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舉報金融中介公司
金融中介涉嫌詐騙怎麼舉報
金融詐騙犯罪已成為當前金融領域的一大公害。依法防範和打擊金融詐騙犯罪活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如何舉報網路傳銷金融詐騙?
關於網路詐騙現在我們已經見過了很多種方式了,關於這些方式的危害以及分辨方式我們都可以從相關的法律法規當中查詢到,那麼如果發現這種現象我們應當怎麼辦呢,如何舉報網路傳銷金融詐騙,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網路詐騙如何舉報
一、舉報流程
網站提供注冊舉報和非注冊舉報兩種方式。舉報人登陸主頁,可點擊"用戶注冊"圖標,按要求填寫相關內容完成注冊。
注冊舉報人登陸後一次可舉報多條線索,並可查詢以往舉報的處置情況;非注冊舉報人一次可舉報一條線索。
舉報人點擊"我要舉報"圖標,按照提示填寫被舉報網站的名稱、地址、違法行為描述、舉報人信息(帶"*"標識的為必填項目)等相關內容後提交。非注冊舉報人提交成功後,本網站將提供查詢結果賬號、密碼。
二、結果查詢
舉報人登陸主頁,點擊"舉報查詢"圖標輸入相關信息後可對公安機關依法處置的結果進行查詢。非注冊舉報人需輸入舉報時網站提供的查詢賬號、密碼。
注冊舉報人登陸後即可查詢。
三、隱私保護
鼓勵實名舉報。為便於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請詳細填寫聯系方式。舉報人填寫的所有舉報信息將依法受到保護。
2、方式
一、天上掉餡餅式
「天上掉餡餅式」就是通過以中獎為名進行詐騙的形式。比如「免費刷q幣」這種網路詐騙形式。這種方式就是網路騙子運用社會工程學,利用人們貪婪的心理進行網路詐騙,結果網民不但沒有獲得q幣,反而連自己的qq密碼以及q幣也被人盜取了。
對於這種詐騙方法,雖然很多人明明知道可能是網路陷阱,但是依然抵擋不了對「免費q幣」的渴望或者好奇,所以也要登錄到網站進行一番瀏覽。他們的心裡可能會想,自己不進行登錄qq賬號密碼就不會被盜,但是他們可能被種上隱藏在網站後面的木馬程序。
二、為你解決困難式
「需求突破式」就是抓住受害人的某些需求進行詐騙的形式。比如2007年年初由於我國台灣地震引發的海底光纜斷裂,導致使用國外殺毒軟體的用戶無法升級,無法登錄伺服器在北美地區的美國網站等。就在這個危難的時候,騙子馬上提供所謂的代理伺服器進行詐騙,結果很多人的網路賬戶都相繼被盜。
目前很多網路詐騙都將黑手伸向了網路游戲賬號,尤其是時下比較火爆的《魔獸世界》和《征途》等大型網路游戲。網路騙子正好可以通過代理伺服器上的程序截獲游戲玩家的賬號信息,已經從以前的「暗偷」轉為「明搶」,能想出這樣的方法也可見網路騙子的「用心良苦」。
同時由於大多數玩家缺乏這方面的安全意識,再加上用戶不假思索和分析就進行使用,結果網路騙子很容易就獲取游戲玩家的賬號,然後將非法獲取的游戲賬號轉賣牟取不義之財。
三、感情欺騙式
「感情欺騙式」就是通過各種網路途徑說你的老朋友、家人出事,讓受害人匯錢等。比如收到好友通過qq發來的信息內容:「在嗎?能幫我個忙嗎?我朋友叫我幫她匯500塊錢(急),我這邊不方便,你幫我匯好嗎?」然後就是需要匯款的賬號和用戶名。
像這樣要求匯款的留言,還宣稱手機沒帶,很容易騙得好心人上當。同時這個留言只要求匯款500元並稱很急,正是因為其金額小所以很可能讓人不設防;它還提醒別人帶上身份證去匯款,可以說考慮得很周全。
此外稱自己沒帶手機,讓人放棄打電話求證的念頭,這也是精心策劃的一個陷阱。而一些詐騙錢財的不法分子也看上了「qq尾巴」這種傳播方式,他們並不是為了傳播某種病毒,而是利用木馬病毒行騙。
其實在網路上利用qq傳播木馬病毒的現象,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這種利用感情和親情的方式進行詐騙的,最容易上當的就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出於哥們義氣看到朋友有難,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馬滿足騙子的要求而上當。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於如何舉報網路傳銷金融詐騙的相關資料,關於舉報網路傳銷金融詐騙的方式有很多,我們可以從相關的宣傳手冊上以及公安機關的公告等方式得知,其實舉報網路傳銷的方式主要也就是通過電話或者互聯網等方式,如果直接可以對網路傳銷起到打擊作用的話我們也是可以直接報警的。
⑵ 怎樣引導和防範農業企業非法集資
排查整治重點
(一)投資咨詢、投資理財、融資咨詢、金融服務等各類金融服務中介機構違規從事金融業務和非法集資行為;
(二)民營企業以投資農業、林業、養老、礦產、能源、鐵路、房地產、生態環境為名從事非法集資行為;
(三)各類合作社、互助會、儲金會、基金會等組織違規從事金融業務行為;
(四)小貸、擔保、電子商務、交易市場、股權投資等創新型金融機構違規開展非法金融業務行為;
(五)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平台等新型網路金融行業企業非法集資行為;
(六)銀行、證券、保險行業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行為;
(七)全縣國家公職人員涉嫌參與非法金融活動行為及個人貸款、擔保貸款逾期未還行為。
五、工作意見和要求
(一)健全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要制定工作目標和規劃,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協調並監督指導打非宣傳教育、監測預警、風險排查、案件處置、清償兌付和維護穩定等工作。各行業主(監)管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行業主管與後續監管相一致的監管責任機制,加強行業日常監測分析,規范行業經營行為。各鄉鎮(街道)要強化打非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基層管理作用。
(二)強化宣傳警示。各成員單位要會同宣傳部門、行業主(監)管部門、鄉鎮街道(村、社),統籌做好打非宣傳警示教育工作。在縣內重點區域、重要行業內部有針對性開展政策法規和警示宣傳,剖析典型案例,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宣傳教育方式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宣傳平台和微信、微博等各種新興載體,多渠道全方位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切實增強社會公眾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三)嚴把准入關口。工商部門要嚴把市場主體准入關口,處理好寬進與嚴管的關系。特別是對投資理財、投資咨詢、房產中介、汽車租賃等法律法規未設定行業許可的社會類非金融機構要重點關注,工商部門要依法規范注冊登記,在其營業執照明確加註「不得從事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融)資等金融活動」的限制性用語,向社會公眾提示風險。
