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達260萬億元嗎
2018年8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0萬億元,同比增長7.0%。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240萬億元,同比增長6.6%。銀行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3.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3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70%,較上季末下降12.5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33%,較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健。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52.42%,較上季末上升1.02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19%,較上季末上升0.67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2.30%,較上季末上升1.13個百分點。
『貳』 什麼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有什麼含義
金融機構抄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意思就是 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存款余額是衡量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指標。存款余額從統計上來說是指統計日一個金融機構的公司個人存款合計達到的值。通常會採用月末,或年末當天的值作為衡量。
『叄』 哪些城市最有前途
首先聲明,一線城市除外,資源最聚集的城市,沒什麼好比的。有希望的城市必須具備以下一些特點:
一是三條以上高鐵通過,成為軌道交通時代的節點城市。
二是近十年來人口大幅流入或者起碼在迴流。
三是當地教育資源給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
四是人均本外幣存款較高,可以支撐當地的消費與建設。
五是GDP增長較快。
在排名中,會綜合考慮城市所在的區域,經濟教育文化的存在感,以及已經顯示出的未來引擎。
1、南京
根據新的到2030年的八縱八橫高鐵規劃圖,有四條甚至更多高鐵通過的高鐵節點城市分別為沈陽、天津、濟南、石家莊、合肥、杭州、南京、鄭州、武漢、長沙、重慶、貴陽、成都、西安、蘭州、銀川,從到中國核心區域經濟地帶的距離看,最有紅利的城市分別是鄭州、武漢,其次是濟南、長沙等地,四小時左右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
▲中國高速鐵路網中長期(2030年)規劃示意圖
一度位居江蘇省內GDP第三的南京,2014年超過無錫,目前對於蘇州的追趕態勢已經形成,加上省內資源集聚,影響力輻射到安徽東部地區,未來必然成為江蘇省內最主要的城市。
在35個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南京常住人口從2009年到2014年流入50萬人口,低於蘇州的123萬,但南京的教育資源遠好於蘇州,高校53所,比杭州高得多,南京發展有強大的高等教育作支撐。
2015年南京GDP9720.77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32.14萬元,在長三角的三個省會城市中,略低於杭州,遠遠高於合肥,超過將近一倍,但增速超過杭州。
關鍵是南京文化底蘊豐富,教育資源得天獨厚,幾乎可以跟上海等地媲美。加上安徽等地人力與人才資源東移的傾向,對於南京發展是個不小的推動。
2、蘇州
蘇州並沒有那麼多高鐵線通過,但蘇州幾乎是最受惠於外向型經濟的城市。從新加坡工業園區,到目前興盛的工業園區和新區,蘇州幾乎被打造成了東亞發達國家的某個新城。
可貴的是,蘇州幾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古城,幾乎是我在國內惟一看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留下了豐富的資源,我們不得不為當時決策者超前的眼光贊嘆。
▲蘇州
蘇州從2009年到2014年流入了123萬人口,在35個城市中排名第12位,從2005年到2015年,GDP增長了257%,在33個城市中排名第17位。
隨著外貿的下行與製造業的衰落,蘇州遭受打擊,外資撤離或者僵化,導致蘇州企業逐漸下行,而蘇州的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一蹶不振。
這兩年,成立於1993年的國際包裝、造紙行業巨頭芬蘭斯道拉恩索集團旗下的蘇州紫興紙業企業,關門了。
2015年12月,在蘇州紮根16年,曾經無比輝煌的諾基亞蘇州工廠關閉。
2015年10月,總部位於蘇州張家港的國內民營玻璃巨頭華爾潤被爆停產清算。
2015年7月,韓國三星電子的代工企業、位於蘇州吳江的普光電子倒閉。
2014年11月,蘋果供應商蘇州聯建宣布倒閉,公司最輝煌的時候,員工多達兩萬餘人。
2014年11月,位於蘇州胥口鎮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陷入停產。閎暉科技最輝煌的時候,員工多達上萬人。
蘇州的GDP低於深圳,但蘇州的投資遠高於深圳,而消費遠遠不如深圳。這是蘇州之痛,當地的經濟結構與創新能力不如深圳,必須經歷一次鳳凰涅槃。目前房價上漲,只是貨幣現象。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根據最新的數據,截至6月末,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7504億元,同比增長9.35%。蘇州最新常住人口為1061萬左右,人均約25.92萬,低於南京。而蘇州最新流入的人口在大幅下降。
