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內蒙古財經大學投資學(校企合作)就業
投資學專業(財富管理方向)隸屬於金融學院,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與上海金融谷—上海扶誠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合作辦學項目。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在金融機構、企業(跨國公司)、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投融資、財富管理等工作。該項目的培養方案在大學四年中全程嵌入扶誠金融專業課程(總計43學分),其中第六學期在上海扶誠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學習。
入學時簽訂就業協議,為本專業方向每位學生推薦就業崗位或面試機會;對正常獲得畢業證、學位證、大學英語四級證(425分以上)、並通過金融從業或相關職業資格認證,實訓、實習和畢業設計成績中等以上的學生,負責推薦到國內銀行、保險、基金、信託、期貨、第三方理財機構等金融、准金融機構以及與經濟、金融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
主幹課程: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投資項目評估學、建築工程概論、工程預算、公司金融學、證券投資學等;以及職業技能實訓、公司運營與項目管理、基金與信託實務、保險實務、外匯實務、貴金屬及大宗商品實務、另類投資實務、創新業務實務、家庭理財業務實訓、財富管理業務實訓、投資銀行業務實訓等。
屬於2015年新設專業,目前沒有畢業生就業情況,相似的專業有投資學專業,在金融學院就業稍稍遜色與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學,但是在整個財大來說還是名列前茅,想要獲得就業推薦,還是有一定條件的,而且推薦的地方也不會是非常好的,比較內財大畢竟只是一個地方性大學,沒有央財上財西財那麼牛。
『貳』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的南光發展沿革
公司創辦初期,條件十分艱苦,公司只有七、八個人,兩三張辦公桌,借用新馬路新中行的閣樓,開始了南光公司不平凡的創業歷程。當時,所肩負的政治經濟任務異常繁重,主要有二項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為了迎接全國最後解放,支援解放區人民所急需的物資,包括糧油、煤炭、鹽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第二項任務就是沖破帝國主義的封鎖,轉運急需物資。當時雖然叫南光貿易公司,但大部分工作是做貨物轉運,並不直接做貿易。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貨物轉運量比香港還要多,而且很多香港貨物也要從澳門轉運,成為國內一條重要的轉運線,為支援解放戰爭和反封鎖及抗美援朝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於當時需要轉運的物資比較多,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在貨運量急劇增加的情況下,自建的碼頭、倉庫放不下,就放在臨時租借的倉庫內,在那些緊張繁重的日日夜夜裡,柯老身先士卒,帶領員工晝夜工作,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在逐步打開局面的同時,也為解決澳門廣大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做出了不懈努力,不斷擴大了南光的影響力,在澳門樹立了良好形象。南光的老一輩創業者,時刻牢記著肩負的歷史重託,在艱苦創業的征途上風雨兼程,勵精圖治,使南光不斷發展壯大,為南光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南光貿易公司秉承根植澳門、繁榮澳門的發展思路,在南光幾十年的發展征途中進行了不懈地努力奮斗。
實業報國,惠澤澳門是老一輩南光人的奮斗目標。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大力發展南光的碼頭倉庫、車隊、貿易業務,同時又創辦了澳門中國旅行社。為了切實推動澳門本地工商業的發展,老一輩南光人利用各種社會關系,擴大業務范圍,拓展業務領域,多次組織澳門商人參加國內外大小交易會,組織應時貨源供應澳門,繁榮澳門市場。在「文革」內地停車、停船期間,澳門糧食供應告急,為了穩定民心,及時組織鄰近地區的大米貨源,組織砂車不停搶運,並想方設法增加租用協議倉庫,擴大庫存,以穩定市場,平抑物價。「保障供給,穩定物價」是六十年代南光公司提出的方針,南光公司作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總代理,在柯老的領導下,大力宣傳「愛祖國,用國貨」,當時澳門糧油食品、土畜產品等大部分貨源主要來自祖國,隨著制衣和建築業的發展,紡織面料、建築材料也大部分從祖國組織貨源。這樣不僅打開了澳門市場,繁榮了市民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南光的知名度。
以柯老為首的老一代南光人深深懂得在經濟工作中積極開展統一戰線,聯合愛國愛澳力量,支援扶植澳門工商界的重要作用,推動港澳愛國商人回祖國內地投資捐資,努力加強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合作與往來,促進了澳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當時,柯老經常與何賢、馬萬祺、崔德祺、崔樂其等社會知名人士,在柯老的辦公室分析形勢,研究市場,做出決策。老一輩南光人對祖國深深熱愛,對澳門同胞情深意長,只要是關乎澳門民眾的事情,他們都當作己任,出力出錢,不遺餘力。在八十年代初,柯老更聯同何賢、霍英東、何鴻燊、馬萬祺、鄭裕彤等港澳知名人士集資興建貫通澳門至廣州四個渡口的公路大橋,為集資修橋、鋪路探索出一條新路,同時也為粵澳兩地交通運輸和促進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促進內地改革開放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南光的歷史是與祖國的經濟建設和澳門的穩定、發展緊密相連的。南光貿易公司作為內地外貿總公司在澳門的總代理,一直奉行「立足澳門、依靠內地、走向世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澳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服務」的經營方針,積極拓展業務,經營范圍和經營領域不斷擴大。營業額從五十年代中期的四、五百萬美元,發展到七十年代中期的八、九千萬美元。七十年代後期,公司在澳門開始有少量工業投資,並填海擴建碼頭,修建倉庫、冷庫,建立運輸車隊,修車廠和職工宿舍,不斷完善經營設施,擴大業務范圍,增強自身實力。
