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杠桿並購能帶來什麼效應
lz您好!
原因:為了獲取或控制其他公司。
效應: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比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㈡ 企業並購金融手段或方法是什麼
企業並購即企業之間的兼並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願、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並購主要包括公司合並、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公司合並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訂立合並協議,共同組成一個公司的法律行為。公司的合並可分為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兩種形式。資產收購指企業得以支付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勞務或以債務免除的方式,有選擇性的收購對方公司的全部或一部分資產。股權收購是指以目標公司股東的全部或部分股權為收購標的的收購。控股式收購的結果是A公司持有足以控制其他公司絕對優勢的股份,並不影響B公司的繼續存在,其組織形式仍然保持不變,法律上仍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㈢ 杠桿收購的過程分析
杠桿收購一詞在英語中為Leveraged Buyouts,一般縮寫為LBOS,這種收購戰略曾於80年代風行美國。
杠桿收購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這種方式也有人稱之為高度負債的收購方式,這樣的收購者往往在做出精確的計算以後,使得收購後公司的收支處於杠桿的平衡點,他們頭腦靈活,對市場熟悉,人際關系處理恰當,最善於運用別人的錢,被稱為「收購藝術家」。
總的來看,杠桿收購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集資。
第二步:購入、拆賣。
第三步:重組、上市。
以上三步概括了杠桿收購的基本程序,又被稱為「杠桿收購三部曲」。
==========================================================
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產業結構面臨著整合和調整,企業也開始採取多種方式發展和壯大自己。兼並收購的浪潮開始席捲中國。而在兼並收購的過程中,必然涉及融資方式的選擇。如果採取債務融資,就是杠桿收購。請看《國際融資》報道繆家文所著杠桿收購:小資金撬來大回報
什麼是杠桿收購對於一些很大的收購交易,收購需要通過大量的舉債(gearing)才能完成,這就是所謂的杠桿收購(LBO或leveraged buy-out)。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通常投資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錢,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抵押借款、機構借款和發行垃圾債券(高利率高風險債券),由被收購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及收益作擔保並用來還本付息。如果收購成功並取得預期效益,貸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資產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除非有債轉股協議)。在操作過程中可能要先安排過橋貸款(bridge loan)作為短期融資,然後通過舉債完成收購。杠桿收購在國外往往是由被收購企業發行大量的垃圾債券,成立一個股權高度集中、財務結構高杠桿性的新公司。在中國由於垃圾債券尚未興起,收購者大都是用被收購公司的股權作質押向銀行借貸來完成收購的。
杠桿收購必須考慮到債務的償還能力,採用這種大量舉債的收購方式,必須要有足夠的信心償還債務和利息。因為利息支出可在稅前所得扣除,因此可減少稅負,所以企業的實際價值比賬面價值要高很多。杠桿收購的目標企業大都是具有較高而且穩定的現金流產生能力,或者是通過出售或關停目標公司部分不盈利業務和經過整頓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企業。因為杠桿收購需要通過借債完成,因此目標企業本身的負債比率必須較低。
杠桿收購一般都兼有MBO/MBI的操作,也就是要組建一個可能包括目標企業內部管理層和引進管理層在內的新管理層。一方面很多MBO、MBI和IBO都是用杠桿收購的方式完成的;另一方面杠桿收購往往也有管理團隊的參與(LMBO),這種LMBO與一般的MBO的區別在於管理團隊只佔很小一部分股份,而支持交易的機構投資者要佔絕大部分股份。杠桿收購完成後,通常會以各種方式使管理人員的持股比例達到20%~30%,這樣將大大提高管理人員的經營積極性,加快現金迴流和償還巨額債務。
杠桿收購也可以是一家有潛力、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型公司,在投資公司的幫助下收購一家陷入困境的大公司或上市公司。這種操作的結果是原來的收購主體公司變成被收購公司的子公司,而同時收購主體公司獲得被收購公司的絕對控股權。
