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浅谈我国恐怖主义融资的特征

浅谈我国恐怖主义融资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28 02:06:20

㈠ 恐怖主义的三大特点

我国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恐怖主义国际化或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和活动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上,已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国际恐怖主义把它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
恐怖主义国际化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来的负面现象之一。恐怖主义的“国际”含义在于 一是目标的国际化,二是行动的国际化,三是组织系统的国际化。另外,恐怖主义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日趋多元化、规模化,有从传统的走私、贩毒、绑架勒索等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的迹象。
2.目的政治性和思想狂热性。恐怖主义活动的动机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恐怖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消灭和摧毁行动目标,而是要制造恐惧和惊慌以影响公众的心理,造成特定的恐怖气氛和政治压力,从而对政府和特定的社会团体形成压力和威慑,迫使对方 通常是政府、社会团体 做出让步,以便达到政治报复、破坏统治秩序或影响政府内外政策的目的。恐怖活动大多具有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动机,有着强烈的信仰支撑和精神动力。恐怖分子的行为动机与一般暴力犯罪不同,其行为特征也不相同。他们思想顽固,精神狂热,行为极端,根本不受法律、道德、传统和舆论的约束,具有反人类的特点。
3.主体组织性。现代恐怖主义活动通常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出现。恐怖组织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活动诡秘,其人员的募集和训练、目标的选择、方案的制订、手段的运用、工具的使用、力量的组织以及逃跑的路线和方法,一般事前都经过精心准备和密谋策划。
4.恐怖手段的高科技化。高科技的发展像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给恐怖分子提供了更有利的武器,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也向高智能、高科技方向发展,以致传统的暗杀、爆炸、绑架、劫机、施毒等手段不断被使用的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恐怖活动也渐露苗头,且有进一步发展之势。
5.恐怖方式的暴力性、残酷性。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袭击范围和对象在不断地扩大,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趋势。如果说传统恐怖活动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让更多的人死”的话,现在的恐怖活动是“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无辜人群成为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的目标。以往的恐怖分子往往把矛头指向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外交官、军警人员、跨国公司的经理等。但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抛却了传统的恐怖活动尽量不伤及一般平民的顾忌,而企图以大规模屠杀平民来向政府施加压力,或以此打击政府威信,或破坏其国际形象。
6.目标象征性。恐怖活动的袭击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些目标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所在的地点或者其活动,象征着恐怖分子要反对、破坏或报复的制度、政权或秩序。恐怖活动者与其具体侵害对象之间往往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和现实联系。
7.以美国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愈演愈烈。冷战结束以后,将美国当做袭击目标的恐怖活动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近年来,美国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的事件占世界此类事件的比重分别是 1996年为25%,1997年为30%,1998年为35%。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发动了有史以来针对美国的空前严重的袭击。
8.恐怖主义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组织势力相互勾结,共谋“发展”,恐怖主义组织间有进一步联合、合作的倾向。基于民族或种族分离主义、宗教矛盾引发的恐怖活动异常活跃。冷战结束后,中东、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民族、宗教矛盾进一步激化,由此引发的恐怖活动出现了许多爆发点。有学者将与宗教矛盾或宗教极端主义有关的恐怖主义活动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恐怖主义,历史最久而又最典型的就是北爱尔兰的恐怖主义活动;二是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主的恐怖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危害最烈的恐怖活动,并且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代表;三是宗教膜拜团体的恐怖主义,即邪教恐怖主义。
9.现代大众传播系统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刺激作用。大众媒体是影响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它与恐怖主义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某些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恐怖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对政府开展反恐行动产生了消极影响。
10.极右翼制造的恐怖主义事件频繁。 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以新纳粹为代表的极右翼种族主义势力在某些西方国家死灰复燃。它们不断掀起极端种族主义的排外浪潮,宣扬新法西斯主义,制造种种恐怖事件。对其深层原因,也需进一步分析、思考。

㈡ 恐怖主义的特点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尽管种类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组织联系国际化。在世界变成“地球村”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时,由于目标和对手的一致,当今世界上,不同的恐怖主义组织借助现代化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已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联盟,其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们相互勾结,协同行动,甚至多次召开秘密国际会议,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制定合作与相互策应计划,并成立了“国际革命军”等国际性恐怖联盟。有关调查证明,“基地”组织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勾联的国际性网络;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组织网络分散在全球60多个国家。因此,随着各国恐怖主义组织的跨国合作日益紧密和跨国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反恐斗争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第二,成员分子年轻化。随着世界进入后现代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加剧,社会越来越不稳定,生活节奏越来越加快,生理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由于青年人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之中,加之年少气盛,其本已心怀不满和怨恨的心理,一旦受到某种教义或学说的怂恿,就会化为铤而走险的行动而成为某个恐怖组织的忠实成员和骨干分子。从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和骨干来看,其年龄大多低于30岁,最小的仅19岁,而且不乏青年女子。

