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補齊農村金融服務短板

補齊農村金融服務短板

發布時間:2021-06-14 13:39:32

㈠ 怎樣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㈡ 大家對改進農村金融便民服務工作有什麼建議呢

根據目前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立足當地實際,制定出台針對農村金內融機構的政策,德生科容技對目前農村金融便民服務工作的一些建議主要有:
(一)健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加農村地區金融便民服務措施;可以通過設立農村便民服務網點,鋪設便民服務終端--德生寶等;
(二)加強金融創新,滿足農村地區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三)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提高廣大農民對新型金融服務工具、金融產品的認知度。

㈢ 農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體現在哪些方面

對於農信社來說,雖然目前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其支農作用,但改革的目標則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方向,一方面由於對省級聯社的功能定位仍然不清,省級聯社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導下級機構的經營活動,從而使農信社的資金更多流向了地方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項目,造成農信社「離農、脫農」現象;另一方面,由於農信社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各種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建設滯後,在發展中求大、求快,因此,業務上就傾向於追求大項目,從農村吸收了大量資金卻不能有效地對滿足農村小微金融需求。

對於農業銀行等國有大型銀行來講,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其性質,利潤最大化是其目標,雖然在政府強制性支農要求下國有銀行將服務三農作為其重要的業務之一,但由於農業投資收益率偏低,農民抵質押擔保單一,農村配套的金融環境落後等各種原因,國有銀行眾多縣域金融機構只存不貸,在農村的資金必然會流向「非農化」,據統計,1997年中央金融會議以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收縮縣級(及以下)金融機構,從1998年至2007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共撤並3. 1萬個縣(及以下)機構,以農業銀行為例,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該行98%的貸款是投向農村,90年代中期以後,其貸款投放逐步從農村轉向城市,農業貸款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0%左右。
農業發展銀行沒有真正承擔起政策性銀行的重任,政策性金融基本集中在基礎設施等領域,與農村和農戶更廣泛的金融服務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矛盾,政策性金融功能十分有限;郵政儲蓄大規模抽走農村資金,成為分流農村資金的主要渠道;農村保險、擔保等機構發展嚴重滯後,不能滿足農民對風險控制的需求;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鬆散,運行也不規范,一些農村地區新設的金融機構種類依舊較少,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㈣ 互聯網金融怎麼彌補農村信息短板