在一家小公司兼並一家大公司的情況下,往往是被兼並公司的業務或形象在新的合並公司中佔主要地位。小公司可以藉助杠桿收購而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或獲得已經建立的市場渠道和品牌,被收購的大公司則藉助小公司帶來的新的管理機制或新技術以獲得新生。有很多企業重組的實例是通過這種方式引入新的管理機制和資金,從而達到高速增長或扭虧為盈(turn around)的目的。從事這類交易的投資公司都是專注於重組或扭虧企業的投資行家,因此它們有能力從事復雜的交易,應付頭痛的管理問題。
在杠桿收購最熱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歐洲杠桿收購的杠桿比率(總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一般在3~4倍,美國交易案的杠桿比率往往達9~10倍,很多金融機構拚命促成這種高杠桿比率的交易以賺取手續費。在中國由於杠桿收購基金和垃圾債券市場尚未起步,杠桿收購一般是通過銀行股權質押貸款來完成的。由於杠桿收購公司一旦出現現金流困難,將難以支付債務利息,所以銀行出於控制風險的考慮,一般會要求杠桿比率不要太高,而且要求測算的現金流利息比有2~3倍以上。
如何抓住杠桿收購的機會
杠桿收購的成功必須能籌到大額的貸款,能夠吸引並留住有能力的管理人員,而且還需要目標企業有適當的資源,有很大的增值潛力。如果目標公司已經有一個很強的管理團隊,那麼將大大增強投資者和借貸者的信心,而投資者也會給管理團隊安排一定比例的股份,以保證交易後公司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杠桿收購是高負債杠桿率的收購模式,故要求目標公司在收購前的長期負債比較少,而在收購後要有大量穩定的現金流來承擔還本付息的壓力。獲得貸款的關鍵是企業有穩定的現金流,而且這個現金流足以支付貸款利息和本金,或者企業有很多非戰略性資產可以出售變現,用於償還部分貸款。由於大量的債務,使得目標公司的整體價值降低,同時也為企業的增值留下想像空間。以後隨著企業效益的好轉和債務的逐步減少,企業的價值也逐漸增加,而當初收購時作低固定資產的價值,也對企業的升值有貢獻。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由於很強的信息不對稱性,目標企業的管理層最清楚企業的價值。如果企業的管理層參與收購,他們有隱瞞企業的價值、壓低成交價的傾向。而交易中參與的中介機構又會與交易各方有利益沖突,加上出售方往往要價過高,所以這類交易的談判利益平衡往往會錯綜復雜。
如何操作和運作杠桿收購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金融機構投資者一般要尋求在五年左右時間退出的機會,並且期望有20%以上的投資回報率。杠桿收購交易結構的關鍵是確定最大的杠桿系數以保證高收益率,同時還要保持經營的靈活性和償債能力的保險性。在投資者尚未退出之前,企業必須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流用於支付債務利息和本金。典型的杠桿收購交易中只有30%~40%的成交金額是股權,其餘的是債權。投資機構在評估交易結構的可行性時通常要考慮以下四個參數:總負債/EBITDA;總負債/總資本;EBITDA/債務利息;(EBITDA -資本支出)/債務利息。另外,優先順序債務的還款期限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精細的現金流預測是成功的杠桿收購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准確地預測企業將來支付債務本息的能力,就無法保證企業的成功。因此,杠桿收購需要有經驗的投資銀行家、律師和財務分析人員共同參與,設計復雜的財務交易結構。
杠桿收購交易的過程一般是先成立一個收購主體公司,這個主體公司只是一個殼公司,用於融資以便進行收購。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債務安排和債務重組,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理想的情況是收購完成後馬上能出售部分資產償還部分債務,並且預計以後現金流量遠高於應付利息,而且企業的現金收入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不大。
杠桿收購的結果一般都可以令資產轉移到最有能力管好企業的管理者手中,所有權換手之後,企業一般都有一個高速成長期,企業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收購之後的首要工作是組織機構的重組,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技能和增加透明度。這些工作包括新的匯報制度、新的戰略定位、新的員工激勵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少數管理人員可能被替換,有一些會自動辭職,一部分非戰略性資產會被出售。收購後裁員的事情並不太多,也就是說,新產生的價值基本上並不是通過降低工資成本來實現的。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出售方可能是:
1.政府企業主管部門;
2.上市公司母公司;
3.上市公司;
4.家族企業第二代;
5.外國母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
6.以前的MBO/MBI;
7.私營企業。
杠桿收購成功的要素如下:
1.有一個能乾的企業管理層;
2.管理層有一個可行的企業經營計劃;
3.業務性質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小;
4.企業能實現充足而穩定的現金流量;
5.長期負債不高;
6.企業的資產適宜作貸款抵押物;
7.部分企業資產可以變賣,用於支付一部分借款;8.預計現金利息覆蓋率比較高;9.目標企業實際價值遠遠高於賬面價值。
㈣ 杠桿並購為什麼要叫杠桿並購 急急急!!!!
