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訪稿怎麼寫
怎樣寫好采訪稿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怎樣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據你的采訪目的,確定哪些內容應放在前面?哪些內容應放在後面?確定哪些是采訪稿的重點?重點內容應詳寫,次要內容可省去,或略寫。當然即便是重點內容,也未必要將被采訪者的語言全部寫進去,可以適當地摘其主要的寫出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會曲解被采訪者的意圖的。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采訪稿如果只寫采訪的過程,文章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我們在采訪時,應學會觀察: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觀察被采訪者的外貌,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采訪稿如果都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文章讀了會讓讀者覺得厭倦。我們在寫文章時,可以將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如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得更加真實感人。
回答者: trueno_ae86- 經理 四級 10-3 10:14
查看用戶評論(1)>>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4個人評價
好
0% (0) 不好
100% (4)
相關內容
怎麼寫采訪稿
對人物的采訪稿怎麼寫啊?我是六年級的 急需
新聞稿采訪稿怎麼寫
怎麼寫通訊稿,新聞稿和采訪稿?這三種分別有哪些不同...
怎麼寫人物采訪稿?
其他回答 共 3條
我知道
用較多的時間尋找線索、收集資料,並擬訂一個完善的采訪提綱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後,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鄺雲妙在《當代新聞采訪學》中提出:一名記者,特別是一名老練的記者,應該是最善於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於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2. 關於金融方面的一些采訪稿
1,好學!銀行的產品現在每天都在不斷增加,每天學幾個都要學好幾年
2,勤奮,做櫃員的時候要勤練基本功(點鈔、扎鈔、計算器)
3,服務意識,銀行是服務業,櫃員就等於餐廳里的服務生
4,耐得住,因為銀行很多東西是程序化的,做起來就像機器人一樣,如果你很容易因此煩躁是做不好的
3. 采訪稿怎麼寫都有哪些技巧
采訪稿網上有很多寫的辦法。如果是采訪前寫的采訪稿,我這里我提供個人的思路:
1、了解對象實際情況
2、了解要采訪對象的問題(或者說內容),就是圍繞的那個主題。
3、了解這個主題現在的情況,包括國內外的,能了解多少了解多少。
4、挑選了解到的主題的多種解決方案(或者是多種方式),挑選有代表性(符合我國發展特點)的進行羅列,以便在采訪的時候提供或者跟被采訪著進行交流。
5、采訪時注意詢問讀者有代表性的、關心的問題(疑問)。
6、盡量用委婉、簡介的語言「套出」被采訪者未來的做法(或者見解或者意圖)。
7、采訪稿寫的時候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東扯一下,西扯一下
4. 采訪稿怎麼寫,主要是格式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采訪對象:XXX
采訪者:XXX
然後再寫你們的對話
5. 怎樣寫采訪稿
先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是兩個人的對話(前面有名字)給你一篇範文吧:
時間:1999年8月21 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舞一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冷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馬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6. 采訪稿格式怎麼寫
看來你確實很外行,根本沒有采訪稿一說,更不用說格式。
既然采訪了,你就按新聞報道的基本格式去寫:1、標題;2、導語;3、正文;4、結尾。
7. 采訪稿怎麼寫
怎樣寫好采訪稿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怎樣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據你的采訪目的,確定哪些內容應放在前面?哪些內容應放在後面?確定哪些是采訪稿的重點?重點內容應詳寫,次要內容可省去,或略寫。當然即便是重點內容,也未必要將被采訪者的語言全部寫進去,可以適當地摘其主要的寫出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會曲解被采訪者的意圖的。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采訪稿如果只寫采訪的過程,文章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我們在采訪時,應學會觀察: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觀察被采訪者的外貌,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采訪稿如果都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文章讀了會讓讀者覺得厭倦。我們在寫文章時,可以將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如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得更加真實感人。
8. 采訪稿怎麼寫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怎樣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據你的采訪目的,確定哪些內容應放在前面?哪些內容應放在後面?確定哪些是采訪稿的重點?重點內容應詳寫,次要內容可省去,或略寫。當然即便是重點內容,也未必要將被采訪者的語言全部寫進去,可以適當地摘其主要的寫出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會曲解被采訪者的意圖的。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采訪稿如果只寫采訪的過程,文章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我們在采訪時,應學會觀察: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觀察被采訪者的外貌,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采訪稿如果都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文章讀了會讓讀者覺得厭倦。我們在寫文章時,可以將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如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得更加真實感人。
9. 采訪稿該怎麼寫
你要采訪人家 就要先了解他(她)
求職經歷 你就不要問了 一般老師都是師范學院畢業直分的
問題1: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就幻想過自己以後會當教師
問題2:上學時 您的成績怎麼辦 有沒有偏科的情況
問題3:覺得教學壓力大不大 什麼樣的學生最難教
問題4:下課後您一般忙些什麼
10. 采訪稿怎麼寫
要開頭,是要寫時間:XX,地點:XX之類的
.采訪稿有2種形式.一問一答型的開頭就需要寫時間地點,采訪對象.文章型就不需要啦
什麼格式都行,1段段人家說的話你把他採納成1段就行了,不要太在意這,畢竟也只算是草稿而已
教學要求:
1、了解采訪稿的文體寫作特點。
2、能根據自己采訪的實踐活動寫出一份詳盡的采訪稿。
3、通過撰寫采訪稿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和尊重事實的優秀品質。
課前准備:多媒體課件
指導采訪
怎樣寫好采訪稿。
一、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怎樣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據你的采訪目的,確定哪些內容應放在前面?哪些內容應放在後面?確定哪些是采訪稿的重點?重點內容應詳寫,次要內容可省去,或略寫。當然即便是重點內容,也未必要將被采訪者的語言全部寫進去,可以適當地摘其主要的寫出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會曲解被采訪者的意圖的。
二、學會將采訪現場的環境寫入文章中。
采訪稿如果只寫采訪的過程,文章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我們在采訪時,應學會觀察:觀察被采訪者的環境布置,觀察被采訪者的外貌,觀察被采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一切可以適當地在采訪稿中寫出來,這樣文章會更加豐富有趣。
三、采訪稿中可將直接引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
采訪稿如果都是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文章讀了會讓讀者覺得厭倦。我們在寫文章時,可以將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相結合。如介紹人物的經歷時,可用間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時,若用直接引用,文章會顯得更加真實感人。
下面我們看兩篇例文,從中體會采訪稿的寫作方法。
http://www.btt91888.com/index.php3?file=detail.php3&kdir=916410&nowdir=916410&id=430694&detail=1
新聞采訪稿寫作技巧http://1fanwen.com/html/post/wordc10/152821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