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堰市淡水資源情況 目前淡水資源緊缺程度
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雖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 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人均淡水資源低於世界平均。
⑵ 十堰用水水源有哪幾種
河水黃龍灘水庫馬家河水庫馬塔河水庫
⑶ 湖北玖玖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玖玖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業務流程、金融知識流程、金融信息技術、金融機構後台服務的外包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毛竹
成立時間:2014-11-24
工商注冊號:420300000207071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資)
公司地址:十堰市茅箭區北京中路3號(華府.名邸小區6號樓3層)
⑷ 參觀十堰博物館日記300
今天下午,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唱著歡樂的歌兒,參觀了十堰市博物館。
全體六年級同學排著整齊的隊伍,成群結隊地出了校門,朝著博物館所在的東面走去。
過了第一個馬路,向柳林溝中學前進,太陽公公笑呵呵的,萬里無雲,身旁的柳樹不時搖擺著,好像在向我們招手。
過了一會兒,穿過了一個山洞,過了柳林溝,上到與北京路相交的立交橋,順著北京路向北走去,不到十分鍾,便到了心盼已久的目的地???博物館。
博物館高大雄偉,牆壁上閃現著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十堰市博物館。
呵!博物館可真大呀!好氣派!它共分為五個區域???恐龍時代歷險、我們偉大的祖先、十堰武當的歷史、南水北調文物、十堰水源區建設等。
大家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恐龍模型,看到恐龍,我們高興的心都飛了。恐龍可真大呀!不少同學把雙手合到一起,大聲地說:「保佑,把我們帶到恐龍時代吧!」在這個展區,有茂密的樹林,再往裡走,呵,一個巨大無比的恐龍骨架,長達數十幾米,比教室還高許多,有半個籃球場那麼大,真不知道恐龍這么大的東西怎麼會消失的。
博物館里的阿姨向我們一一介紹了許多關於恐龍的知識,恐龍的種類有許多,霸王龍、竊蛋龍、翼龍等,走進來真像是走進了一個侏羅紀時代。
接下來我們又了解了人類的祖先是怎樣演變成現代人的,武當山的有關傳奇故事,南水北調的出土文物和水資源保護等,一路下來,我感覺自己也成了一個偉大的小學者。
參觀了博物館,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大千世界的奧秘。博物館的形狀像一隻眼睛,這預示著我們的十堰將不斷向前發展,必將成為一座花園式的城市。
十堰博物館,你是我們十堰人的驕傲。
⑸ 十堰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具體地址
名 稱:十堰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地 址:人民路284號
郵 編:442000
電 話:8651039
⑹ 湖北十堰有多少家金融機構
12家左右吧
⑺ 十堰有什麼特產哪
一、房縣黑木耳,湖北省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房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於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是中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木耳之鄉」。房縣黑木耳因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因其「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稱。
二、均州名曬煙,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均州名曬煙產地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帶,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庫的「湖泊熱效應」及垂直地貌影響,構成了優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相對濕度大」的山地氣候特點,適宜種植煙草。
三、房縣香菇,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均溫10-15℃,晝夜溫差明顯;年均空氣相對濕度75%;年日照時數1700-2000小時,適宜種植香菇。房縣香菇的菇形緊湊,形狀有半球型、扁半球型、傘型或扁平型,銅鑼邊,菌柄較短,菌褶金黃。花菇菌蓋略呈褐色、花紋明顯色白,厚菇、薄菇菌蓋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鮮、肉厚,為菇中上品。
四、竹山綠松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竹山縣綠松石開採的歷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滿足歷代王朝皇室貢品所需。竹山綠松石是隱晶質集合體礦物,基質顏色極具特徵性,多為天藍色、蔚藍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等,伴生礦物顏色多為黑、白、綠、黃色等。
五、竹溪黃連,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竹溪縣黃連種植歷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區(現桃源鄉)被國務院授予「中國黃連之鄉」稱號,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錦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縣黑木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均州名曬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縣香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山綠松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溪黃連
⑻ 為什麼講十堰是湖北省唯一最宜居的城市!
樓上的不了解不要亂說嘛。
國內首份《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9月11日在北京發布——全國宜居城市,十堰位列第三!
連日來,市民熱議,網友熱議,市內其他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
評價的體系和標準是什麼?十堰到底在哪些方面強於他人,能在全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名列第3呢?