1) 杠桿收購復作為收購的一種形式制主要強調其收購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借款而非自有資金。
2)財務杠桿不牽涉到收購,只是企業自身日常經營中,在一定范圍內的負債經營。經營杠桿和上述兩個概念距離最遠。因為和借款沒有關系,只是針對生產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邊際效益遞增的探究。
換句話說應該可以將經營杠桿歸為規模效應的范疇。而前兩者是企業融資范疇,區別在於融資後的用途不同,一個用於收購,一個用於自身經營。
㈤ 杠桿收購
收購不是目的,而是在於整合被收購企業的資源,非上市公司的作為目標客戶的選擇在於收購方的收購目的。
被收購方的意願決定了談判的難易程度,主動訴求收購的談判會相對輕松容易一些,不願意被收購的往往在公司章程中設置了障礙,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毒丸計劃等。利益的博弈是收購方與被收購方博弈的焦點,是否實施收購需要權衡利弊,比如目標公司一家游戲公司,實施收購主要的程序設計人員跑光了,即使很低的收購價格收購也沒有現實意義。企業兼並與收購只能站在企業的戰略角度考慮,而不是做買賣那樣只考慮無關緊要的小利益。
杠桿收購的本質是舉債收購,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這將會導致: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此外,如果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目前在我國只看到杠桿收購的優點,忽略了風險的存在,往往收購導致失敗。對被收購目標公司的價值評估在於收購方的意志與目的,能不能實現與目標公司雙贏的。如果不是雙贏的話,無論是股權並購還是實物要約收購都會步履維艱,即使收購成功,肉也不多,沒意義。收購的合理性在於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為避免風險及時退出,沒辦法啊,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冒巨大的風險是不值得的,不要相信什麼所謂的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是高風險性,傷不起啊。只有利益的最大優化才是最理性的
㈥ 什麼叫做融資杠桿
融資杠桿指的是來某一源企業在擬收購其他企業調整結構以及重組資產的時候,用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和未來的收益能力作為抵押,從銀行集和一部分資金,用於收購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而且,一般來說,融資杠桿借入的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左右,剩下的一部分作為自有資金。另外,通過融資杠桿的方法進行收購並重組的公司,其總負債率往往在85%以上,其中,絕大部分的負債是向銀行進行借貸的。
(6)金融杠桿並購公司成功擴展閱讀:
在融資杠桿中,融資保證金比例可以用來控制投資人投資初始資金的放大倍數,投資人在進行融資或者融券交易的時候,所支付的保證金都會滿足保證金比例,當保證金金額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越高的保證金比例,證券公司向投資人融資或者融券的規模也就越少,因此,財務的杠桿效應也會變得越低。
㈦ 什麼是杠桿收購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個體利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交易過程中,收購方的現金開支降低到最小程度。換句話說,杠桿收購是一種獲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
杠桿收購的突出特點是,收購方為了進行收購,大規模融資借貸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費用。通常為總購價的70%或全部。同時,收購方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借貸利息將通過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來支付。
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通常投資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錢,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抵押借款、機構借款和發行垃圾債券(高利率高風險債券),由被收購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及收益作擔保並用來還本付息。如果收購成功並取得預期效益,貸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資產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除非有債轉股協議)。在操作過程中可能要先安排過橋貸款(bridge loan)作為短期融資,然後通過舉債(借債或借錢)完成收購。杠桿收購在國外往往是由被收購企業發行大量的垃圾債券,成立一個股權高度集中、財務結構高杠桿性的新公司。在中國由於垃圾債券尚未興起,收購者大都是用被收購公司的股權作質押向銀行借貸來完成收購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CEa0H33u-tOd_nPKnkUPpFyHN-P3yp7uhxTxRSjQsVTy_WEm_wu_XSLHJ0UqBtg