在新的形勢下,根據工作需要南光公司於1984年7月1日實行政企分開,從此南光公司開始專門從事經濟活動。隨著內地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實施,公司的業務開始突飛猛進。為適應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批准,在南光貿易公司的基礎上,於1985年8月23日在澳門注冊成立了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從此南光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南光集團屬下二級企業、職能部門三十多個,員工逾千人,集團與世界上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家客戶建立了直接或間接的貿易關系,在內地15個省市投資興建了60多個獨資、合資企業,涉及紡織、服裝、建築材料、食品、旅遊、租賃、房地產等十多個行業,在北京、廣州、珠海設有直屬辦事處;集團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葡萄牙、美國、新加坡、俄羅斯、捷克、越南、巴拿馬、香港、塞班島等地設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拓展了海外市場;集團在澳門和海內外通過獨資、合資、聯營、合作、參股等形式,興辦了各種企業和實體上百家,逐步向著綜合型、多元化、國際化方向邁進。1988年集團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6.43億美元,1994年營業額達16.36億美元。
在發展過程中,南光集團所走過的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的來臨,以及內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集團經營陷入困境,面臨嚴重的支付危機。國務院全面審視了南光集團所面臨的主客觀環境,考慮到南光集團在澳門的地位及影響,為確保澳門順利回歸和平穩過渡,做出徹底挽救南光集團的決定,通過債轉股解決南光集團債務問題,對南光集團實施全面整改,從此掀開了南光集團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2000年整改工作開始以後,南光集團提出了「振奮精神,轉變觀念,抓住機遇,再造輝煌」的16字工作指導方針和「嚴細、務實、團結、自強」的企業精神,激勵了廣大幹部員工,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同心協力,扎扎實實地從基礎做起,大膽探索,務實發展,為重振南光進行深入整改。在廣大幹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南光集團在整改開始後實現了扭虧為盈,並連續保持了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企業聲譽和企業形象也漸漸恢復,為南光集團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3年7月,經國家上級主管部門批復,澳門中旅(集團)有限公司合並到南光集團,(公司名稱改為:澳門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2005年底改為:澳門中國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集團屬下二級公司。通過企業架構的整合,進一步壯大了南光集團的整體實力,提高了在澳門地區及同行業中的影響,增強了企業綜合競爭力。
澳中旅前身澳門中國旅行社,由柯老創建於1961年6月,是澳門最早的中國旅行社。澳中旅堅持以「立足澳門,面向內地、面向世界,努力促進澳門旅遊事業發展」為宗旨,受國家主管部門的委託,為台港澳同胞以及外國人士辦理各種相關的證件;開辦了為華僑、港澳同胞進入內地,台胞旅行、探親及外國人士旅遊觀光的快捷服務。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澳中旅已經發展成為澳門地區規模較大、設施齊全和服務項目較多的旅遊企業。為了表彰澳中旅長期努力地為澳門旅遊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 2001年12月19日,澳中旅榮獲澳門特別行政區何厚鏵特首頒發的「旅遊功績勛章」。在國資委、中央駐澳聯絡辦等上級部門的指導支持、各股東方的理解配合,以及集團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歷時長達9年的債轉股工作終於在2007年圓滿完成,使資產負債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為加快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而時間跨度超過20年,自合並到南光集團也已近5年時間,共涉及十餘家單位的原澳中旅集團有關歷史遺留問題,經集團與中央駐澳聯絡辦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在2007年也獲得一攬子解決,完成了數億元債權債務的帳務核對及清理,並使合並工作的產權關系和法律地位得到徹底理順,其中包括將因歷史原因導致的大量登記在個人名下的國有資產重新轉為國家持有。至此,影響集團發展的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處理完畢,企業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在國資委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根據中央企業之間輔業資產向主業資產合理流動的精神,集團於2007年無償接收了業務范圍與集團主業一致的中石化所屬上海浦東實華經濟發展公司,經過整合重組,已成為集團在內地的重要經營平台。