評價標準是什麼
《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准》2005年12月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正式向建設部申報立項。隨後,通過課題組走訪調研、學術會議、公開徵求意見,於去年10月通過專家初審,今年4月通過建設部科技司評審驗收。
《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准》於2007年5月30日正式發布。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文明、經濟富裕、環境優美、資源承載、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個方面,共29項一級指標,76項二級指標。評價實行百分制。宜居指數達到80分即認為是「較宜居城市」。該標准還規定,宜居指數即累計得分≥80分的城市,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項否定條件,不能確認為「宜居城市」:社會矛盾突出,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基尼系數>0.6導致社會貧富兩級嚴重分化的;近三年曾被國家環保局公布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區域淡水資源嚴重缺乏或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
關鍵詞:氣候條件
年均壞天氣不超過20天
十堰地處秦嶺和大巴山的交會處,正在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帶上,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從氣候上來說,十堰市處於冷、暖氣候交匯地帶,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常年平均氣溫為15.4℃,全年氣溫在15-25℃的天數超過200天。住在十堰,春看花開,冬賞瑞雪,十分愜意。
由於地域特點,十堰出現災害性天氣的情況不是很多。從常年的情況來看,每年的暴雨天數不到2天,暴雪不到1天,大風5天,沙塵1天,冰雹3天,全年災害性氣候天數不超過20天。
關鍵詞:空氣質量
一年10個多月空氣質量優良
在十堰生活的居民都有這樣的感受:天是藍的,空氣是清新的。這要歸功於秦嶺。秦嶺既可阻擋北方沙塵暴的入侵,又可抵禦南下強冷空氣的襲擊。環保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十堰市空氣質量好於或等於二級標準的天數達到了310天,也就是說,一年中有10個多月空氣質量都是優良。2007年7月份至今,空氣質量一直都是優良等級。生活在十堰,就是生活在天然的大氧吧。
關鍵詞:森林綠化
人均綠地面積全國第一
近年來,十堰全力打造生態城取得明顯成效。環保部門統計,全市森林覆蓋率51.6%,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4和29.1個百分點。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9.5%,人均綠地面積10.8平方米,兩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形成了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獨特景觀。
十堰市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十佳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目前,十堰市已被列入「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正在積極爭取創建「鄂西北山地生態保護圈」。
關鍵詞:人均水擁有量
超過全省平均標准
除了被譽為「小太平洋」、「亞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庫外,十堰境內還有大小河流2489條,包括長江主要支流漢江,人均佔有水資源2600立方米,與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基本持平。全市水資源總量401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是湖北省僅次於宜昌的第二大水能資源基地。
十堰城區有6大水庫,為居民飲用水提供了保障。全市人均用水量為258立方米,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水為174升/日,超過湖北省平均標准(我省平均標准為169升/日)。
關鍵詞:水質
3/4的河水稍加處理即可飲用
有關部門對漢江最大的支流——堵河2006年綜合評價,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Ⅱ類標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大型水庫黃龍水庫、丹江水庫,十堰城區的余家灣水庫、茅塔河水庫水質全年綜合評價均為Ⅱ類。2006年,對全市414公里河流按照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進行水質評價中,Ⅱ類水質河長佔76.8%。
從整體情況來看,十堰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了98%。丹江口水庫因水質出眾,吸引了農夫山泉的入駐,丹江水遠銷國內外。作為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取水源,丹江口庫區的水將北送豫、冀、京、津等地。
關鍵詞:市政建設
四個場館全省一流
億元打造全省一流的體育中心,投資2400萬元建設的恆溫游泳館,是除武漢英東游泳館外的全省第二大游泳館。投資550萬建成的專業美術館在全省市州中絕無僅有。最近建成投入使用的博物館也是全省一流。市圖書館室外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電子屏幕。
關鍵詞:安全
入選全國最安全城市
十堰實現110、119、122「三台合一」,公安機關反應能力迅速。城區設立有5個巡警崗亭,組建了由148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協警隊員組成的專業巡邏隊伍,實施「三警巡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區警務室67個、農村警務室115個,配備社區民警90名、駐村民警156名。十堰城區已安裝監控攝像探頭10830個、紅外線報警器294套、電子巡更系統368套,建立監控室645個,復雜場所技防設施安裝覆蓋率達到61%。
我市曾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本月初,十堰從全國661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最安全城市,排名第24位。
關鍵詞:文化遺產
擁有懸崖上的「故宮」
十堰市擁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當山。武當山方圓八百里,山巒連綿起伏,景象萬千。武當山古建築群按照故宮規制,被譽為懸崖上的「故宮」,與紫禁城遙相呼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關鍵詞:綜合實力
連續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
據了解,十五末期,我市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居全國第63位。
關鍵詞:文明
省級文明城市「四連冠」
我市深化「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活動的經驗得到中宣部和省委肯定。我市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關鍵詞:包容性