蘇州可列入未來將發生巨大蛻變的城市,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不會下降。
3、武漢
武漢是高鐵節點城市,與鄭州爭奪航空樞紐,與鄭州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2009年到2014年間,常住人口流入123萬,與蘇州相同,不同的是,直到現在,武漢人口還在大幅流入。這是由不同的發展階段造成的,總體而言,一線城市的人口、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流入在下降,人口在迴流到中部地區。
2015年,武漢的人均本外幣存款這18.28萬元,略高於天津。GDP十年來增速卻排名在33個城市的第三位,高達387%,僅次於長沙、重慶,這是個仍然在大規模投資、大規模導入人口的城市。
重要的是,武漢的高校家數86所,在國內都首屈一指,如果把這個教育資源給深圳,深圳就飛了。在武漢經濟下行時,兩湖流域給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基礎。
▲武漢
毫無疑問,這個中部重鎮還會借著高鐵的東風、龐大的基建與教育的力量,繼續發展下去。
4、杭州
在浙江省內,沒有可以與杭州競爭的城市,而浙江又是新時期市場經濟的發祥地,在杭州西湖周邊風景勝地,除了各種療養所、政府軍隊學校等機構,基本上都是操著浙江各地口音的「老闆」們。
而在杭州城區,則可以聽到各地口音,在一財公布的截止到2014年的35個城市排名中,杭州排名第15位,實際當地人感覺會更多,因為西湖邊上已成交通要通,堵車與北京有的一拼。這座城市從圍繞西湖,改為圍繞錢塘江。
由於企業主多,杭州的財富沉澱很深。在長三角除上海以外的重要城市中,杭州的GDP總量最高、居民本外幣存款最多。2015年GDP總量達到10053.58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為33.12萬元,都略高於南京。如果算是單獨的國家的話,已經可以列入發達國家行列了。近兩年南京、合肥房價狂漲,但杭州並沒有怎麼漲,是因為杭州房價已經漲到不耐煩了,早就躋身房價的1.5線城市了。
▲杭州
在轉型的過程中,杭州鋼鐵廠出問題,對杭州影響並不大,不像鞍山鋼鐵廠,因為此地經濟增量,足以消化轉型陣痛。
這座旅遊城市已經成為人口多到吱嘎作響的經濟重鎮,有著不小的野心,絕不願意成為上海的附庸。現在電商重鎮除了深圳,就是杭州,在我參觀過的創意產業園中,杭州相當活躍。現在各個地方普遍鋪開金融小鎮、特色小鎮,成為杭州的有益補充,連烏鎮都成為一個房價挺高、雜揉水鄉與現代色彩的特色IP了。
杭州也有問題,市內交通規劃並不通暢,高等教育也落後於南京、合肥等城市。杭州僅有39所高校,遠低於合肥的60所與南京的3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與研究生人數也遠遠不及合肥、南京,這對於杭州來說是個隱患。當然,杭州可以通過環境與財富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入駐,這是現在正在做的事。
5、合肥
合肥最近半年以房價增速居全國第一而威震四方,這是補漲,在長三角地區的省會城市中,現在輪到合肥了。並且,合肥的土地政策等非常明智的。
合肥發展較快,2005年GDP為853億元,2015年為5660.3億元,十年增長6.63倍。2016年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生產總值1102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合肥2575.5億元,按可比價增長9.4%。關鍵是服務業在提升,服務業對GDP的貢獻超過工業,說明這個城市進入有活力的細分發展時代,而不是幾家央企「企業辦社會」包打天下,辦死了社會。
▲合肥
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合肥是發展較為落後的一座城市,底子不厚。本外幣存款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排名最低,並且是低一半以上。以2015年的數據看,本外幣存款總量11193.71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是14.37萬元,跟南京、杭州人均33萬元沒法比。
從2009年到2014年,合肥人口流入在全國35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七,五年流入34萬人,說明合肥對全國人民的吸引力還比較弱,存在感主要是在省內,現在逐漸向長三角滲透。
但合肥有一項優勢,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合肥的高校數量是最多的,比南京多7所,比杭州多21所!合肥得到了排名靠前的中科大,這才有了科大訊飛等公司,合肥經濟騰飛時人才儲備較優厚。
雖然合肥的經濟增長、人口增長不如天津等城市,但從存地感和經濟腹地來看,還是把合肥列入了看多城市序列。
6、鄭州
我對鄭州的偏愛已聲明遠播,這不是一種文化上的愛,而是基於大勢形成的客觀判斷,形勢比人強。毫無疑問,鄭州已經成為中原最受人關注的城市。
▲鄭州
鄭州跟武漢一樣,是高速軌道交通上的城市,有七條以上高鐵經過,鄭州是最受益於鐵路發展的城市,孫中山先生的鐵路夢想,今天在鄭州這座城市身上得到了體現。除此之外,鄭州與武漢爭奪的航空樞紐地位,圍繞臨空新城的布局,有可能再次上演鄭東新區發展的輝煌史。
以往河南的人口結構不合理,兒童多、老年人多,到了青壯年時期,散落到其他城市群打工去了,這是一個向外輸出人口紅利的地區。但近些年,人口流動有了變化,青壯年人口佔比上升。
根據35個城市的人口流入數據,從2009年到2014年,鄭州流入人口排名高居第6位,起碼是河南省內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得益於產業轉型與製造業西遷,鄭州工業發展引人關注。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EUI)去年8月發布的信息,鄭州這個人口高密度地區的產品出口年度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53%,在EUI指數中排列第二。2005年,鄭州GDP為1650億元,2015年為7315.2億元,十年增長了44.3倍。鄭州高校數量56所,不如南京、武漢,但高於天津,大學生在校人數高於成都,低於武漢。換句話說,鄭州擁有人口與人才兩方面的優勢。