(四)加強風險預警。縣打非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建立健全非法集資活動監測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充分利用各類監測手段,整合各部門信息情報資源,重點加強對投資理財、非融資性擔保、網路借貸、私募股權投資、農民專業合作社、養老機構、房地產等案件高發行業領域的摸底排查,及時查處企業超范圍經營、涉嫌違法經營等行為。工商部門要建立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清理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12315申訴舉報平台作用;金融監管部門要督促銀行等金融機構嚴格執行賬戶實名制和賬戶管理制度,加強各類賬戶監測管理,建立涉嫌非法集資可疑資金交易監測報告制度。對涉嫌非法集資的線索,應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並協調配合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五)維護社會穩定。公檢法部門要加大非法集資案件偵辦訴訟、資產追繳和信訪維穩工作力度,要將打非工作納入社會治安專項整治范疇,健全常態化風險排查、預警和重大案件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非法集資案件涉穩信息的綜合研判,高度關注和及時掌握重點人員、群體的涉穩動態,防止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和極端事件。要綜合運用行政、刑事、民事等手段,對各類相關線索進行合理甄別和分類處置。對吸收資金規模不大、情節較輕的,應快速整頓查處並及時清退資金。對主觀惡性較大、影響惡劣、危害嚴重的,依法堅決打擊,有效震懾犯罪行為,教育警示社會公眾。信訪部門要統籌做好打非涉穩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導群眾通過法定程序,依靠法律手段解決紛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於群眾上訪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要及時依法處理。
(六)嚴明紀律保障。各成員單位要加強隊伍建設,保障人員和經費,適應打非工作需求。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紀律要求,嚴禁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做好親屬宣傳勸導工作。嚴肅查處公職人員組織從事非法集資、為非法集資提供或變相提供保護。
一、工作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打早打小、及時果斷,積極穩妥、確保穩定」的工作原則,建立健全打非工作長效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遏制非法金融活動的上升勢頭,有效防範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維護我縣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二、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市政府有關工作要求,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縣金融辦、縣法院、縣檢察院、縣信訪辦、縣公安局、縣工商局、人民銀行巫山支行、銀監會巫山辦事處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打非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於縣金融辦,負責日常各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
三、部門職責
按照屬地管理和「誰審批、誰主(監)管」的原則,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建立聯動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單位具體負責本轄區、本行業涉嫌非法金融活動的排查和整治工作。
(一)縣打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
縣金融辦:綜合統籌、收集匯總打非的相關信息及排查情況;負責組織對轄區內小貸、擔保等金融機構涉嫌非法金融活動進行監管。
縣法院:負責有關非法金融活動案件的受理、審判、執行和涉案資產清理、拍賣以及清償兌付工作。
縣檢察院:依法做好涉嫌非法金融活動案件的審查批捕、起訴和訴訟監督工作。
縣信訪辦:負責對非法金融活動信訪案件及時核實和處置,加強職能部門溝通,做好群眾政策解答和穩定維護工作。
縣公安局:負責受理涉嫌非法金融活動案件,及時立案偵查;對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單位或個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凍結、扣押涉案資產;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社會穩定工作。
縣工商局:負責媒體廣告發布情況的監測和檢查,對發布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對投資咨詢、投資理財、融資咨詢、金融服務等中介服務類機構涉嫌非法金融活動的核查。
人民銀行巫山支行:負責對第三方平台、網路借貸平台等新型網路金融行業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行為進行排查;負責對全縣國家公職人員涉嫌參與非法金融活動行為及個人貸款、擔保貸款逾期未還行為進行排查。
銀監會巫山辦事處:負責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行為進行排查。
(二)行業主(監)管部門工作職責
縣城鄉建委、縣經濟信息委、縣商務局、縣農委、縣交委、縣林業局、縣民政局等行業主(監)管部門分別對全縣房地產行業、工業、商貿、農業、交通建設等重要行業領域(重點是民營企業)涉嫌非法金融活動行為進行排查。
(三)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作職責
建立工作機制,落實人員責任,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打擊非法金融活動;負責對轄區內各類合作社、互助會、儲金會、基金會等組織涉嫌非法金融活動的行為進行摸排。
⑶ 打擊非法集資動真格,銀行是怎麼嚴管P2P類企業賬
年初以來,全國非法集資案件發案數量呈爆發趨勢,全省各市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今年是全國、省、市三級制定《2011-2015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工作規劃綱要》的最後一年,在我市正式啟動以「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非法集資風險自擔」為主題的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之際,就我市在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以及面臨的形勢,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市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連民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活動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請您介紹一下我市這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