普通話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十堰是一個新型的中等移民城市。建市之初,來自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的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來十堰工作定居,從整體上提升了十堰市市民的素質,也使十堰成為我國12個普通話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有網友評價十堰是一個沒有方言的城市,普通話才是「通行證」。十堰地處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交界地帶,本地話最接近河南南陽話,但是在十堰,帶有外地口音的普通話不會受到歧視。走出大山後,十堰人常被誤認為是北京人或者東北人
⑼ 十堰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困難最大的一年,也是發展成效最好的一年。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50億元,同比增長15.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8億元,增長3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4億元,增長5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億元,增長20.5%;外貿出口1.72億美元,增長33.6%;實際利用外資5733萬美元,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6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3110元,增長9.5%;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上漲0.5%,市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和超額完成。
(一)全力破解發展困局,工業經濟創歷史新高。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季度工業產值下滑16.5%的嚴峻局面,及時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應對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經濟反跌復升,創造了月產、季產、年產「三個新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821億元,增幅達25.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8.4個百分點,其中12月產值達到94.6億元、第四季度產值達到266.4億元,均刷新了歷史記錄。汽車工業實現產值589.8億元,增長28.1%。地方工業強勁增長,實現產值433億元,增長39.1%,其中50家「雙億工程」企業實現產值220億元,凈增60億元,增長45.8%;地方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52.7%。我市被授予「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成績顯著地方政府」稱號。開發區發展勢頭迅猛,全市9個開發區工業產值增長35%以上,十堰經濟開發區獲得 「中國最佳汽車產業示範開發區」稱號。新的增長點不斷顯現,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9家,達到771家;100個重點工業項目相繼開工,76個項目投產。東風渝安20萬輛擴能項目即將投產,三環6萬輛和東風實業5萬輛專用汽車擴能項目已開工;雙星東風100萬套全鋼子午胎正式投產;世紀中遠5萬輛微型車擴能項目的生產線、塗裝線建成;西部工業新區實現了「三通」、入駐項目13個。
(二)大力實施「一統三分」戰略,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召開了地市合並以來的首次三級幹部大會,制定和實施了「一統三分」戰略,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了「兩大突破」。全市第一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11.9億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農村小康標准線。糧油豐產豐收,分別達到116.2萬噸、10萬噸,增長7.6%和18.6%。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新增蔬菜、茶葉、煙葉、木瓜等特色基地20萬畝、畜禽養殖小區120個、專業村34個、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三品」品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20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19個;武當道茶被授予省第一文化名茶;房縣黑木耳、丹江翹嘴鮊、武當蜜橘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馬頭山羊標准作為國家標准頒布。扶貧開發深入推進,貧困人口減少7萬人,搬遷扶貧2755戶、1.1萬人。勞務經濟平穩發展,轉移農村勞動力66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42.3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改造了11.2萬畝低丘崗地,新修通村水泥路2500公里,建成農村五級站11個、候車亭180個、招呼站300個。完成了2座中型水庫、21座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解決了38.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五縣一市實現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15%。
(三)突破性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第三產業持續繁榮。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機遇,一批景點和基礎設施項目全力推進,武當山八大項目進展順利,十堰至西安旅遊客運專線開通,武神公路通車,武當山體育館竣工,丹江口庫區和武當山兩個旅遊碼頭正在建設;一批景點創優升級,武當山景區通過5A級旅遊景區評審並被確定為國家地質公園,房縣「野人谷」和「野人洞」、鄖西五龍河旅遊景區晉升為4A級景區。丹江口市通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驗收,我市被評為全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和中國十佳休閑城市。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123.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2.3億元,分別增長22%和41.8%,其中武當山接待遊客15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3億元,分別增長23.1%和48.2%。
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新建和改建農家店300家、農村示範超市106個、農資示範放心店112個,建立家電下鄉銷售網點493家;成功舉辦了2009中國·十堰汽車汽配訂貨會,供銷合同金額達267.6億元。工商、質監、食品葯品、物價等部門強化市場監管,促進了市場繁榮。在旅遊、商貿的有力帶動下,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0億元,增長13.4%。