一、互聯網金融給農村經濟帶來哪些好處?
互聯網金融開辟出農村經濟發展「紅海」
雲南省建水縣委組織部 江宇:互聯網這一科技革命給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然而,在廣大的農村,互聯網對農業生產、技術交流、產品推廣等方面的應用相對較少,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掣肘。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央高瞻遠矚提出的「互聯網+」戰略,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釋放出利好信號,必將在堅持「服務農村、面向農村」的原則下,充分考慮互聯網的普遍性與農村發展的特殊性,讓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發展進行深度融合,開辟出農村發展的「紅海」。未來,將互聯網的福利帶給農村,讓互聯網的優勢造福農民,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握得住的機遇和項目,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將不可估量。
互聯網金融優化農村資源配置
新洲區委組織部 劉均偉:長期以來,無論是自然資源、金融資源還是勞動力資源,大都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農村發展要素被虹吸到城鎮中,擴大城鄉發展差距。互聯網包括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將逐步改變這一態勢。例如電子商務極大地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空間,正吸引大量人才回歸農村;互聯網金融將有效吸引資金從城鎮流入農村;利用互聯網營銷的鄉村旅遊,將大量的城鎮居民消費從城市轉向農村。
徐崧嵐:互聯網金融具有門檻低、效率高等多重優勢。其靈活多樣、范圍廣、跨度大的服務方式可以貫穿農業生產和資金流動的各個環節:從前期啟動到中期種植養植,再到後期收獲出售;從人力僱傭到機械租用到物流運輸;從投入資金到資金周轉到獲得利潤。互聯網金融的這些優點可以提高金融配置的效率,增加金融與農村實際的契合度,有效緩解農村地區金融供需矛盾;同時網上支付、移動支付、信用支付等支付方式可以解決農村實體金融網點缺乏的困境,解決農戶資金安全問題,方便農產品交易與資金流動。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能打破農村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促進社會資源向農村的雙向流入。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而信息閉塞一直是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農村互聯網覆蓋率的逐年升高,互聯網金融將成為農村共享社會資源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拓展了農村市場,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將農村資源置於一個開放的平台,極大的拓展了農村資源的銷路,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吸收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建設,極大的滿足了農村發展的需求,也開發了農村發展潛力,更好的助力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互聯網金融補齊農村人才短板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空間,能吸引人才回歸農村參與農村建設,補齊人才短板。如今互聯網金融在城市逐漸飽和,而在農村還處於起步階段,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這對擁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才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互聯網」元素加入農村經濟轉型發展,不僅可以吸引人才回歸農村參與農村建設,補齊農村人才短板,而且隨著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青年人才的創新力很容易被激活,廣大農村也成為了孕育人才的搖籃。
互聯網金融創新農村經濟發展理念
銅廠鄉黨委 孔德柱:互聯網金融有利於創新理念,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互聯網金融讓廣大的老百姓看到了網路帶來的變化和提供了發展機會,收獲到祖輩從未有過的,由信息化帶來的全新感悟,堅定了他們發展農村經濟的意志和信心,創新了信息時代農民新的市場觀、消費觀、價值觀和發展觀。互聯網金融給老百姓帶來發展理念和素質的轉變,堪稱是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基因工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高潮,對農村經濟轉型影響深遠。
互聯網金融彌補農民信用貸款額度低缺陷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彌補了農民信用貸款額度低的缺陷,能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融資難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充分的資金流動做支撐,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平台的產生,能夠為農民提供貸款途徑,有效彌補資金缺口。加之依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手段具有高效、低成本、簡單易用的特點,在農村的落地,能夠有效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成為彌補金融基礎設施不足、替代傳統網點式物理服務空間的重要方式,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需求。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有哪些風險需防控?
雲南省建水縣人社局 瞿毅:農村居民普遍缺乏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和實踐,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良莠不齊,容易誘發前者惡意騙貸、後者捲款跑路等行為發生。為此,國家應盡快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金融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傳統優勢,將信用信息充分共享;地方政府應加強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網路安全部門應加強技術支持,確保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只有主動擁抱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來臨,加大風險防控力度,才能讓互聯網金融給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帶來金融業態的新變化。
封蕾:正反兩面存在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主要方面決定方向,要讓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經濟改革中發揮優勢,就是要讓發展過程的優勢占據主要位置,這樣人人民才能受益。這其中,需要每名領導幹部全身心的投入,也需要技術層面的鼎力支持,畢竟,互聯網金融是集信息化、快捷化、金融化為一體的平台,要真正在改革中發揮作用,就必須自身「打鐵夠硬」。
楊鵾鵬:互聯網金融在農村轉型中的優勢,在於「產銷」一條線上的靈活性、快捷性,特別是在勞動力輸出量大的村莊,這樣的優勢就越發明顯,信息技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機動靈活性強的特點,讓以往「守」出來的生意,變成「做」出來的市場,勞動力在固定點上的松綁,也讓很多農村產業發展更有活力和生機。
然而,互聯網金融的一些不穩定性以及一些操作的不可逆,則是將互聯網金融與農村經濟轉型糅合起來的一些關鍵節點。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讓群眾們體驗互聯網時代金融快捷化的優越,同時也要教會他們規避風險,處理後續問題的方法。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人民政府 彭小曼:互聯網金融在基層經濟組織中如火如荼地推進之時,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推進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一是在農村互聯網企業的資質規范問題。由於農村互聯網企業在近幾年異軍突起,農村互聯網企業的法人的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對於企業資質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於從農村「走出去」的農產品的規范性也並不了解。因此,政府應加強規范企業資質的同時,重視企業產品的質量監督,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打下良好的「信用」根基;二是農村互聯網金融「人才斷層」效應明顯。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紮根,互聯網技術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可或缺,盡管在現代農村已經成長了一批會電腦、懂電商的青年人,但懂金融、會經營的專業性人才匱乏。因此,應重視人才在農村互聯網金融中所發揮的帶動效應,在培養本土青年成長為懂理論、能經營、會致富的復合型人才的同時,發揮政策帶動效應,引導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商職業經理人「到農村去」也不失為帶動當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策;三是與農村互聯網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根網線、一台電腦」是我們農村互聯網業務開展的必備工具,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和「高費用、低網速」的詬病也影響了互聯網業務的開展,此外,與網速速率低的同時,公路運輸條件落後也降低了物流運輸效率,因此改善農村互聯網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是當務之急,促進寬頻網路提速降費,持續提高農村寬頻普及率的同時,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成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
三、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仍需多方努力
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要築牢三個支撐
李坤良:築牢人才支撐。互聯網時代,不懂網路就相當於「文盲」,要讓互聯網金融助力基層經濟發展,第一個要素就是「人才」。要整合運用基層現有資源,發揮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新農村指導員、黨員代表、「明白人、帶頭人」、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等優勢,注重培養農村電商帶頭人,以點帶面,以典型影響片面,帶領更多農村群眾參與「互聯網+農村」創業,增強農村使用互聯網創業的新生力量,讓家家戶戶在生產生活中都能「觸網」。
築牢產業支撐。以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為契機,通過採取示範帶動、品牌推動、營銷聯動等產業發展措施和統一規劃、連片種植等管理辦法,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和扶持農村物流中介組織進村入戶建設物流網路,實現「網貨下鄉,農貨上網」,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採取「代辦、代發、代取、代送」等快遞方式,破解物流產業「只在城市,不在農村」的問題,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物流條件。
築牢技術支撐。以基層黨組織活動為載體,依託「三會一課」、遠程教育,宣傳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經驗和做法,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參與電子商務實用技能培訓,提供「互聯網+農產品」創業開店指導,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築牢技術支撐。
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需有制度保障
邱玲玲:加快農村互聯網 金融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有平台保障,搭建好的平台方能制勝銷售環節。各級政府要積極為農業與電商之間搭建平台, 各種農業相關的「特色」產品才能全部得到很好的展示,方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在銷售環節取得制 勝的希望。
其次要有物流保障,暢通各地物流方能制勝用戶體驗環節。事實上,農村的物流體系非常不完善,通常物流公司最後一個站點就是該市或者縣城中心,往往到達不了小小偏僻的農村。因此會讓用戶在體驗初期得不到滿意,這將直接損失掉一批潛在用戶。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所以解決農村物流問題的確刻不容緩。同樣,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辦法。例如,可以通過和小賣部,營業廳,建立代收站點服務的方式,來打通貨物到農村與農產品到城市之間的物流問題。
最後要有監管保障,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互聯網+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但也必須看到,我國金融市場存在市場准入門檻過高,金融監管缺位的問題,互聯網金融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統一的監管規則。因此未來要鼓勵創新、競爭和發展,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農村互聯網金融「起飛」 還需多方「助推」
何浩民:隨著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作為新興領域,特別是對農村地區來說,面對如此「高大上」的金融模式,如何藉助互聯網金融的「翅膀」起飛,可不是一件「說干就干」的事,還需完善配套措施,給予多方面支持,為「草根金融」向「潮流金融」轉變加把力。
技術下鄉關鍵要人才下鄉。目前農村互聯網已得到廣泛覆蓋,在「硬體」建設方面可以說是「萬事俱備」。農戶家中雖然可以上網了,會上網的農民也不在少數,但真正懂互聯網金融的人少之又少,農村知識技能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可見,配備完善相應技術管理人才,傳授和指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在必行。
穩固發展重點要防範風險。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加上新興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尚不完善,互聯網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廣大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思想比較單純,防範意識差,要保障農戶經濟安全,維護農戶合法權益,還必須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加強指導教育,提高農戶辨別能力。
實惠於民必須要完善服務。互聯網金融模的一大特點就是可與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服務更直接,客戶更廣泛。但由於很多農村銀行服務點少,ATM、金融分支、借貸業務點等難覓蹤跡,許多農民辦理業務還要往縣城跑,可以說在起跑線上就「慢半拍」、落後一截。要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應該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進一步完善服務點,或是開展「業務下鄉」、「入戶辦理」等,真正發揮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的優勢。