王連民:近年來,我市處非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經濟發展大局,把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了維護地區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上,以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和「三無」創建工作為載體,從源頭遏制,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非法集資案件的底線。以強化重點領域風險排查和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清理整頓為突破口,協助外省市做好涉眾案件善後處置,有效消除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以抓機構建設,夯實基層工作基礎為切入點,實現了處非工作的城鄉全覆蓋和工作重心的下移。截至目前,轄內沒有重大原發性非法集資案件發生,處非工作態勢平穩。連續兩年,在全省處非綜治考評中排名第二。
記者:非法集資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請您從專業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非法集資?非法集資的特徵和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王連民: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向社會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
主要呈現4個特徵: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3、承諾在一定期限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非法集資活動涉及內容廣,表現形式多樣,從目前案發情況看,主要包括債權、股權、商品營銷、生產經營等四大類。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
1、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庄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非法集資。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集資。3、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進行非法集資。4、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5、以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聯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6、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者地下錢庄進行非法集資。7、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構造的「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託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8、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非法集資。9、以簽訂商品經銷合同等形式進行非法集資。10、利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非法集資。11、利用互聯網設立投資基金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12、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記者: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有哪些?老百姓如何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
王連民:常見手段主要有以下4種,1、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2、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踐「經濟學理論」等旗號,經營項目由傳統的種植、養殖行業發展到高新技術開發、集資建房、投資入股、售後返租等內容,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託理財名義,故意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路炒匯、電子商務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承諾穩定高額回報,欺騙社會公眾投資。3、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為了騙取社會公眾信任,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採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僱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製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網路虛擬空間將網站設在異地或租用境外伺服器設立網站。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路平台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騙取社會公眾投資。一旦被查,便以下線不按規則操作等為名,迅速關閉網站,攜款潛逃。4、利用親情誘騙。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有些參與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的精神洗腦或人身強制下,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防範非法集資,要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各種誘惑。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以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獲得相關部門的批准;是否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是否承諾回報,非法集資行為一般具有許諾一定比例集資回報的特點;是否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性質。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記者:當前打擊和防範非法集資面臨的形勢如何?