(四)充分發揮服務發展職能,財政金融運行穩健。財稅部門積極培植財源,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預算管理,保障重點支出,科學理財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財政總收入55億元,增長22.6%。金融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組織開展了「百億基金進十堰」活動,成立了兩家小額貸款公司,政信擔保公司擔保額度達到5.1億元,放大倍數6.4倍,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各項存款余額695億元,比年初增加12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10億元,比年初增加76億元。
(五)全力以赴爭取政策和資金,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以 「項目建設年」為抓手,積極搶抓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著力實施 「重大項目百日攻堅」活動,資金爭取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爭取國家對丹江口庫區生態補償資金3.81億元;爭取中央投資項目673個、資金13億元。新開工項目784個,增加365個。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武當山機場場址選定;武漢至十堰動車組開通,襄渝鐵路二線全線通車,十宜鐵路正在爭取國家立項,十三鐵路完成預工可報告,鄭渝鐵路正在開展設計方案比選;福銀高速十堰至西安段建成通車,十房、十白和谷竹三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鄖十高速公路完成初步設計;武白、鄖十兩條一級路建設快速推進;興界路、鄖漫路等干線公路改造完成;鄖縣漢江二橋、丹江口習均大橋加快建設,五條嶺、大川和雷峰埡隧道已經貫通;漢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正在進行。水電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潘口、小漩電站成功截流,孤山、龍背灣電站臨建工程開工,新增水電裝機8.3萬千瓦。天然氣十堰支幹線工程即將動工,熱電聯產項目可研報告通過評審。
(六)深入推進 「三城聯創」,城鎮化建設水平明顯提升。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著力打破城市發展空間制約,規劃、城投、國土等部門積極配合、主動服務,平整山地2萬余畝;加快城市主幹道建設,凱旋大道建成通車,山東路、建設大道一期工程、林蔭大道二線建設正在推進,上海路一期工程、北京路南通道建設有序推進,柳林路、江蘇路改造完成,六堰廣場地下通道貫通,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得到緩解。西部工業新區新建了捷達路、凱迪拉克大街,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積極推進 「三城聯創」,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城區60條內街小巷道路改造完成,新建3座人行天橋、10座公廁和垃圾中轉站、8座街頭游園和山體游園,高速客運站投入運營。賽武當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紅岩背、牛頭山林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植樹造林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新建沼氣4.4萬戶、節柴灶4.6萬座;治理水土流失1196平方公里、小流域96條。西部垃圾場開工建設;10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使用;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完成了省定目標。我市基本達到國家衛生城市申報條件,被授予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順利通過了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市交通局、市審計局、黃龍灘水力發電廠被授予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茶店鎮、湖北口回族鄉、蔣家堰鎮被授予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市僑聯榮獲 「全國僑聯系統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七)致力創新發展,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各項改革深入推進。企業改制進展順利,武商集團成功收購人民商場,市屬7家企業改制到位,一批久拖未決的疑難問題得到解決。國資監管取得新成效,納入監管的6家企業經營收入增長19.6%。國有企業產權交易不斷規范,交易增值率達到2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確權面積和發證面積分別達到92.7%和86.5%。市城投公司體制改革初現成效,凈增資本金12億元,全年融資和償債近8億元,土地儲備近2000畝。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拉開序幕,改革方案已上報審批。人事制度改革進程加快,事業單位合同管理用人機制初步建立,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平穩推進。
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專利申請量增長21.5%,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驗收。爭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0項、省級科技進步獎勵項目15項,均居全省前三位;爭取省以上科技經費2138萬元,創歷史記錄。 「胚胎幹細胞」通過省級重點實驗室驗收、 「汽車動力傳動和電子控制」通過評審。我市被國家科技部列為中英兩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機制示範試點城市。
