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有哪些風險
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的風險:
1.信用風險
表外業務信用風險主要是指表外業務的服務對象未能履行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從而給債權人帶來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古老、最常見的風險,各種表外業務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信用風險。例如,擔保類的表外業務,當客戶出現違約或資金斷鏈等情況,無法履行合同時,銀行則不得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墊款,代為賠償,從而造成損失,發生信用風險。
2.操作風險
表外業務的操作風險是指由於欠缺的或失敗的內部流程、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表外業務自由度大,形式多樣,受限制較少,銀行從事表外業務不像傳統業務那樣受到金融法規的嚴格限制,不受銀行信貸規模和資金的制約,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加大了銀行違規違約操作的風險。同時一些高質量的表外業務,如金融衍生工具類業務,對人員和系統的要求比傳統業務更高,在系統和人員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上陣,更增加了出現操作風險的可能性。操作風險的范圍很廣,運營、法律、流程、結算、人員、系統、執行、管理、內控等風險均屬於操作風險的范疇。
3.市場風險
表外業務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價格(包括金融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的波動而導致金融機構表內和表外遭受損失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等。例如在遠期、互換等衍生金融工具中,當利率、匯率等因素發生不利於銀行的變動,就會使銀行面臨市場風險。在金融自由化、國家化、證券化的趨勢下,利率、匯率變動帶來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
4.流動性風險
表外業務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的表外金融工具不能以市場價格或接近市場的價格迅速轉讓變現,而使銀行面臨資金短缺或低價轉讓資產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很多工具是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在市場上難以定價或出售,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在市場發生危機時,人們都想轉嫁風險,同時拋售金融工具,從而增加流動性風險。
5.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負面的公眾觀點對銀行收益和資本所產生的現期和長遠的影響。一些商業銀行認為表外業務,特別是金融中介服務業務不動用銀行的資金,只是收取中介費用,不承擔任何資金的風險,因此對銀行來說,不存在任何風險。然而如果銀行在提供金融中介服務的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服務態度不好或者櫃台人員業務不熟練,特別是對一些理財或金融衍生工具類業務不了解,不能正確解答客戶的問題,那麼必然會大大影響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銀行聲譽受損甚至導致客戶的流失。
Ⅱ 表外業務的主要內容
貿易融通業務
金融保證業務 包括 保函 備用信用證 貸款承諾 貸款出售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極易混淆。
其聯系是:二者都不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二者有的業務也不都佔用銀行的資金、銀行在當中發揮代理人、被客戶委託的身份;收入來源主要是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其區別是:中間業務更多的表現為傳統的業務,而且風險較小;表外業務則更多的表現為創新的業務,風險較大,這些業務與表內的業務一般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表內的業務。
Ⅲ 如何區分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
1、定義不同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
2、債務揭示情況不同
表內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不是簡單資產或負債業務可以刻畫的,可以看成是表內業務衍生出的業務。
3、風險管理的差異
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而表外業務需要通過合約的完備性體現風險管理,損失處理主要是依據合約的權利與義務而定,而約定內容是獨立的風險定價能力。
4、涉及資產負債的不同
一般認為貸款和存款涉及銀行資產和負債為表內業務,結算業務不涉及資產負債為表外業務。表外業務是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比如,擔保業務、承諾業務。表外業務也稱為中間業務。
Ⅳ 商業銀行常見的表外業務有哪些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它可以給銀行帶來收入,減少風險。
常見的表外業務有:(一)擔保業務
擔保業務是銀行應某一交易中一方的申請,允諾當申請人不能履約時由銀行承擔對另一方的全部義務的行為。
這類業務工具主要有履約擔保書、投標保證書、預付款保函、貸款擔保書和備用信用證等。
(二)互換業務
互換業務是指交易雙方為規避利率、匯率風險,通過中介人將自己所使用的可能遭受風險損失的貨幣或利率調換給對方的行為。
商業銀行在其中充當貨幣互換中介人。
中介人的職責是負責按互換合約收集應付的利息及貨幣將其支付給應收入的一方。
通過這一活動,商業銀行可從中收取一定數量的手續費。
(三)金融期貨業務
金融期貨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期貨交易所按標准化原則競價買賣金融期貨合同的行為。
金融期貨交易包括利率期貨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等交易品種。
商業銀行參加金融期貨交易有助於規避風險和獲得收益。
(四)金融期權業務
金融期權交易是指買賣雙方達成某種協議,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後,取得了在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定的價格買進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權利;而買方收取一定的費用後,則承擔在一定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價格賣出或買進一定數量的這種資本的責任。
金融期權主要包括利率期權、股票期權和外匯期權。