第三,恐怖手段多样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恐怖主义组织主要通过暗杀和绑架从事恐怖活动,手段较单一,受害者主要是少数个人,因而危害性也较小。60—70年代,劫机、袭击并占领大使馆成为新的恐怖手段,受害者已扩大为群体和国家的代表体,因而危害性增加,影响扩大。80年代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和军事工业的发展以及各种武器技术的扩散,恐怖主义组织采取的恐怖手段和方式日趋多样化和残暴化,除了原有的手段外,还包括爆炸及自杀性爆炸、纵火、生化攻击、网络攻击、电磁攻击等,危害更加巨大,恐怖气氛更加浓厚,影响更加广泛。

第四,袭击目标扩大化。随着恐怖主义组织的国际化和恐怖手段的多样化,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目标也呈现出日益扩大化的趋势,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扩大其袭击的效果和影响。如果说20世纪60—80年代,恐怖袭击以外交和商业目标为主,同时也不放过军事和政府目标的话;那么90年代以后,其袭击的目标则进一步扩展到非官方和平民目标以及公共设施和标志性建筑等,外交官、军事人员、政府官员、警宪人员和广大的无辜平民以及跨国企业、商贸大厦、机场、输油管道、水上航线、无线电塔、雷达观察站乃至原子能发电站送电塔等都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对象和目标。

㈢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威胁及对策

恐怖主义不是只有中国存在,而是一个国际问题。而在中国存在的恐怖主义,主要还是民族问题,主要还是境外一部分国家和境外恐怖组织的煽动引起的,主要还是三股势力的问题。话说回来,中国的恐怖主义多发生在边疆,多发生在治安欠安全地区,还有就是中国内部各界的一些社会矛盾引起了局部性的恐怖主义。当然,我们是不会向恐怖主义妥协的。

对策:

  1. 成立相关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反恐办公室,由主要领导当任。并且设立主要的反恐部队和反恐武装及后勤后备资源。定期举办反恐演习,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增加国家和地区间的反恐情报和网络等交流共享。

  2. 开办反恐教学,设立反恐学校或危机应对课程。增加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反恐应对水平和能力。

  3. 加强媒体和网络反恐宣传,增加舆论导向的反恐应对宣传。

  4. 完善恐怖猖獗地区的反恐监督和交通流动监管,提高该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物质质量,降低他们的恐怖心里,让他们更多的融入社会。

㈣ 国际恐怖主义的特点

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
目前,国际恐怖活动热点仍呈扩散态势。其一,组织结构日益分散化、网络化,形成形态各异、遍及全球的“恐怖运动”。“9·11”后,以“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原有组织、指挥体系被打散,或失去作用,或受到极大限制,进而从传统组织形态蜕变为非传统的“恐怖运动”。“恐怖运动”分散化既表现为恐怖主义组织之间的松散联盟,也显示出相互间的联系与呼应。“恐怖运动”由单中心(巴阿边境部落区“基地“总部),向多中心(各个恐怖组织自主确定何时以何种形式袭击“共同的敌人”)转变。与此同时,分散化也表现为恐怖组织 “金字塔”结构变为多个平行团伙。“恐怖运动”网络化主要由实体与虚拟两个层面构成。实体方面,具有相同恐怖意识形态、共同打击目标、相同政治目的分散的恐怖组织虽不相互隶属,但却互相支持、互有勾联,形成威胁全球的恐怖网。虚拟方面,借助因特网兴建网站、论坛,发表威胁、恐吓文章、言论;开办网上恐怖培训学校,教授从事恐怖袭击的方式与技巧。从而,通过虚拟世界把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与极端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恐怖活动网。
其二,因特网成为恐怖主义宣传与训练的“新天地”。“9·11”后最初一段时间,本·拉登、扎瓦希里的讲话大多通过半岛电视台播出,节奏与频率相对较慢,提及的国际事件相隔较远。转到因特网上后,整个节奏与频率大幅加快和提高。中东“巴以冲突”,美与北约军队在伊拉克与阿富汗伤及无辜,等等,都是本·拉登等号召针对美等西方国家发动袭击的“理由”。因特网同时也逐渐成为恐怖组织招募人员、策划袭击的场所。恐怖分子往往使用加密的聊天室,特殊的语言形式,讨论如何进行恐怖袭击。
其三,袭击方式手段多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格局难以改变。“9·11”开创了恐怖袭击新方式的先河,此后各种新形态的袭击方式与手段就不断涌现,持续挑战国际社会现有的反恐措施。单一恐怖袭击向多种恐怖手段并用发展。