㈤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內構網點分布不均勻。容在東部地區,網點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㈥ 如何補齊金融行業薄弱領域的短板

據報道,2017年央行發布的《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預計今年1月25日起全面實施。據悉,此次降准可覆蓋全部大中型商業銀行、約90%的城商行和約95%的非縣域農商行。

2017年,央行通過「削峰填谷」,把市場利率水平維持在一個緊平衡狀態的總體思路非常清晰,央行為進一步去杠桿、有效控制宏觀桿桿率創造良好貨幣金融條件的方向,在2018年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即便定向降准會引起市場流動性短期內增加,但寬松狀態應該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定向降准應該被看成是一種結構性的流動性調節,主要目的是通過採取正面激勵措施,支持和推動銀行加大對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投放,補齊金融服務薄弱領域的短板。

希望金融服務行業的短板可以早日被補齊!

㈦ 結合新農村建設,談談如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如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支農主內力軍作用。爭取1年時間容實現貸款風險向五級分類的過渡,3年基本理順管理體制,用5-10年時間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分期分批逐步建成產權明晰、經營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
二是加快政策性銀行改革,充分發揮支農作用。農業發展銀行要擴大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適時增加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秸稈發電、小水電等農村基礎建設和農村技術改造,更多地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好農業綜合開發等政策性專項貸款職能。

三是加快農業銀行改革,加大對農村的市場化支持力度。按照產權股份化方向,通過國家扶持和自身重組,把農業銀行整體改造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四是加快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建立完善郵儲資金迴流農村的機制。今年年內要完成郵政儲蓄銀行的組建工作,將郵政儲蓄業務從郵政部門完全獨立出來,擴大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的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

五是支持發展其他形式的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和方式。通過深化改革,轉換機制,推動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競爭。

閱讀全文

與補齊農村金融服務短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理財專業屬於什麼類別啊 瀏覽:458
廣西南寧金融服務公司外包 瀏覽:745
澳瑞克外匯保本跟單 瀏覽:219
敘永證券公司電話 瀏覽:936
長投學堂是一家金融服務機構 瀏覽:398
上海電器股票價格查詢 瀏覽:132
廣東信託破產案的總結 瀏覽:103
美金支票匯率 瀏覽:675
天使輪融資對企業 瀏覽:322
金融機構應對附屬機構 瀏覽:686
深圳旺金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客服電話 瀏覽:974
泰興方興信託 瀏覽:424
直銷銀行理財要視頻認證什麼意思 瀏覽:504
易鑫融資租賃是什麼 瀏覽:66
抵押貸款300月供多少年 瀏覽:306
深圳國稅局查匯率 瀏覽:788
ifcfe期貨 瀏覽:114
一年可以往國外匯款多少 瀏覽:527
廣州融資租賃補助 瀏覽:890
深圳紅本抵押融資哪家專業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