在金融期權業務中,商業銀行一般處於賣方地位,因而有利於降低其在資產負債活動中的利率和匯率風險。
Ⅳ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主要種類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中國商業銀行可以經營下列業務:
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險業務等。按照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政府債券以外的證券業務和非銀行金融業務。
(5)金融機構的主要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
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盡管各國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名稱、經營內容和重點各異,但就其經營的主要業務來說,一般均分為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以及表外業務。隨著銀行業國際化的發展,國內這些業務還可以延伸為國際業務。
Ⅵ 銀行的委外業務和表外業務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委外業務,也稱為委託投資業務,指委託人將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人,由外部機構管理人按照約定的范圍進行主動管理的投資業務模式。委託方,即資金提供方,可以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可以是企業類法人;管理人,即資金實際投資運作方,一般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及陽光私募,部分商業銀行現階段也充當委外投資管理人。委託人按照協議約定獲得投資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費率加超額業績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費。目前,委外業務資金提供方主要是商業銀行的理財及自營資金。
由上可知,委外業務是表外業務的一種實際落地方式,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Ⅶ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
1、表內業務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2、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簡單來說,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大力發展的,資產、負債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這部分業務也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表外業務主要有擔保類業務,如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何承兌等,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承諾業務與擔保業務類似,都與銀行信用有關。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7)金融機構的主要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銀行的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比較簡單: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業務是表內業務;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可以相互轉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假設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此時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就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資產負債表,轉換成了表內業務。
Ⅷ 銀行的表外業務有哪些,這些表外業務對銀行有何影響
銀行表外業務主要有:銀行承兌、保函、委託貸款、承諾函等,是銀行的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在一定條件下會轉變成銀行的真實負債或真實資產而成為表內業務。
Ⅸ 銀行表外業務有哪些
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按其業務內容可分為承諾類業務、擔保類業務、委託代理類業務、衍生金融工具類業務及咨詢服務類業務。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時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如承諾貸款業務。擔保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連帶付款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信用證、承兌等業務。委託代理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以收取一定手續費等為目的,接受客戶委託,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代理、分銷、代客理財等金融服務的業務,包括委託貸款、代理債券、代理資金清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財、基金託管等業務。衍生金融工具業務是指建立在基礎金融工具或基礎金融變數之上,其價格取決於後者價格變動的派生產品,是交易雙方通過對利率、匯率、股價等因素變動趨勢的預測,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某一條件進行交易或選擇是否交易的合約。包括金融期貨、金融期權、金融遠期、互換金融等。咨詢服務類業務是指以銀行擁有的專營許可權或行業優勢,為客戶提供的純咨詢服務性質的業務。包括理財顧問、委託代保管等業務。表外業務按業務性質可分為委託代理類業務、衍生金融工具類業務、或有負債類業務和咨詢服務類業務。其中,或有負債類業務包括承諾、擔保、保函、信用證、承兌等業務。
Ⅹ 銀行的表外業務有哪些
信託業務和結算業務都是表外業務。
根據200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實施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商業銀行中間業務(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中介的、代理的業務,即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結算類、代理類、擔保類、承諾類、交易類中間業務和其他中間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