㈤ 谈谈你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你对我国提出的"全民反恐"有什么看法1000字

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这就是著名的911事件。这一惨绝人寰的撞击事件令美国举国震惊,后经美国政府证实这是一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何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至今为止,不同词典对其下了不同的定义。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因此牛津英语词典关于恐怖主义的第一个定义是:“如同法国1789-1797年大革命当权的政党实行的威胁一样,凭借威胁的政府。”这个定义,主要是指国家恐怖主义,即政府实行的恐怖主义。韦氏大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认为:恐怖主义是:(1)系统地使用恐怖行为作为强迫的手段;(2)一种威胁或者暴力的气氛。《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对恐怖主义的解释是:恐怖主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美国传统大学英语辞典》(American Heritage Colle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96,p.1854)对恐慌主义的解释是:对武力或暴力的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一个人或一个有组织的集团以威胁或胁迫社会或政府为目的而危害人类或财产,常带有意识形态或政治原因。综上可以总结出恐怖主义的基本定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作为人类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恐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细究起来,恐怖活动应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就曾专门记述过恐怖活动对敌方居民造成的心理影响。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著名的历史恐怖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是当代历史中的典型恐怖事件。“恐怖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完成的。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自冷战结束以来,比较活跃、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 奉行民族分裂主义的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的组成主要是极端民族主义者、自治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即独立倾向较强的民族派别,其运动的主要目标和奋斗方向是实现国家分裂,争取民族自治。典型代表是俄罗斯的车臣独立恐怖主义 。 2.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主义。这个派别奉行反动的种族主义,突出的表现是仇外、排外,其袭击对象主要是外籍工作人员。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表现得比较突出。 3.国际贩毒集团搞的恐怖主义。他们的活动一类属于相互争权夺利的仇杀,一类是针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报复性暗杀活动。还有一些是曾经活跃一时的派别,像日本的“赤军”、秘鲁的“光辉道路”和意大利的“红色旅”、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等。这些组织都打着“革命”旗号,到处搞恐怖活动,是比较经典的恐怖组织。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尽管还存在,但是难成气候。 4.邪教性质的恐怖主义。1995年在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毒气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是由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一手策划的,在东京地铁施
放了连希特勒纳粹分子都拒绝使用的沙林毒气,造成5000余人中毒,70人昏迷不醒。此次事件被国际反恐怖专家形容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预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恐怖主义早已上升为全球问题,既国际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目前主要有以下新特征: 1,强烈的国际化倾向。目前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已有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在1968—1997年期间,国际恐怖活动的三大热点地区依次是西欧、中东、拉美,这些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打击目标不断扩大。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3,恐怖手段更加多样。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至于不择手段。 4,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这三股恶势力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是由其它事物所引起的。恐怖主义的产生也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可归纳如下: 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 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 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 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无论是恐怖主义的定义还是特征,都可以明显看出恐怖主义是一种危害性极大,性质及其恶劣的危险活动。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
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其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恐怖主义越演越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因此多说国家开始着手反恐建设,打击恐怖分子。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联合国通过的12项反恐国际公约,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不断加强。各国目前的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 2,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如美国在2004年度财政预算中大幅增加与反恐相关的费用。美国防部还拨款70亿美元给美国特别行动司令部购买设备及战机并为其增加4000人提供经费。俄将增加20亿卢布的反恐投入。 3,设立新的反恐机构。日本警视厅新设“紧急恐怖对策本部”;美国建立“恐怖威胁综合中心”,为政府提供包括情报与分析等在内的恐怖威胁评估。 4,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危人员。美吸收大量阿语人才,从电话、互联网上准确截获恐怖分子的交流信息,有效遏制一些极端势力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图谋。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英美等国在银行中派驻情报人员,监视可疑资金的流向。 5,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同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加大发展经济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为可能发生的涉及生化核等大规模杀伤性恐怖活动预作准备。包括储备天花疫苗,启动生物袭击监测系统,加强对核设施和各种放射性材料的保护,严防核恐怖活动的发生。 6,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引起各方关注。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空前高涨,国际恐怖势力乱世再起,彰显美恃武反恐加剧了“文明冲突”。美束手无策,被迫再次求助联合国,促使更多国家希望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今天,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理想的境界,在当今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不可能没有暴力。但是,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即使不能完全消灭暴力,也要尽量减少暴力的发生,尤其像危害全人类的恐怖主义的极端暴力,我们要坚决打击,坚决消灭。

