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行 銀監局 保險協會 屬於金融監管機構嗎 人行 銀監局 屬於金融機構嗎
金融監管機構是根據法律規定對一國的金融體系進行監督管理的機構。其職責包括按照規定監督管理金融市場;發布有關金融監督管理和業務的命令和規章;監督管理金融機構的合法合規運作等。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一行三會」,即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
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村鎮銀行。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以上各種金融機構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
2. 銀監會保監會是干什麼的
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是金融業或銀行的監管。現在,中央銀行作為金融監管的唯一主體,已無法適應新的金融格局。這是因為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傳統作用正受到挑戰,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於是許多國家通過另設監管機構來監管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但本詞條只講中國銀監會的內容,敬請注意。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簡稱中國銀監會。根據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職責。 銀監會的成立與職責明確的過程同時也就是人民銀行職責專業化的過程,兩者正是在這一期間進行職責分工的明確與細化。央行監管職責的剝離與銀監會的設立,實現金融宏觀調控與金融微觀監管的分離,是與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大環境密不可分的,是金融監管與調控的對象-金融業、金融市場日益復雜化、專業化、技術化的必然要求。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的成立,將使中國金融監管的三駕馬車真正齊備,標志著我國「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分業監管的金融格局的正式確立,對於增強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的競爭能力、更大范圍地防範金融風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確立了央行宏觀監管和銀監會微觀監管的新型銀行監管體系。
銀監會實行垂直管理模式,在中央為銀監會,一般在各省設立銀監局,在各地級市設立銀監分局。
3. 金融機構哪些屬於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分別管轄
保監會屬於保險業的監督機構
銀監會屬於銀行業的監督機構
證監會屬於證券業的監督機構
4. 中國證監會負責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有哪些(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又有哪些)
中國證監會負責監管主要是證券公司 期貨公司 基金公司
銀監會 主要是監管銀行及信用社
保監會主要監管保險公司
5. 保監會會管單位名錄
要問保監局是什麼,先得知道中國保監會是什麼,還得先知道商業保險是什麼。否則就不要問了。
先說商業保險吧,不作名詞解釋了,直接通俗說吧。知道人壽保險嗎?知道財產保險嗎?知道健康保險嗎?。。。知道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嗎?知道平安保險公司嗎?這就是商業保險。社會上好多業務員推銷保險就是推銷的商業保險。商業保險的監管部門就是中國保監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像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我們常說的「五險」是社會保險,管理部門是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五險」都是法律政策規定的,是必須要買的。
中國保監會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說是事業單位,其實行使的是行政監管權力。但我們國家的政府機構太多了,所以劃為事業單位(個人推測)。保監會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既有行政許可權(保險公司及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市場准入),又有行政檢查、行政處罰權,是一個執法單位(執的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其實說是一個行政機關更准確(個人認為)。
保監會在各省(直下市、自治區)設了派出機構——保監局,比如首都北京就設了北京保監局,全稱是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一般稱中國保監會北京監管局,簡稱北京保監局),在廣東設了廣東保監局。一共是35個保監局(西藏暫未設立,由四川保監局監管;5個計劃單列市如青島、深圳也設了保監局)。
要注意,省級保監局是保監會垂直管理的單位,人財物都歸保監會管,跟地方黨委政府沒什麼關系,基本上省委省政府既管不上保監局,也不願意管保監局,所以廣東保監局不叫廣東省保監局就是這個道理,千萬別叫錯了名字,保監局前面都不帶省(市、區)的。
同時,地市級是沒有保監局的,因為保險業整體規模還不大,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地市以下就沒必要設立了(這說明保險行業在國名經濟中沒有什麼地位)。
類似的還有銀監局、證監局,管理體制也和保監局一樣,分別歸中國銀監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和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直管,都是中央垂直管理單位。但銀監局是從原人民銀行分出來的,所以在地市有銀監分局。人民銀行系統也是垂直管理單位,但人民銀行在縣級都有派出機構。
人民銀行、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統稱為「一行三會」,是我國金融業的監管部門,均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以前在中央還有中央金融工委,後來機構改革撤掉了,分設了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人民銀行原來對銀行類機構監管的職能劃到了銀監會。
這樣大概差不多了。如果還不明白,上國務院網站找到以上各部門的網站再看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三大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都有哪三個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從體制上看,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應屬於「一元多頭」,即金融監管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設立的金融主管機關和相關機關分別履行金融監管職能,即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監管銀行、證券、保險機構及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審計機關、稅務機關等分別履行部分國家職能。
銀監會負責對銀行業的監管,證監會作為國務院證券監督機構對全國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保監會負責對全國保險業和保險市場的統一監管。
(6)保監會會管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1、金融監管的主要對象:
金融監管的傳統對象是國內銀行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但隨著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金融監管的對象逐步擴大到那些業務性質與銀行類似的准金融機構,如集體投資機構、貸款協會、銀行附屬公司或銀行持股公司所開展的准銀行業務等。
如今,一國的整個金融體系都可視為金融監管的對象。
2、金融監管的主要內容:
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業務的監管;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如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等;對會計結算的監管;對外匯外債的監管;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對證券業的監管;對保險業的監管;對信託業的監管;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7. 金融監管部門有哪些
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包括「一行兩會」,即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版和證監會。
金融監管是政權府通過特定的機構,如中央銀行、證券交易委員會等對金融交易行為主體作的某種限制或規定。本質上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行為。金融監管可以分成金融監督與金融管理。金融監督指金融主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進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和發展。金融管理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動。
拓展資料: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總稱。綜觀世界各國,凡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無不客觀地存在著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管制。
從詞義上講,金融監督是指金融主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進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和發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動。
參考資料:金融監管機構_網路
8. 銀監會的監管對象和保監會、證監會沖突嗎中國銀監會負責多所有金融機構的監管,對嗎
我國是實行分業監管的,保監會主要負責保險、證監會主要負責證券的監管。版樓主可能看錯了權,銀監會只是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指的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除了銀行外還包括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銀監法定義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通常只的是由銀監會監管的「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不包括保險和證券。
當然,有時也存在多個監管部門對一家機構同時監管的情況,如上市銀行就同時由銀監會和證監會監管,但監管部門間還是要較為明確的分工的,他們之間也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以加強協作明確各自的監管界限。
9. 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哪些
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架構是「一行三會」。「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內「三會」是中國銀監會、中容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的監管
1、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
2、銀監會,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
3、證監會,負責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
4、保監會,負責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
金融監管體制是金融監管的職責劃分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國際上主要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分為雙線多頭監管體制、一線多頭監管體制和單一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體制是各國歷史和國情的產物。確立監管體制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提高監管的效率,避免過分的職責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權力的相互制約,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在監管權力相對集中於一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必須實行科學合理的內部權力劃分和職責分工,以保證監管權力的正確行使。
網路-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體制
10. 銀保監會是什麼機構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英文名稱:,簡稱:中國銀保監專會或銀保監會)成立於2018年,是國務院直屬屬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