發展是硬道理,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抓住機遇,邁向發展,是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歷史重任,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南光集團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南光集團加強了對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制訂了《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戰略與規劃》,確立了「做相關多元化資產組合的有效管理者,成為澳門最具實力的石化燃料、糧油食品、旅遊及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內地專業地產、農副產品、特色物流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主業突出、參與全球化經營的大型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的發展願景。根植澳門,繼續做好並延伸現有業務;進軍內地,重點發展房地產、農副產品及物流業務;穩健投資,積極尋求新的效益增長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南光集團將在中央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國資委和澳門中聯辦的正確領導下,繼承和發揚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用最好的回報社會」的企業宗旨,自覺遵循企業發展規律,牢固樹立「求發展、講誠信、比業績」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以改革為動力,以管理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加快戰略轉型步伐,加大實業投資力度;在立足澳門的基礎上,積極向內地拓展,實現由傳統貿易型企業向現代服務業企業轉變的發展跨越,履行好社會責任,為澳門繁榮穩定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叄』 太平洋保險送的漆面服務有人用過嗎
明確的告訴你,不是,太平洋保險是國內保險界的三大巨頭之一。
參考資料: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77億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太保,股票代碼為601601。2009年12月23日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太保,股票代碼為02601。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可持續價值增長,不斷為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擁有太平洋壽險、太平洋產險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子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保持持續領先的市場地位。截至2008年末,總資產為3193.9億元,凈資產487.4億元。2008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就市場份額而言,太平洋產險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太平洋壽險為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和多元化服務平台,目前擁有5400餘個分支機構,6.4萬余名員工與22多萬名營銷員,為全國超過3600萬名個人客戶和220萬機構客戶提供包括人身險和財產險在內的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
中國太平洋保險在積極追求可持續價值發展的同時,致力於各類公益活動,履行企業公民的職責。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關愛孤殘、捐資助學、扶貧賑災等公益活動:已建立60餘所希望小學,總投資超過了3000萬元;在特大洪澇災害、非典、南方雪災、5.12抗震救災期間踴躍捐款捐物,總額超過8000萬元。
面向未來,中國太平洋保險確立了「以保險業為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的戰略目標,努力建設成為信譽卓著、品牌傑出、財務穩健、效益優良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
『肆』 上海利億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利億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誕生於上海自貿區,注冊資金1.5億,公司由實力雄厚的齊心企業集團(股票代碼002301)注冊設立。利億財富是一家以創新金融,普惠民生,服務社會為主題的金融服務平台。公司以客戶理財需求為基礎,根據客戶風險偏好,以高效誠信為核心,竭誠為客戶提供了全方位專業化理財服務。秉承「利億萬家,萬家得利」的經營理念贏得了客戶的信賴與尊重。公司始終不渝地關注中國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境,並致力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多樣性資金需求解決方案,經過深入調研為廣大中小微企業量身打造了資金解決方案。利億財富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作出貢獻,也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支持農民創業,支持高科技企業和環保企業發展,扶持小微企業成長,努力做到讓符合條件的客戶都能得到有力支持,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高度贊譽。
法定代表人:秦雨寒
成立時間:2015-07-31
注冊資本:1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4100018459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富特北路211號302部位36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