进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纠纷
323、保险费纠纷
二十八、票据纠纷
324、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
325、票据追索权纠纷
326、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
327、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
328、票据损害责任纠纷
329、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
330、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纠纷
331、票据保证纠纷
332、确认票据无效纠纷
333、票据代理纠纷
334、票据回购纠纷
二十九、信用证纠纷
335、委托开立信用证纠纷
336、信用证开证纠纷
337、信用证议付纠纷
338、信用证欺诈纠纷
339、信用证融资纠纷
340、信用证转让纠纷
2. 委托理财案件有哪些纠纷类型,案由及法律适
您好,法院在立案时以“委托理财纠纷”暂定案由,在具体审理委托理财案件过程中,进一步区分不同权利义务约定,以界定其法律关系并确定案由。具体而言:
1.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开设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管理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应认定双方成立委托理财合同,并以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2.委托监管合同案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其分支机构接受委托理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或资产委托人的委托,承诺对委托资产的交易账户进行监督管理的,应认定成立委托监管合同关系,并以委托监管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在委托理财合同案件和委托监管合同案件中,在法律适用方面宜遵循如下思路:首先,应主要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事基本法律作为法律适用依据。其次,从《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金融法律、法规中寻找有关证券、期货等交易规则,作为处理案件之依据。再次,从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制订的相关金融行政规章中援引有关营业资质、禁止性交易行为等规定作为判案的参照依据。目前这类参照依据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证监机构字[2001] 265号《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3]107号《关于证券公司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3 年中国证监会第17号《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最后,对于具体案件中出现的新型疑难法律问题,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综合运用委托理财案件审理原则、民商法基本原则、原理和法律解释学的方法予以分析和处理。
3.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将资产交由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受托人无论盈亏均保证委托人获得固定本息回报,超额投资收益均归受托人所有的(即约定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属于“名为委托理财、实为借贷关系”的情形,应认定双方成立借款合同关系,以借款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4.合伙协议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应认定双方成立以委托理财合同为表现形式的合伙关系,以合伙协议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
5.信托合同纠纷案件。在委托理财合同实践中,若合同约定委托人将其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并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委托资产与委托人资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资产相互分离,以使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获得收益,且受托人具备法定资质的信托投资机构等《信托法》所规定的信托行为构成要件的,应认定成立信托合同关系,以信托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信托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九民纪要是什么
1.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于今天正式发布。今年7月3日至4日,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在黑龙江召开,会议讨论了《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反响热烈。
2.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介绍,《纪要》从今年2月份开始起草到11月份出台,历时8个多月。期间多次专门调研,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纪要》中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实务界素有争议或分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尽可能准确把握现行法律规定的精神,符合基本法理,贴近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力求公平公正地处理纠纷,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各方面的意见争取最大公约数。《纪要》的公布对于统一裁判思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强民商事审判的公开性、透明度以及可预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3.记者了解到,《纪要》共计12部分130个问题,内容涉及公司、合同、担保、金融、破产等民商事审判的绝大部分领域,直面民商事审判中的前沿疑难争议问题,密切关注正在制定修改过程中的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律的最新动态,密切跟踪金融领域最新监管政策、民商法学最前沿理论研究成果。
4.《纪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公司纠纷、合同纠纷、担保纠纷、金融纠纷、破产纠纷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争议问题统一了裁判思路。《纪要》回应了公司纠纷案件中“对赌协议”、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表决权限制、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责任、公司人格否认、公司对外担保等争议问题,明确了合同纠纷案件中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与救济以及借款合同中的部分争议问题。对于担保的一般规则、不动产担保物权、动产担保物权、非典型担保等问题,《纪要》也分别给予回应。《纪要》中涉及金融领域的部分包括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证券、营业信托、财产保险、票据纠纷案件审理5个方面内容,对其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审理好破产案件,《纪要》再次强调了破产审判工作总体思路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并就受理后债务人财产保全和执行程序的处理、重整中的债务人自行管理、重整中担保物权的恢复行使、重整计划执行期间的有关问题、无法清算案件的审理与责任承担等内容进行详细阐释和明确。同时,《纪要》也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民刑交叉等突出程序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纪要》的适用,民二庭负责人强调,《纪要》不是司法解释,不能作为裁判依据进行援引。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在裁判文书“本院认为”部分具体分析法律适用的理由时,可以根据《纪要》的相关规定进行说理
4. 法律关系中自然人之间的民事信托纠纷案件中,因受托人过失造成信托财产损失,委托人可以据此向对方索赔吗
你好
只要不是信托本身的风险,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