㈧ 杠桿並購的基本信息
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購並」在美國由來已久,但為什麼從70年代後期開始,杠桿購並會在美國復興呢?它興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麼?總的來說,主要是由於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美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具體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這一時期發生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很大.通貨膨脹對公司資產的價值和運用都有直接的影晌。第一,通貨膨脹使公司資產的名義價值超過其歷史成本。美國1981年」 經濟復興稅法」 (ERTA)允許企業對新購進的舊資產和全新資產採用加速折舊。企業利用這一機會收購資產,可以在較大基數之上從頭加速提取折舊.而且,依據美國1986年稅制改革以前的稅法,全盤收購對企業稅賦更為有利,因為稅法規定;清算中的企業出售其資產可免繳資本收益稅.第二,通貨膨脹使企業實際債務負擔減輕.因為債務利息率是固定的,並不隨物價指數上漲而升高,從而通過舉債可以獲得通貨膨脹帶來的部分收益,進而轉移債務負擔。
(二) 稅法的變動是促進杠桿作用兼並的另一重要原因。50年代到60年代,由於聯邦所得稅率(適用於公司營業收入)與資本收益稅率之間差異較大,相比而言,美國聯邦所得稅率偏高,而資本收益稅率偏低,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股票市場的繁榮。70年代後,國家對稅率進行了調整:所得稅率下降為50%,資本收益稅率 的上限提高至35%。兩者稅率差距縮小,使得股票交易在70年代處於「零增長」時期,很多股票不得不以低於公司帳面價值的價格出售。股票的上市與發行也不活躍,企業主要以借債來融通資金。而且,持續的通貨膨脹及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借債更為合算。1981年的「經濟復興稅法」使得職工持股計劃(ESOP)更具吸引力。職工持股計劃,是一項鼓勵職工購股、參股,增強職工參與意識的計劃方案。利用該計劃,可以從銀行貸款購買公司股票,並且在利率和本金償付上享有優惠。因而,公司通過ESOP計劃借進貸款更加有利可圖。
(三)購並活動需要巨額資金,金融機構的貸款是購並資金的重要來源。由於政府對金融管制的放鬆,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金融機構自身取得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這使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努力尋找放款渠道。1978年以前,為杠桿並購提供貸款的只是少數大保險公司。而現在,各種金融機構都設置有專門的並購部門。據估計,並購所需資金90%是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並且貸款的數目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多。
綜上所述,通貨膨脹、稅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場是促進杠桿購並的三個宏觀經濟條件。為適應宏觀經濟變動,企業紛紛採取措施,期望從中獲得好處,杠桿購並隨之興起。
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債務資金不是來源於銀行貸款,而是來源於風險投資資金。而且風險杠桿購並的資金運用也與一般杠桿購不同,它是用於富有創新精細和潛在市場的風險企業。 下面以杠桿購並的一種典型形式,即把已上市的公司通過杠桿購並轉為非上市公司為例,介紹一下杠桿購並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籌措接管所需要的資金,以及設計出一套管理人員激勵體系。通常情況下,由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員或接管專家們領導的收購集團提供10%的資金,作為新公司的權益基礎。以股票期權或認購權的形式向管理人員提供基於股票價格的激勵報酬。這樣,如果企業經營得好,管理人員(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額將不斷增加,一般最終會高於30%。所需要資金的50%到60%通過以公司資產為抵押向銀行申請有抵押收購貸款。該貸款可以由數家商業銀行組成辛迪加來提供。這部分資金也可以由保險公司,或專門進行風險資本投資或杠桿收購的有限合夥企業來提供。如果資金來源為風險投資,這樣的標桿收購就叫做風險杠桿購並,其他資金以各種級別的次等債券形式,通過私募(針對養老金基金、保險公司、風險投資企業等)或公開發行高收益率債務(也就是垃圾債券)來籌措。
