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鄉村振興中承擔著重要職責、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組織資金的功能。金融能夠聚集社會閑散資金集中投入到農業農村領域,是解決鄉村振興「錢從哪裡來」的重要力量。
二是資源配置的功能。通過發揮金融在信息獲取、識別、篩選、分析等方面的專業優勢,能以資金為引導,帶動各類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最急需的領域和項目。
三是金融交易的功能。利用金融提供的融資和交易結算服務,能有效提升交易發生率、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城鄉生產要素加快雙向流動。四是風險管理的功能。利用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能夠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質量安全風險等進行有效的分散、轉移和對沖。
圍繞發揮好金融在鄉村振興中的「四大功能」,金融機構要深入研究鄉村振興的規律、趨勢和特徵,選好立足點,找准切入點,抓住關鍵點,努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一是把支持產業發展作為服務的基本著力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金融機構要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主體,休閑農業、定製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新載體為重點,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二是把支持脫貧攻堅作為服務的優先任務。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金融機構要把金融扶貧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和重中之重,思想認識再提高,工作責任再壓實,信貸投放力度再加大,業務創新再精準,支持保障再強化,服務能力再提升,工作作風再加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金融力量。
三是把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作為服務的重要內容。「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沒有小農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金融機構要以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為重點,通過直接發放農戶貸款、打造產業鏈服務模式等,支持小農戶發展訂單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幫助小農戶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提升對接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貳』 如何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強金融風險防控。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金融工作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因此,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首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金融機構應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積極開發符合人民需求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應回歸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需要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項目。通過支持小微企業、農村和貧困地區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發展的普惠性。
三、深化金融改革創新
金融創新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滿足人民多樣化金融需求的關鍵。金融機構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金融市場的活力和效率。同時,要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防止金融創新的風險外溢,確保金融創新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
四、加強金融風險防控
金融穩定是金融服務人民性的基礎。金融機構應強化風險意識,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同時,要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總之,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需要金融機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強金融風險防控,以實現金融與人民的良性互動,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