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存貸款總額/GDP 是什麼
存貸款總額/GDP表示存貸總額佔GDP的比重。先分析如下:
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以2012年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
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
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比重月底風險會加大: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㈡ 什麼是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就是指月末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數據。
金融機構貸款是指:企業向商內業銀行容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其中商業銀行是國家金融市場的主體,資金雄厚可向企業提供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因此商業銀行貸款是企業負債經營時採用的主要籌資方式。
存、貸款是金融市場組織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最重要的來源和方式。一般認為,金融市場組織的基本功能就在於積聚存款、投放貸款,以優化資金配置,積極動員各經濟部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參與貢獻。存款積聚不足即為資本供給不足,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障礙;而儲蓄充足時,要促進經濟發展,還須以儲蓄能夠充分有效地轉化成投資為前提。
㈢ 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達多少
我只有金融機構的數據,希望能對你有用。
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郵政儲匯局、外資金融機構。
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30.0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8.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95%。全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4.39萬億元,同比多增1.05萬億元。其中:居民戶存款增加2.21萬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1.99萬億元,財政存款增加1752億元。12月份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658億元,同比多增23億元。
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全年外匯各項存款增加68億美元,同比多增29億美元。
12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4.17%,比上月高1.18個百分點,比去年末低1.07個百分點。
㈣ 怎樣查找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數據
哇!!!!這個有點復雜,這些東西也許只有地方財政網站才有的,但是估計不會公開的吧,我除了大街上偶爾的看到一些條幅將祝賀某某銀行存款超過xx億外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了! 多多努力吧!
㈤ 什麼是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
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專功能可分為中央銀行、銀屬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外資、僑資、合資金融機構四大類。
存款余額是指商業銀行在截止到某一日以前的存款總和,包括儲蓄和對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放同業及存放中央銀行等的存款之和。
「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就是在年末時以上兩個概念的綜合
希望有所幫助
㈥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是什麼意思又代表了什麼
金融機構存款主要分對私和對公 對私代表散戶 對公就是單位 公司的賬戶
㈦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 是什麼
存款余額是指商業銀行在截止到某一日以前的存款總和,包括儲蓄和對公的版活期存款、定期權存款、存放同業及存放中央銀行等的存款之和。
銀行的考核指標中有存貸比,《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否則就會違規,並存在很大風險,存款余額為負債指標,貸款余額為資產指標。
㈧ 銀行存款總額包括哪些項目
銀行存款是企業存放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貨幣資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凡是獨立核算的單位都必須在當地銀行開設賬戶,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貨幣收支業務,除在規定的范圍內可以用現金以外,都必須通過銀行存款賬戶進行轉賬結算。
包括存入銀行、存入其他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不包括外埠存款、銀行本票存款、銀行匯票存款等(因為它們計入「其他貨幣資金」科目)。
㈨ 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都包括那些存款啊
個人、企業和政府
㈩ 東營廣饒經濟條件怎麼樣啊是富還是窮啊
全國百強縣啊當然富了
經濟總量快速膨脹,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是2005年的3.2倍,按可比價格年均增長20.6%,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68位。工業集群效應凸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5年的94家發展到256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29家發展到155家,4家企業入闈中國企業500強、9家企業進入中國製造業500強,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7億元,比上年增長28%,是2005年的5.4倍,年均增長40.2%,建成了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全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和摩擦材料研發製造基地、國家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棉紡織基地。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去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0.7%,是2005年的4.3倍,年均增長3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6.7億元,比上年增長32%,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08億元,比上年增長30%,是2005年的6.4倍,年均增長45%。投資、消費拉動能力明顯增強,去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比上年增長28%,「十一五」累計投資85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3倍;去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長19.3%。金融運行良好,去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84.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7.8億元,比2005年末增加237億元;存款余額274.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6.2億元,比2005年末增加180億元。
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發展質量明顯提高。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1.7:68.7:19.6調整為6.8:73:20.2。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去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622億元,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新能源、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快速起步;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0.4%,五年提高20.8個百分點;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4個骨幹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成投用,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27家,省級以上知名品牌達到65個;主導產業實現優化提升,高檔銅版紙、高性能子午胎等一批產業改造提升項目竣工投產,造紙、橡膠輪胎、化工、紡織、汽車配件等產業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現代服務業快速突破,孫子文化旅遊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商務區、億豐國際時代廣場等項目順利實施,每年一屆孫子國際文化旅遊節和首屆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覽會成功舉辦,文化、旅遊、會展、賽事「四位一體」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3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17家,帶動建設優質標准化生產基地70萬畝、漁業養殖面積20萬畝、規模化畜牧養殖場區295處,農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財稅金融創新成效明顯,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商業銀行改制全面完成,中小企業擔保、貸款機構快速發展,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教育資源得到整合優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穩步推進,縣鄉機構改革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圓滿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去年進出口總值達到32億美元,躍居全省縣市區第3位,比上年增長81.3%,是2005年的5.6倍,年均增長41.4%;其中出口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5.6%,是2005年的7.4倍,年均增長49.2%。招商引資成效顯著,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項目落戶廣饒,去年引進縣外固定資產投資29.1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五年累計引進縣外固定資產投資79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
來源:《廣饒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