第二階段:組織起來的收購集團購買目標公司所有發行在外的股票(購買股票形式),或者購買目標公司的所有資產(購買資產形式)。為了逐漸償還銀行貸款,降低債務,公司新的所有者將公司的一部分出售,並大力降低庫存。
第三階段:管理人員通過削減經營成本,改變市場戰略,力圖增加利潤和現金流量。他們將整頓和重組生產設備,增強庫存控制和應收賬款管理,改變產品質量、產品線及定價,調整雇員工作,並努力與供應商達成更為有利的條款。為了按時支付大大膨脹的債務,他們甚至將進行裁員,並削減在研究和新廠房設備方面的投資。
第四階段:如果調整後的公司能夠更加強大,並且該投資集團的目標已經達到,該集團可能使公司重新變為公眾持股公司,稱為反向杠桿收購。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公開發行股權來實現(這一發行通常稱為第二次公開發行)。這樣做的一個原因就是為現有股東提供流動性。此外,一項針對1976年到1987年間72家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企業進行的研究揭示了86%的企業打算用第二次公開發行籌集的資金來降低公司的杠桿率。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大多數是成功的杠桿收購公司。以上除第一階段以外,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當前,中國經濟改革正全方位進行,然而重中之重在於企業改革。在企業改革中,「購並」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各界的重視和青睞。 中國現代的經濟結構以及企業制度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到了必須進行調整和升級的階段。一些歷史累積問題只有通過比較劇烈的手段才能解決。例如,對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存在必要的企業實行破產或兼並。但是,中國目前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體制不容許企業大規模破產,而將眾多勞動者拋向街頭。因而,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備的情況下,需要主要運用兼並和資產重組這種比破產更溫和的手段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我國由政府推動的資產重組和企業兼並活動始於1984年,到1988年達到一個小的高潮。1989年經濟緊縮後逐漸終止。1993年開始的經濟軟著陸使政府重新起動購並與重組。十五大召開後,企業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場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健全,這一切都為企業購並創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說,企業購並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購並形式的一種,杠桿購並在中國具有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一,我國目前存在大量應該被收購的企業,這些企業擁有相當數量的有形無形的資產,便資產運營效率較低,迫切需要進行重組,尋找出路。
第二,除了極少數實力相當於雄厚的公司之外,大多數優勢企業無法完全靠自有資金進行購並活動。況且,即使資金雄厚的公司,出於資本結構優化等方面的考慮,也可能通過舉債實現購並。
第三,我國金融機構存在數萬億的存款,這些存款急待尋找有效率的投資渠道。
綜上所述,盡管在實際運作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系列的障礙與困難,但「杠桿購並」作為一種有效的經濟調整方式,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興起和發展,我國的風險杠桿購並也將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方式。
㈨ 我想白手起家,完全靠銀行貸款來收購一個企業行不行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杠桿融資
法律禁止將銀行貸款由於股權投資。
㈩ 簡述杠桿並購成功的條件
1.目標公司擁有一支精英管理團隊;
2.管理團隊對公司未來有明確的藍圖,制定的經營內計劃切實可行;容
3.目標公司的業務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較小,能夠通過目前的業務實現穩定充足的現金流;
4.目標公司原有的長期負債不多,有適合作為抵押貸款標的的資產;
5.目標公司可以通過變現部分資產來減緩負債壓力,並且變現不影響正常業務的開展;
6.目標公司預計現金利息覆蓋率較高;
7.目標公司的實際價值遠遠高於其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