㈥ 浅谈国际恐怖主义的现状

尽管“9·11”事件已经过去十多年之久,本本拉登也已被击毙,但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重,全球反恐任务依旧任重道远。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危及凸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这使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新的动向,人们对其产生的根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动向
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类型的恐怖事件增多。从近年来的活跃程度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危害程度看,这两类恐怖主义活动肆虐尤为严重。前者以“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为代表,后者的代表如科西嘉分离组织、东突恐怖组织等。宗教极端恐怖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渐上升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类型。9·11事件以来,宗教极端恐怖主义更是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头号杀手。近年来,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恐怖活动站全球恐怖活动的 7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有关。
意识形态型恐怖主义势力呈上升趋势。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各国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移民冲突等问题出现,右翼和左翼都对现状产生不满,意识形态恐怖主义呈上升趋势。2010年,印度有1174人死于极左恐怖活动,占当年印度恐怖活动死亡人数的62.1%,创历史新高。欧洲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三国2009年发生了40起左右的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暴力活动,比2008年上升了43%,是2007年的两倍。2011年7月22日,挪威发生一起枪击案,一个名叫安德斯粸贝林?布雷维克的极右翼分子伪装成警察向青年营地内的集会者肆意开枪射击,造成9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事后表明,这是布雷维克长期精心准备,蓄意策划而实施的,意在驱逐欧洲的穆斯林,实现欧洲独立。
恐怖主义袭击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传统恐怖主义活动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要更多的人死”,通过威慑作用达到其目的。现在恐怖活动是“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政府官员、宗教人士,甚至游客、普通民众都不能幸免于难。随着恐怖袭击多样化,个人极端事件频发,这种趋势愈演愈烈。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一起校园枪击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小学生。2013年4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有两枚炸弹分别于终点线附近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引爆,共造成 3人死亡,183人受伤。
恐怖主义袭击手段高科技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传播恐怖活动信息,利用电脑“黑客”闯入储存绝密信息的网址进行破坏活动。同时,恐怖分子抓住现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渗透性的特点,利用现代媒体,散布恐怖信息,制造恐怖氛围,进行恐吓和威胁。面对此种情况,一方面,恐怖信息谣言四起,扰乱民心,干扰政府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政府不发布恐怖警告,又担心万一发生恐怖袭击无法向民众交代。
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再认识
经济分化。这包括国内经济因素和国际经济因素两方面。从国内经济因素讲,主要与本国的贫困问题、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有关。金融危机以来,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造成极左和极右势力的不满。挪威枪击案的发生,除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原因外,还与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造成本土居民安全感下降有关。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国内存在这些经济问题,就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恐怖主义危害。
国际经济因素主要指持续扩大的南北差距问题。南北差距表现在多方面,主要是经济差距。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影响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将使国际社会动荡不安,恐怖主义逐渐泛滥。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这一缺陷。在金融危机面前,欧美发达国家自顾不暇,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也急剧衰退,失业大军激增。这些失业大军有的成为难民、移民迁入欧美,成为欧美恐怖势力的一大来源;有的就地变为恐怖分子,比如索马里海盗。2008年以来索马里海盗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业大军加入海盗组织,力量壮大加上经济持续恶化使海盗日渐猖獗。
宗教信仰。宗教既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文明传承繁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同宗教信徒极易把社会冲突上升到永恒真理上,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文明代表真善美,而对方则代表邪恶。由此导致宗教徒们为维护信仰和教义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去消灭“异教徒”,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尤为突出。亨廷顿对此做了解释:“这两种宗教都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不同,它们不容易接受其他的神;它们都用二元的、非我即彼的眼光看待世界;它们又都是普世主义的,声称自己是全人类都应追随的唯一真正信仰;它们都是负有使命感的宗教,认为其教徒有义务说服非教徒皈依这一唯一的真正信仰。”
民族标识。强化民族标识,就是把一定的地域、权利、宗教、政策等作为某一个民族固有的资源,把民族问题政治化。这往往是产生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源头。因为,随着民族标识的强化,会不断强化民族差异和民族意识,把造成与其他民族的不平等。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往往容易归于民族矛盾。国家一旦发生动荡,就会产生分裂活动和恐怖主义。现代国家通常要淡化民族标识,要求各民族、各宗教走融合式道路——通过国籍法、移民法等法律和公共政策,着力构建一个不分来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的统一的国民,不以种族身份为由在政治任命、选举、教育、工作机会、地域居住、历史文化等方面给任何人以优待或者歧视。强调的是国民身份的建构、统一与平等,避免把国民的财富、地位、权力、名誉、职业、教育等个人差距与族群身份、族群集体、族群区域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保障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激发国民个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国家繁荣,同时也有利于防止个体之间的矛盾演化为族群矛盾和冲突。
社会积怨。社会积怨,产生的根源是社会矛盾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和化解。社会积怨会随着时间不断积累沉淀,转化为现实仇恨,从而制造出恐怖主义事件。例如,车臣人和俄罗斯人历史积怨由来已久。18世纪初,沙俄开始向高加索地区扩张。沙俄经过多年血腥战争,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得车臣。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为消灭和赶走包括车臣人在内的山民,兼并北高加索。沙俄政府一方面大量地驱逐当地土著居民,一方面向该地区移民,使车臣和北高加索其他各民族很快成为少数民族。车臣人与俄罗斯人因此结下深仇大恨。进入本世纪以来,车臣分裂武装分子先后制造了“莫斯科人质事件”“莫斯科图什诺机场音乐会爆炸案”“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卡德罗夫总统被炸案”等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这些恐怖主义事件又加重了车臣与俄罗斯的社会积怨。