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成效顯著。成功舉辦了2009年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湖北十堰·北京推介會、西安·武當旅遊推介會、武漢·武當生態文化旅遊推介會、十堰·深圳投資說明會,組織經貿考察團對台灣進行了考察交流,邀請了深圳企業投資者聯合會來我市考察,開展了 「百名老闆家鄉行」活動,我市與天津河西區、北京豐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吉林省四平市以及俄羅斯恩格斯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對口援建四川漢源縣地震災區和新疆博樂市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引進項目301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6%,利用市外境內資金增長30.4%,外貿出口增長33.6%,外派勞務增長10%。商檢、海關、外事、外辦等部門積極發揮自身職能,在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八)統籌城鄉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9%;消除中小學危房11萬平方米,寄宿制學校基本解決了 「吃菜難、如廁難」,75%寄宿制學校解決了「洗澡難」問題。中職招生3.2萬人,超出年度目標0.9萬人。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繼續達萬人以上。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完成整體搬遷,鄖陽師專一期工程順利完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鄖陽醫學院擴建工程正加緊進行,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籌建工作有序推進。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城區在校生全部參加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9%,提高2.9個百分點。新建和改擴建了1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0個村衛生室,為20個鄉鎮衛生院配備了急診救護車輛,啟動了市級醫院帶縣 (院)掛鄉 (院)醫療幫扶活動。有效防治甲流感,成功救治了3例重症甲流患者,實現了患者死亡率、院內感染率、醫護人員感染率為零的目標,市衛生局榮獲 「全國衛生應急先進集體」稱號。
人口計生事業穩步發展。人口出生率下降0.09個千分點,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0.59個百分點,出生嬰兒性別比下降0.72個單位值,丹江口市榮獲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稱號。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組織開展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建市40周年慶典活動。 《鄉試》劇目榮獲中國戲劇節劇目獎。史志編纂取得新成果。市藝校晉升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了自然村 「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全面啟動了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檔案新館建設已選址。新建和改擴建4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興建了623家農家書屋和105個農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活動持續廣泛開展。市文體局榮獲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九)構建和諧十堰,民生工程取得新進展。就業和社會保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5萬人,我市被確定為首批省級創建創業型城市。社會保險擴面新增8.5萬人,城市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低保新增3萬人,六級以上殘疾軍人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0.4萬平方米、4091套,城區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8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6842戶、因災倒房恢復重建2435戶。
移民安置扎實推進。提前完成了丹江口大壩施工影響區229戶、881人的移民搬遷任務,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791戶、3280人的移民外遷試點和6.4萬人、178個安置點對接工作,完成了潘口水電站6130戶、2.5萬人的移民搬遷任務,確保了原遷移民直補資金100%發放到位。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了嚴打整治、酒後駕車等集中整治行動,確保了全市治安秩序持續平穩,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分別居全省市州第一位、第二位。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4.4%、10.8%和0.27%。組織開展了 「信訪突擊月」和大接訪、大排查、大化解以及領導幹部 「四訪促和諧」活動,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疑難信訪案件,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7%。殘聯、紅十字會、慈善、法律援助等機構熱情服務弱勢群體,水文、氣象、地震等部門積極應災抗災,保密、民族宗教、老齡工作得到加強,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十)加強自身建設,政府執行力不斷提高。自覺堅持接受市委領導,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重大決策徵求民主黨派、黨外人士、人民團體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8件、政協委員提案356件,滿意或基本滿意率分別達到100%和98.3%。扎實開展了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解決了4523個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強化政府服務功能,組織開展了 「千名幹部進百企」、 「雙聯雙助」、 「重大項目百日攻堅」、 「百企聯百村」等一系列活動,民主評議了9個市直單位,政府作風和行風得到進一步改進。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和重點專項資金的審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促進了廉政建設。強化社會事務管理,新建了城區12個社區服務站和33個便民服務大廳,電力、郵政、電信等部門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和 「雙擁」活動,認真做好徵兵、安置、優撫、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市長熱線反饋率100%,政府承諾的 「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面對諸多困難和嚴峻挑戰,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畏艱難、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參與、支持、關心十堰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是:經濟發展總量還不大,與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差距較大;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業產業化、工業化水平不高;投資率低,生產性重大項目少,發展後勁仍然乏力;經濟外向度低,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還需加大力度;部分低收入群體生活比較困難,移民、環保等任務艱巨、壓力加大;有些部門工作創新不足、落實不力,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