鄭州的劣勢也很明顯,市場經濟發展滯後,使得規范的市場經濟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無論是乞討、假文物、金融規范化等方面,名聲並不算太好。從文化上來說,中原地帶的商業文明在近代已經較為落後,現在需要有奮起直追的過程。雖然有一定的教育資源優勢,但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勞動力更為龐大,需要十年以上的培訓過程,才能形成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群體。
7、成都
四川省內,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可以與成都競爭的城市,以前可以競爭的重慶已經被劃出四川,成為獨立的行政區。
成都是個適合人居的城市,其小麻將與酒吧之風相得益彰,並不奇怪,每年的超男超女比賽有那麼多人來自四川。
▲成都
似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創新無緣,但成都有個行業與吃喝玩樂密切相關,那就是游戲。據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區已聚集游戲企業400餘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2.4億,同比增幅35.97%。近3年來,活躍在成都范圍內以移動互聯網、游戲為投資方向的基金不下30支,包括經緯創投、聯想之星、德迅資本、凱晟資本、IDG、真格基金、寶利來、富坤創投等。當然,也存在著小散亂、倒閉多的情況,但產業鏈條已經發展起來。
成都的房地產價格在省會城市裡並不「養眼」,主因是推地多、庫存量大,今年上半年住宅有所好轉,據四川中原地產2016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主城區商品住宅供應面積434.01萬㎡,環比下降18.85%,同比下降20.62%;成交面積466.75萬㎡,環比下滑1.42%,同比上漲11.88%。2016年上半年成都樓市意外呈現出暖意,也只是微暖,而商業地產依然是成都的老大難問題。
商業地產讓人頭痛。據四川中原地產2016半年報數據顯示,成都商業庫存仍高。商鋪存量1273萬㎡,去化周期7年;寫字樓存量332㎡,去化周期6年;公寓存量357萬㎡,去化周期3年。
成都常住人口從2005年到2015年,十年增長244.8萬;成都高校多達56所,與鄭州持平。在校研究生高達7.85萬人,說明當地的研發力量較強。成都的本外幣存款人均在20.11萬,遠高於合肥,與東部沿海地區基本持平,並且消費的意願非常強。
四川9月初新設自貿區,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試驗區將主要設在成都,這對於成都來說,屬如虎添翼。
8、重慶
與成都一慣不對眼的重慶獨立成市,是中國最大的直轄市,土地資源是直轄市裡最多的,可以理解,因為周邊是大農村。
重慶這幾年非常耀眼,因為GDP增速非常快,幾乎快成了一個神話。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數據顯示,西藏、重慶、貴州3個省市該項指標領跑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6%、10.6%、10.5%,重慶已經十個季度保持經濟增長速度位於全國前列。
▲重慶
重慶的金融、投資等均位居全國前列。但重慶基數低,從財富積累看,重慶本幣外存款總額與成都相差無幾,一算人均就非常糟糕,只有成都的47%,奇怪的是重慶的消費並不差,說明此地貧富差距還是比較嚴重。
重慶去年常住人口3016.55萬人,是成都的1倍上,普通高校比成都多8所,但在校研究生人數不如成都。
在西南地區,成都、重慶是通向中東、歐洲與東部的三個交通節點,就此融入了全球經濟。重慶文化極有特點,解放碑的時尚在全國小有名聲,此地穿梭的長江大橋,預示了近幾年重慶的經濟底線何在。
9、天津
天津是個很長時間沒有存在感的直轄市,主因是離北京太近,虹吸效應吸走了大部分資源。以往的商業之都,到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街面上已經不忍直視。
天津入選的理由是,北京資源真的盛不住開始外溢了,天津這座城市從谷底翻身。天津去年GDP增長9.3%,基本與重慶並駕齊驅。但天津的劣勢在於,雖然人均GDP在2011年超過了原來的老大上海,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海相比有不小的距離,天津的GDP並沒有很好地轉化為居民收入,而是成為重大項目的投資,這是一個政府主導意志甚至比上海更強的城市,這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為未來的發展埋了幾顆地雷。
▲天津
天津去年本外幣存款總額28149.37元,人均18.20萬元,低於南京等城市,高於重慶,這與天津給人的印象相同,不如其他東部沿海地區,過得還可以。但考慮到重化工業較多,轉型仍然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天津自貿區落子,進口車等銷售一直在全國獨樹一幟。
京津冀一體化,北京不能獨立支撐一個城市群,北京周邊的衛星城與天津是最受益的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天津定位非常清晰: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其本意似乎是想要回到曾經的北方金融中心、商業中心、航運中心的定位上。我曾經去過天津高新區,政府效率還算不錯。天津普通高校55所,比成都僅少一所,教育資源算是相當的豐富。
對於天津來說,最難的問題是重建獨立品格,以及市場化的深入。
10、廈門