王連民:近年來,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我國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非法集資活動出現抬頭之勢,大案要案頻發,手段不斷翻新,呈現出從單一行業、單一領域向多行業多領域滲透,由部分地區向全國蔓延,由國內向國外發展趨勢,非法集資形勢持續復雜和嚴峻。
一方面,因市場流動性收緊,國內一些企業經營運行發生困難,原有資金鏈斷裂,部分非法集資案件可能持續暴露。另一方面,民間資金較為充足,有強烈的投資沖動,在各地投融資熱潮中,發生非法集資的潛在風險加劇。一些重點行業如私募股權投資、擔保行業已經發生了問題。例如:浙江溫州民間借貸、河南鄭州擔保行業、鄂爾多斯房地產以及天津私募股權基金等涉非問題,嚴重影響到當地社會穩定和金融秩序穩定,其風險不僅是區域性的,甚至有蔓延的可能。二是涉及行業眾多,涉及種植、養殖、林業、房地產、水電、礦業、商貿、物流、化工、製造、金融、旅遊、葯品、食品、教育、醫療衛生等許多行業。三是集資主體大多數有合法的身份,具有行為組織化、手段智能化、方式網路化的態勢,集資形式翻新極具欺騙性。四是中介機構參與非法集資案件增多,成為非法集資活動的重要推手。大案、要案的發案行業主要集中在私募股權投資、房地產業、擔保等融資性中介等。五是因民間借貸引發的非法集資案件增多。
最近一個時期,非法集資活動更是花樣百出,一是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二是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這個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二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三是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四是以「養老」的旗號,這個有兩個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人群體投入資金。五是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後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後攜款潛逃。六是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路借貸平台,以高利為誘餌,採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記者:非法集資案件對社會影響巨大,導致人們上當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王連民:一是強烈的趨利心理。參與者普遍存在浮躁的暴富心態,幻想快速賺錢「一夜暴富」,這種心態正好迎合了犯罪分子鼓吹的「高額回報」、「錢生錢利滾利」宣傳,與下海經商和投資股票比,顯然獲利高,加上初期投資已經獲得回報,慾望膨脹,警惕性放鬆,頭腦發熱,防範意識降低,甘冒錢財落空的危險而加入到集資大軍。二是瘋狂的盲從心理。一些集資參與者並不富裕,只是看到別人獲利了,或受到鼓動,盲目跟從,甚至借錢參與,將未來寄託於虛無縹緲的致富承諾。三是僥幸的投機心理。參與集資者通常不主動報案,更有甚者,還為犯罪嫌疑人鳴不平,要求公安機關釋放犯罪嫌疑人,讓其繼續經營公司,幻想其能早日返還集資款。有的已經經歷過一次上當受騙,明知道是詐騙,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期望自己不是那「最後一棒」。
⑷ 如何做好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
常見手段主要有以下4種,1、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2、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踐「經濟學理論」等旗號,經營項目由傳統的種植、養殖行業發展到高新技術開發、集資建房、投資入股、售後返租等內容,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託理財名義,故意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路炒匯、電子商務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承諾穩定高額回報,欺騙社會公眾投資。3、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為了騙取社會公眾信任,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採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僱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製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網路虛擬空間將網站設在異地或租用境外伺服器設立網站。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路平台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騙取社會公眾投資。一旦被查,便以下線不按規則操作等為名,迅速關閉網站,攜款潛逃。4、利用親情誘騙。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有些參與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的精神洗腦或人身強制下,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對於非法集資,我們國家是嚴厲打擊,重拳出擊,遇到非法集資首先應該向公安機關報案。
⑸ 如何防範非法集資行為
一是充分認清非法集資的危害,守好自己的心理防線。要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免費的午餐」,拋棄佔便宜和「我不是最後一棒」的僥幸心理。
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積分高倍返還」的項目時刻保持警惕,多向周圍的鄰居打聽,或者向有關部門核實真假,避免上當受騙。
二是樹立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理財也是一樣,總有盈虧,哪有穩賺不賠的生意,特別是一些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很大的風險。一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選擇合法的渠道投資,防止被各種非法集資幌子欺騙。
三是加強風險自擔意識。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參與非法金融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因此,一旦陷入非法集資圈套,參與者的利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5)打擊非法金融類公司方式方法擴展閱讀:
識別方法