㈦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有哪些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打击目标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2、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3、主义交织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恶势力之间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

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

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4、恐怖手段的高科技化。

高科技的发展像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给恐怖分子提供了更有利的武器,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也向高智能、高科技方向发展,以致传统的暗杀、爆炸、绑架、劫机、施毒等手段不断被使用的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恐怖活动也渐露苗头,且有进一步发展之势。

5、恐怖方式的暴力性、残酷性。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袭击范围和对象在不断地扩大,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趋势。

如果说传统恐怖活动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让更多的人死”的话,现在的恐怖活动是“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无辜人群成为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的目标。

以往的恐怖分子往往把矛头指向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外交官、军警人员、跨国公司的经理等。

但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抛却了传统的恐怖活动尽量不伤及一般平民的顾忌,而企图以大规模屠杀平民来向政府施加压力,或以此打击政府威信,或破坏其国际形象。

㈧ 根据评估,我国面临的风险最高的恐怖融资资金流动方向是什么

恐怖融资是指有下列行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募集、占有、使用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以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协助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恐怖主义融资是国际恐怖组织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国目前主要打击的恐怖融资方向包含制造、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等活动,这极大地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㈨ 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国际倾向

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

2、打击目标

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

3、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4、主义交织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

(9)浅谈我国恐怖主义融资的特征扩展阅读

表现形式:

攻击“合作者”是用以恫吓人民,削弱人民跟国家的合作关系。美国独立战争、爱尔兰、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及塞浦路斯的独立战争都采用过这个方法。

攻击知名度高的象征目标是用以撼动目标国家的反恐活动,使其人民趋向两极化。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用这些方法袭击美国。这种袭击也用以吸引国际的注意力以争取支持,如1970年的道森机场劫机事件及1975年荷兰的南摩鹿加人质劫持事件

㈩ 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强烈的国际化倾向折叠目前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2、打击目标不断扩大,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3、恐怖手段更加多样,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4、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这三股恶势力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浅谈我国恐怖主义融资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理财通基金靠谱吗 浏览:480
中国银行投资理财 浏览:852
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 浏览:660
国机集团汽车品牌 浏览:37
广安爱众股票股东 浏览:254
发放外币贷款会影响汇率变动吗 浏览:254
国信证券长沙营业部 浏览:322
银行金融服务报道 浏览:371
账户贵金属点差优惠 浏览:777
美金当天汇率中国银行 浏览:249
基金股票和 浏览:590
工行办买房贷款容易吗 浏览:611
2014年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 浏览:325
平安旺财靠谱理财产品 浏览:107
大连公积金贷款利率2014 浏览:887
保险公司是类金融企业文化 浏览:214
银行如何才能做信用贷款 浏览:835
微博光大银行理财 浏览:170
5g芯片概念股龙头股票 浏览:746
海外上市公司名录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