廈門人口數量無法與一些省會城市媲美,架不住海邊城市月白風清、頗具風情,最近的房價漲勢顯示,福建最受歡迎的城市只有一個——廈門。
從2009年到2014年,廈門常住人口增加了139萬,在全國35個城市中排名第11位,五年增加了33萬左右,這數據來看,這座城市居民富裕,有雄厚的財富根基,消費實力強勁。
▲廈門
廈門算是個特色旅遊城市,與大理等特色旅遊城市相比,腹地更廣,工業基礎更發達,與台灣經濟對接的首個獲益城市。步入廈門機場,小巧、規劃合理、高效,跟廈門城市一樣具有特色,與其他城市一味貪大的巨無霸規劃完全不同。
廈門是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結合點,根據廈門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建設工作方案》,今年廈蓉歐班列計劃發運100列、4500個集裝箱,貨值4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年對開2000列,8萬個集裝箱,貨值783億元。
『肆』 什麼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意思就是 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希望能幫助到你 ----千萬別忘記點擊採納答案和頂一下哦----
『伍』 M2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有什麼關系
M0、M1、M2、M3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1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回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答在購買力。
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通常,M2主要衡量經濟體系中投資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買賣活動。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有錢花作為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品牌,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最高可借額度20萬。
『陸』 哪些中國城市最可能成為新一線
2015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常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5.2%,而同年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美國人口規模排名前四的城市對應佔比分別為51.5%、37.0%、24.9%、22.6%和14.7%。由此可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一線城市人口佔比明顯偏低,急需打造一批新一線城市,重塑中國經濟新動能。
4、創新指標
選取新增專利數,作為城市創新能力的衡量指標。
將2016年新增專利數進行排序,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創新能力分別位列第1、第2、第3和第5,與一線城市資源集聚對人才形成較強吸引力有關。非一線城市中,蘇州達到5.4萬件,位列第4,與外資經濟發達有關;重慶、成都、西安、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創新能力較為突出,新增專利數超過3萬件。
綜上所述,杭州、天津、南京、蘇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在經濟、金融、人口、創新和房價等五方面的量化指標上表現突出,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質。
『柒』 中國哪一個城市最有錢
中國最有錢城市排行榜的數據來源於各城市2018年報,排名依據是各城市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前三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捌』 本外幣存款額佔GDP比重反映了什麼麻煩大神解答
在中國,人民幣是本位幣,其他國家的都是外幣。以上幣種在國內金融機構的存款統稱本外幣存款。
外幣是「外國貨幣」的簡稱,是指本國貨幣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它常用於企業因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引起的對外結算業務中。
外幣存款是指以可兌換外國貨幣表示的銀行各種存款,主要有外幣的活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它是外匯價值的主要表現形式。
由於中國銀行法規規定外幣一旦進入中國必須換成人民幣,所以外幣就算不在國內經濟規模中佔有相應的比例,但是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量也是包括外幣存款額,對於GDP佔比來說,外幣存款投放人民幣到市場上,就是屬於多餘的貨幣,最後導致中國市場上的通貨膨脹。
『玖』 什麼是本外幣存款余額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 意思就是 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一個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存款余額是衡量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指標。存款余額從統計上來說是指統計日一個金融機構的公司個人存款合計達到的值。通常會採用月末,或年末當天的值作為衡量。