非法集資的形式多樣,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強,如何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有關部門建議:
一、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
二、正確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以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獲得相關的批准。
三、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因此,—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四、增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意識。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如遇以下情形之一的「投資」、「理財」項目,務必警惕:
1.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為幌子的;
3.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
5.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6.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
7.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8.以組織考察、旅遊、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9.「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伺服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法集資
⑹ 社區開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工作遇到有什麼困難
缺乏老年室內活動場所,老社區中難覓養老空間,社區醫療服務站服務內容單一,社區日間照料薄弱,
⑺ 中央對打擊非法集資有什麼新舉措
你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避免擾亂市場經濟,國家是嚴厲打擊的
⑻ 非法集資活動有哪些常見種類和形式
非法集資(根據《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根據《關於進一步打擊非法集資等活動的通知》(銀發[1999]289號)的相關規定,「非法集資」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通過發行有價證券、會員卡或債務憑證等形式吸收資金。
比較常見的是: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集資。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委託投資、委託理財進行非法集資。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2)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高息集資。
最新的變化是:通過出售其份額並承諾售後返租、售後回購、定期返利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3)利用民間會社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最近的變化: 利用地下錢庄進行集資活動。
(4)以簽訂商品經銷等經濟合同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常見的是:以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加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5)以發行或變相發行彩票的形式集資;
(6)利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非法集資;
(7)利用果園或庄園開發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例如,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庄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非法集資。
(8)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構造的「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託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9)利用互聯網設立投資基金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10)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⑼ 如何設立金融審判庭嚴打涉互聯網金融犯罪
最高法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對以金融創新名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集資詐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法嚴厲打擊涉互聯網金融或者以互聯網金融名義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持續保持對非法集資犯罪打擊的高壓態勢。
依法公正高效審理非法集資案件,持續保持對非法集資犯罪打擊的高壓態勢。
針對非法集資犯罪案件參與人數多、涉案金額大、波及面廣、行業和區域相對集中的特點,加強與職能機關、地方政府的信息溝通和協調配合,提升處置效果,切實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探索實行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轄
《意見》規定,通過有效引入外部資源,探索完善金融審判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將提升金融審判的信息化水平作為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發揮金融審判職能的重要途徑。
法院將探索建立金融審判信息平台,研究建立以金融機構為當事人的民商事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實時反映金融機構涉訴信息。
法院將根據金融機構分布和金融案件數量情況,在金融案件相對集中的地區選擇部分法院設立金融審判庭,探索實行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轄。在其他金融案件較多的中級法院,可根據案件情況設立專業化的金融審判庭或者金融審判合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